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为何投降匈奴,之后状况如何

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为何投降匈奴,之后状况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帝哥说史 访问量:3417 更新时间:2023/12/9 14:21:28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李陵的祖父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

祖父飞将军李广

李陵祖父李广为将门之后,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家族世袭“仆射”一职。

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李广从军抗击匈奴。李广骑射能力超群而又作战英勇,后被任为汉中郎。

汉武帝即位后,元光六年(前129年),骁骑将军李广,率领万余骑兵出雁门击匈奴。最后因为众寡悬殊负伤被俘。李广假装死亡,被置卧于两马间,李广途中跃起策马返回。后来,匈奴曾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任前将军的李广,因迷失道路而愤愧自杀。

唐德宗时期,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李陵血战匈奴

李陵继承了祖父李广的优秀的基因,同样善骑射,并且对自己手下的士兵非常的仁爱,威望颇高。

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匈奴。李陵开始对武帝安排为李广利的大军运送粮草之事持有异议,在武帝表示没有多余的马匹给他时,他则表示:"不须给马匹,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

李陵自请缨,带领步兵,且只有区区5000人,孤军深入匈奴。武帝把宝都压在了将军李广利身上,给他派兵7万,且是骑兵。开始对李陵,武帝是不屑的,所以如此安排。虽然武帝下定决心把匈奴要打个落花流水,但是在排兵布阵上肯定是欠妥的,比如说孤军深入后,没有增派后援部队。再比如在粮草的供应上,一旦地方切断粮草,对军队来说就是致命的打击。

恰巧,李陵和其步兵在浚稽山遭遇到单于三万主力骑兵包围。

李陵排兵布阵,前排拿着盾,后排用弓和弩,下令:"听到击鼓就进攻,听到鸣金就收兵。"

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扑向汉军营垒。李陵挥师搏击,千弩齐发,匈奴兵应弦而倒。开局不错,导致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匈奴兵数千。

匈奴单于大惊,召集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只好向南且战且走,几天后被困在一个山谷中。

连日苦战,很多士卒中箭受伤,身体三处受伤的人便用车载着,二处受伤的人驾车,而一处受伤者则坚持战斗。

双方战斗一整天,几十回合下来,李陵军非常勇猛,匈奴兵又死伤二千余人。匈奴军见不能取胜,准备撤走。

就在这关键的时候,李陵军中一军侯(管敢),投降了匈奴。把李陵军没有后援助部队,且弓箭马上用完的状况告诉了单于。甚至把军队的一些秘密全部告诉了单于,“李陵和韩延年手下各八百人排在阵式前列布阵,分别以黄白二色作旗帜。若派精兵射杀旗手,那么就可破阵了。”

管敢泄密后,李陵军就慢慢处于下风了。当时,李陵军还剩士兵三千多,军吏们只有短刀,赤手空拳没有武器的士兵,就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

李陵军被困在狭谷中,匈奴兵占据高处,在险要处向李陵军扔下垒石。李陵军士卒被砸死,砸伤了不少。

黄昏后,大势已去,李陵万念俱灰,自觉愧对武帝,愧对士兵,但求一死,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身边的军吏。

军吏说:"将军威震匈奴,陛下不会让您死,以后可想别的办法回去,像浞野侯(赵破奴)虽被匈奴俘获,但后来逃回去,陛下仍以礼相待,何况对将军您呢!"

李陵不再赴死,他要部下把旌旗都砍断,把珍宝埋藏在地下。最后,感叹自己没有武器可用,决定让在天亮之际,大家分散突围。将士们每人拿上二升干粮,一大块冰,做好了突围的准备。

李陵、韩延年与十多名壮士一起冲出,匈奴数千骑兵紧追,韩延年战死,李陵长叹自己无脸去见武帝,被匈奴兵团团围住的李冰,下马投降。

后来,残余的李陵军四散逃跑,只有四百余人逃回。

武帝他们觉得李陵已战死无疑,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召来,要相面的人来看李陵是否真的已经战死。

后来,查明实情后,武帝大怒。

朝廷上,形势一边倒,文武百官都骂李陵没有气节,软骨头,该千刀万剐。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说,李陵孝敬,讲义气。李陵用五千兵力去搏杀数万之敌,转战千里,部下以死效命,虽败但战绩足以传扬天下。他现在暂时投降是想立功赎罪,再报效朝廷。

而武帝认为司马迁是因为个人感情而为李陵说情,于是把司马迁打入大牢,并对他施以惨无人道的腐刑。

后来,武帝明白了如果自己当初令强弩都尉接应,而不受他奏本的影响改变了诏令,所以最后才使得李陵全军覆没。于是,武帝后悔之余,派使者慰问赏赐了李陵的残部。

一年后,武帝派将军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准备接回李陵。但是公孙敖听信谣言,无功而返。武帝便把李陵母亲、兄弟和妻子都被诛杀,夷三族。

悲剧发生后,武帝也弄明白了谣言终究是谣言,帮匈奴练兵的事李绪,而非李陵。

李陵被夷三族后,悲痛万分。从此彻底对汉朝再无眷恋。

对李陵来说,投降匈奴或许刚开始是想先保命以后找准机会报效朝廷。而后武帝的做法就断了他再回汉朝的路。此时,他心中或许只有仇恨,恨武帝没有给自己派援军,恨武帝杀了他的三族。

李陵得到单于优待,并招为驸马的,封官位。李陵虽然投降,但内心深处还是不愿做出对大汉王朝不利的事情。这单从李陵后来被迫带领士兵人数大大超过汉军的一次战役中就可得出结论。李陵在人数占绝对优势,但却大败而归,是匪夷所思的。那就是一个解释,李陵是故意失败的,他不忍心打自己人。

霍光做宰相期间,派人去接李陵,但是李陵拒绝了,他怕回汉后受辱。在后来苏武回汉之际,李陵挥泪与之告别,他知道自己肯定回不去了。

后来,李陵终老匈奴,再没有回汉。而与李陵同时发兵的将军李广利率7万骑兵遭遇匈奴8万骑兵,大败后投降匈奴。后来被杀,落了个身首异处。虽然都是投降匈奴,但是结局不同,一个招为驸马,一个被杀,真是令人唏嘘。

标签: 李陵

更多文章

  • 霍去病、李陵,两位名将的恩怨和家国情怀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李陵

    霍去病和李陵,汉武帝的两位战将,封狼居胥、血战匈奴,一个英年早逝,一个无奈投降。但是霍去病曾经一箭射死李陵的叔叔,两家结怨甚深。霍李二人,家国情怀里彰显豪迈和悲情,而家族恩怨里又有哀叹和怨恨。霍将军杀敌2000人,一战成名;李将军深入2000里,顺利而返。那年霍去病17岁,由于舅舅大将军卫青的推荐,

  • 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到底是对还是错?

    历史人物编辑:多肉写历史标签:李陵

    汉代“文景之治”后,整体国力大增,人民也安居乐业。汉代从解决内部隐患到解决外部矛盾,最大的外部隐患是北方强大的匈奴。汉武帝以前,皇帝对匈奴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防御性的,以换取和平共处。汉武帝继位后,国力增强,对匈奴的态度转变,开始从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即积极进攻匈奴,一举解决北方匈奴带来的长期隐患。在汉

  • 西汉名将李陵,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李陵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前99年10月,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11月,为主帅李广

  • 司马迁因李陵投降受了宫刑,李陵却在匈奴娶妻生子,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车辙古迹标签:李陵

    司马迁可谓是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也是相当的波折。古人说的好“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把这句话用在司马迁的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司马迁正是因为经历了很多,才编撰了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说起司马迁所遭遇的劫难,就不得不提他所受到的宫刑。这种刑罚是最残忍的,也是最无人的。之所

  • 他是名将李陵的七世孙,曹操的爱将,为何没能成为五子良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李陵

    说起曹操最喜欢的将领,就不得不提到五位好将。五将大家非常熟悉,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但是除了这五位之外,还有很多武将非常出色,比如号称“前世之恶”的典韦,“虎痴”许褚等等。除了这些大家熟知的武将之外,还有还有一些对曹操很有名的将军。很重要,比如李典。李典的身世可以追溯到西汉武帝时期。他

  • 为啥这么多胡人喜欢自认是李陵后裔?

    历史人物编辑:王蓓蓓标签:李陵

    五胡乱华后,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建立北魏统一了北方。隋唐政权,从鲜卑人的统治中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重建大一统之局面。这个时期发生了一件奇怪的现象,即很多胡人政治人物自认是李陵的后裔。他们真的是李陵后裔吗?还是因为统治需要而随便攀附?从文字记载看,北魏拓跋鲜卑对其先世史的重构很是模糊。但是《魏书·序纪》

  • 李陵遭遇匈奴大军,用了什么方法鼓舞士气?

    历史人物编辑:揭秘时空机标签:李陵

    相信历史爱好者都知道李陵这个充满争议性的人物。他是西汉名将,也是匈奴名将。这正是争议所在。李陵是李广的孙子,和李广一样渴望建立奇功伟业。不过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害了自己。汉武帝派遣三万骑兵攻打匈奴右贤王,李广利为主将,李陵属于后勤部队。他觉得不甘心,请求让自己的部队脱离李广利,也上战场。汉武帝手里已

  • 李陵到底更爱汉朝,还是更爱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贪吃的骆驼V标签:李陵

    天下的强汉(38)主笔:闲乐生朱晖浚稽山之战,李陵以五千步兵,对阵八万匈奴骑兵,惊天地,泣鬼神,杀敌万余,最终却仍因寡不敌众、叛徒出卖而被俘投降。之后,汉武帝又听信谣言,以为李陵正为匈奴练兵,大怒,遂将其全家处死。消息传到匈奴,李陵既悲痛又愤怒,恰好此时有一位汉使出使匈奴,他立刻跑去质问:“吾为汉率

  • 为何汉武帝要杀李陵全家?这将军的一句谎话,带给李陵一世的悲情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李陵

    李陵,汉名将李广之孙。年轻时受命看管设有汉武帝寝宫的建章宫。后经汉武帝同意,统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驻扎在酒泉和张掖两个郡,防范匈奴入侵。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奉命率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征讨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命李陵统领辎重部队配合作战。年轻的李陵,血气方刚,不愿意在后勤部队辅助作战,

  • 李陵投降后去哪了?一项考古发现揭示了李陵的后半生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李陵

    大家都知道,李陵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悲剧英雄。他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从小就耳濡目染边事,勇敢善战,曾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越过居延塞到今天蒙古国去侦察地形,顺利返还。就连汉武帝都听闻李陵大名。天汉二年(前99年),匈奴右贤王攻入西域,活跃在天山以北地区,汉武帝震怒,立即派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率三万骑兵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