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朝宋武帝刘裕为何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

南朝宋武帝刘裕为何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武成历史 访问量:3281 更新时间:2024/1/21 4:14:38

刘裕,小名寄奴,是魏晋南北朝时,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即赫赫有名的南朝宋武帝。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也算是正宗的汉室宗亲了。

司马懿孙子司马炎,篡夺了曹魏的江山,建立了继东汉之后,另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西晋。

单从王朝取代上来看,刘裕跟司马懿的后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亡国仇恨。毕竟司马氏篡的是曹魏的江山,而曹氏篡的才是汉室江山。因此,说刘裕是为了复兴汉室江山,替先祖报仇,才将司马懿后代灭族,这个理由太过牵强。

而且,刘裕立国号为“宋”,说明刘裕,只是觉得自己可以做皇帝统治天下,并非是要光复汉室江山。

刘裕本身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帝王。他自幼家贫,曾经以卖鞋为生。但是,才能却非常出众。刘裕从军后,先后平定了孙恩叛乱,桓玄篡位,以及卢循徐道覆发动的兵乱。他还曾两度北伐,消灭了北方的割据政权南燕和后秦。

刘裕在篡夺了东晋的江山之后,积极进行改革,抑制门阀豪强,救济战乱中的百姓;并减少徭役、赋税;禁止官吏们以官府的名义侵占农田、园地。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刘裕为刘宋第三任皇帝宋文帝的“永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后世对于刘裕的评价,整体上还是非常高的。

刘裕一生最大的一个污点,就是屠杀了已经禅位的前朝皇帝晋恭帝,以及前朝皇室宗族的众多成员。

当时,非常流行图谶。刘裕篡晋前,流行两句谶语:“晋祚尽昌明,昌明之后有二帝”。昌明就是晋孝武帝司马曜,两句谶语说的是晋朝的国祚到晋孝武帝为止,但是之后还要经历二帝的统治。似乎有点难以理解,看一下史实就明白了。

晋武帝昌明死后,桓玄篡位,晋安帝被贬为平固王。东晋的实际国祚,已经终结了。

刘裕灭了桓玄,重新拥立晋安帝为皇帝。但是刘裕把持了朝政,晋朝的实际统治者已经换人了,此时的东晋只是一个躯壳罢了。谶语的预言一语中的。

刘裕为了尽快实现谶语的后半句,派人杀了晋安帝。晋安帝无后,他就拥立了晋安帝的弟弟晋恭帝。之后,刘裕顺利篡位,取代了东晋的统治,建立了南朝宋,开了南北朝的时代。

刘裕之所以要杀掉已经退位的晋恭帝,也是由当时复杂的环境所决定的,最主要的是他的儿子尚且年幼。明太祖朱元璋也曾为了巩固建文帝的地位,大肆杀戮将领大臣。

东晋时期形势更加复杂,权臣众多,从立国时的王氏、谢氏家族,到后来篡位的桓氏家族。而刘裕自己也是篡位,才成为了皇帝,这让本就草根的刘裕非常不安,时时刻刻都担心有人借拥立司马氏为由,走他自己拥立晋安帝的旧路,卷土而来。所以,他才要斩草除根。

刘裕的措施就是彻底灭掉晋恭帝的后人,只让晋恭帝养女儿,有了儿子则杀死,并尽量除去其他的司马氏宗亲。最后,晋恭帝不肯自杀,刘裕派人用被褥闷死了晋恭帝。而刘裕也在晋恭帝死后的第二年去世。

刘裕在位期间,还削弱藩镇的力量,增强中央集权,并严控军队。凡是出兵讨伐,都由朝廷调拨,事毕,军队都交还朝廷。可见,刘裕内心是有多么的彷徨不安。

刘裕这点,又和赵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何其的相似,只是赵匡胤相对仁厚了一些,毕竟后周郭威和柴荣对赵匡胤有恩。但是,赵宋为了防止兵变再次发生,严控兵权,重文而抑武。

至于司马氏的灭亡,纯粹是司马一族“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都是何等的狡诈阴险。但是西晋武帝之后出了一个“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闹起了“八王之乱”。司马一族自己人把自己人打成了残废,导致“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五马南渡”,晋元帝开创了东晋的统治。

而东晋,又是权臣当道,先有王氏,后有谢氏、桓氏,接着又是刘氏,众多皇帝都只是傀儡而已。好不容易出了个稍微有点作为的晋孝武帝,任用谢安,进行改革,迎来了东晋的最后一次复兴,结果却因为逞口舌之快,对自己的张贵人说:“汝以年当废矣。”意思就是,你的年龄大了,到了废弃的时候了。结果当晚就被张贵人一怒之下所杀。司马家的皇帝,真是让人无语至极。

而孝武帝之后的晋安帝,比晋惠帝司马衷还惨,“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晋安帝不会说话,也不知道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如果不是晋恭帝经常在旁边照顾维护,估计晋安帝早死了。晋恭帝虽然隐忍聪慧,可惜,刘裕势大,他已经无力回天了。因此在禅位时,他很坦然:“晋氏久已失之,今复何恨。”只是他没想到刘裕最后会斩草除根。

司马懿的后人,在东晋末年,多为桓玄、刘裕所杀,能够存活下来的,应该也是非常边缘的旁支小宗了。史书中都不加以记载,说司马懿后人被灭族了,也是有道理的。

标签: 刘裕

更多文章

  • 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刘裕

    南北朝开始的时候,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杀掉了司马皇族的成员,并且将司马皇族灭了族。在此前一般对于前朝的皇帝基本上都处于善待的措施,而刘裕开了这个坏头,以后前朝的皇帝基本上都会莫名其妙地死于非命。因为刘裕是寒门出身,这一点决定了,他很难得到广大士族的支持。在两晋南北朝时代,士族拥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如果无

  • 从刘禅到刘裕,汉江山历经百年回归刘姓,只可惜此刘姓非彼刘啊

    历史人物编辑:岩岩说史V标签:刘裕

    有句话说得好,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有到最后才知道谁才是赢家。蜀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刘婵,虽然此人无能又昏庸,不过有一点不可否认,刘婵名义上其实是汉朝最后一个皇帝,当然这和刘备的身份有很大关系,刘备的身世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口号。毕竟是姓刘的后代,毕竟是大汉的江山,经历三国的风

  • 这样的刘裕,像极了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一有好搭配标签:刘裕

    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西汉楚元王刘交后裔。刘裕出身寒微,自幼家贫,后投军为北府军将领,先后平定孙恩、桓玄、卢循等割据势力的叛乱,灭掉南燕、后秦等国,逐步统一了南方地区。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刘裕废黜晋帝,建立南朝宋,自称皇帝,史称宋武帝。在位期间,刘裕抑制豪强,强化中央集权,打击士族势力,重用

  • 一生战无不胜的刘裕,为何没有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刘裕

    南北朝是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在这样的乱世中,人才辈出。刘裕就是其中之一,南北朝时期,刘裕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他从一位小人物,一步步走向了皇帝的位置。历史上的刘裕,评价也是非常高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在辛弃疾的笔下,成为了非常

  • 史上杀皇帝最多的“屠龙”专业户,宋武帝刘裕,先后五帝命丧其手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史记标签:刘裕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曾经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就是南朝宋的缔造者宋武帝刘裕。刘裕,自称是西汉高祖刘邦之弟楚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可谓是名门之后。只是,到了刘裕之时,他的家族早已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普通百姓。刘裕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因为

  • 为什么刘裕会被称作“皇帝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刘裕

    刘裕不仅攻灭数国,斩杀敌国皇帝;更开启了篡位屠戮前朝皇族的先河,后世凡是因篡位而被杀的皇帝,都应该在宋武帝刘裕头上记上一笔。刘裕的一生可以说是踩着皇帝的人头崛起的。1.带领北府军起义,击败恒楚,杀恒楚皇帝恒玄,成为东晋第一权臣。2.派兵攻灭西蜀政权,西蜀皇帝谯纵兵败自杀,统一南国。3.挥军北伐,灭南

  • 南北朝唯一的平民皇帝刘裕

    历史人物编辑:星海晓舟标签:刘裕

    都说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两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一个刘邦,一个朱元璋。其实还应该有一个就是刘裕,只不过刘裕没有统一华夏而已。所以才没有提他。刘裕和朱元璋十分相像。都是社会最底层出身,他们残忍,宽厚,恶毒,仁慈。各种难以融合的性格在他们的身上完全体现出来。但就个人能力,军事才华,治理国家,驾驭百官,刘裕比起朱

  • 刘裕机智退敌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刘裕

    南北朝时期的国家非常多,是有十六国估计能说全这十六国的人不多,当时南方是有东晋,晋安帝时期是刘裕掌控了朝政大权,刘裕出身并不好,只是一个小军官,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不过他的能力很强啊,硬是爬上来了,爬上来之后那肯定就要树立威望啊,不然别人对他不服气,所以刘裕就决定北伐来树立威望,当时刘裕首先要打的就是

  • 刘裕:最硬核皇帝与他的绕指柔

    历史人物编辑:呼延犇史标签:刘裕

    作者:扬灵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寄奴谈笑取秦燕,愚智皆知晋鼎迁。独为桃源人作传,固应不仕义熙年。——陆游“气吞万里如虎”、“谈笑取秦燕”,光从诗中的只字片言就能想象到一个豪迈英雄辉煌的一生。少时读辛弃疾和陆游这两首诗词时,就在想能让南宋两位大文豪

  • 为积弊已久的东晋注入一剂强心针,“盗国者”刘裕的艰辛复兴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刘裕

    刘裕,一手终结东晋政权的北府军义士;篡夺司马氏百年江山的汉高祖刘邦之弟楚王刘交之后。背负“盗国者”之名,刘裕建立的刘宋一平南方,光复洛阳、长安两都,与北魏划黄河为界,“气吞万里如虎”;同有谋逆之心,刘裕武过曹丕,志高司马炎。可惜最终输天半子,刘裕倒在北伐前期,华夏大地的统一也再度遥遥无期。一、从戎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