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在《对酒》中有一句诗讲:“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是一位伟大的近代的民族革命烈士,她是一名生活在封建社会,却具有进步的女权思想的革命志士。她是中国第一位引起全国上下激烈响应的女革命者,她一直为女权的扩散奋斗,为解放封建社会女性的卑微处境而奔波。她认为民族大义比自己的生命还要珍贵,面对水深火热的、需要变革的社会现状,她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华夏民族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不乏许多为国为民而牺牲自己性命的名人志士,孔融也算是其中之一。有关孔融,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孔融四岁就会让梨的故事,人们还在用这个故事来教导后代。实际上,孔融在长大成人之后,也没有辜负众人对他的期望,成为了一名名士,文学家。
孔融年少时就很有才,在此基础上,他还非常的奋勉勤学,最终达到令世人敬仰的地步。孔融在被曹操杀害前请求绕过他的儿子,孔融九岁的儿子便说了一句话,却被世人代代相传。孔融是大思想家,政治家孔夫子的第二十世孙,他从小就聪慧明智,而且喜爱读书,颇有自己的观点,在长大后,孔融更是颇具大家风范,奉公不阿。
孔融进入官场之后,依然保持着正直的风气,而且他还喜欢结交有见识的宾客,共同谈论时事局势,抨击官场不正之风。他虽满腹经纶,但他言辞非常严厉激烈,导致触怒了还是丞相的曹操,并为此丧命。孔融性格耿直正派,一心为民为公正努力,而东汉皇帝汉献帝手中已没有实权,实际上是丞相曹操独揽大权。
曹操生性多疑,满腹野心,遇到一心为民,不畏强权,敢对宦官正面刚的孔融,必然会爆发出一些冲突与矛盾。在曹操击败袁绍之后,举兵进入邺城肆意屠杀城内百姓,掳掠袁绍家中的女子。曹操的儿子曹丕还私下娶了袁熙的妻子作为自己的妻子。孔融知道这件事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讽刺曹操这是武王伐纣的时候把妲己送给周公,以此来羞辱曹操,曹操得知后非常愤怒。
可孔融已经被世人尊敬,在老百姓口中有很大的尊望。曹操无法,只能就此揭过。此事发生之后,孔融依旧行事不畏强权,常常用言语来攻击官场中的不正之风。这种口无遮拦的率直,让曹操觉得非常不满,内心充满猜忌。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向北讨伐乌桓时,孔融又来讥讽曹操。孔融早已看清曹操的奸诈诡计,也逐渐不能够忍受曹操继续猖狂,所以孔融对曹操的言辞更加偏激,因此常常激怒曹操。
在这种弓箭弩张的紧张氛围下,曹操内心积压了一肚子对孔融的不满。在山阳人郗虑的挑拨与教唆之下,曹操认为孔融是在漠视国法,甚至是要对自己不利。于是,曹操决定对孔融下手,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上奏诬陷孔融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把孔融处死,孔融全家为此都遭殃丧命。
孔融内心坚直,不怕曹操杀死自己。孔融被杀害的时候,他的儿女都还年幼,也因为年纪小,孔融的儿女性命得以保全。但一直在家族文化、父亲性格熏陶影响下的儿女,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主见。小孩子们知道自己的父亲被杀害之后,儿子说了一句“安有巢毁而卵不破”,惊呆众人。有心人将此话报告给曹操,曹操心中颇有猜疑,于是将孔融的子女也杀害了。
孔融在进入朝廷时,由于性格太过刚直,冲撞了很多权臣显贵,还揭发宦官亲族贪污受贿。董卓来到洛阳之后,孔融与董卓爆发矛盾,多次争论。但孔融更得民心,在百姓世人心中声望很大,董卓不能有太大的动作,只能将其调动到北海,想借黄巾军只收杀掉孔融。但实际上,孔融雄才大略,将北海治理得非常好,甚至因此得到了一个“孔北海”的称号。
孔融一生正气盎然,不怕官宦,不怕权臣,敢于用激烈的语言表达对曹操的不满,这种勇气与性格是被后人所敬佩的。除此外,孔融熟读经纶,更是能引经据典,还善于结交文人志士,能得人心,是一个奇才。学习孔融的精神,他的儿子在死前说的这八个字,也令人感动震撼。
参考资料:
《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