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歪史:大V孔融

三国歪史:大V孔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澄丹彤 访问量:1090 更新时间:2024/2/2 17:03:31

郗虑是山阳郡高平人,在现在的山东滕州市西,受师于大儒郑玄

他在汉献帝建安年间,任光禄勋时,与同为九卿的少府孔融有了嫌隙,曹操作书信与他们调解讲和。

孔融还暗助体制外大V祢衡,爆料生事,内外勾结,结果祢衡被曹操使手段以山巅罪永久销号。孔融不警醒,依然故我,郗虑望风承旨,奏请免了孔融的官职。

曹操给孔融的书信明里讲和,暗藏锋芒,最后道:

你们俩位多次被人举报,我作为领导,虽然在意识形态上无力教化海内,但小粉红们爱国之忱可感,立志杀身报国,修理修理浮华交会之徒,可是轻而易举。

汉末魏晋时期,线下聚会的口炮党们被称作浮华交会之徒,他们酒肉征逐,互相吹嘘,无耻卖弄,各种显摆。

孔融接到书信,冷汗淋漓,赶紧向曹操复函辩解,说是他的家乡曲阜跟郗虑相邻,对郗虑毫无恶意,反而多次转发过郗虑的帖子,而且还是微信好友,互相也从没拉黑过朋友圈。

孔融还发誓对曹操的教诲终身诵之,并将曹操的这篇书信在微博置顶。孔融闭门思过,宣布此后休博,朋友圈也暂停更新。

果然,一年多的时间,孔融只是看书钓鱼,遵守诺言。

孔融职业攸关,重新刷微博和微信,但不再像以前乱发议论,他上网多看少说,偶尔发个正能量帖子,以致网民怀疑孔融成了五毛。

孔融在现实生活中,他的性格待人宽和,与以前网上语言尖刻截然不同。他好奖掖后进,诲人不倦,又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以致宾客盈门,常发感叹曰:

“坐上客恒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海内英俊包括影视剧导演、演员、段子手、微商、O2O代理人、风投合伙人都登门向他请教。

曹操在网上见不到孔融如以前的活跃度,很是晕菜,派人打探,回报说孔融整天忙于线下活动。曹操是彻底恼了怒,反常即为妖,与其久而生变,不如先下手为强。

曹操的微博签名即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他邀约已是御史大夫的郗虑,罗织了几条罪,命蔡邕的高足陈留人路粹敷衍成文,说孔融做北海太守时,招聚徒众,存心谋反,自称圣人之后,不必臣服汉室刘氏,这是一。

孔融曾经向孙权的使者泄露国家机密,勾引境外势力,被吴币收买,亡我之心不死,这是二。

孔融不讲组织纪律性,开会时不戴头巾,违反了政治规矩,这是三。

此前与体制外反贼祢衡隔岸唱和,妄言男人发情,才啪啪;女人怀孕如同物品寄放在瓮罐中,物品拿出也就与瓮罐没有了任何关系。如此定义生养的父母,不讲孝道,推而论之,也不会尊敬组织和领导,更不必指望他爱国,为汉奸制造贩卖理论依据,这是四。

与祢衡相互吹捧,祢衡发帖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回复赞祢衡“颜回复生”,恬不知耻,让人恶心。更令人发指的是有大量的转发和点赞,远远超过五百条。

这五大罪状一上奏,朝廷立即批准,孔融下狱弃市,他的妻子一同被诛杀。

孔融死后,曹操命人将孔融的微博微信扣扣等所有社交工具销号。事后,网监办汇报孔融的登录密码全是六个操,知讳犯讳。

曹操大怒,发布教令,全国服务器后台重新编程,登录密码不许再用汉字,只准使用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此项规定延续施行到现今。

郗虑在《后汉书》和《三国志》里都没有专门的传记,但令人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抓捕伏皇后一段记载。

伏皇后曾写信与其父伏完,讲述曹操残逼后宫之状,书信泄露,曹操挟令献帝废后。随之,曹操再命尚书令华歆作为郗虑的副手,一同入宫收监伏皇后。

郗虑宣读完命令,与献帝坐而聊天。华歆率人进入宫寝,破壁,将藏于夹皮墙中的废皇后搜出,牵引出殿。伏皇后披头散发,赤着脚被拖拽从献帝身边经过,向献帝哭泣说:

“救救我!”献帝垂首:

“我也不知能活到何时!”终于不忍,献帝又抬起头来,瞪视郗虑,说:

“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郗虑默然。

华歆本是天下名士,与邴原管宁齐名,三人号为一龙,华歆为龙首。但他时运不济,董卓乱政,先落在袁术之手,后被孙策俘获,成为东吴臣属。官渡之战时,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征华歆入都,他才回到中原。

颠沛流离后的华歆积极向组织靠拢,在抓捕伏皇后的工作中表现出色,得到曹操赏识,从此青云直上,荣为曹魏党国大佬。

郗虑则懒政,让曹操深切同意孔融是有识人之鉴。郗虑与孔融产生龌龊,起始于献帝曾向孔融问询郗虑的才干,当时孔融回答的是:

可以与他坐而论道,但不可与他权力,他的事务能力欠缺。

曹操派遣郗虑和华歆同往,何尝不是考验他俩办事能力的优劣和忠诚度。郗虑虽然在处理孔融问题上出了力,他只是趁机报复个人怨恨,并不是真正可靠可重用的人才。

不讲究政治立场,这是历来中国知识分子的臭毛病。郗虑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被曹操搞得那么大,出了人命,深自懊悔。再以后,郗虑被免职,史书也没有了相关他的记载。

标签: 孔融

更多文章

  • 以“孔融让梨”闻名天下的孔融,为何最终会被曹操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典型范例,孔融也因此给世人留下了自幼品性善良、尊敬兄长的美好形象。然而,4岁孩童的让梨之举,仅仅是他人生中一个稍纵即逝的片段。长大后的孔融,在乱世之中从政失败,以不孝、谋反之罪被曹操处死,给世人留下了又一个难解之谜:为何曹操一定要将孔融处死?著名典故“孔

  • 孔融让梨家喻户晓,为何最后被曹操以“不忠不孝”罪名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口口相传的美德,等到他十三岁时,父亲病逝,他在坟前哭了一天一夜,需要别人搀扶才能起身,这之后他的名气更是广为传播。十六岁时,哥哥孔褒的朋友因被朝廷追杀,来到孔府躲避,被朝廷查出来后,官府定罪时孔融和母亲都争相认罪,这让皇帝大为感动,赦免了他一家。孔融名满天下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孔融

    《三字经》记载孔融:“融三岁,能让梨。”孔融也因为三岁让梨的故事成为现在教育小朋友要尊老爱幼的范例。但是却没有给我们讲长大后的孔融是什么样的,其实孔融的结局不是特别好,具体人生轨迹跟搜史君一块来了解一下吧:成名并非“让梨”而是救哥哥孔褒(孔融的哥哥)朋友张俭因为触犯了权贵,受到权贵的追杀,逃到了孔褒

  • 4岁的孔融会让梨,16岁的孔融会让什么,结果名声大振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孔融

    说起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就连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里都有“融四岁,能让梨”的话语。东汉晚期,山东曲阜有个叫孔融的孩子。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七个人像葫芦兄弟一样团结友爱。有一天,孔融的妈妈端来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吃。哥哥们就让六娃孔融和七娃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

  • 老蚌生珠,东汉末年·孔融《孔北海集》

    历史人物编辑:温豪标签:孔融

    与辜端书老蚌生珠老蚌出明珠东汉末年·孔融《孔北海集》(又见: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魏书·荀尨传》)【原文】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仲将又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今译】东汉时期的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韦端有两个儿子,分别名为韦康和韦诞。韦

  • 孔融的儿子,九岁时说了八个字,成为千古绝句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全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孔融小的时候,长大后的孔融同样优秀,德才兼备,孔融是三国的名士,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孔融作为三国的名士,有建安七子之称,而孔融也是出自名门之后,他是孔子的第20世孙,孔融作为名门之后,德才兼备这是肯定的,古人非常重视德的发展。勤奋好学的孔融官做到北

  • 世人只知孔融让梨,大为赞赏,却不知孔融后来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孔融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历代王朝人才辈出,“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我国历代王朝写的史料记载,才能让数千年后的我们能够了解当时的故事,也能从当时的故事里有所收获。所以从小的时候起,我们就会学习很多历史悠久的名人事迹,以此来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

  •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孔融

    从小就知道让梨的孔融,最终被曹操杀害了,而且他犯的还是被灭了族的那种重罪。孔融为什么会被曹操杀害呢?这就不得不从孔融的为人说起,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标准的儒家弟子,他把仁义孝道看的也比较重。三国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已令诸侯。这时候拥护汉朝皇帝的有识之士,王公大臣,也全部投靠到了曹操这边来,这些人

  •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进入职场后结局如何?为什么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孔融

    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青州刺史孔融只身出奔已迁都许昌的汉献帝。此时,汉献帝已依附于曹操。初入职场,孔融向曹操推荐了一个不靠谱的愤青——祢衡。念孔融是个难得的人才,曹操并没有责备他。公元200年,曹操欲与袁绍大战,孔融坚决反对。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赢得了官渡之战的全胜。在整合后宫时,

  • 误解千年的孔融:不孝、无才、残忍、口舌之徒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孔融

    孔融是历史上的名人,他出名极早,“融四岁,能让梨”就出自大部分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三字经》。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本被记载在《后汉书·孔融传》中,后被李贤编撰成《融家传》,南宋教育家王应麟又把它引入《三字经》中,他的故事也随着这本书在我国流行了近千年的时间,孔融也就成为了国人中“谦让”的道德模范。不过,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