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何计杀韩信,刘邦给他加封五千户,萧何大喜,门客:大祸临头了

萧何计杀韩信,刘邦给他加封五千户,萧何大喜,门客:大祸临头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哥侃文史 访问量:637 更新时间:2024/2/14 20:11:24

吕后用萧何计诛韩信,汉高祖尚在邯郸军中,听长安来的使者报告韩信已诛,于是派使者到长安将萧何从丞相提升为相国,加封五千户,今都尉一人率兵五百人为相国卫兵。周围的人均祝贺萧何升官,唯独独召平披麻戴孝吊之。召平是原秦朝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他成了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隐居在长安城东面的一个村子里,种瓜为生。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听说召平是个人才,多次派人请他出来做官,但召平不肯,刘邦十分恼火,想惩治召平。萧何知道后劝刘邦说:“陛下,人各有志。召平虽在秦时为侯,但他现在不愿做官,愿意种瓜为生,陛下就不要勉强他。

如果陛下以此惩治召平,那么那些在秦朝做过官的人会纷纷逃离,人心就会不安定了。”刘邦听了萧何的话,才放弃了惩治召平的念头。从此,召平便安心在长安东门外种瓜。由于他的学识渊博,懂得农艺,因此种出来的瓜个大,色泽青翠鲜亮,味道极甜。人们知道这种瓜的老头曾做过东陵侯,便把他的瓜称作东陵瓜。每当瓜熟季节,召平把瓜挑到长安市上,往往不一会儿便被争购一空。召平知道自己能太太平平地种瓜为生,是萧何帮了他的忙,便想找机会报答他。一次,他听说韩信被杀后,刘邦拜萧何为相国,增封五千户食邑,并给了他五百名卫队,便来到相府!召平对萧何说:“相国祸从此开始了。皇上在外辛苦打仗,而君守于京城,君并无作战大功,而皇上所以增加君的封地,增加卫兵,是因为淮阴侯新反于京师,皇上对君也不放心了。愿君让封地不受,把家财都拿出来作为军饷,才能使皇上高兴。”萧何果然听从了召平的计谋,刘邦听完后大喜。汉十二年,黥布又反,汉高祖在带兵征伐黥布军中,不时派人问萧何。萧何又再一次以家财充军饷,有如征伐陈豬时,有人对相国萧何说“君不久将灭族了。你位为相国,功第一,还能有什么地位可以再加给你呢?君从进关中开始,得到百姓之心已十多年了,百姓都说君的好话,皇上岂能放心呢?我劝君多买点田地,少付钱,让百姓说你几句坏话,皇上才能对你放心呢!”萧何果然照办了。

汉高祖刘邦征伐黥布胜利回归长安时,百姓拦在路上,向汉高祖上书,抱怨萧相国贱买百姓田宅数千万。汉高祖到了长安,萧何谒见,汉高祖笑着说.“相国做了些什么利民的事啊!”说着,把百姓的告状信全部交给萧何说:“相国自己去解决这些告状信吧!”萧何看汉高祖心情很好,于是建议说“长安地少人多,陛下的上林苑中空地很大,空着也是没有用。不如让百姓进上林苑种地,打的粮食归百姓,稻草麦秆可以交官作为冬季喂兽马的草料。”汉高祖大怒说:“相国一定是得了商人的财物,所以拿朕的上林苑去做人情。”于是将相国萧何下廷尉审理,作为罪人一样械系在狱中。过了几天,有一位王卫尉随侍汉高祖时,问汉高祖说,“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怎么会把他下狱的?”汉高祖说:“我听说李斯为秦皇帝之相,有善归之于皇帝,有恶归之于自己。如今相国一定是受了商人的钱而为百姓要求朕的园林,以自媚于民,所以我把他抓起来审治。”王卫尉说“凡事只要有便于民就要向皇上提出请求,这才真乃宰相之事。陛下怎么会疑心相国受商人之金呢?况且陛下同楚国打了好几年仗,后来陈稀、黥布造反时,陛下又亲自带兵到山东打仗,这时候,相国为陛下守关中,如果相国稍有动摇,关中以西早已不是陛下的土地了,相国多年一直忠于陛下,哪会到现在反而受商人之金以欺骗陛下呢?而且秦朝正是因为皇帝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终于亡失天下,李斯把过失都拉到自己身上,适足以加重秦皇帝的垮台,又何足效法乎?陛下对相国的怀疑,实在是把他看得太浅了!”

汉高祖听了王卫尉的话后,情绪不好。不过,当天还是派使者赦相国出狱。萧何年老,一向恭谨,赦出后,立即入见汉高祖,赤足步行(本来汉高祖为表彰萧何大功,规定他入见皇帝时可以穿靴子)谢罪。汉高祖说:“相国回去休息吧相国为民请苑,我没有答应。我不过是成为纣一样的皇帝,而相国则在百姓眼中是贤相。我所以把相国关几天,也不过是要让百姓都知道我的过失而已。”萧何和曹参相互闻关系处得不大好。汉高祖死后,其子汉惠帝即位,萧何仍为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到相国府问候病情,对萧何说“相国百年以后,谁可以代君为相国?”萧何对答说.“知臣莫若主。”汉惠帝又问:“曹参如何?”萧何顿首说:“皇上找准人了。曹参为相国,臣死无所恨。”萧何置田宅必在穷处,不造高楼大厦,说:“后世贤,学我的俭朴,后世不贤,这种房地有势力的人家也看不上。”参考资料《史记。萧相国世家》、《史记。高祖本纪》#历史冷知识##历史#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做人做事的典范-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萧何

    萧何,之所以能够做到“相国”(后来叫丞相)职位,不仅在于他事功卓著,而且他还能够取信于当政者,即刘邦。萧何是沛县丰邑人,与汉高祖刘邦是老乡。地点在今天的江苏省丰县县城。先来看看萧何的事功。萧何因通晓律令,执法公平,没有别人能比得上,而被任命为县令的属吏。主管官员考核、人事任免,并协助县令处理政务。后

  • 萧何、韩信、张良史称“汉初三杰”,其中的萧何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萧何

    萧何、韩信、张良史称“汉初三杰”,萧何排名首位,由此可见萧何的过人之处。刘邦自己也说过:“供应粮草、招兵买马、安抚百姓、治理地方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冲锋陷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深谋远虑我不如张良。我之所以能得天下,关键是得他们三人之助也。”萧何、张良、韩

  • 背信弃义的萧何,一切都是为了天下苍生,萧何心中的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小韩韩说娱乐标签:萧何

    前言:世人皆知,刘邦统一天下,离不开三个人的帮助,韩信、张良、萧何,他们三个人各自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被称为汉初三杰,共同辅佐邦夺取了天下,我们就是看一下一心为国为民的萧何。入城后并无贪乐,先存书籍刘邦攻破咸阳后,见到了咸阳宫殿的奢华,当时的军队大多都是穷苦出身,哪里见得这种富丽堂皇,将士们都得意忘

  • 萧何有一后人,生前一心要当和尚,晚年混的没饭吃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萧何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从杜牧的诗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南朝佛教是非常的兴盛的。南北朝时期,不光民间的佛教大盛,而且还受到皇帝的推崇,南朝的皇帝梁武帝萧衍(萧何的后人),不光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吃斋念佛的,极力倡导发展佛教的皇帝

  • 韩信被处死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仰天长叹:终不负天下苍生!

    历史人物编辑:刘懿凡凡标签:萧何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作为开国功勋而名留青册,被奉为“神帅”的,韩信无疑是其中之一,并且是其中最为璀璨的存在之一。萧何,作为韩信的伯乐,既成就了韩信,又毁了韩信,韩信死后,萧何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世人对韩信一生的评价。如果要解读韩信一生,那么一定离不开一个人,那个改变了他一生

  • 萧何最终能够得以善终,确实让人很佩服,原来是因为这些?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萧何

    很多熟悉历史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身为帝王,因为权力很大的原因,基本上不允许有人能够越过他们的权利,所以对自己有威胁的人最终也很难善终,比如在刘邦时期他在做上皇帝,尤其是晚年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疑心很重的人,曾经有很多跟随他的人都没有能够得以善终,都被他杀死了,还是以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让人很疑惑的就是萧何

  • 沛县起兵时,萧何名望更高,为何众人却拥戴刘邦当老大?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萧何

    表面上看,是萧何害怕失败牵连家人,遭到灭族;深度追究的话,则是萧何能力体系有限,驾驭不了刘邦的那些好友。一、萧何是书生,害怕牵连家人俗话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意思就是他们太过于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缺乏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勇气,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萧何就是这类人。萧何在沛县相当有影响力,一度还有到咸

  • 本是刘邦上司的人才萧何,因何会甘愿奉刘邦为主?

    历史人物编辑:莹莹美食记标签:萧何

    他在年轻的时候,凭借着自身出众的才能,在王朝内部担任一定的官职,他自身有着许多的优点,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是极深,而且他的性格非常好,善于与人进行沟通与交往。无论从哪一点来看,二人都没有任何的可比性,而且当时刘邦从官职上来看,还是他的下属,当时刘邦因为还没有定性,以至于在生活中时常招惹各种麻烦,每次都

  • 刘邦称帝后打击开国功臣,萧何功高盖主,为何能够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萧何

    刘邦称帝后,大肆抨击开国功臣,萧和恭大如天主。为什么他的结局很好?.因为开国国王首先看到的不是个人恩怨,而是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政权是否稳固,是否受到威胁。那么当权的萧何是如何独善其身的呢?1、萧何是刘邦的上司,也是刘邦的恩人萧何和刘邦是老同乡,都是沛县人,只是萧何比刘邦更早入朝做官。萧何任沛县大夫

  • 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像萧何这样的人还有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萧何

    咱们常说成也萧何败萧何,那么历史上还有哪些人也是如此呢,小编就来盘点下。第一位,庞涓,此人跟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可是说是正经的师兄弟,按理说两个人应该互协互住,共图大业,可是庞涓呢,先出道,身居高位后,想着师弟还没着落,就派人请孙膑,孙膑来了以后,那才能比他还高一截,就嫉妒了,然后就献谗言,把孙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