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此人为保李陵仗义执言被处宫刑,励精图治成一代文豪

此人为保李陵仗义执言被处宫刑,励精图治成一代文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秋叶侃历史 访问量:1183 更新时间:2024/1/21 22:18:00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珠玑,撰写了名扬千古的《史记》。就是如此才华横溢的人,却被汉武帝处以了宫刑。汉武帝也算一位明君,他为何如此不爱惜人才?

历史的问题,应当回到历史中回答。汉武帝麾下有一员爱将,名叫李陵。在一次出兵征伐匈奴时,汉武帝命李陵负责押运粮草。李陵向汉武帝建议说:“不如让末将率兵五千,深入敌军腹地,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让敌军心神大乱之后,再命我主力围而歼之,定能大捷。”汉武帝大喜,同意了李陵的计策。李陵率5000步卒在浚稽山一带与匈奴的主力交火,李陵的奇兵勇猛无畏,把3万匈奴骑兵杀得四处逃窜。然而,关键时刻,李陵的一个部下被俘,供出了李陵仅有5000兵马,单于得知后,调动了8万兵马围住了李陵,李陵在弹尽粮绝之际,被单于俘获并投降。

汉武帝得知李陵已被单于俘降后,龙颜大怒,当即庭议李陵之罪,众大臣也见风使舵,落井下石,纷纷数落李陵平日的不良行为。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迁为人耿介不阿,见大臣们如此落井下石,心中很是不忿,就立刻替李陵辩护,语惊四座。司马迁的话中肯公允,有理有据,但盛怒中的汉武帝不仅不采纳司马迁的谏言,而且以蛊惑无妄之罪名,将司马迁押入了大牢,并处以宫刑。司马迁在经历了痛不欲生的宫刑之后,继续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创作《史记》,立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它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12本纪、30世家、4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526500余字。《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标签: 李陵

更多文章

  • 让司马迁求情的李陵,虽有先辈李广之风范,奈何时局太恼人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李陵

    众所周知,司马迁曾经因为“李陵事件”,而被判死刑。根据汉朝的法律,免除死刑的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交纳巨额财富,一个是受腐刑。作为史官的司马迁自然拿不出数目巨大的金钱,但是为了苟全于世,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只得忍辱受了“腐刑”。在传统社会之中,封建纲常影响处于强化之中,一个人遭受此刑,无疑比死刑更加难受

  • 李陵有情有义有国士之风,生死关头却认怂,可悲!

    历史人物编辑:大姐头美食标签:李陵

    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在他身上,延续着李广的悲剧。天汉二年,李陵率精兵五千出击匈奴,任务是牵制匈奴兵力,配合贰师将军李广利大军作战,这是李陵第一次带领汉兵与匈奴激战,也是最后一次。历史上有很多人一战成名,李陵也命中注定名列其中,不过,相比那些幸运儿,李陵的成名毋宁说更多一些悲情和屈辱。在此以前,李陵

  • 李陵无奈投降,娶匈奴公主,却直接造出一民族,曾和李世民认亲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李陵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位名将李信,他为大秦灭燕、伐楚、攻齐,战功显赫无比,曾受秦皇重用。而随着历史的推演,发展到汉朝时,其后代也是相当了不得,飞将军李广便是他后裔。不过,他这一脉虽然有名,但繁衍状况却并不理想。名将李广因征匈奴迷路而自决,其长子李当户及二子死得比他还早,唯有幼子李敢留存。但不久后,李敢

  • 李陵之祸对司马迁创作《史记》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李陵

    司马迁是个官二代,父亲司马谈官居太史令,是个学富五车的学者型官员,更是个鸡娃狂魔。别人家孩子还和尿泥玩的时候,司马谈已经为儿子规划好了人生,要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官、写出一部伟大的史书。为了不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司马谈从小就对儿子精心培养,他不但把自己的满腹绝学都传授给儿子,还给儿子延请了名师,董仲

  • 深挖李陵战败的原因,原来后面竟有如此阴谋诡计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李陵

    汉武帝刘彻时期的西汉在军事上异常强大,是中国古代王朝时期军事傻姑娘的第一个巅峰。这时期打了无数的战争,其中一部分非常的惨烈,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陵以五千步兵与三万匈奴骑兵激战的故事尤为惨烈,也成为了步兵与骑兵作战的典范。这场战争的结果虽然以五千骑兵几乎全军覆灭,李陵战败被俘而告

  • 司马迁上书为李陵投降辩护,为何被刘彻处以腐刑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李陵

    李陵兵败被俘后,西汉朝廷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次西汉出兵讨伐匈奴,从李广利到李陵都遭到重创,可以说是自卫青和霍去病领兵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败。朝廷中反对战争的大臣对此战给予了极大的抨击,对于李广利和李陵的失败都要求追求罪责。尤其是李陵兵败被俘,被认为是失去节操的行为,被朝廷大臣群起而攻之。李陵的好友太史令

  • 李陵投降匈奴为何会导致司马迁被宫刑?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李陵

    历史延绵不断,遗憾也是层出不穷,有的遗憾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淡忘,而有的遗憾纵使历经千年依然令人扼腕不止。比如,西汉名将李陵的被俘,就是让人永远无法磨灭的遗憾。引用辛弃疾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中的词句: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其中的“将军”,就是指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领李陵。李陵(

  • 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为何投降匈奴,之后状况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李陵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李陵的祖父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祖父飞将军李广李陵祖父李广为将门之后,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家族世袭“仆射”一职。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李广从军抗击匈奴。李广骑

  • 霍去病、李陵,两位名将的恩怨和家国情怀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李陵

    霍去病和李陵,汉武帝的两位战将,封狼居胥、血战匈奴,一个英年早逝,一个无奈投降。但是霍去病曾经一箭射死李陵的叔叔,两家结怨甚深。霍李二人,家国情怀里彰显豪迈和悲情,而家族恩怨里又有哀叹和怨恨。霍将军杀敌2000人,一战成名;李将军深入2000里,顺利而返。那年霍去病17岁,由于舅舅大将军卫青的推荐,

  • 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到底是对还是错?

    历史人物编辑:多肉写历史标签:李陵

    汉代“文景之治”后,整体国力大增,人民也安居乐业。汉代从解决内部隐患到解决外部矛盾,最大的外部隐患是北方强大的匈奴。汉武帝以前,皇帝对匈奴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防御性的,以换取和平共处。汉武帝继位后,国力增强,对匈奴的态度转变,开始从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即积极进攻匈奴,一举解决北方匈奴带来的长期隐患。在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