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霍去病、李陵,两位名将的恩怨和家国情怀

霍去病、李陵,两位名将的恩怨和家国情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清澜说历史 访问量:2733 更新时间:2024/1/20 9:43:14

霍去病李陵,汉武帝的两位战将,封狼居胥、血战匈奴,一个英年早逝,一个无奈投降。但是霍去病曾经一箭射死李陵的叔叔,两家结怨甚深。霍李二人,家国情怀里彰显豪迈和悲情,而家族恩怨里又有哀叹和怨恨。

霍将军杀敌2000人,一战成名;

李将军深入2000里,顺利而返。

那年霍去病17岁,由于舅舅大将军卫青的推荐,汉武帝刘彻很欣赏霍去病的性情,汉武帝便任命霍去病为嫖姚校尉,随卫青追击匈奴。第一次出征,霍将军表现的太过华丽。漠北与匈奴之战,霍去病率部一千人,径直远离卫青的主营,连夜奔袭八百里,斩获敌军两千余人,斩杀匈奴单于的伯父,俘虏了匈奴的相国和单于的叔叔。勇冠三军,一战成名。

霍去病和李陵

李陵出生于军旅世家,爷爷是飞将军李广,年轻的李陵深得李广喜爱,汉武帝也认为李陵有李广之风。李陵曾经得到汉武帝同意,以800部下,深入匈奴2000余里,虽未逢敌军主力,所遇零散抵抗,全部消灭,而且返回时,勘察地形,绘制成图,为以后作战而准备,深得汉武帝认可。

风华正茂,李陵深交霍光

将门之争,霍去病射死李敢

霍去病是私生子,其父霍仲孺是平阳公主的一个奴才,与另一名女奴,也就是卫青的妹妹私通生下霍去病后,不敢声张,所以霍去病是由其舅舅卫青和姨母卫子夫养大。

李陵是遗腹子,其父李当户是李广的长子,在李陵未出生时就已去世,李广和二叔李椒常年出征在外,李陵的骑马射箭都是三叔李敢教的。

其实霍去病比李陵大了将近十岁,再加上霍去病成名较早,等李陵出征匈奴的时候,霍去病已经去世。霍去病一生骁勇善战,擅长骑兵长途奔袭,霍去病有三个关键记录,第一,霍去病改变了汉朝主力部队从原来的骑兵和战车组合到完全骑兵为主的格局;第二,霍去病利用闪击和侵扰战术,一直追击匈奴到贝加尔湖,从此大汉控制整个河西地区。第三,霍去病有生之年从未打过败仗,可惜23岁病逝,后世将军再也不能望其项背。

霍去病和李陵

李陵年少时也很仰慕霍去病,特别是在霍去病狼居胥山之战后,很是向往杀敌立功。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年龄和李陵相仿,同在宫中任职,霍光和李陵甚是投缘,二人可以说亲若兄弟。李家和霍(卫)家族同是将门,虽无深交,还算和睦。

从汉景帝后期到汉武帝初,李广家族深得朝廷重用。后来为了牵制李广,汉武帝重用妻弟卫青,让卫青从一个奴役逐步变为大将军,李广家族开始受到打压。

霍去病21岁那年冬天,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发动漠北之战,打算彻底击垮匈奴,当时年迈的李广随同出征。卫青命李广和右将军分左右迂回夹击匈奴单于,可当卫青主力和右路血战归来时,李广还没到,导致匈奴单于从原计划李广应该赶到的方向逃脱。后来得知李广率部在大漠中迷路,卫青回营问责,李广羞愧难当,拔剑自刎。李广死的时候,正好60岁,他的长子(李陵的父亲)早亡,次子李椒也战死了,只剩下最小的儿子李敢。

李敢当时在霍去病麾下,李广之死,迅速传遍军中,很多李广的老部下都为之痛哭。李敢认为李广是被卫青逼死的,冲到大将军帐中,不顾阻拦,打了卫青。卫青为了避免军中生乱,命令左右隐瞒此事。后来班师回朝后,在甘泉宫打猎时,霍去病听闻此事,不能接受自己的部下殴打自己的舅舅,一箭射死李敢。汉武帝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对外说李敢是打猎时被雄鹿撞死的。

李敢死后,李陵成为李家的顶梁柱。直到霍去病死后,李陵才得知李敢的真正死因。认为此事是深仇大恨,愤怒不已,迁怒于卫青。大将军卫青也深知此事,不敢重用李陵,让李陵做个骑都尉,率领五千人,在酒泉和张掖等地屯兵训练。

血战匈奴,霍去病英年早逝千古遗憾;

孤军深入,李将军下马投降历史争议。

汉武帝元狩十年春,大汉通过一年的休养生息,粮草充足,汉武帝命卫青和霍去病分别进攻匈奴,霍去病率军五万,穿过大漠,向北再行两千里,终于追击到匈奴左贤王。此役大汉男儿远渡漠北,快马轻骑,粮草都未带,就地取食,经过鏖战,斩杀敌军七万余人,生擒匈奴将官谋臣83人,并且在狼居胥山祭天封礼,然后一直追击到贝加尔湖,导致匈奴王室北逃,元气大伤,匈奴将领闻霍去病而胆寒。但是匈奴人为了报复霍去病,一路将死去的牛羊牲畜扔到水源里,霍去病喝了带有病菌的河水,又在大漠往返数月,大军返回后,他一病不起。

汉朝和匈奴时域图

霍去病改变了汉朝和匈奴的对峙局面,匈奴北逃,大汉长城安定数年,霍去病也是汉朝追击匈奴最远的将领,一路虽然艰险,但是毫无败绩,汉武帝封霍去病为大司马,和卫青平起平坐。可惜霍去病病情复发,23岁英年辞世。

6年后,匈奴元气恢复,侵扰长城,汉武帝用李广利(不是李广,是李广利)统兵三万从酒泉进发,攻击单于的右贤王。李陵正在酒泉,汉武帝便令李陵来押运粮草。李陵上书说自己的士兵都是骁勇善战之士,不愿在后方押运,自己能带五千人,直捣匈奴王庭,汉武帝被李陵的勇气所感,同意他带五千骑兵,攻击匈奴。李陵北进30天,恰遇匈奴单于本部,被敌军三万包围,他身先士卒,带亲兵持长戈和盾牌在前,命身后部队用弓箭和强弩配合,击退匈奴前营部队。匈奴单于愤怒,紧急调来合计八万骑兵,围歼李陵,李陵命令没有负伤的战士前面血战,负伤的战士驾车,实在无法驾车的就乘车,边战边退,最终被围困在一个小山谷中,无箭镞,无后援,无粮草,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李陵身边士兵拆战车,以车轮车拭为武器,以石块灌木为壁垒,坚持再战。最后李陵让部下把战旗和珠宝都埋掉,分头突围。最终李陵被匈奴大军重点眷顾,为掩护身后兄弟,他下马投降。后来汉武帝听信谗言,以为李陵投降后为匈奴训练兵士,杀了李陵三族,大汉再无李陵的归路。少年英气,身饵虎口,横挑强胡,孤军无援,何其悲壮!

霍去病和李陵

结语: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历史给予两位将军相同的事业,可是归路不同,倘若当年李陵战死,抑或是霍去病活至暮年,历史该如何书写?太史公又该如何评价?

标签: 李陵

更多文章

  • 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到底是对还是错?

    历史人物编辑:多肉写历史标签:李陵

    汉代“文景之治”后,整体国力大增,人民也安居乐业。汉代从解决内部隐患到解决外部矛盾,最大的外部隐患是北方强大的匈奴。汉武帝以前,皇帝对匈奴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防御性的,以换取和平共处。汉武帝继位后,国力增强,对匈奴的态度转变,开始从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即积极进攻匈奴,一举解决北方匈奴带来的长期隐患。在汉

  • 西汉名将李陵,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李陵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前99年10月,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11月,为主帅李广

  • 司马迁因李陵投降受了宫刑,李陵却在匈奴娶妻生子,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车辙古迹标签:李陵

    司马迁可谓是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也是相当的波折。古人说的好“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把这句话用在司马迁的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司马迁正是因为经历了很多,才编撰了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说起司马迁所遭遇的劫难,就不得不提他所受到的宫刑。这种刑罚是最残忍的,也是最无人的。之所

  • 他是名将李陵的七世孙,曹操的爱将,为何没能成为五子良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李陵

    说起曹操最喜欢的将领,就不得不提到五位好将。五将大家非常熟悉,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但是除了这五位之外,还有很多武将非常出色,比如号称“前世之恶”的典韦,“虎痴”许褚等等。除了这些大家熟知的武将之外,还有还有一些对曹操很有名的将军。很重要,比如李典。李典的身世可以追溯到西汉武帝时期。他

  • 为啥这么多胡人喜欢自认是李陵后裔?

    历史人物编辑:王蓓蓓标签:李陵

    五胡乱华后,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建立北魏统一了北方。隋唐政权,从鲜卑人的统治中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重建大一统之局面。这个时期发生了一件奇怪的现象,即很多胡人政治人物自认是李陵的后裔。他们真的是李陵后裔吗?还是因为统治需要而随便攀附?从文字记载看,北魏拓跋鲜卑对其先世史的重构很是模糊。但是《魏书·序纪》

  • 李陵遭遇匈奴大军,用了什么方法鼓舞士气?

    历史人物编辑:揭秘时空机标签:李陵

    相信历史爱好者都知道李陵这个充满争议性的人物。他是西汉名将,也是匈奴名将。这正是争议所在。李陵是李广的孙子,和李广一样渴望建立奇功伟业。不过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害了自己。汉武帝派遣三万骑兵攻打匈奴右贤王,李广利为主将,李陵属于后勤部队。他觉得不甘心,请求让自己的部队脱离李广利,也上战场。汉武帝手里已

  • 李陵到底更爱汉朝,还是更爱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贪吃的骆驼V标签:李陵

    天下的强汉(38)主笔:闲乐生朱晖浚稽山之战,李陵以五千步兵,对阵八万匈奴骑兵,惊天地,泣鬼神,杀敌万余,最终却仍因寡不敌众、叛徒出卖而被俘投降。之后,汉武帝又听信谣言,以为李陵正为匈奴练兵,大怒,遂将其全家处死。消息传到匈奴,李陵既悲痛又愤怒,恰好此时有一位汉使出使匈奴,他立刻跑去质问:“吾为汉率

  • 为何汉武帝要杀李陵全家?这将军的一句谎话,带给李陵一世的悲情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李陵

    李陵,汉名将李广之孙。年轻时受命看管设有汉武帝寝宫的建章宫。后经汉武帝同意,统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驻扎在酒泉和张掖两个郡,防范匈奴入侵。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奉命率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征讨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命李陵统领辎重部队配合作战。年轻的李陵,血气方刚,不愿意在后勤部队辅助作战,

  • 李陵投降后去哪了?一项考古发现揭示了李陵的后半生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李陵

    大家都知道,李陵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悲剧英雄。他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从小就耳濡目染边事,勇敢善战,曾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越过居延塞到今天蒙古国去侦察地形,顺利返还。就连汉武帝都听闻李陵大名。天汉二年(前99年),匈奴右贤王攻入西域,活跃在天山以北地区,汉武帝震怒,立即派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率三万骑兵从酒

  • 李陵是否真投降了匈奴?蒙古出土的汉朝房屋,墙上一行字说明一切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李陵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事件那就是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一事,司马迁就是因为在朝廷上为李陵辩护而遭遇腐刑的,那么李陵到底是不是含有冤屈呢?汉武帝是不是当时太过于武断呢?李陵是不是真的就真心投降了匈奴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看看匈奴和大汉王朝的历史渊源。大家都知道,从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