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身处困境,如何利用情商解决问题?别慌,萧何有奇招

身处困境,如何利用情商解决问题?别慌,萧何有奇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胡润平 访问量:1387 更新时间:2024/2/14 18:17:59

他是汉初三杰,刘邦曾评价他“一代人杰、千秋绝唱”,他选择低价购买百姓房屋田地,可皇帝却由怒转喜……

一代人杰、千秋绝唱

1、有这样一个人,他平日里,游手好闲,好高骛远,众人皆认为他没有出息,唯独萧何对他另眼相看,屡次帮助。

后来,他成了小小的亭长,而萧何不久前才拒绝了来自御史的提携。

后来天下大乱,烽烟四起,这座小县城也发生了起义。愤怒的群众推翻了平时鱼肉乡里的县令,问题来了,接下来又由谁来带领大家去走这样一条风险极高的起义道路呢?

萧何想了个办法,他邀请了九个沛县最有名望的人,出来通过抓阄的方式决定谁来领导沛县的革命。因为,萧何在当地的声望很高,就有人提出:“萧功曹在沛县为官多日,大家彼此都非常熟悉,平日您待人接物非常亲切、热情,处理事情有理有据,大家都非常信服,这个位置也只有您能胜任了。”

萧何就推辞到:“此事,当顺应天意,大家将各自写好心中的名字放入盘中,我们从其中选择到谁,就由谁来统领沛县。抓阄的人就由刘邦担任吧。”

当最后抓阄的结果出来了,上面的名字清楚写着他的名字,萧何赶紧说:“刘邦,你看这是天命所归,平日里你为大家所敬重,就切莫推辞了。”刘邦还想还想着拒绝,萧何立马抓起剩下的竹简扔了出去,刘邦见状,只能应允。

后来,刘邦知道了,这是一出萧何导演的,为了让自己成为团队管理而排演的舞台戏,上面所有的竹简上都刻制着自己的名字。

2、咸阳取简。

咸阳,秦王朝的经济文化中心,里面汇聚着整个大秦王朝所收集的奇珍异宝,也储存着诸子百家、民生、政治的书籍典籍。

当刘邦的军队开进咸阳时,这座富丽的城市迎来了它的灾难,众将领奔向宫宇仓库,收集金银财宝,唯独萧何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

这些不起眼的东西,为刘邦能够迅速的掌握全国,了解人口、水利、法律、税收等各方面打下了铺垫,也为汉王朝能够快速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秩序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3、推举韩信,举荐人才。

楚汉相争,刘邦陷入了存亡关头,不得不采取暗度陈仓的手段,进入巴蜀谋取机会。

萧何所不知道的是,当时正有一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青年刚刚因为越级为项羽献计,而被嘲笑轰了出来。这个青年,于是决定趁着夜黑风高逃跑出去,寻找自己的知音。他想当时的天下能够有可能谋取天下的,也只有项羽和刘邦两人,而项羽为人自负不听自己,刘邦素有敬贤爱才的名声,不若去投奔一试。

这个其貌不扬的人,并没有得到刘邦的欣赏,只是刘邦看他从项羽出逃来投奔自己是个好兆头,于是给了他一个看粮的工作,韩信非常不满。也许,是韩信看粮看得有特色,也许是无意中的接触,萧何却对韩信感到非常满意,觉得这是能祝刘邦战胜项羽的人才。

那时候的巴蜀,山高路远,人烟稀少,瘴气丛生,可谓是环境相当差劲了,时间久了,就有士兵开始逃跑。

在一个月夜里,韩信思来想去,越发觉得自己很委屈,于是骑着马儿逃跑了。萧何一听自己关注的人才跑了,那还了得,赶忙亲自追了出去。这一追不要紧,刘邦可吓坏了,他以为自己的丞相也要离自己而去,也马上派人去追回丞相。

追了不知道多久,萧何终于看见了休息的韩信,于是大喊道:“韩信!韩信!你怎么突然就逃跑了啊,快和我回去,我向沛公推举你,你一定能够得到重用的呢。”

韩信,听到声音,先是一惊,以为是追查逃兵的官吏,正打算逃跑,但又觉得熟悉,这不是萧丞相的声音吗,不如且听他说说?当听完萧丞相气喘吁吁地话后,韩信笑道:“丞相,我从霸王军中逃出,来投沛公,如今沛公给我看粮的任务,我能力无法施展,沛公不信我,又怎会因你而用我。”

恰好,这是,沛公派来追萧何的夏侯婴也赶来了,听完萧何的描述,他也加入了规劝韩信的行列。若是能因此,而为沛公改变现在的僵局,面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两人见韩信也不提走了,知道有戏,马上承诺道:“到时,若是沛公不用你,我们两人就与你一起离开。”

韩信见两人如此,也感到十分感动,于是陪同两人前往刘邦处。

刘邦看到自己的丞相回来了,激动万分,马上道:“丞相你怎么也要离开我呢,若是我有什么做得不周到的,你请多多指教就好,万不可随意离我而去啊。”

萧何急忙跪下,说:”沛公误会了,我并非要离您而去,我是决心要一生追随你的,只是发现了一个可以为您获取天下的人才,来不及禀报,特地去为您请回来呢。”

.......

后来,刘邦奉韩信为将军,设拜将台,韩信也为刘邦击败项羽夺得了天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也由此而来。

4、坐镇巴蜀、稳定后勤

刘邦在与项羽逐鹿天下的过程中,萧何便为他打理蜀地,在萧何的治理下,不仅为刘邦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士兵,还在巴蜀建立了稳定的政治环境、生产空间。萧何在巴蜀的名声大涨。

贪污

刘邦在和项羽征战的过程中,后方建设基本在萧何一个人手中,萧何的威望比他大得多,对于政治家而言,防患未然远比亡羊补牢来得轻松,他睡在卧榻上的时候,体验过权力的美妙,自然会担忧失去。

后来,陈豨、韩信、黥布因反叛罪名被杀过后,刘邦眼中最大的刺成了萧何,而萧何也看出了刘邦的忧虑。

于是:

1、辞让封赏不受,把家产、资财全都捐助军队。

2、败坏自己的名声,主动拉低自己在民众里的声望。

3、购置田地住宅必定处在贫苦偏僻的地方,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告诫自己的后代,有能力,就如他般节俭,没能力,也有个安身的地方,不至于被夺走。

萧何是一个非常聪明、了解刘邦的人,他知道刘邦对他的顾忌,也知道只有去针对顾忌打破刘邦的猜疑才能明哲保身。与其说,他是用名声去贪污,不如说他是用贪污来保全自身和家族的延续,他成功了,用他的智慧,做了那个时代少有的功成身退的开国功臣。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长期为“二把手”的萧何,政治水平到底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萧何

    起叔读史记-1-萧何是幸运的…在他还只是区区一沛县科级干部时,他绝没想到有一天能成为大汉王朝的男二号…但萧何也是不幸的…因为彼时已然是国家级干部、身处金字塔顶尖的他,却比常人更要谨小慎微、以防随时而来的性命之忧…毕竟,他还只是一个“二把手”…而纵观萧何一生,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从政之不易,也更能够

  • 汉朝的第一次考核,萧何名列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萧何

    文 / 子玉一个公司中,有些人的作用是肉眼可见的,最显眼的当然是业务人员。但往往那些决定公司前途命运的人你可能很少看见他们的身影,这些人的主要工作只有一点:给团队搭建组织框架,选道路,保证公司在正常运转的同时在市场上有核心竞争力。汉朝的萧何就是这样的人。许多人总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刘邦彭城之战败得

  • 历史小故事:萧何为什么要月下追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趣说人标签:萧何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很多人耳熟能详,今天我们就重温一下这著名的历史典故。韩信齐国人,时逢乱世,诸侯混战,早年家境贫寒,颠沛流离,又身无一技之长,时常饥一顿饱一顿。可即便是这样的周遭环境,他也不忘饱读诗书熟读兵法,始终怀揣着出人头地的梦想。他忍辱负重,不惜忍受“胯下之辱”也要千方百计保全自己性命,因为

  • 听到萧何抢夺民财,刘邦才彻底放心了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萧何

    萧何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刘邦死后,他辅佐

  • 张良和萧何,谁的历史地位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萧何

    萧何与刘邦萧何与刘邦很早就认识了,他们两个还是上下级的关系,作为上级的萧何非常欣赏和重视刘邦,觉得他的谈吐想法还有长相都具有贵人的风范,生活上也时常接济他。后来战起,萧何毅然决然追随刘邦,为他招纳贤才,更是招来了韩信这个能将,在平定天下之后,刘邦论功行赏,打算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在现在看来,萧

  • 韩信的逆袭之路,萧何的赏识有功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萧何

    项羽刚平定了天下,把各路诸侯王给分封。齐地的田荣就开始闹事了,他又拉拢上对项羽分封不满的彭越、陈馀等人。这些人可都是当时的英豪。令项羽感到不安的,还有刘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刘邦大大怎会安于现状呢?来看看我们的男主角刘邦是如何咸鱼翻身的?刘邦不得已暂时退居汉中,跟着他去的士兵有上万。可是很多官兵去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萧何

    今天,我们来谈谈萧何这个人物,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死于公元前193年,他是一个地道的汉族人士呢,他的身份是西汉时期的大宰相,也是著名的政治家,还是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呢。萧何这个人呢平日非常好学,对一些历史呀律令呀都很有研究呢,而且他平时勤俭节约,从来不会有奢侈浪费的行为了。因为他非常擅长识人

  • 疑忌的刘邦,萧何尽心辅助却屡遭试探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萧何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最早是范蠡留给文种的书信所说的。历朝历代开国功臣的宿命大都如此。范蠡在帮助勾践复国后,留给文种一纸书信,便功成身退了。而文种最终未能逃脱宿命,被勾践赐死。悲哀!当下,有一句话说的好:教养与文化无关。的确,有学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套用一下“成就

  • 没起义前,刘邦官比萧何小,造反后,应该是萧何带领刘邦才对,为何却反过来?

    历史人物编辑:云水静禅心标签:萧何

    其实是由于造反并不是一件好事,那么想要去当这个老大的话,必定是要拥有着一定的勇气的。毕竟在我国古代的法律之中就有着这样的规定,如果说抓住了主犯的话,那么必定是会追究他重大的责任的。那么在当时那样一种状态之下,自然会去选择刘邦,其实不能够认为是刘邦他的官职比萧何小。那么在造反的时候就应该是由萧何来带领

  • 汉初三杰,文终之始-宰相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萧何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这是刘邦对于这位宰相的认可,也是历史的功绩,从一帮市井之徒到君临天下,刘邦的路,很难被后人复制,毕竟武将易得而文臣难求,尤其是萧何这样的,在刘邦早期,这样的人也只有一个,从沛县开始就跟随刘邦,直到平定天下,甚至死后还被曹参依靠律法继续治理大汉朝,端的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