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外围战爆发
唐武德三年七月,洛阳会战正式爆发,战火首先在慈涧(大约今新安县东)点燃!
唐廷前军部队,陕州行军总管罗士信率领唐军进攻王世充的地盘慈涧。
王世充闻讯,立刻带领三万主力前去救援。七月二十八日,秦王李世民亲自率领少量骑兵去侦查观测王世充军。
谁知道,走到半道上,和王世充的军队来了个迎头对对碰!被王世充军围住了。
这下可有好戏看了,李世民本来就是侦查军情,身边所带的人马本就不多。再加上又和王世充军猝然相遇,根本就没有什么准备!道路险厄,压根无法撒丫子跑路。
左右随从顿时有些害怕了。
这种时候考验的就是为将的胆略和武力值,其他的计谋脑瓜子是没有用的了……
只能硬碰硬,然后杀出一条血路!
李世民一看这情况,当机立断让身边战斗力差的人赶紧先回大营,自己则率领剩余精锐之兵亲自殿后。
王世充这边,他的大将单雄信亲率数百骑兵夹道来追,只见单雄信一条钢枪虎虎生威,枪枪直奔李世民要害而来,李世民好几次差点被单雄信给挑了。
好在,李二郎虽然近战不行,可是弓马娴熟,是个远程射手,在躲过了单雄信的长枪后,开始一边游走一边射箭,箭无虚发射死了不少追兵,顺带手还把王世充手下的将领燕颀,给活捉了……
王世充这边在兵力上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一看活捉李二郎已无希望,又怕唐军主力前来营救,所以只能悻悻回营结束了这场遭遇战。
李世民在战场上大杀四方,整个人满脸都是土灰,回营的时候看守营门的唐军都认不出来了,不敢放他进来,好在李世民及时脱掉甲胄解释了一番,这才回到了大营。
秦王还营,尘埃覆面,军不复识欲拒之,免胄自言,乃得入营。
李世民回营后一通洗漱收拾,又开了个军事会议总结了一下今天的问题然后养精蓄锐做攻打慈涧准备。
翌日,李二郎亲率步骑兵五万开始进攻慈涧,而王世充这边深知自己兵力不足,和唐军野战没有胜算,所以决定集中兵力再图决战。遂带领着慈涧的戍守部队退守洛阳。
既然王世充不敢决战,李世民也不强逼,他的计划本就是不是如此,而是准备扫清洛阳外围,孤立洛阳,然后再图最终解决洛阳城。
再来说说这座隋末的洛阳城,在隋炀帝活着的时候,他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洛阳城,并且设其为大隋的东都。
为什么呢?因为炀帝认为洛阳是全天下的中心地带,漕运也是如此。而且,关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粮食仓储富实之地,洛阳城由为如此。城池高大坚固,人物荟萃于此(隋炀帝百官家属皆居于此)。
虽然,后来群雄割据,但是洛阳的地位却一直十分重要,不比长安差多少。而李唐王朝要想统一中原,这座洛阳城是非拿下不可!
但是洛阳城经过炀帝苦心经营,又加上王世充手里都是曾经的隋军精锐,兵强将勇,府库富实,城池险固,不可能短时间内拿下。(况且还有李密的前车之鉴)
于是,作为唐军主帅的李世民在夺取慈涧之后,开始做扫清外围,围困洛阳的军事部署。
李世民开会
首先,李世民派行军总管史万宝领军,从宜阳出发南据龙门(即古伊阙塞),以隔绝洛阳南援兵之路。
其次,李世民又派将军刘德威领兵从太行(西济州)向东进攻拿下河内(今河南沁阳县),让他配合潞州总管(治今山西长治县)李袭誉加强阻隔王世充与突厥间之间的连系。
又派右武卫将军王君廓领军,进取洛口(洛口仓为隋文帝时期设立的大粮仓),以切断洛阳之粮草供应。
这还不算完,李世民接着又令怀州总管黄君汉,夜自怀州(治今河南沁阳县)渡过洛河袭取回洛城(即回洛仓城,隋文帝时设立的大粮仓,今孟津县东南),目的还是一样切断一切有可能增援洛阳的粮草!
用兵打仗,粮草先行,没了粮食,看看洛阳能撑多久。(唐军方面反而粮草更加充足了)
最后,秦王李世民亲自率领唐军主力进屯北邙山,(放马,砍树,水源都非常之方便)连营扎寨以逼东都洛阳。
洛阳外围攻略战
唐武德三年八月,各路唐军纷纷按照李世民的部署展开了攻势。一时间中原战场硝烟四起,金戈铁马之声不绝于耳!
当月十四日,怀州总管黄君汉派遣手下校尉张夜叉(好名字),带领水军从怀州(自今孟县)渡河。突袭回洛城。回洛城郑军猝不及防,主将达奚善定被俘,城池被唐军攻克。
唐军顺手还断绝河阳(今孟县西南)南桥,击降堡聚二十余处。
王世充急令他的太子王玄应率将领杨公卿等反攻回洛城,和唐军鏖战昼夜,却无法攻克。无奈之下,郑军在回洛城西修筑月城,留兵戍之。
唐军行军图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唐军由于人马众多,可以分兵袭扰郑军各处地方,使得郑军疲于奔命。而王世充呢,地盘不小,但是军队数量捉襟见肘,既要保卫洛阳城,还得估计周边后勤补给。在战略上是极其被动,失败已是早晚问题!
战略上如此被动,那么战术上王世充能否取得一些胜利,来化被动为主动呢?
王世充还真尝试了,既然李世民领军来攻,你不硬碰硬一下,不知道对方的斤两如何能行呢?
于是王世充在青城宫布阵(在东都城西禁苑中)准备迎战唐军。
李世民这边一看王世充出城野战,也抓紧领军布阵,双方隔水相望,王世充对着李世民远远道曰∶“隋室倾覆,唐帝关中,郑帝河南,世充未尝西侵,王忽举兵东来,何也?”
大隋是完蛋了,你们老李家在关中称帝,我们老王家在洛阳称帝,我老王也没打你们家的主意,怎么你们家还要派你带兵来打我?这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一听也让宇文士及回应道∶“四海皆仰皇风,唯公独阻声教,为此而来。”
大家都知道天下迟早是俺们家的,就你老王不识天数还敢称帝,我就是为这个来的!
王世充又道∶“相与息兵讲好,不亦善乎?”
李世民这边又应之曰∶“奉诏取东都,不令讲好也。”
李世民
双方你来我往,口水仗打到了晚上,各自引兵回营睡觉,咱们明日再战!
八月二十五日开始,唐军分兵的各个将领纷纷在洛阳外围取得一系列胜利。先是刘德威袭怀州,入其外郭,下其堡聚。后九月十七日,王君廓攻缳辕(关)(今缑氏镇东南)拔之。世充遣将魏隐等击君廓,君廓伪遁,设伏大破之。遂东徇地至管城(今河南郑县)而还。
再看洛阳城下,九月二十一日,李世民亲率五百骑兵去洛阳城外地区寻找有利的作战区,一路上快马扬鞭就到了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帝陵(在北邙山上)。
没想到,这条情报北王世充的斥候发现了,王世充也亲率步骑兵万余人猝然而至,围住了李世民!
王世充这边还是老对手了,勇将单雄信举起马槊(这回不是长枪了)直冲李世民而来,谁让李二郎是个射手呢,近战不是他的强项,而单雄信也是抓住了这点才自信攻来。
但他不知道李世民今非昔比了……
这回李世民身边带了大保镖!尉迟敬德闪亮登场,手握马槊跃马大呼,一招横刺,单雄信就中标坠马,王世充的兵马一看主将受伤,顿时展开营救,队形也稍稍后却。
尉迟敬德乘着机会赶紧从翼护住李世民快马冲出重围之外。
脱离了包围圈后,李世民射手技能被触发,战意酣然,居然带领着尉迟敬德和剩余骑兵又反身杀了回去,这叫礼尚往来!
李世民率领唐军骑兵左突右冲,在王世充阵中好一阵冲杀!来回往返无人敢挡。
就在李世民杀的兴起时,唐军行台尚书左仆射屈突通也引领主力大军赶到了战场加入战斗,唐军乘势冲杀,遂大破郑军。生擒其冠将大将军陈智略,并斩首千余级,而且还俘获了王世充的排槊兵(城排执槊之兵)六千。
这仗能如此大胜,李世民和尉迟敬德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尉迟敬德是一员十分善于对战中避开马槊的人,在和李世民配合中,每次单骑入敌阵中,敌丛槊刺之不能伤,而他又能夺敌槊返刺之。
这手功夫可当真是了不得!古往今来有几个这样的大将?
如果说尉迟敬德近战无敌,那么李世民偏偏就是远攻无敌,一张大黑弓被他玩的出神入化,箭无虚发勇不可当!
冲锋!
有这两位带领军队冲阵,唐军不胜才怪呢!
北邙山这场战斗影响很大,它间接传递给洛阳的郑军一个消息,唐军在野战中也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哪怕你兵力优势又是突袭依然差点意思。
这对困守洛阳的郑军来说真不是一个好消息……
于是在唐武德三年十月初五日,王世充手下大将军张镇周看不到胜利希望开始率部降唐。
洛阳周围纷纷降唐
十月十五日,唐外围部队再次武力震慑洛阳,行军总管罗士信又率军袭击王世充硖石堡(洛阳县西),拔之。再次夜袭千金堡(洛阳县北)拿下后屠之。
同月,王世充手下管州总管郭庆(治管城今河南郑县)也遣使降唐。李世民派遣总管李世(即徐世)带领兵马前去接收其城。
这时王世充的太子王玄应和他老叔王行本镇守虎牢关,而大军驻扎在于荥泽汴水之间(今广武县),听到管州投降的消息,赶紧前去阻止,没想到李世已经先一步占据了管州,并且击退了他们。
王玄应深感兵力不足,就派遣大将军张志等四将去荥州(今荥阳县)征兵,结果,十月二十七日,荥州刺史魏陆擒张志等降唐。
就连王世充信任的阳城令(治今河南登封县东)王雄,也率诸堡兵降唐,李世民又命李世赶紧的引兵接应。
当时,王世充这边徐、汴二州的援兵赶到洛阳前来支援。已经投降唐军的魏陆又让张志诈写王玄应的书信,阻止这两州的援兵来洛阳,又忽悠援军领兵将领张慈宝拿来回哪去,又私下密告汴州刺史王要汉,让他把张慈宝做掉响应大唐,王要汉收到消息后遂斩慈宝以降。
这边,王玄应听闻诸州皆叛,大惧,奔还洛阳。
唐军不仅军事上打的王世充无还手之力,政治上也频频令王世充焦头烂额!
武德三年从七月份开始王世充这边投降唐廷的地方十几处之多!
七月洧州长史张公瑾与刺史崔枢以州城降。
八月邓州土豪执世充所署刺史降。
九月十三日,世充显州总管田瓒以所部二十五州降。自是王世充与襄阳间之连系隔绝。
同月,世充尉州刺史时德叡率所部杞、夏、陈、洧、许、颍、尉七州降。
这也是王世充在战略上发生误判所致,唐军出关时,他对决战的力量估计不足,没有像刘武周宋金刚那样,聚集所有军事力量和唐军展开战略决战,而是试图以保住地盘的情况下择机和唐军消耗,逐渐的军事上处于下风,自然政治上更加被动,内部不安定因素也随之爆发。
这才有了各州纷纷降唐的风潮!
形势演变至此,王世充手里仅剩徐、梁、亳、滑、随等州,还有一座襄阳城孤悬于中原之外,而他自己仅能困守东都及洛阳故城、偃师、巩县、虎牢与平州各点。
那么王世充会坐以待毙吗?形势一片大好的唐军又将突然迎来怎样的困境?
咱们下期继续!
@真知新坐标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品历史人物,读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历史的风情!
我是青史铸剑,关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