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陵有情有义有国士之风,生死关头却认怂,可悲!

李陵有情有义有国士之风,生死关头却认怂,可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姐头美食 访问量:3112 更新时间:2024/1/19 23:08:28

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在他身上,延续着李广的悲剧。

天汉二年,李陵率精兵五千出击匈奴,任务是牵制匈奴兵力,配合贰师将军李广利大军作战,这是李陵第一次带领汉兵与匈奴激战,也是最后一次。

历史上有很多人一战成名,李陵也命中注定名列其中,不过,相比那些幸运儿,李陵的成名毋宁说更多一些悲情和屈辱。

在此以前,李陵似乎是命运的宠儿,身手不凡,年轻有为,有乃祖仁人爱士的风范,颇受汉武器重,两次统兵御胡,虽未破虏,也算顺风顺水。

一切都按照他爷爷的人生轨迹运行。

然而,命运的吊诡就在于,你一直觉得老天待你不薄,明天一觉醒来,你却发现原来它一直都在跟你开玩笑,你别无选择,你一刹那走进了死胡同。

李陵不曾料到的是,他爷爷李广一生都在寻找决战而未果的对手-匈奴单于,此时有意无意,冥冥之中天意让他们撞个正着!

五千撼十万!这是一次力量悬殊的对阵!一次不期而遇的决战!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潮水一样一次次发起冲锋的匈奴骑兵,初经战阵的李陵临危不乱,显示出过人的胆识和军事素养,他命令五千步兵以大车作营,战士戟盾在前,弓弩在后,环阵外向,“鼓声而纵,金声而止”,以一当十,一轮轮杀伤胡骑,这种阵式战术,正是李广当年以寡敌众常所用的必杀技,而李陵也毫不含糊,熟练运用,用这种战法和匈奴单于大军前后恶战十多天,引兵南行,且战且走,匈奴兵死伤万余,军心大震!单于大惊!连战不克的匈奴人无心恋战,开始怀疑是否会掉进汉军设下的包围圈。

战场的形势似乎对李陵越来越有利!

李陵只要再向南一百里,就能退到汉军的桥头堡-遮虏鄣!

坚持就是胜利,加油!

然而,管敢,一个叛变投敌的侦察兵,关键时刻却出卖了李陵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沮丧的匈奴人一下子知道了李陵的死穴所在,战场形势急转直下!

匈奴铁骑开始有针对地对李陵和副将韩延年的阵营发动疯狂进攻,孤立无援,矢尽粮绝的李陵军危在旦夕!

活着?还是死去?面对匈奴铁骑铁桶一样的包围,风暴中心眼的李陵内心一定无数次天问,年轻的他难以决绝。

如果天降大任,李陵在遭遇匈奴单于大军之前,能像他爷爷李广一样身经百战,以寡敌众的经验再多一些,他或许能更加镇定,更加沉着地应战,以老到的战术和老对手周旋,四两拨千斤,一次次化险为夷。

然而没有如果,在生与死的一瞬间,如果李陵没有屈从于此前挣扎的内心,像韩延年一样战死沙场,他就不会成了懦夫!

英雄末路有很多种,李陵没有选择战死沙场,或者拔刀自刎,我们无法揣测,在生与死的决择中,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斗争。

一切尘埃落定,是非泯灭。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当后人一遍遍这样吟诵,李陵和李广的形象一次次在历史的天空中浮现,交织,又逐渐淡去。

标签: 李陵

更多文章

  • 李陵无奈投降,娶匈奴公主,却直接造出一民族,曾和李世民认亲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李陵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位名将李信,他为大秦灭燕、伐楚、攻齐,战功显赫无比,曾受秦皇重用。而随着历史的推演,发展到汉朝时,其后代也是相当了不得,飞将军李广便是他后裔。不过,他这一脉虽然有名,但繁衍状况却并不理想。名将李广因征匈奴迷路而自决,其长子李当户及二子死得比他还早,唯有幼子李敢留存。但不久后,李敢

  • 李陵之祸对司马迁创作《史记》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李陵

    司马迁是个官二代,父亲司马谈官居太史令,是个学富五车的学者型官员,更是个鸡娃狂魔。别人家孩子还和尿泥玩的时候,司马谈已经为儿子规划好了人生,要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官、写出一部伟大的史书。为了不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司马谈从小就对儿子精心培养,他不但把自己的满腹绝学都传授给儿子,还给儿子延请了名师,董仲

  • 深挖李陵战败的原因,原来后面竟有如此阴谋诡计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李陵

    汉武帝刘彻时期的西汉在军事上异常强大,是中国古代王朝时期军事傻姑娘的第一个巅峰。这时期打了无数的战争,其中一部分非常的惨烈,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陵以五千步兵与三万匈奴骑兵激战的故事尤为惨烈,也成为了步兵与骑兵作战的典范。这场战争的结果虽然以五千骑兵几乎全军覆灭,李陵战败被俘而告

  • 司马迁上书为李陵投降辩护,为何被刘彻处以腐刑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李陵

    李陵兵败被俘后,西汉朝廷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次西汉出兵讨伐匈奴,从李广利到李陵都遭到重创,可以说是自卫青和霍去病领兵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败。朝廷中反对战争的大臣对此战给予了极大的抨击,对于李广利和李陵的失败都要求追求罪责。尤其是李陵兵败被俘,被认为是失去节操的行为,被朝廷大臣群起而攻之。李陵的好友太史令

  • 李陵投降匈奴为何会导致司马迁被宫刑?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李陵

    历史延绵不断,遗憾也是层出不穷,有的遗憾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淡忘,而有的遗憾纵使历经千年依然令人扼腕不止。比如,西汉名将李陵的被俘,就是让人永远无法磨灭的遗憾。引用辛弃疾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中的词句: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其中的“将军”,就是指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领李陵。李陵(

  • 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为何投降匈奴,之后状况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李陵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李陵的祖父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祖父飞将军李广李陵祖父李广为将门之后,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家族世袭“仆射”一职。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李广从军抗击匈奴。李广骑

  • 霍去病、李陵,两位名将的恩怨和家国情怀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李陵

    霍去病和李陵,汉武帝的两位战将,封狼居胥、血战匈奴,一个英年早逝,一个无奈投降。但是霍去病曾经一箭射死李陵的叔叔,两家结怨甚深。霍李二人,家国情怀里彰显豪迈和悲情,而家族恩怨里又有哀叹和怨恨。霍将军杀敌2000人,一战成名;李将军深入2000里,顺利而返。那年霍去病17岁,由于舅舅大将军卫青的推荐,

  • 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到底是对还是错?

    历史人物编辑:多肉写历史标签:李陵

    汉代“文景之治”后,整体国力大增,人民也安居乐业。汉代从解决内部隐患到解决外部矛盾,最大的外部隐患是北方强大的匈奴。汉武帝以前,皇帝对匈奴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防御性的,以换取和平共处。汉武帝继位后,国力增强,对匈奴的态度转变,开始从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即积极进攻匈奴,一举解决北方匈奴带来的长期隐患。在汉

  • 西汉名将李陵,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李陵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前99年10月,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11月,为主帅李广

  • 司马迁因李陵投降受了宫刑,李陵却在匈奴娶妻生子,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车辙古迹标签:李陵

    司马迁可谓是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也是相当的波折。古人说的好“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把这句话用在司马迁的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司马迁正是因为经历了很多,才编撰了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说起司马迁所遭遇的劫难,就不得不提他所受到的宫刑。这种刑罚是最残忍的,也是最无人的。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