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北魏末年,因为镇压六镇起义以及北方各地动乱起家的尔朱荣成为北魏朝廷一手遮天的权臣,其手下名将云集,谋臣无数,其中有后来造成北魏分裂的始作俑者高欢,掌控关中的贺拔岳,不过今天垃圾君要讲的这位同样是在那个时代群星荟萃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东魏名将慕容绍宗。
一看到慕容这个姓氏,熟悉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是在五胡乱华时期先后建立前燕,西燕,后燕,南燕等北方鲜卑族政权,没错,慕容绍宗出身不凡,他是前燕名将慕容恪之后,并且其母亲尔朱氏还是尔朱荣的族姑,借着这个关系,加上慕容绍宗本身胆略过人,才能出众,在其投奔尔朱荣之后,自然得到尔朱荣的重用。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这句话用到慕容绍宗身上一点不为过,其最开始崭露头角是在528年,尔朱荣率军进入洛阳,更立新君,并且在尔朱荣准备诛杀北魏朝廷百官和宗亲的时候,慕容绍宗曾经极力劝谏,任务这样会大失人心,无益于掌控权位。结果尔朱荣不听劝谏,执意在河阴大肆屠杀百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阴之变。其后果造成了新立的魏孝庄帝和尔朱荣不合,530年,孝庄帝秘密诛杀尔朱荣。
尔朱荣死后,孝庄帝派遣纥豆陵步蕃率部南逼晋阳,攻打尔朱兆,尔朱兆作战不利,于是其向尔朱荣曾经部下高欢求援,慕容绍宗极力劝阻,认为这样会给高欢壮大势力的机会,并且高欢羽翼丰满之后,肯定会不受控制,结果慕容绍宗的劝谏不被采纳,反被尔朱兆囚禁。尔朱家族合力不久就攻入洛阳,孝庄帝元子攸被害,虽然尔朱家族在洛阳权倾朝野,但是不得人心,这就自然给了高欢起兵的借口。
高欢的反叛结果也证明了慕容绍宗眼光长远,531年,高欢在信阳起兵后,没有帮助尔朱兆去平定叛军,反而公开声讨尔朱氏,并且拥立宗室元朗为帝,尔朱兆派遣慕容绍宗驻守壶关,抵御高欢的来袭。532年,韩陵之战,高欢大败尔朱兆的军队,战后士卒逃散,慕容绍宗命人竖将旗、吹号角,召聚逃散的士卒,整顿军容,然后才和尔朱兆逃回晋阳。533年,高欢攻入晋阳,尔朱兆自杀。慕容绍宗本想护送尔朱兆的余部和亲属逃往乌突城,但是由于追兵紧逼,于是投降了高欢。高欢对于慕容绍宗非常赏识,并且让其官复原职,并且参与军机要事。
二、归顺高欢
在清除了尔朱氏家族之后,高欢正式成为北魏新一代的权臣,魏孝武帝不甘做傀儡,于是西奔依附宇文泰。高欢另立宗室元善见为帝,北魏正式分裂。慕容绍宗最高光的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归附高欢之后,其先是被高欢任命和高隆之搭档掌管府库图籍等事务。不过随后慕容绍宗开始自己的南征北战的建功之旅。
535年,慕容绍宗被任命讨伐在宜阳聚众造反的李延孙,并且到任之后很快平定,随后其被先后被任命为扬州刺史,青州刺史,应对来自南朝的威胁。不过随后高欢听信诬告,慕容绍宗被召回朝中。538年,西魏独孤信占据洛州(现在的洛阳地区),慕容绍宗率军前往虎牢,并且和刘贵等人打退了独孤信的进攻。随后其被进爵索卢县公,并且并任命为晋州刺史。544年,慕容绍宗出任徐州刺史,讨平刘乌黑起义。
三、击败侯景,攻打颍川,意外溺水身亡
547年,高欢病逝之前,由于顾虑侯景在自己死后不能为儿子高澄所制,于是推荐慕容绍宗作为以后侯景反叛之后前往镇压的人选。
侯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少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
初,高祖末,命世宗云:"侯景若反,以慕容绍宗当之。"
高欢死后,长子高澄执政,镇守河南的侯景叛乱,并且同时向西魏和南梁请降求援。南朝梁武帝派遣萧渊明率军十万北伐,屯兵寒山,并且准备进攻彭城,高澄派遣慕容绍宗节度三徐二兖等州军事,和大都督高岳一起救援彭城,并且在寒山大败梁军,生擒敌军主帅萧渊明。同年底,慕容绍宗和侯景在涡阳决战,慕容绍宗首先率精兵十万意图顺风速战,结果侯景不亏为宇宙大将军,识破了慕容绍宗的计策,紧闭营垒,等到大风停止才出战,结果东魏军大败,慕容绍宗也坠马受伤。随后慕容绍宗撤往谯城,改变策略,深沟固垒长久围困侯景。果然,侯景军中粮草不济,渐渐有部下前来请降。侯景也逐渐支撑不住,于是向南突围,其遭到慕容绍宗五千骑兵追击,侯景派人向慕容绍宗说明了兔死狗烹的道理,于是其放任侯景逃入南朝。其实从后面这件事可以看出,慕容绍宗是个非常有智谋的人,他除了能征善战,而且还能巧妙的想明白一些事情保全自己。
如果说击败侯景,让慕容绍宗达到人生中最巅峰的时刻,那么这个时刻并没有维持多久,他随后就遇到了生命中那个一生之敌——王思政。如果说东魏的名将都是以进攻著称,那么西魏的名将,特别是在前期,守卫城池则是西魏的重中之重。随着侯景反叛期间,东魏无暇顾及侯景曾经管辖河南之地,王思政趁机进入河南,占据要地颍川(许昌)。在击败侯景之后,慕容绍宗被任命和太尉高岳、仪同刘丰生等人一同围攻颍川,王思政固守城池长达一年,随后东魏采用洧水灌城的方法,意图攻破颍川。
549年四月,那天风有点大,不要在大风天气出行,这是常识。慕容绍宗,刘丰生等乘船巡视堰坝,结果本来风平浪静的天气突然狂风大作,随行的船只被东北风吹到了颖川城下,于是守城的西魏将士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攻击的好时机,慕容绍宗情急之下想要跳水逃生,结果溺水而死,时年四十九岁,一代东魏名将居然就以这样的方式落下帷幕。
慕容绍宗作为东魏久负盛名的名将,其没有辜负祖先慕容氏的英明,其同样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其虽然两易其主,但是这不能掩盖他南征北战立下的赫赫战功。《北齐书》有为慕容绍宗立传,我想这样的评价才真正是他的写照吧,可惜结局令人唏嘘。
慕容绍宗兵机武略,在世见推。昔事尔朱,固执忠义,不用范增之言,终见乌江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