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元帝“爸,你会不会治理天下”,汉宣帝“完了,生出个败家子”

汉元帝“爸,你会不会治理天下”,汉宣帝“完了,生出个败家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爱爱历史 访问量:4191 更新时间:2024/2/5 4:22:07

悠悠汉朝

汉朝,自公元前202年由高祖刘邦混一天下,至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宣告东汉灭亡。享国404年,传位24帝。继商周以后,华夏大地存活时间最长,历史影响最大的封建王朝。

整整400年间,诞生过“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等盛极一时的治世,也发生过“巫蛊之乱”、“王莽篡汉”、“更始玄汉”、“黄巾起义”、“董卓祸乱”如此一般的跌荡闹剧。

千载悠悠,一笑休休。24代帝王中,必然要提及一位功盖秦皇汉武的帝王——汉宣帝刘洵。

宣帝刘洵

刘洵,汉武帝刘彻和卫子夫的曾长孙,戾太子刘据和太子妃史良娣的长孙,皇长孙刘进长子。如此盛名之下,实难想到不满周岁的刘洵,却因震动汉朝历史的“巫蛊之乱”成为阶下囚。

汉武帝年老糊涂,一时宠信贼人江充,逼死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夫妇、皇长孙刘进三代人。刘洵幸得丙吉拼死相救才得以保全,历经周折终于承继汉朝刘氏的法统。

刘洵,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做过牢狱的皇帝。少年牢狱的履历,丝毫不能掩盖他的光辉政绩。宣帝一生励精图治,轻徭薄赋,进贤退不肖。执掌汉朝期间,综合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来看,是汉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史称“孝宣之治”,同时与汉昭帝合称“昭宣中兴”。

汉宣帝能够将汉朝推向有汉404年间,繁荣昌盛的巅峰,必然有着他独特的政治觉悟,此中奥秘说起来也简单。

封建治世要诀是“霸王兼杂”

乱我家者,太子也汉宣帝执掌汉朝期间,喜欢任用刚烈的文吏,采取法典律令作为治理手段。太子刘奭却不以为然,刘奭看来父皇宣帝多少有些“不近人情”,特别是中郎将杨恽、太中大夫盖宽饶因讽刺朝廷而被诛杀后,刘奭经常对手下人说“皇帝用刑有些过分,治理天下应该以儒生为主”(汉书记载“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此话传到汉宣帝耳朵里,宣帝立刻召见训斥太子刘奭。

见《汉书·宣帝纪》,上曰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汉宣帝之所以感慨,将来腐化汉朝盛世的人必然是太子。因为宣帝看来,治理朝政不是单凭一家思想就可以完成,必须要杂取百家之所长。也就是所谓的“霸道和王道”兼顾。

霸道太过刚猛,秦皇汉武足以为教训在宣帝看来,“霸道”即是法家那套思想,注重使用严苛酷刑峻法来约束臣民,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是因为一些点滴小事,动辄就要对臣民轻则杀头,重则连坐,长此以往下去,哪个百姓还愿意耕种纳税,哪个大臣还愿意替自己干活办事,秦朝灭亡才刚刚过去几天啊。

即便是创立“霸王”结合制度的汉武帝刘彻,年轻时候血气方刚,“重霸轻王”,一方面为了达成个人北击匈奴的丰功伟业,不断地征收民间赋税以此资助粮草军饷;一方面重用以张汤为首的“酷吏”,对朝中大臣大肆杀戮,使得汉武帝在位期间“三公九卿”一度成为高危职业。晚年面对汉朝社稷将要飘摇时,都不得已颁布历史上第一份罪己诏(《轮台罪己诏》),以此来缓和汉朝社会的矛盾。

秦皇汉武是何等威武绝伦的雄主,都无法凭借一己霸道之力,镇住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何况后世来者。所以,宣帝觉得霸道虽可用,但不可以完全依仗,长期使用必然会导致君与臣民之间的那根弦“崩断”。

王道的理论难以应付实际问题,且儒生怀旧情结太深从上文,宣帝教训太子刘奭的话中可以看出,汉宣帝刘洵深谙儒家王道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理论。宣帝看来,儒生所谈的事情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难以做到立竿见影(俗儒不达时宜),而且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是“好古非今”,总是带着一种悲观的眼光将社会“悲悯化”,认为今天的社会与过去相比只有不足之处,难有肯定之词。

汉宣帝的睿智之处恰在此处。他看到儒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嗜好“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即儒生喜欢怀旧的情节太深,总是一门心思缅怀“周礼”。周礼已经是数百年前的事情,依靠“陈芝麻烂谷子”怎么可能解决已是时过境迁的汉朝问题,若是一味地恢复周礼,必然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岂能保有江山社稷。

何况周朝是如何灭亡的?表面上看起源“烽火戏诸侯”,实则是周天子手里没有实权!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只能依靠一种原始的契约精神来维护彼此名份上的道统。说到底,一旦这种古老的契约丧失约束力,或是诸侯中有强而不臣者,必然会成为社稷的隐患。汉宣帝是经过多方研判才悟到“周礼”不足守。

所谓“霸王杂陈”实则是“十分商鞅半分周”

汉宣帝所讲的“霸王杂陈”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治国制度。不妨先看一下南宋理学家陈普《咏史上·宣帝》的描述:

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莫道汉家杂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陈陈普的四句诗虽然有些蔑视“重法轻儒”的味道,原则上是对汉宣帝“霸道杂陈”最精准的见解,暗指所谓的“霸王杂陈”,实际上是十分法家(商鞅),半分儒家(周礼)。言外之意是说,汉宣帝开后世历任封建王朝统治者治国的新思维,以法家为内核,以儒家为外衣。

陈普是理学家,作为儒家的一股分支,他自然要站在拥护儒家的立场来评价汉宣帝,这一点依照文人士大夫的性情来说无可厚非。

若是以封建执政者的角度来评判,汉宣帝的“霸王杂陈”策略无论是给当时社会,还是后世近2000年封建社会的治理找到出路。况且其治国思想的正确性,到汉元帝时得到很好的检验,元帝刘奭好儒术,为人柔懦,最终开启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相互角逐的汉朝局面。

总结

宣帝在位期间,政教明达,法令行通,边境安稳,四夷臣服,天下殷富,百姓康乐。特别是呼韩邪单于亲往帝都长安,赞谒称臣做北藩,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先帝高祖刘邦的“白登之耻”,汉武帝刘彻的一生宏愿,终于到汉宣帝这里得以实现。此番种种,无不得益汉宣帝所创“霸王杂陈”的治国策略。

标签: 汉元帝

更多文章

  • 汉元帝时期综合国力远胜于匈奴,为什么还要派王昭君出塞和亲?

    历史人物编辑:通史小探长标签:汉元帝

    王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描述汉匈和亲的一个故事。主要是为了歌颂王昭君为和平勇于献身匈奴的精神,王昭君虽为女流之辈,但当国家需要她时,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百姓免受战争罹难。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使边塞,与匈奴人和亲。事实上历史并非如此,我们读到的王昭君出塞是经过了几千年先人改编后的效果。故事主要突出的

  • 西汉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汉元帝还是汉宣帝?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汉元帝

    史书记载:汉元帝在位期间汉朝比较强盛,但也是衰落的起点汉元帝简介汉元帝汉元帝刘奭(shì ) ,生于元平元年(前74年),汉宣帝刘询的长子,母亲是恭哀皇后许平君。刘奭出生后数月,其父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八岁的刘奭被宣帝立为太子。刘奭幼年丧母,也差点被霍氏一族所害。宣帝除掉霍氏

  • 汉成帝的皇位是史丹哭来的吗?知道真相汉元帝会死不瞑目!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大咖标签:汉元帝

    汉成帝刘骜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淫之君,西汉灭亡他“居功至伟”,后世常有人说,如果当初汉元帝选中的接班人不是刘骜,或许大汉帝国不会那么早灭亡。事实上,汉元帝在临终前,确实准备更换太子,并付诸行动了,只是没成功。如果我们细细分析史料背后的真相,就会发现过程的紧张刺激程度,一点不逊色于康熙王朝的九子夺嫡。

  • 西汉为什么会在汉元帝手中走向衰落?竟是因为一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汉元帝

    对于历代王朝的灭亡,一般人往往会认为是这个朝代的末代帝王出了大问题,要么是残暴,要么是昏庸,比如是夏桀、纣王,莫不如此,但是对于西汉,这个问题却有很多争议,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说一说,在陕西省咸阳市周凌镇的新庄村,在他的东南方向有一座巨大的帝陵,人称“渭陵”,埋着的是西汉的第八问皇帝汉元帝刘奭(shi)

  • 汉元帝的“柔仁好儒”为何反倒成为西汉由盛转衰的起点?

    历史人物编辑:聃者徐史也标签:汉元帝

    吕思勉曾说过:“汉室衰微,自宣、元为界。”也就是说,西汉宣帝以前国家还是比较强盛,人民安稳幸福的;但从元帝开始,汉朝便开始衰弱,开始走下坡路,有了动乱的迹象。吕思勉为什么会这么说?汉元帝又是如何使汉朝衰败的?他的“柔仁好儒”真的是西汉衰败的主要原因吗?元帝的坎坷人生:如果单说汉元帝,大家可能对他不是

  • 仁慈博爱,却昏庸无能,被奸臣蒙蔽一生的汉元帝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汉元帝

    什么是“昏庸无能”?被奸臣石显蒙蔽一生,敢于揭发石显的忠臣都被他下令处死。从这一点上来看,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石显害死萧望之的时候,已经漏出了马脚。纵使是智力中等的普通人,也能看出石显奸邪的一面。汉元帝却看不出,石显磕头谢罪,说:“是臣考虑不周,臣愿受处罚。”元帝一心软,就不再追究。从这一点上来看

  • 汉元帝在位期间,希图振兴国家,为何没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汉元帝

    汉元帝在位期间,也采取了一些政策,希图振兴国家,但是终因积弊太深,刘奭本人柔弱无能,又宠信奸臣,未能如愿。继位之初,刘奭的师傅和儒臣纷纷进谏,禁奢靡,行节俭。贡禹即指出,高祖、文、景之时,皇帝宫女不过十多人,厩马百余匹,后来日益奢侈,后宫女子竟达数千人,厩中食粟之马达到万匹。上行下效,诸侯妻妾有的多

  • 汉元帝崇尚儒学,为什么汉朝没有变得强盛,反而走向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呼延犇史标签:汉元帝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倡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思想推上历史高潮。自此以后,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历朝历代皇帝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和指导思想,儒学也甩掉黄老之学、法学、佛学等各家学说跃居一位,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然而同样是“尊儒”,汉武帝时期形成了空前盛况,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汉

  • 汉元帝登基后,西汉国力达到鼎盛,却遭到后人的批评!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汉元帝

    汉元帝刘奭(shì)(前74年-前33年7月6日),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登基之后,由于有汉昭帝、汉宣帝等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西汉的国力在汉元帝时期达到了极盛。特别是在公元前36年,陈汤率军消灭郅支单于后喊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豪言,这句话也成为西汉国力

  • 汉元帝交给王昭君一个秘密使命,和亲只是幌子

    历史人物编辑:茅舍品历史标签:汉元帝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昭君出塞》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王昭君本是一平民女子,长相温婉漂亮,就入宫成了一名宫女,但宫中女子众多,皇帝不可能一一临幸,于是就让宫廷的画师,将女子的相貌画下来,装订成册,汉元帝翻找画册,然后在决定晚上临幸的女子,于是许多宫女为了能够得到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