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中》的“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将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描述的是轰轰烈烈。无论是在历史中还是演义中,当时的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就是瓦岗军,他们因为占据了隋朝时期有名的粮仓瓦岗而得名,还因此截断了隋炀帝回长安的道路,瓦岗军据说有大将四十六人,这其中就包括以后投奔唐军的名将秦琼、徐绩,程咬金等人。可是猛将辈出的瓦岗军,为什么会败给将少的王世充呢?
王世充是隋朝的旧部,曾经被隋炀帝派去镇压起义,当瓦岗军在翟让和李密等人的带领下围攻东都洛阳的时候,王世充被任命为援洛大军的总指挥前往救援,这一次王世充被李密打的丢盔弃甲,惨败而归。
可是后来王世充也自立了,他占据了洛阳等地,也加入了争夺天下的战斗。在邙山之战中将李密的军队打的大败,就是这次战役逼得李密不得不向李唐投降,也让王世充军力大增。
李密从轻松战胜王世充到惨败,经历了什么呢?那就是瓦岗军的分裂,再加上惨胜宇文化及大军后还没有来得及修整。众所周知,瓦岗军最早的领导者是翟让,翟让的哥哥和侄子、还有大将王儒信、单雄信、徐世勣、邴元真等人都是翟让的嫡系,李密是后来才率领自己的部下加入的,当然李密也有自己的嫡系。翟让是大老粗,干劫匪起家的。而李密则是学术派,从小就精研兵书战法。
当时的起义队伍太多,局势瞬息万变,翟让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就将头领的位置让给了李密。位置让了却不代表翟让这一派就甘心退出了,而李密当了首领后肯定也是要重用自己的嫡系,他也不想头上还有太上皇。所以一场鸿门宴要了翟让的命,也差点杀死单雄信和徐世勣。翟让虽然死了,可是此后的瓦岗军也不再是当初那个团结又充满了义气的瓦岗军了。
在这时候,杀害了隋炀帝的宇文化及派兵向瓦岗寨所占据的黎阳等地进攻,李密就这样硬碰硬的和宇文化及的军队对上了,虽然李密打赢了,但是他也是损失惨重,精兵和良马都战死了很多,而剩下的兵力也是非常的疲乏。
王世充早就想去攻打瓦岗军,而他知道李密对翟让的旧部嫡系并不好,所以就暗中笼络了翟让的旧部中邴元真等人。这就使王世充可以掌握住瓦岗军内部的机密军事情报。
当王世充率领军队攻打瓦岗军的时候,李密没有听裴仁基提出的转移精兵攻打王世充根据地洛阳的想法,也没有听魏征以逸待劳的建议,他反而听了单雄信等人正面决战的提议。李密以为这时候的瓦岗军虽然略有损失,但是精兵强将还在,哪里会想到有人里通外敌,众将士们早已是离心离德。
这一仗不出所料李密所率领的瓦岗军失败了。单雄信,邴元真,裴行俨、罗士信、程咬金、秦叔宝,刘黑闼等暂时归顺了王世充。后来他们就各走各路,有的归顺了李唐,有的成了李唐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