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他拂袖离去,不久后被下狱活活饿死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他拂袖离去,不久后被下狱活活饿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江湖小晓生V 访问量:3754 更新时间:2024/1/19 7:39:01

汉景帝时期,皇权动荡,七个刘氏宗亲沆瀣一气,串通了一次震惊历史的叛乱,这次叛乱也被称为“七国之乱”。

而在烽火狼烟中,一个将士的背影无比高大,他就是为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周亚夫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若不是周亚夫在危急关头救汉景帝于水火,汉朝405年的历史可能就要葬送在汉景帝的手里。

但是这个因赫赫战功而被加官进爵的周亚夫却并不讨汉景帝的喜欢,汉景帝给周亚夫的荣华富贵也不过是“面子工程”。

身为汉景帝手下的人才,并帮助汉景帝拯救了祖宗打下的江山,为啥汉景帝不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周亚夫呢?周亚夫的不讨喜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甚至为了给周亚夫下马威,汉景帝不惜做出宴席不给周亚夫准备筷子的事,两个人有什么仇怨呢?

相士看透了周亚夫的一生

西汉的朝堂上有一个公开的秘密,那便是汉景帝不喜欢周亚夫,能给周亚夫留一席之地也不过是看在上一辈的面子上,但这件事情的主人公似乎并不知情。

周亚夫又是何许人也呢?他和汉景帝之间又有何渊源呢?周亚夫一生做过小官也担过大任,但是他的人生却早已被相士看透。

周亚夫生于何时已经变成了一个谜,无任何资料能证明,但是只要提起西汉开国功臣周勃,那必然会有周亚夫的身影出现。

周亚夫身材高大,常年的练兵习武让他的脸上布满了风霜,沟壑难填的面庞似是四十而已,

汉文帝二年时,周亚夫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被封为了绛侯。

年纪轻轻就当了候,周亚夫的未来应该是非常光明的,但是在周亚夫担任河内郡守时,他和许负的偶遇也巧合地暗示了他的一生。

据许负所言,周亚夫的人生是先喜后悲的,自看相之日起三年后,周亚夫就会被封为绛侯,但是当时的周亚夫并不相信。

因为那时候担任绛侯的是周亚夫的哥哥,周胜之,如果真如许负所言,周胜之退了位,但是还有周胜之的儿子去继承侯位,怎么算也轮不到他。

许负见周亚夫不相信也不做太多的解释,而是继续预测,在周亚夫做了八年绛侯之后就会成为丞相。

丞相和河内郡守相比,河内郡守仿佛已经成了最不值一提的官职,此话一出周亚夫更觉得是天方夜谭。

他既没有弄权的心思也没有精明的头脑,丞相对他来说太遥远了,周亚夫甚至想一走了之不再听许负这个江湖骗子造谣了。

但是紧接着许负又说到:“九年之后,你就会命丧黄泉,还是被饿死的。”堂堂丞相被活活饿死,这换做是谁都不会相信。

周亚夫心想:纵使我当不了丞相,周家的家业也能保我一辈子吃喝不愁,哪怕是说我战死沙场都要比饿死的可信度高。

这下周亚夫已经不是不相信许负那么简单了,他的语气中带有对许负的轻慢,或许就是周亚夫从不会谨慎的性格才导致了他最后的悲剧结局。

许负难得的对此做出了解释,“你的脸上有一条很深的纹路,这个纹路一直绵延到了嘴角,饿死之相尽显,我没有必要欺骗你。”

周亚夫仍旧是“随便你怎么说,信就算我输”的态度,许负也不再多说,毕竟好言难劝该死的鬼,一切都在冥冥中有了定数。

许负对自己的本领很有信心,接下来,只要等待时间来验证就可以了。

三年后,一切都在朝着许负说的方向发展,周胜之身居高位却犯了错,虽不至死,但是罪臣不配拥有绛侯的待遇,于是汉文帝就开始在周勃的子嗣中另选其人来承袭周勃的爵位。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周家人也是手忙脚乱的,就这样,周亚夫就成了新一任的绛侯。

但是即使已经把铁证摆在了周亚夫的面前,周亚夫也不相信是许负的真本事,只当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可是接下来几年发生的事情不得不让周亚夫感到震惊和恐惧,周亚夫竟然真的当上了丞相。

官至丞相,平步青云

周亚夫的未来似乎是设定好的一般,他也不得不相信许负所言无一例外地得到了验证。

那时,汉文帝尚未退位,匈奴蠢蠢欲动,大肆进攻边关,为了保全疆土,汉文帝只好任周亚夫驻守细柳。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两位将军分别把守棘门和霸上,三军警戒,不给匈奴任何可乘之机。

某日,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悄悄来到三军城池慰问,当他游遍三军后就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霸上和棘门的把守并不严格,而到了细柳军营时,周亚夫却制定了严格的防御制度,虽然当时匈奴尚未侵犯,但是将士们个个身披铠甲,手持利刃,似乎已经兵临城下。

哪怕是汉文帝想要进城也要得到周亚夫的允许。

乍一看,周亚夫是一个不懂规矩的莽夫,但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却是合理合规的,哪有战备状态依然散漫的呢?

这次经历给汉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汉文帝不觉得周亚夫侵犯了神圣的皇权,反而觉得周亚夫是对国家负责的好将军,同时也给周亚夫带来了机遇。

在汉文帝临死之前便嘱咐汉景帝,如果遇到危难便可向周亚夫寻求帮助,果不其然,七国叛乱让汉景帝慌了神。

彼时,七国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梁国最先遭到了楚军的急火猛攻,面对着风雨飘摇的诸侯国,汉景帝很是焦虑,但是周亚夫却冷静的做出了判断。

楚军一向骁勇善战,如果当面对战,汉景帝一派必然会吃大亏,所以他们只得智取,想要彻底收服叛军,断其粮道为良策。

兵无粮草便没有士气了,在征得汉景帝的准许后,周亚夫便率军绕过叛军先将埋伏在后面的叛军伏兵抓了个正着,然后又断了楚国的粮道,这一仗打得漂亮。

汉景帝喜上眉梢,七国叛乱的史诗级大事件竟然被周亚夫在短短三个月间就解决了,汉景帝对周亚夫刮目相看,老爹说的果然不假,周亚夫是个可用之才。

于是,在丞相陶青因病辞官后,汉景帝最先想到的就是周亚夫,让周亚夫接替丞相一职汉景帝一百个放心。

面对皇帝的重用,周亚夫也很是惶恐,他只能多献良策以报汉景帝的知遇之恩,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周亚夫却遇到了重重的阻碍。

最初,汉景帝是非常器重周亚夫的,但是时间久了,汉景帝发现周亚夫是个不会转弯的人,这令汉景帝很是恼火。

汉景帝有一个儿子,是姬妾所生,人们都叫他栗太子,但是汉景帝却不太喜欢这个儿子,于是就打算废掉栗太子,另立新储。

但是这件事却遭到了周亚夫的反对,周亚夫的强硬态度令汉景帝生气,他气周亚夫看不清时局,看不清谁才是掌权者。

若不是汉景帝提拔他,他现在怎么能当上丞相呢?既然接受了汉景帝的赏识便要站在汉景帝的立场上。

可周亚夫非但没有那样做,反而还站在了对立面上。

汉景帝不由自主地开始疏远周亚夫。再加上很多人在背后嚼舌根,说周亚夫的坏话,汉景帝对周亚夫的意见就更大了。

但是周亚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即使看在周亚夫父亲周勃的面子上,汉景帝也不会发作。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直接导致了周亚夫的悲惨结局。

起先是窦太后要求汉景帝封皇后的哥哥作为侯,可是汉景帝觉得这件事情不合规矩便借口推辞要和大臣商量才能做决断。

于是,汉景帝就找来周亚夫,周亚夫搬出刘邦不允许外姓封王的规定,所以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实际上,当窦太后用兄妹手足情深来说服汉景帝时,汉景帝动摇了,他所说的找大臣商量也不过是希望周亚夫能给他一个台阶,封王这事也就准了。

但谁知周亚夫刚正不阿,根本没理解汉景帝的意思。

不久之后,汉景帝又给周亚夫设了一个考题。

汉朝势力逐渐壮大,匈奴也审时度势前来归顺朝拜,汉景帝很高兴,他想将前来归顺的五人封为侯,这样不仅能体现出汉王室的宽容,也是在给那些有归顺之心的匈奴吃了定心丸。

但是周亚夫仍然搬出刘邦定下的祖训,不允许汉景帝随意封侯,这件事激怒了汉景帝,汉景帝觉得周亚夫迂腐,而周亚夫觉得汉景帝一意孤行。

为了劝解汉景帝,周亚夫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借病辞官。

汉景帝见此情状便知道周亚夫是堵了气的,但是身为皇帝,只能人人以他为尊,何时见他屈尊降贵?

既然你要辞官那就辞了便是,难不成他还找不到更好的丞相了?辞职回家的周亚夫也不打算在回到官场,颐养天年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再看汉景帝这边,虽然有人接替了周亚夫,但是却无人有周亚夫的勇,几年后,汉景帝决定再给周亚夫一个机会。

宴席上的试探

汉景帝大摆宴席,特别邀请周亚夫前来参加,汉景帝很想看看已经辞官了这么久,周亚夫有没有改改耿直的脾气。

若是周亚夫有改变,那汉景帝便可破格将周亚夫放到太子身边,辅佐太子。

为了试探周亚夫,汉景帝故意没有给周亚夫准备筷子。

这么明显的试探,周亚夫本应该好好地思考对策,可是他却直接摆了脸色,转身问领头的奴才要了筷子。

周亚夫的表现并不能让汉景帝满意,直来直去的脾气万不能做少主的老师。

汉景帝接着问道:“难道我的款待还不能让你满意吗?”

汉景帝的话充满了讽刺,周亚夫只能跪地认罪,可汉景帝本就没打算处置周亚夫,于是便让他起身。

被免罪的周亚夫正应当感激汉景帝的赦免,但是起身后的周亚夫却直接拂袖而去。

这样公然地给汉景帝使脸色,汉景帝只剩下了一声叹息。

已经给过你机会,可你却没有好好把握,汉景帝也无可奈何,只能任由周亚夫回家养老,可是周亚夫的儿子却又闯了大祸,让周亚夫本该平静的晚年生活变得无比艰难。

周亚夫的年岁一天天见长,为了能在周亚夫离世时操办一场浩大的葬礼,周亚夫的儿子早早地准备了甲盾。

但是汉朝只明确的规定,只有朝廷可以使用甲盾,私人购买则是犯罪,周亚夫的儿子不但买了,还买了五百多个,这将面临着非常严酷的惩罚。

周亚夫的儿子抱着侥幸心理,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是却没想到还是被朝廷知道了,因为他在收到甲盾后并没有按时结算报酬。

工匠们辛苦了那么久一分钱都没收到只能将周亚夫的儿子告上官府,周亚夫也凭空遭到了审问,还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

臣子谋反一时间惊动了整个汉朝,虽然周亚夫被抓了,但是他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在审问时,他也只能保持沉默,一言不发的态度被审讯者当成是供认不讳,这件事瞬间就传到了汉景帝的耳朵里。

汉景帝一直知道周亚夫对他是有意见的,但是他不敢相信周亚夫竟然要造反,所剩不多的器重荡然无存,周亚夫直接被关进了大牢,倘若不说出实情,就要面临着问斩的风险。

周亚夫很是冤枉,他一把老骨头怎么还能有心力造反呢?

为了自证清白,周亚夫选择用绝食来引起重视,但是时间一天天过去,绝食并没有带来效果。

五天滴水未沾,滴米未沾,周亚夫的身体很快就变得虚弱,再加上心怀怨气,周亚夫一口血呕出来后,就此合上了眼。

而此时正是他辞官的第四年,许负所说的无一没有得到验证,曾经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周亚夫也不得不相信命运的捉弄。

他一生耿直,以为率真的个性能够平静地过完一生,但殊不知伴君如伴虎,身居高位必定要圆滑世故才能走得更远。

无论是作为领导者还是执行者,周亚夫的遭遇都值得我们借鉴反思,只有谋略和能力还不够,身处人群,懂人心才最重要。

标签: 周亚夫

更多文章

  • 周亚夫将皇亲国戚当成诱敌工具,赢了战争却埋下了隐患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历史标签:周亚夫

    削平吴楚大功成,一旦生疑触怒霆。周亚夫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他出生于将门世家,从小耳濡目染,饱读兵法,善于治军和作战。在他担任河内太守时,匈奴令大军来犯,文帝钦点包括周亚夫在内的三位将军进行作战。大战之前,文帝前去劳军。在视察了周亚夫统帅的细柳营后,文帝被士兵们严格的军纪和高昂的士气所震撼,发出了周

  • 周亚夫晚年的命运,实际上是古代官场不会做人的必然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西汉名将,在军队训练与行军作战上均是一流名将的水准。汉文帝时期周亚夫和其他几位将领分别率军防御匈奴。汉文帝亲自乘车前往军营慰劳部队,在其他几位将领的军营中,汉文帝的车驾长驱直入,飞驰往来,军营中的将士们全体下马迎接拜送皇帝。但是当皇帝车驾来到周亚夫营门前时,却发现所有军士身披坚甲、手持利刃,

  • 周亚夫只是想要一双筷子吃肉,汉景帝为何就起了杀心?

    历史人物编辑:工人小光哥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只是想要一双筷子吃肉,汉景帝为何就起了杀心?公元前143年,某日,皇帝刘启在皇宫召见前帝国丞相周亚夫,讨论了近期的一些国事后,皇帝留周亚夫一同就餐。据说,也就是这一顿饭,决定了一代名将周亚夫的生死。汉代实行分餐制,用餐时席地而坐,每个人面前摆放一张案几,放着各自的饭菜及餐具。周亚夫正在用餐时遇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为什么不给他筷子?其中又有什么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和汉高祖刘邦同为沛县人,作为西汉时期著名的将领,以军纪严明在部队著称,但是太过于严苛,甚至于他连皇帝也不放过,只要在军队中,他就是老大,毫无任何商量的余地,本来历史上关于君臣权利的问题,始终都存在争议,显然,周亚夫如此之举,对于汉景帝来说,那可就极为尴尬了。从周景帝的角度来看,当然不可能任由

  • 周亚夫有怎么的传奇人生,他又是如何被汉文帝发掘的?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周亚夫

    汉文帝二十二年,也就是他在位的倒数第二年。这次匈奴又开始大规模的发兵,侵犯大汉的边境了。说到这一次匈奴人的侵犯,就不得不提到文景帝时期的著名将领周亚夫了。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但是遗憾的是他并不是周勃的长子。所以,在周勃死后,周勃的绛侯之位没有传给他,而是给了他的哥哥周胜之。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在这漫长

  • 平定七国之乱,除了太尉周亚夫还有梁孝王刘武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解说家标签:周亚夫

    点击关注 一起读《史记》。码字不易,谢绝抄袭。《世家》作为一种文体,司马迁用来写有关诸侯的传记,《史记》中共有三十篇,其内容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单说汉朝,像楚元王刘交、荆王刘贾、燕王刘泽、齐悼惠王刘肥、梁孝王刘武都挤进了《世家》中,而吴王刘濞及淮南王刘长却被扔进了《列传》,司

  • 周亚夫:临危受命镇压七国叛乱,多次力谏汉景帝,最终竟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记录在《史记》中,通过这个故事可以了解到周亚夫将军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他治军严明、战功赫赫,晋升速度也非常快,年纪轻轻就已经地位显赫。然而最后却被诬陷造反,只得活活饿死。周亚夫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中,为周勃的次子。因为他只是次子,上面还有个哥哥,所以按照常理来看,他是不可能承袭父

  • 有人报告:周亚夫意图谋反!汉景帝一笑:还等什么,抓起来斩了

    历史人物编辑:怪味胡豆史标签:周亚夫

    一天,有人向汉景帝报告:“周亚夫图谋造反!”汉景帝冷冷一笑,说道:“那还等什么,抓起来!”周亚夫暴怒:“老子没造反!”廷尉狡黠一笑:“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周亚夫情商再低,也能听得出来,廷尉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铁了心的要治他个谋反的罪名。周亚夫性格倔强,受此屈辱,无法忍受

  • 名将周亚夫吃饭要筷子,被皇帝嫉恨,竟绝食而死 ?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周亚夫

    在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开始景帝对他非常器重,由于周亚夫的耿直,不会讲政治策略,逐渐被景帝疏远,最后落个悲剧的结局。有一次,景帝要废掉栗太子刘荣,刘荣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亚夫却反对,结果导致景帝对他开始疏远。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

  • 为何周亚夫吃饭嫌弃没有筷子,汉景帝大怒就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是西汉时期非常有名的大将,也是镇压吴楚七国之乱的首席功臣。后面汉景帝有一次请他吃饭,没有给他筷子,周亚夫非常生气走了。汉景帝后面对周亚夫动了杀心,并且后面还用了地府造反的罪名杀掉了周亚夫,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周亚夫被杀的真相。汉景帝却甩出了一句话:此怏怏者,非少主之臣也!这句话让汉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