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义真的自诉:看刘裕北伐的辉煌成果是如何丢失的

刘义真的自诉:看刘裕北伐的辉煌成果是如何丢失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梁志宇 访问量:550 更新时间:2023/12/12 12:40:43

我叫刘义真,是南朝宋国开国皇帝刘裕的次子,我在史书上留名,一个是我爹带着我北伐后秦,后来留我镇守长安时,我没守住,还害得东晋将士很多人无辜丧命,害得我爹的北伐大业取得的成果很大一部分被那个匈奴人赫连勃勃抢去了,一个就是我的结局的有点冤。史书上对我的评价很低,我也无从反驳,就连我后来被徐羡之、傅亮、谢晦那几个辅政大臣害死了,也没多少人同情我。后世还给我冠了个“坑爹的娃”名头,我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把这事再好好讲讲

我老爹——刘裕伐后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功业,东晋一朝,从祖逖桓温,北伐的名人有很多,但没有一个人的成绩可以和我爹相比。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以长安和洛阳为例,这是中原王朝的两大历史古都。中原文明的核心区域,自从西晋灭亡,中原很多世家大族都无奈的“衣冠南渡”北方落入五胡政权之手,长安、洛阳,也都成了胡人政权的天下。这对于汉人来说,就相当于最心脏的地方,被人给挖走了,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现在,我爹把心脏给抢回来了。你说这功劳,是不是足以彪炳后世了。

我爹带着我出征,是想让我长长见识,磨练磨练。在战争过程中,我也没出什么力,毕竟我爹怕刀剑无眼,伤到我,所以,我一般都是在后方,并没有去冲锋陷阵。这北伐的一路,对我而言,就像旅游一样,我也没看到真正战场的样子。后来有人分析我爹为啥带我去历练,说我爹是想传位给我。可能是真的,毕竟我爹在我们兄弟几个当中,最喜欢我,这个我能感觉到。但我上头还有一个哥哥,虽然爹爹也很喜欢兄长,但是兄长没我聪明,所以,这趟北伐之旅,对我而言,可能这就是去镀金的。

本来打下长安,我爹有更大的计划,本想留在长安,努力经营,一统北方,可偏偏这时接到朝中急报,说我爹留在朝中的心腹代言人——刘穆之病故了。这下我爹可着急了,他担心刘穆之去世,他又劳师远征,万一晋廷中有人趁机搞个什么小动作,大动作的,他远水救不了近火。

最后,我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率队班师回朝,留虚岁13岁的我镇守长安,还给我配了几员心腹大将辅助我。令将军王修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为参军从事,这5个人都是能人,他们共同辅佐我一个毛娃娃。

我爹自认为自己的布置万无一失,可是,却万没想到,这番布置让大夏的赫连勃勃和北魏的拓跋嗣知道后,都是狂喜不止呀。连他们都看出了我爹人事任用上的大漏洞,我爹自己却没发现,因为我爹这时候的心思,早已飞回健康了,比起长安,他更担心建康的局面。

我先来说说那个让后世一直惋惜的大将——王镇恶。他是北伐后秦中战绩辉煌的一员猛将。同时,他的出身更不简单,他的祖父王猛,就是当年前秦的丞相,辅佐苻坚统一北方的那位,可以说,功绩不输诸葛亮。前秦覆灭以后,王家不屑于和背叛苻坚的那些人为伍,就投奔了东晋。现在王镇恶重回长安,也算是为祖先一雪前耻吧。毕竟自己祖父一手扶持的那位仁义君主——苻坚大帝,最后是被后秦的开国皇帝,姚苌,给勒死的。灭后秦,重回长安,也算荣归故里,报仇雪恨吧。

再说另两位,沈田子和傅弘之。他们嫉妒王镇恶功大,总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尤其是沈田子,不知道是自卑自己的出身不如王镇恶,还是自卑自己的能力不如王镇恶,反正怎么看王镇恶都不顺眼。还撺掇傅弘之和他一起向我老爹进言:“镇恶家住关中,不可保信。”意思就是,王镇恶的出身可是关中的世家大族,他可不一定和咱们是一条心。那潜台词就是,王镇恶的出身、家世、本领要想在长安这块称王都是可能的。

我老爹是相信王镇恶的为人和忠心的。但是又想给打小报告的这二位留点颜面。毕竟他们也是留长安的人员。所以,我老爹就采用了和稀泥的方式,说:“常言道,猛兽不如群狐,卿等留此地者有十余人,难道还怕一个王镇恶吗?”没想到这句话,却让沈田子领会了另一层意思,他觉得这是我爹在给他暗示……为后来王镇恶之死埋下了隐患。

虽然说沈田子的确可恶,可说实话,我也觉得我老爹那句和稀泥的话实在很难不被有心人错误理解。既然已经明晃晃的有诸位将领不和的现象。就别把这几个凑一起了呗,又不是打麻将,还非得凑齐四个人,更何况给我安排了5个。

安排完人事部署,我爹就急着回建康了,不过他让我留下来,也是想着他能尽快赶回来继续北伐大业,可是他这“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大夏国的赫连勃勃立马排兵布将,来攻长安了。

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匈奴铁弗部刘卫辰之子。北魏拓跋珪的时候,灭了世仇刘卫辰,赫连勃勃属于漏网之鱼。他后来在后秦得到姚兴重用,却伺机反叛,自立为王,占据后秦西北部,建立大夏国,以统万城为国都,然后他制定的政策就是不断骚扰后秦,抢夺后秦土地人口。按说后秦对他有恩,灭他部族的是北魏,可是他不去打北魏,却一直打后秦,估计是掂量实力,不敢和北魏硬碰硬,就先挑那软柿子捏。对这种人,小爷我嗤之以鼻。

赫连勃勃遣嫡子赫连璝领精兵两万,南攻长安;派另一子赫连昌攻潼关;命长史王买德出青泥;赫连勃勃自率大军,作为后继。浩浩荡荡杀奔长安。

沈田子、傅弘之先前领晋军千余人攻秦兵时,都毫无惧色,勇猛无比,可现在兵多粮足,却反而没了奋勇杀敌的勇气,不敢向前迎敌,将部队撤退到刘回堡屯兵。我一开始想不明白,他们的前后表现为什么差距怎么大,后来想明白了,此一时彼一时,一个是我爹不在这,他们欺我年幼,更主要的是现在不同于以前了,他们现在都升了官发了财,惜命了。拿命拼出来的荣华富贵,还没享受呢,不甘心再去拼命了,怕万一死了就太亏了。

王镇恶应该是看穿了他们的小心思,就和王修说:“刘公将十几岁的幼子托付于此,我们自当竭力辅佐。但大敌当前,有人却畏葸不前,试问何时才能退敌?”王镇恶说的是大实话,但往往大实话最得罪人,沈田子本来就嫉妒王镇恶,和他因争功就有嫌隙,现在听说王镇恶说的这番话,更加恼恨王镇恶多嘴了,最关键,王镇恶说的还是实情,他也害怕我爹知道了他畏战不前,真的用军法处置他。

于是就想出了一条毒计,在军中散布谣言,说王镇恶要杀掉军中江南士兵,将刘义真送回建康,自己在长安自立为王。三人成虎,还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加上王镇恶的显赫身世,现在竟成了他被人怀疑的依据。流言传久了,大家竟都信以为真,导致南北士兵互相猜忌。

这时,沈田子见谣言传得够久了,设计邀王镇恶、傅弘之到营中议事。王镇恶毫无戒备就来到了沈田子的营帐前,但没见到傅弘之的身影。沈田子邀其入帐,哪知刚一进去,沈田子的亲戚沈敬仁就冲了出来,一刀将王镇恶的头砍了下来。(王猛的孙子,能征善战额王镇恶就这么毫无设防的死在自己人手里了)。接着,沈田子提着头颅对众士兵说:“奉刘太尉密令,诛谋反之人王镇恶。”(我爹从来没下过这个命令)杀了王镇恶还不算,他又将王镇恶在营中的几个堂兄弟全部杀害(可怜王氏一门忠勇)。

我之所以知道的这么详细,是后来傅弘之和一些亲兵告诉我的,当时听说王镇恶被沈田子杀了的时候,我吓懵了,前方赫连勃勃人马集结,还没等跟外人打呢,自己先窝里斗了,沈田子不会是想叛变投敌吧,估计王修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带着我登上城楼,埋伏好士兵以后,就等着沈田子进城,果然没一会沈田子就来了,还没等我说话,王修就下令把沈田子拿下了,先是斥责沈田子擅杀朝廷大将,然后立即将其枭首示众。我在一旁看呆了,咋问都不问我一声呢,好歹,我是少主人吧。

紧接着,王修坐镇指挥,命傅弘之、毛修之领军出战,先败赫连璝于池阳,又败夏军于寡妇渡,把夏军打的大败,大夏兵马被打退了。排兵布阵上,王修的确有本事,估计刚才情况危机,他没问我意见就杀了沈田子,是怕我犹豫不决耽误时机吗,可能吧。算了,这次不和他计较。

大夏兵马被打退了,我还以为赫连勃勃多厉害的人物,不过尔尔吗。高枕无忧,我老爹又不在,我还不趁机欢乐的玩耍吗。反正政事有王修他们管着,我也就是个摆设,干脆小爷我不去听他们讲那些军政事务了,在后秦的皇宫好好逍遥快活多好,你还别说,这姚家的皇帝还真会享受,这么多的金银珠宝,奇珍异玩,我以前都没见过。这些好东西,我可都要带回去。

最近这几天,王修实在是太过分了,我赏赐给身边人点东西,他就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怎么比我老爹管我还严呢,太讨厌了,我那些小随从,还经常来我跟前告状,说我明明赏赐他们东西了,可到王修那,他就扣住不给。这人也忒小气了,又不是你家东西,我赏赐我的,关你什么事呀……我和王修交涉,谁知他反倒责备我不该无节制的宴饮游戏,又是那套他受我爹之命,得照看好我之类的,我耳朵听的都快生茧子了。

这时有人对我说:“沈田子杀王镇恶是因其造反,王修杀沈田子,恐怕他也想造反。”这些话一次两次我没往心里去,但说的多了,我还信以为真了。要是王修真造反,我老爹北伐的基业可都成他的了,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我就以议事为名,将王修召唤进府,王修一进来,我就命左右将王修杀了,这下耳边终于清静了。

但是杀完王修没多久,我就有点后悔了,因为王修死后,长安城内一片惊慌,人心开始不稳了。几年之后我长大了一些,更觉得当年自己是真糊涂,错杀了王修,才导致后面的惨败。那之后,我又做了件更糊涂的事,下令蒲阪、渭北之军,一律入城防守。夏军一看我们胆怯了,便卷土重来,很快攻克咸阳,距离长安不过百里,当地百姓听说大夏军攻打来了,纷纷归降。

几年之后我反省这件事,还是怪自己太相信身边小人的话,我的确是干过不少荒唐事,比如收刮长安百姓。让长安百姓对我们的军队没好印象了,我老爹后来知晓了我杀了王修,被赫连勃勃包围,就急派大将蒯恩前来营救,命右司马朱龄石总督关中军事,中书侍郎朱超石慰军河洛。同时召我回去,不让我再胡闹下去。

我身边的那些亲信一听要回去,都劝我要把财宝都带着,我想也对,既然要回去,也不能白来一趟关中啊,把那些财宝朱玉,香车美女的统统都带上,带回东晋去,结果因为辎重太多,大大耽误了行军速度,被赫连勃勃追上了。战斗中,傅弘之、蒯恩、毛修之等皆被生擒,财宝、美女都被夏人夺去。我平时那些亲信,居然扔下我,自己跑了。到现在,我才似乎明白了。自己真的做错了很多事情。天也黑了,荒郊野外的,我端在草丛里不敢出来,以为就要死在这了。后来还是参将段宏找到了我,把我带回建康。

后来听说,长安陷落了,除了毛修之投降,其他的将领都死了。赫连勃勃屠杀了很多东晋将士,把头砍下来,铸成了一座骷髅台。这个魔鬼,我承认自己之前有多轻狂无知,敢小看他,害了那么多将士丧命,害的我老爹的北伐断送在我手里了,想起这些,我挺郁闷的。我也知道不能再结交小人,重用小人,可也没有什么领兵的人敢往我身边靠近了,文人倒是有一些,比如谢灵运,他文采出众,却不会领兵。

虽然我没被罚,但世人都拿着酒囊饭袋的目光看我。后来我老爹登基称帝了,立的太子是我哥,我能感觉我被排除太子人选,除了长幼有序,也跟我弄丢了长安有关,这件事把我钉在耻辱柱上是下不来了。我也承认,12岁的我,的确是挺坑人的,坑长安百姓,坑东晋将士,坑我爹。但是我想问一句,你们12岁在干嘛呢?

子不言父过,我爹想我成才,想历练我的心情,我是能接受的,那个时代也的确有不少牛人像我这么大,或者比我稍大点就已经建功立业了,像慕容恪,慕容垂,冉闵……都是年少成名。可我没打过仗,从小生活也挺无忧无虑的,即使跟我爹去北伐,我也没真正上战场。我跟游牧民族长大的那些牛人真比不了,我没吃过他们吃过的苦,也没受过他们经历过的锻炼。虽然年龄相仿,可我的心智没跟上我的年岁,而那些牛人的心智,早就超过了他们的年岁。

我那时真的以为凡事挺简单的,吃喝玩乐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吗。只是我没想到我的吃喝玩乐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我爹想我成才,却忽视了揠苗助长的后果。

要是把20岁的我放到那,可能就不一样了,哎,这么说你们可能又要骂我找借口了,不多说了,我后来不是也挺惨的吗,这是不是叫报应了。总之,我也为我的年少轻狂和不懂事付出了代价,有时候我还觉得自己被坑了,可被谁坑了,我说不上来,被时代、被战局、被将领不和、被我爹,被我自己……

参考资料:

《晋书》

《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五王镇恶传》

《南史列传第三宗室》

本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欢迎小伙伴关注,转发,加评论,@历史沧澜在此感谢各位的支持

标签: 刘裕

更多文章

  • 南朝宋武帝刘裕为何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武成历史标签:刘裕

    刘裕,小名寄奴,是魏晋南北朝时,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即赫赫有名的南朝宋武帝。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也算是正宗的汉室宗亲了。而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曹魏的江山,建立了继东汉之后,另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西晋。单从王朝取代上来看,刘裕跟司马懿的后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亡国仇恨。毕竟司马

  • 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刘裕

    南北朝开始的时候,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杀掉了司马皇族的成员,并且将司马皇族灭了族。在此前一般对于前朝的皇帝基本上都处于善待的措施,而刘裕开了这个坏头,以后前朝的皇帝基本上都会莫名其妙地死于非命。因为刘裕是寒门出身,这一点决定了,他很难得到广大士族的支持。在两晋南北朝时代,士族拥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如果无

  • 从刘禅到刘裕,汉江山历经百年回归刘姓,只可惜此刘姓非彼刘啊

    历史人物编辑:岩岩说史V标签:刘裕

    有句话说得好,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有到最后才知道谁才是赢家。蜀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刘婵,虽然此人无能又昏庸,不过有一点不可否认,刘婵名义上其实是汉朝最后一个皇帝,当然这和刘备的身份有很大关系,刘备的身世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口号。毕竟是姓刘的后代,毕竟是大汉的江山,经历三国的风

  • 这样的刘裕,像极了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一有好搭配标签:刘裕

    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西汉楚元王刘交后裔。刘裕出身寒微,自幼家贫,后投军为北府军将领,先后平定孙恩、桓玄、卢循等割据势力的叛乱,灭掉南燕、后秦等国,逐步统一了南方地区。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刘裕废黜晋帝,建立南朝宋,自称皇帝,史称宋武帝。在位期间,刘裕抑制豪强,强化中央集权,打击士族势力,重用

  • 一生战无不胜的刘裕,为何没有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刘裕

    南北朝是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在这样的乱世中,人才辈出。刘裕就是其中之一,南北朝时期,刘裕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他从一位小人物,一步步走向了皇帝的位置。历史上的刘裕,评价也是非常高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在辛弃疾的笔下,成为了非常

  • 史上杀皇帝最多的“屠龙”专业户,宋武帝刘裕,先后五帝命丧其手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史记标签:刘裕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曾经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就是南朝宋的缔造者宋武帝刘裕。刘裕,自称是西汉高祖刘邦之弟楚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可谓是名门之后。只是,到了刘裕之时,他的家族早已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普通百姓。刘裕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因为

  • 为什么刘裕会被称作“皇帝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刘裕

    刘裕不仅攻灭数国,斩杀敌国皇帝;更开启了篡位屠戮前朝皇族的先河,后世凡是因篡位而被杀的皇帝,都应该在宋武帝刘裕头上记上一笔。刘裕的一生可以说是踩着皇帝的人头崛起的。1.带领北府军起义,击败恒楚,杀恒楚皇帝恒玄,成为东晋第一权臣。2.派兵攻灭西蜀政权,西蜀皇帝谯纵兵败自杀,统一南国。3.挥军北伐,灭南

  • 南北朝唯一的平民皇帝刘裕

    历史人物编辑:星海晓舟标签:刘裕

    都说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两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一个刘邦,一个朱元璋。其实还应该有一个就是刘裕,只不过刘裕没有统一华夏而已。所以才没有提他。刘裕和朱元璋十分相像。都是社会最底层出身,他们残忍,宽厚,恶毒,仁慈。各种难以融合的性格在他们的身上完全体现出来。但就个人能力,军事才华,治理国家,驾驭百官,刘裕比起朱

  • 刘裕机智退敌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刘裕

    南北朝时期的国家非常多,是有十六国估计能说全这十六国的人不多,当时南方是有东晋,晋安帝时期是刘裕掌控了朝政大权,刘裕出身并不好,只是一个小军官,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不过他的能力很强啊,硬是爬上来了,爬上来之后那肯定就要树立威望啊,不然别人对他不服气,所以刘裕就决定北伐来树立威望,当时刘裕首先要打的就是

  • 刘裕:最硬核皇帝与他的绕指柔

    历史人物编辑:呼延犇史标签:刘裕

    作者:扬灵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寄奴谈笑取秦燕,愚智皆知晋鼎迁。独为桃源人作传,固应不仕义熙年。——陆游“气吞万里如虎”、“谈笑取秦燕”,光从诗中的只字片言就能想象到一个豪迈英雄辉煌的一生。少时读辛弃疾和陆游这两首诗词时,就在想能让南宋两位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