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融被杀前求曹操放过他儿子,孔融9岁儿子说了8个字,成千古名句

孔融被杀前求曹操放过他儿子,孔融9岁儿子说了8个字,成千古名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党荣刚 访问量:3338 更新时间:2024/2/26 23:03:22

秋瑾在《对酒》中有一句诗讲:“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是一位伟大的近代的民族革命烈士,她是一名生活在封建社会,却具有进步的女权思想的革命志士。她是中国第一位引起全国上下激烈响应的女革命者,她一直为女权的扩散奋斗,为解放封建社会女性的卑微处境而奔波。她认为民族大义比自己的生命还要珍贵,面对水深火热的、需要变革的社会现状,她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华夏民族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不乏许多为国为民而牺牲自己性命的名人志士,孔融也算是其中之一。有关孔融,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孔融四岁就会让梨的故事,人们还在用这个故事来教导后代。实际上,孔融在长大成人之后,也没有辜负众人对他的期望,成为了一名名士,文学家。

孔融年少时就很有才,在此基础上,他还非常的奋勉勤学,最终达到令世人敬仰的地步。孔融在被曹操杀害前请求绕过他的儿子,孔融九岁的儿子便说了一句话,却被世人代代相传。孔融是大思想家,政治家孔夫子的第二十世孙,他从小就聪慧明智,而且喜爱读书,颇有自己的观点,在长大后,孔融更是颇具大家风范,奉公不阿。

孔融进入官场之后,依然保持着正直的风气,而且他还喜欢结交有见识的宾客,共同谈论时事局势,抨击官场不正之风。他虽满腹经纶,但他言辞非常严厉激烈,导致触怒了还是丞相的曹操,并为此丧命。孔融性格耿直正派,一心为民为公正努力,而东汉皇帝汉献帝手中已没有实权,实际上是丞相曹操独揽大权。

曹操生性多疑,满腹野心,遇到一心为民,不畏强权,敢对宦官正面刚的孔融,必然会爆发出一些冲突与矛盾。在曹操击败袁绍之后,举兵进入邺城肆意屠杀城内百姓,掳掠袁绍家中的女子。曹操的儿子曹丕还私下娶了袁熙的妻子作为自己的妻子。孔融知道这件事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讽刺曹操这是武王伐纣的时候把妲己送给周公,以此来羞辱曹操,曹操得知后非常愤怒。

可孔融已经被世人尊敬,在老百姓口中有很大的尊望。曹操无法,只能就此揭过。此事发生之后,孔融依旧行事不畏强权,常常用言语来攻击官场中的不正之风。这种口无遮拦的率直,让曹操觉得非常不满,内心充满猜忌。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向北讨伐乌桓时,孔融又来讥讽曹操。孔融早已看清曹操的奸诈诡计,也逐渐不能够忍受曹操继续猖狂,所以孔融对曹操的言辞更加偏激,因此常常激怒曹操。

在这种弓箭弩张的紧张氛围下,曹操内心积压了一肚子对孔融的不满。在山阳人郗虑的挑拨与教唆之下,曹操认为孔融是在漠视国法,甚至是要对自己不利。于是,曹操决定对孔融下手,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上奏诬陷孔融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把孔融处死,孔融全家为此都遭殃丧命。

孔融内心坚直,不怕曹操杀死自己。孔融被杀害的时候,他的儿女都还年幼,也因为年纪小,孔融的儿女性命得以保全。但一直在家族文化、父亲性格熏陶影响下的儿女,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主见。小孩子们知道自己的父亲被杀害之后,儿子说了一句“安有巢毁而卵不破”,惊呆众人。有心人将此话报告给曹操,曹操心中颇有猜疑,于是将孔融的子女也杀害了。

孔融在进入朝廷时,由于性格太过刚直,冲撞了很多权臣显贵,还揭发宦官亲族贪污受贿。董卓来到洛阳之后,孔融与董卓爆发矛盾,多次争论。但孔融更得民心,在百姓世人心中声望很大,董卓不能有太大的动作,只能将其调动到北海,想借黄巾军只收杀掉孔融。但实际上,孔融雄才大略,将北海治理得非常好,甚至因此得到了一个“孔北海”的称号。

孔融一生正气盎然,不怕官宦,不怕权臣,敢于用激烈的语言表达对曹操的不满,这种勇气与性格是被后人所敬佩的。除此外,孔融熟读经纶,更是能引经据典,还善于结交文人志士,能得人心,是一个奇才。学习孔融的精神,他的儿子在死前说的这八个字,也令人感动震撼。

参考资料:

《后汉书》

标签: 孔融

更多文章

  • 孔融被曹操处死前曾为女儿求情,他女儿说了八个字,孔融便认命了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孔融

    孔融在历史上可谓是一个知名度比较高的人物,他是孔子的后代,从小就非常懂事,在四岁的时候,全家人吃梨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的,但是真正让孔融出名的事件并不是“孔融让梨”而是因为他艺高人胆大。孔融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悲伤过度,需要有人扶才起得来,被很多人称为大孝子,他的内心对汉朝是极其忠

  • 孔融被满门抄斩,央求曹操放过儿子,九岁儿子道出八个字流传到今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孔融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孔融从前有个四岁的小孩,一天他的父亲带了一些梨回家,让自己的孩子们挑选,就让这个四岁的小孩先挑选,结果他拿了里面最小的梨出来,后来他的父亲就问,那么多的梨,还让你先挑,为什么挑里面最小的梨呢?当时那个小孩回答,因为我最小所以我要吃最小的梨,大的梨应该给自己的哥哥和父亲们吃

  • 孔融,终究是用生命让了“梨”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孔融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先点击一下“关注”吧!这样既方便您讨论及分享,又可以给您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支持!“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了千百年,“三字经”中说“融四岁,能让梨”,可你知道吗?四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最后竟是因为“不孝”而掉了脑袋。►天才少年横空出世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山东曲阜人,一出生

  • 孔融4岁让梨,从小孝顺,最终却因“不孝”被曹操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沧桑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作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先祖留下来的美德。13岁那年,父亲孔宙去世,孔融悲伤不已,都不能自己站起来,还是别人扶了一把才起来。因此,邻居们都说孔融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他天生好学,博览群书,还重情重义。一次,名士张俭被中常侍侯揽解恨,悄悄派人去捉拿他

  • 4岁孔融能让梨,儿子9岁被杀时说的9个字,竟成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孔融

    儿童的世界是欢乐的,因为他们的世界里,总是善恶分别,色彩艳丽,但真的长大后,你会发现,真实的世界并没有更坏,而是更复杂了。小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是有坏人的,长大后我们明白,确实如此,但坏人的标准却变得复杂起来。老师不会告诉你,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人是个酷吏,老师也不会说儿时凿壁偷光的

  • 4岁孔融就懂得让梨,孔融长大后怎样了?别傻,老师才不好意思说

    历史人物编辑:月月伤怀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尽人皆知,我们小时候在课本里就读到了这样的故事,教导我们要尊敬长辈,将大的好的东西主动让给兄长父辈。因为这个故事的烘托,孔融一下子成了名人,我们都尊敬他,也都崇拜模仿他,认为他这样的品德——当时他才四岁啊!大有可为,可长大后的孔融发展怎样了?老师为何从不告诉我们?别傻了,老师那是不好

  • 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但你直到长大后的孔融吗?网友:不忠不孝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孔融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而最著名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从小老师就用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学生谦让的美德,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点也是值得大家去学习。不过关于孔融的故事,也只有孔融让梨,理当来说这么一个出名的人物,怎么都会用作课堂的教学典范,但除了孔融让梨,老师却从来不讲,

  • 孔融被抓后哀求曹操放过儿子,9岁儿子说出8个字,曹操:诛灭满门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孔融

    孔融被抓后哀求曹操放过自己儿子,9岁儿子说出8个字,曹操:诛灭满门!孔融这么懂礼貌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出自名门大家,而且是孔子的后代,家教很好。孔融本人也非常有才,更是名列建安七子之列,世人对他也十分尊敬。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他满腹才华,但是多疑的性格让他因此杀了很多无辜的人。当时孔融是三国的名士

  • 曹操为何要杀孔融?其他的原因都是浮云,只有这三点最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孔融

    公元208年,东汉末年的一代大儒孔子的二十世孙,朝廷的太中大夫孔融被曹操杀害,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曹操株连了孔融全家,连孔融的两个儿子(一个八岁,一个九岁)也一同被杀。其实曹操还算是有容人之量的,连祢衡那样挖苦他和他的重臣,曹操也只是祸水东移而已,可是为何曹孟德就容不下一个书生意气,嘴巴有点贱的孔

  • 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为何老师从来不说长大后的孔融?因为不能说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是我们从小就很熟悉的寓言小故事,很早就被纳入了小学教材中,成为教育孩子谦让的典范。《三字经》年有一句话叫做“融四岁,能让梨”,传承了千百年。 但是,孔融为什么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孩子长大后的故事呢?孔融出生于公元153年,是孔子的20代子孙,让梨的故事最早记载于《世说新语笺疏》,之后也记载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