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让司马迁求情的李陵,虽有先辈李广之风范,奈何时局太恼人

让司马迁求情的李陵,虽有先辈李广之风范,奈何时局太恼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倚梦倾城 访问量:2839 更新时间:2023/12/9 12:00:23

众所周知,司马迁曾经因为“李陵事件”,而被判死刑。根据汉朝的法律,免除死刑的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交纳巨额财富,一个是受腐刑。作为史官的司马迁自然拿不出数目巨大的金钱,但是为了苟全于世,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只得忍辱受了“腐刑”。在传统社会之中,封建纲常影响处于强化之中,一个人遭受此刑,无疑比死刑更加难受。但这也正是司马迁的过人之处,让他的《史记》得以流芳百世,受人推崇。

至于“李陵事件”是怎么回事,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李陵的爷爷李广。作为与卫青霍去病齐名的李广,本应是飞黄腾达,但奈何时局不适,李广一生也是郁闷而死。他生前却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仕途坎坷,终生未能封爵。所谓“李广难封”说的就是这么回事儿。李广已经遭受不公平待遇了,现在李陵又遭受这样的待遇。仿佛那刘家就与李家有仇一样。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更多的是表达对李广、李陵的同情,更是隐隐包含着对汉武帝的不满。所以《史记》其实是有着司马迁个人情绪的体现。

公元前99年秋,汉武帝派李广利、李陵分路出击匈奴,开始一次浩浩荡荡的北击匈奴的进程。注意这次北伐的时间,是在秋天,正是这突出的季节性,使得这次北伐从一开始就有了失败的因素存在。

匈奴的经济基础自然是草原畜牧业。而草原畜牧业有其自身的季节性周期性:每年冬末到春季是马牛羊等各种牧畜集中产仔的季节,此时牧户都忙于为生产中的母畜接生,还要讲畜群从越冬地赶往春夏季牧场,让刚刚经历过严冬、变得瘦弱的牲畜吃到新草。这是多数牧民劳动力都要在牧场劳作,无法从军形成战斗力。只有到秋季之后,牧畜已经吃得肥壮,幼畜也基本长大,青壮年劳动力才能在牧场之中脱身,集中起来听从首领召唤。对于草原地区,全民皆兵的情况,虽然有其一定的便利性,但是,这种形式的军队又深受时间的限制,这也是中原地区出击的有效突破口之一。

但是我们骄傲自大的汉武帝,却受了功利主义的思想,忘却了这个因素。在李陵北伐匈奴的时候,曾让路博德负责接应李陵部,路博德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遂上书称“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但是汉武帝却否定了这个意见。命令李陵部九月出发,这恰恰是匈奴人已经集中兵力的季节。李陵等行军一个月深入匈奴,果然被合围而全军覆没。

李陵部将在经过激励的反抗之后,全部被俘,李陵本人也是投降了匈奴。消息传回京师之后汉武帝自然是勃然大怒,认为李陵此举无疑就是“投敌叛国”,但我们的司马强“刚正不阿”,非要说李陵是不得不投,尤其是李陵率军苦苦等不到援军的到来,其实还是说汉武帝决策的错误,这种说法自然让汉武帝决定对司马迁痛下杀手。而投降了匈奴的李陵,也许正是因为胸中的不忿,帮助匈奴训练军队来对抗汉朝,只能说李陵命运如此,也不算他的过错吧。

标签: 李陵

更多文章

  • 李陵有情有义有国士之风,生死关头却认怂,可悲!

    历史人物编辑:大姐头美食标签:李陵

    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在他身上,延续着李广的悲剧。天汉二年,李陵率精兵五千出击匈奴,任务是牵制匈奴兵力,配合贰师将军李广利大军作战,这是李陵第一次带领汉兵与匈奴激战,也是最后一次。历史上有很多人一战成名,李陵也命中注定名列其中,不过,相比那些幸运儿,李陵的成名毋宁说更多一些悲情和屈辱。在此以前,李陵

  • 李陵无奈投降,娶匈奴公主,却直接造出一民族,曾和李世民认亲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李陵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位名将李信,他为大秦灭燕、伐楚、攻齐,战功显赫无比,曾受秦皇重用。而随着历史的推演,发展到汉朝时,其后代也是相当了不得,飞将军李广便是他后裔。不过,他这一脉虽然有名,但繁衍状况却并不理想。名将李广因征匈奴迷路而自决,其长子李当户及二子死得比他还早,唯有幼子李敢留存。但不久后,李敢

  • 李陵之祸对司马迁创作《史记》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李陵

    司马迁是个官二代,父亲司马谈官居太史令,是个学富五车的学者型官员,更是个鸡娃狂魔。别人家孩子还和尿泥玩的时候,司马谈已经为儿子规划好了人生,要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官、写出一部伟大的史书。为了不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司马谈从小就对儿子精心培养,他不但把自己的满腹绝学都传授给儿子,还给儿子延请了名师,董仲

  • 深挖李陵战败的原因,原来后面竟有如此阴谋诡计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李陵

    汉武帝刘彻时期的西汉在军事上异常强大,是中国古代王朝时期军事傻姑娘的第一个巅峰。这时期打了无数的战争,其中一部分非常的惨烈,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陵以五千步兵与三万匈奴骑兵激战的故事尤为惨烈,也成为了步兵与骑兵作战的典范。这场战争的结果虽然以五千骑兵几乎全军覆灭,李陵战败被俘而告

  • 司马迁上书为李陵投降辩护,为何被刘彻处以腐刑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李陵

    李陵兵败被俘后,西汉朝廷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次西汉出兵讨伐匈奴,从李广利到李陵都遭到重创,可以说是自卫青和霍去病领兵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败。朝廷中反对战争的大臣对此战给予了极大的抨击,对于李广利和李陵的失败都要求追求罪责。尤其是李陵兵败被俘,被认为是失去节操的行为,被朝廷大臣群起而攻之。李陵的好友太史令

  • 李陵投降匈奴为何会导致司马迁被宫刑?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李陵

    历史延绵不断,遗憾也是层出不穷,有的遗憾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淡忘,而有的遗憾纵使历经千年依然令人扼腕不止。比如,西汉名将李陵的被俘,就是让人永远无法磨灭的遗憾。引用辛弃疾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中的词句: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其中的“将军”,就是指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领李陵。李陵(

  • 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为何投降匈奴,之后状况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李陵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李陵的祖父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祖父飞将军李广李陵祖父李广为将门之后,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家族世袭“仆射”一职。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李广从军抗击匈奴。李广骑

  • 霍去病、李陵,两位名将的恩怨和家国情怀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李陵

    霍去病和李陵,汉武帝的两位战将,封狼居胥、血战匈奴,一个英年早逝,一个无奈投降。但是霍去病曾经一箭射死李陵的叔叔,两家结怨甚深。霍李二人,家国情怀里彰显豪迈和悲情,而家族恩怨里又有哀叹和怨恨。霍将军杀敌2000人,一战成名;李将军深入2000里,顺利而返。那年霍去病17岁,由于舅舅大将军卫青的推荐,

  • 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到底是对还是错?

    历史人物编辑:多肉写历史标签:李陵

    汉代“文景之治”后,整体国力大增,人民也安居乐业。汉代从解决内部隐患到解决外部矛盾,最大的外部隐患是北方强大的匈奴。汉武帝以前,皇帝对匈奴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防御性的,以换取和平共处。汉武帝继位后,国力增强,对匈奴的态度转变,开始从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即积极进攻匈奴,一举解决北方匈奴带来的长期隐患。在汉

  • 西汉名将李陵,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李陵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前99年10月,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11月,为主帅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