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庆之北伐神话:只用七千人就横扫北魏,为何最后惨遭全军覆没?

陈庆之北伐神话:只用七千人就横扫北魏,为何最后惨遭全军覆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挥墨 访问量:3953 更新时间:2023/12/17 10:04:05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七十八)陈庆之

名帅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在有关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网文里,有两个人被后人追捧为了“战神”——一个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闵;另一个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梁朝永兴侯陈庆之。

有关于冉闵,我们已经论证过,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环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处的;而陈庆之其人,在这里我也要很遗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战功,同样存在着一定夸张。

尽管同样姓陈,但是陈庆之和后来的南陈王朝之间一点亲戚关系也没有,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陈庆之甚至都不是职业军人出身,因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边的侍从的形象出境的。

在萧衍称帝以前,陈庆之就一直跟在他身边,但只是一个帮闲的小厮,最常干的事是通宵达旦地陪萧衍下围棋。萧衍大军进攻建康的时候,陈庆之也只不过是在军中负责后勤工作而已。等到萧衍干了好多年皇帝了,陈庆之还只是个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会发光,尤其是皇帝身边的金子。当北魏开始陷入内乱之中的时候,一些宗室也就学起了萧宝夤和刘昶,动了去敌国的心思。而当一个叫元法僧的魏国王爷提出南渡的请求的时候,萧衍随手把陈庆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迎接工作很顺利,但是屁股却不好擦——北魏对这次叛逃展开了雷霆报复,对梁朝北方重镇彭城发动进攻。而负责镇守的梁朝王爷萧综一枪未发就投奔了北魏,连彭城也丢了。

但是萧衍在这场仗中也不是没有收获,尽管丢了侄子和彭城,好歹还保住了军队的主力,并且之前还打了好几个胜仗。之所以会有如此成绩,就是因为那个人——陈庆之。

此战以后,陈庆之逐渐开始担任军队统帅。而在他参加的战役中,梁军也基本上总是能取得胜利;尤其是这位文官出身的将领还有两样武将都望尘莫及的特点——善攻坚和敢玩命。

所谓善攻坚,就是能拿掉魏军设置的堡垒,也就是所谓的“城”。比如在他军旅生涯早期,守寿春和攻涡阳的战斗中,他就带领部队拿掉了敌人修筑的堡垒,从而为后面的胜利打开了大门。

而敢玩命,也分为两个方面——战术和战略意义上的“玩命”。

所谓战术上的玩命,就是陈庆之自己喜欢带着精兵(一般都是骑兵)突进,几千人就敢和几万人的魏军开战;而战略意义上的玩命,就是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涡阳之战的时候,陈庆之是副将,主将曹仲宗见魏兵越围越多,自己手里兵又少,就动了撤退的意思。得知消息的陈庆之拿着一根大棍子就堵在了营门口:“现在跑是跑不了了,就得趁着敌人师劳兵疲之际和他们决一死战;如果您要班师的话,就别怪我给陛下上密奏了!”

曹仲宗对他还真没办法,毕竟陈庆之和萧衍是铁关系,萧衍肯定信他的。而陈庆之也真不含糊,自己立刻带着三千人冲出去,一天之内连拔魏军四城,杀的涡水为之断流。

战报传到建康,萧衍大喜过望,没想到当年那个和自己熬夜下棋的小伙子已经成长为如此猛将。激动之余,他亲手写下了宣慰陈庆之的诏书:

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是的,陈庆之绝对担得起“大丈夫”这三个字。而几年以后,他将完成一件更加大丈夫的事。

河阴之变以后,少部分活下来的北魏宗室选择了南逃,其中就包括北海王元灏。对于这个小王爷,萧衍的态度比较暧昧——他好吃好喝招待他一段时间以后,派陈庆之带了一些部队把他送回洛阳继续当皇帝去。

陈庆之出发的时候,他和他的七千手下都身披白袍。不到半年后,这支部队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渡过淮水后,陈庆之碰到第一个对手叫丘大千,当年在萧综手下的时候陈庆之就是靠揍他声名鹊起的。这一回丘将军依然没有长进,七万人没打过七千,自己也成了俘虏。

第二个对手,是北魏宗室元晖业。这位王爷带着优势兵力钻进了小小的考城,结果被陈庆之致敬了一把关羽,水灌考城。元晖业没能做成吕蒙或者庞德,而是老老实实做了于禁,和丘大千一个锅搅马勺了。

接连近十万人败给陈庆之,重镇大梁也被陈庆之夺去,北魏的京城洛阳已经岌岌可危。因此,尔朱荣派出了亲信元天穆、子侄尔朱兆等人前去迎击正在进攻荥阳的陈庆之。

此时手里仍然只有七千人的陈庆之,需要面对北魏近三十万人马的增援!

面对这种情况,是个人都会怂,反正陈庆之的白袍军们都怂了。然而他们的主帅陈庆之,此时大概不是个人。

在如此悬殊的敌我比例之下,陈庆之对全军训话:

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

背水一战这种事,多年以前在涡阳城下,还是副手的陈庆之就这么干过;而在淮河以北的荥阳,陈庆之干了一个2.0plus豪华版。

面对坚城,陈庆之的手下自发组成敢死队,叠成人梯爬上城头发动冲锋;而陈庆之自己带着三千骑兵迎战三十万敌兵,一战击溃魏军先锋鲁安,后面的尔朱世隆、尔朱兆还有元天穆更是吓得一触即溃。陈庆之又转过脸来进军虎牢,吓得洛阳城内的魏孝庄帝元子攸单人独骑逃出洛阳。

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一百多年前,一位大英雄收复了洛阳;不久以后他的不肖子孙将洛阳又丢给了北魏,此后一百年,洛阳这座神都都沦陷于胡虏之手。此刻,陈庆之正带着他的部队,享受着“千军万马避白袍”的欢呼,昂首走进洛阳城。

只可惜,也就到此为止了。

元灏和元子攸都是傀儡,没什么区别;但这个傀儡身边没有尔朱荣,掣肘就少了许多。对于陈庆之这个名为保镖实为看守的家伙,他是不可能信赖的。因此,洛阳拿下以后,元灏就多次想轰陈庆之走,在被拒绝后干脆断掉了白袍军的补给。

而在建康,萧衍似乎也没想起来要补给陈庆之这回事。

愈演愈烈的元陈矛盾被尔朱荣看在眼里,他瞅准机会,带领百万大军向陈庆之反扑。和陈庆之离心离德的元灏一败涂地,洛阳得而复失;而陈庆之带着七千白袍军在弹尽粮绝后,只好化妆成和尚偷偷潜回南方。这次伟大的北伐,也就此走回原点。

从此以后,南朝再也没有攻克过神都洛阳,直到建康被隋军攻陷为止。七千白袍军攻陷三十二城、连胜四十七战、大败数十万魏兵的故事,也成了渐渐被湮没的神话。

陈庆之北伐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补给。在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时,南方的萧衍除了给了几封嘉奖令以外,没有给他一兵一卒。而在白袍军身陷重围之际,他也并没打算救援,而是放任这支伟大的部队烟消云散。

那么萧衍又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安排呢?其背后又有什么考量呢?咱们下回再说。

标签: 陈庆之

更多文章

  •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文弱书生”陈庆之

    历史人物编辑:瑶芦冉标签:陈庆之

    陈庆之,字子云,南北朝时期的一代名将。他为人忠厚,做事公正,不以出身论英雄,备受后人敬仰。而他的这一身傲骨,在后人看来,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纵观他的一生,他一生都在为了理想而奋斗。陈庆之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南朝宋国的一名文官,而母亲则是当地有名的大家闺秀。受家庭环境影响的陈庆之从小就受到了良好

  • 陈庆之:一介书生,如何走向一代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扇新说史标签:陈庆之

    书生成将军的事迹在古代挺多的,三国的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明朝的袁崇焕让后金的努尔哈赤无法踏进山海关一步。那么文武双全真的很容易吗?文官的身体素质从一开始就输了。而且一开始也没有军事经验,所以大多数情况弃武从文,和弃文从武的人都很少。今天要讲的是一个真正文武双全的将军,他总是身穿白袍,又被人称为"白袍

  • 千军万马避白袍——南朝第一名将陈庆之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陈庆之

    陈庆之,字子云。从幼年的时候就跟随梁武帝。为人宽厚,忠心事主。陈庆之在涡阳一战中以少胜多,连胜十三阵,攻取北魏十三城,一时之间是大名垂宇宙。梁武帝加封为彪勇将军。让陈庆之领兵七千护送北魏宗室元灏北返,但北魏根本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但意料不到的是陈庆之突然攻克荥城,北魏主将丘大千领兵七万对抗陈庆之七千

  • 名震南朝第一将-陈庆之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故事天地标签:陈庆之

    历史上总有些天才会横空出世,以过人的才华,震撼世人要求的功绩改变这个世界的局势,让大家目瞪口呆而又崇拜他,就好像,他们生来就该如此优秀,汉朝时候的霍去病就是这样,以其过人的才华打到漠北无王庭之后,就突然离开了人世。当然,历史的长河不会只有这样一位名将,多年后,在南朝的梁武帝时期也涌现出了这样一位名将

  • 大器晚成的军神陈庆之,率七千人击败几十万敌军,胜利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陈庆之

    主席熟读史书,对历史上帝王将相和荣辱兴衰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主席非常喜爱的将领。这个人生逢乱世,虽然身体孱弱到无法拉开弓弩,不擅长骑马射箭,但这些却没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奇才,这个人便是南北朝时代的战神陈庆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战神”美誉的军事家不胜枚举,孙武、白起、项羽、

  • 两朝风云副将劝陈庆之杀元顥占据洛阳,陈庆之为何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陈庆之

    南北朝时代是战乱频出时代,这个时代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战役和英雄人物。南梁名将陈庆之北伐北魏的战役便是其中之一,此战以少胜多,打得酣畅伶俐,被前辈称赞为“千载之下,令人向往”。陈庆之也因此战成为南梁第一名将,甚至被称为南北朝第一奇将。此战中他率领仅仅七千的南梁军队北伐北魏,先后经历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

  • 北魏六镇起义是怎么回事?扫平六镇起义的尔朱荣又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尔朱荣

    刀能割破肌腱筋肉,让锋刃直接触骨,实际伤害远大于铁棍。故而挨一刀后,很少有人还能继续再战,因为,他的力气会随着目睹自己身体的血如涌泉而流逝。这事,没挨过刀的人,是理解不了的。若遇铁铠坚甲防护之敌,刀砍不入。那么棍、锤等砸击武器的威力,又胜于刀锋。而古代军队,还真的有一个全军弃刀矛不用、人人手执一根大

  • 头铁“傀儡”孝庄帝VS权臣尔朱荣,皇帝终于硬气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半仙儿标签:尔朱荣

    书接上回魏宣武帝废除“子贵母死”的旧例,然而却酿出了更大的祸乱,子被母杀,百官集体被屠杀,尽出一些荒唐之事。权倾朝野,再现“傀儡”皇帝上篇“河阴之变”尔朱荣掌权,与之一起谋事的孝庄帝元子攸结果并不如他之意,自己反倒成了傀儡,政令皆由权臣尔朱荣所出。为什么尔朱荣权利如此之大呢?仅仅是因为拥立元子攸登上

  • 邺城之战:尔朱荣率7000人击败数十万敌军,葛荣只是个“暴发户”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尔朱荣

    在南北朝时期,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名场面。一个领头者浩浩荡荡地率领着上百万的大军,却被对方仅仅只有7000人的团队,妥妥的撂倒。这简直是书写了活生生的兵败如山倒,其实这件事情的两个主角分别就是尔朱荣和葛荣。在孝文帝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北魏在发展的过程中,重心都已经从黄河以北的地区逐渐转移到黄河以南

  • 北魏权臣尔朱荣和元天穆,为何被傀儡皇帝一举拿下?原因耐人寻味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尔朱荣

    历史上有很多功高盖主的权臣,有的权臣借助自己势力推翻王朝统治,自己成为新皇帝,有的权臣与皇帝斗智斗勇,最后无奈被杀,而有的权臣,诸如尔朱荣一样,自己一个大意,就被皇帝一举拿下,悔之晚矣。关于尔朱荣与元天穆是如何被皇帝一举拿下的,我觉得有必要详细讲一讲,也许会让人们从中有所启发。一、尔朱荣与元天穆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