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元帝看过王昭君后,却杀了画师泄愤,到底为何?

汉元帝看过王昭君后,却杀了画师泄愤,到底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 访问量:1578 更新时间:2024/2/5 4:21:44

昭君为求出路主动申请与匈奴和亲,汉元帝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宴会上,王昭君与单于见面,王昭君非凡的气质让在场的女子都黯然失色,此时,汉元帝眼前一亮,而后后悔莫及。过后,汉元帝特别恼火,杀了延寿等画工以泄愤。那么,汉元帝为何要杀了画工呢?

王昭君出生在南郡,天生容貌姣好,当时在南郡是一大美女,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王昭君出生时,父亲年纪已经大了,也就是老来得女,所以父亲对这个女儿特别宠爱,对女儿的培养也特别用心。

而王昭君也是天资聪慧,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当时,王昭君才貌双全的美誉早就传遍了南郡。

公元前36年,已是中年的汉元帝昭示天下选秀女,而正值妙龄的王昭君不出意外地被送进了宫。王昭君和她的家人都认为,王昭君的美貌定能在宫中出人头地。可是,王昭君进宫后的五年时间里,汉元帝不曾一次宠幸过她,难道汉元帝对王昭君的美貌压根不感兴趣?

王昭君也想不通,自己雅丽的仪容为何无法被汉元帝看中,于是,入宫后的王昭君在深宫里只有琵琶作伴,在百无聊赖的日日夜夜里,唱着《五更哀怨曲》,想着未来的路该怎么办?

有一天,匈奴汉元帝提出和亲,汉元帝答应了,可是匈奴那地方路途远、环境陌生,没有女子想要嫁过去。然而这却让王昭君重新看到了生活的曙光,正当汉元帝发愁的时候,王昭君主动向汉元帝提出和匈奴和亲,汉元帝喜出望外,特别高兴。

王昭君与匈奴和亲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匈奴的单于想提前见见这位和亲的美人,于是,汉元帝设了宴席。 宴会上,王昭君妆容精致、仪态端庄走了出来,单于见到王昭君眼神发直,直夸美人,显然特别满意。这时,汉元帝呆住了,眼前的这个美人竟然自己从未见过,汉元帝特别想留下王昭君,可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怎能反悔,更可况自己是皇帝。整个宴会上,汉元帝强颜欢笑,单于眉开眼笑。

宴会结束后,汉元帝很恼火,自己后宫有如此佳人,竟然自己不曾知道,于是他命人找了王昭君的画像。汉元帝看了看画像,再回想宴会上的王昭君,发现画像上的王昭君和真人简直天差地别。画像里的王昭君特别普通,脸上还有一点丹青,任谁看到这画像都不感兴趣。

汉元帝此时更加恼火,他派人彻查此事,之后,当时画师行贿的事情都败露,于是汉元帝命人将负责为秀女们画像的画师们都杀了。

原来,当时汉元帝后宫佳丽三千,汉元帝根本就看不过来,所以他命人给后宫的女人们画像,这样一来,汉元帝只需要看画像就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刚来的秀女们都知道,画师好得好不好可以决定自己未来的命运,很多人都会巴结画师,但王昭君比较自信,她认为自己生得一副好容貌,为何要巴结画师。

当时给王昭君画像的画师是毛延寿,毛延寿的画工十分了得,在《西京杂记》中是这样形容他的画技的:丑好老少,必得其真。本来,王昭君能分配给毛延寿画是一种幸运,但是当时的风气使然,毛延寿也不例外。

即将开始画像时,毛延寿意味深长地对王昭君说:“长得好不如画得好啊。”然而,王昭君就不喜欢这一套,同时自己有实力何必靠画师。毛延寿见王昭君这番态度,内心也是不爽快,所以在画画时故意将王昭君画丑,而且把一点该点在眼睛上的丹青,点在了王昭君的脸上。

因为画师的画像,本该享受荣华的王昭君被雪藏了。

而王昭君本身性格中不服输,她在深宫得不到任何重视,心中自然是过不去,于是她借和亲一事让自己的命运得以转变。

无论当时王昭君主动和亲是出于怎样的想法,但是王昭君为边塞和平做出了贡献,她从一个平平无奇的后宫女子,成为了和平使者,让汉朝和匈奴在几十年里保持着友好和睦的关系,而王昭君给匈奴们带去中原先进的化,也让少数民族一带得以更好发展。

而王昭君身上所焕发的女性魅力,也不止是美貌。

@蜗牛慢读

#头条创作挑战赛#

#点亮真知计划#

#头条中国史#

标签: 汉元帝

更多文章

  • 汉元帝“爸,你会不会治理天下”,汉宣帝“完了,生出个败家子”

    历史人物编辑:小爱爱历史标签:汉元帝

    悠悠汉朝汉朝,自公元前202年由高祖刘邦混一天下,至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宣告东汉灭亡。享国404年,传位24帝。继商周以后,华夏大地存活时间最长,历史影响最大的封建王朝。整整400年间,诞生过“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等盛极一时的治世,也

  • 汉元帝时期综合国力远胜于匈奴,为什么还要派王昭君出塞和亲?

    历史人物编辑:通史小探长标签:汉元帝

    王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描述汉匈和亲的一个故事。主要是为了歌颂王昭君为和平勇于献身匈奴的精神,王昭君虽为女流之辈,但当国家需要她时,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百姓免受战争罹难。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使边塞,与匈奴人和亲。事实上历史并非如此,我们读到的王昭君出塞是经过了几千年先人改编后的效果。故事主要突出的

  • 西汉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汉元帝还是汉宣帝?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汉元帝

    史书记载:汉元帝在位期间汉朝比较强盛,但也是衰落的起点汉元帝简介汉元帝汉元帝刘奭(shì ) ,生于元平元年(前74年),汉宣帝刘询的长子,母亲是恭哀皇后许平君。刘奭出生后数月,其父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八岁的刘奭被宣帝立为太子。刘奭幼年丧母,也差点被霍氏一族所害。宣帝除掉霍氏

  • 汉成帝的皇位是史丹哭来的吗?知道真相汉元帝会死不瞑目!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大咖标签:汉元帝

    汉成帝刘骜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淫之君,西汉灭亡他“居功至伟”,后世常有人说,如果当初汉元帝选中的接班人不是刘骜,或许大汉帝国不会那么早灭亡。事实上,汉元帝在临终前,确实准备更换太子,并付诸行动了,只是没成功。如果我们细细分析史料背后的真相,就会发现过程的紧张刺激程度,一点不逊色于康熙王朝的九子夺嫡。

  • 西汉为什么会在汉元帝手中走向衰落?竟是因为一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汉元帝

    对于历代王朝的灭亡,一般人往往会认为是这个朝代的末代帝王出了大问题,要么是残暴,要么是昏庸,比如是夏桀、纣王,莫不如此,但是对于西汉,这个问题却有很多争议,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说一说,在陕西省咸阳市周凌镇的新庄村,在他的东南方向有一座巨大的帝陵,人称“渭陵”,埋着的是西汉的第八问皇帝汉元帝刘奭(shi)

  • 汉元帝的“柔仁好儒”为何反倒成为西汉由盛转衰的起点?

    历史人物编辑:聃者徐史也标签:汉元帝

    吕思勉曾说过:“汉室衰微,自宣、元为界。”也就是说,西汉宣帝以前国家还是比较强盛,人民安稳幸福的;但从元帝开始,汉朝便开始衰弱,开始走下坡路,有了动乱的迹象。吕思勉为什么会这么说?汉元帝又是如何使汉朝衰败的?他的“柔仁好儒”真的是西汉衰败的主要原因吗?元帝的坎坷人生:如果单说汉元帝,大家可能对他不是

  • 仁慈博爱,却昏庸无能,被奸臣蒙蔽一生的汉元帝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汉元帝

    什么是“昏庸无能”?被奸臣石显蒙蔽一生,敢于揭发石显的忠臣都被他下令处死。从这一点上来看,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石显害死萧望之的时候,已经漏出了马脚。纵使是智力中等的普通人,也能看出石显奸邪的一面。汉元帝却看不出,石显磕头谢罪,说:“是臣考虑不周,臣愿受处罚。”元帝一心软,就不再追究。从这一点上来看

  • 汉元帝在位期间,希图振兴国家,为何没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汉元帝

    汉元帝在位期间,也采取了一些政策,希图振兴国家,但是终因积弊太深,刘奭本人柔弱无能,又宠信奸臣,未能如愿。继位之初,刘奭的师傅和儒臣纷纷进谏,禁奢靡,行节俭。贡禹即指出,高祖、文、景之时,皇帝宫女不过十多人,厩马百余匹,后来日益奢侈,后宫女子竟达数千人,厩中食粟之马达到万匹。上行下效,诸侯妻妾有的多

  • 汉元帝崇尚儒学,为什么汉朝没有变得强盛,反而走向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呼延犇史标签:汉元帝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倡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思想推上历史高潮。自此以后,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历朝历代皇帝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和指导思想,儒学也甩掉黄老之学、法学、佛学等各家学说跃居一位,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然而同样是“尊儒”,汉武帝时期形成了空前盛况,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汉

  • 汉元帝登基后,西汉国力达到鼎盛,却遭到后人的批评!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汉元帝

    汉元帝刘奭(shì)(前74年-前33年7月6日),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登基之后,由于有汉昭帝、汉宣帝等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西汉的国力在汉元帝时期达到了极盛。特别是在公元前36年,陈汤率军消灭郅支单于后喊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豪言,这句话也成为西汉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