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最好的友情,是萧何月下追韩信,最薄凉的友情,是萧何皇宫杀韩信

最好的友情,是萧何月下追韩信,最薄凉的友情,是萧何皇宫杀韩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朱朋 访问量:4370 更新时间:2024/2/14 18:18:11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刺客列传》

韩信萧何是历史上一对有名的好基友,好的到什么程度呢?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叫萧何月下追韩信。

当时的萧何追回来的是一个怎么样的韩信呢?蹭吃蹭喝被南昌亭长妻子摆脸色,街边蛮横的少年信口一说,就得受胯下之辱,在项羽那里当差,却一直不得重用只得逃跑。在刘邦处当差也只是混一个小兵当。那时候的韩信,就是一块石头,谁都不肯相信里面藏着稀世珍宝。

但是萧何信了,追回了逃跑的韩信,秉烛夜谈。重新将韩信引荐给刘邦,挑选黄道吉日,官拜大将军。这时候的萧何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友关系,骑士精神。

春秋时期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这四句话最先形容的并非是爱情,而是战士之间的生死相托,以及希望对方能够和自己活下去的渴望。

萧何推荐韩信的时候和刘邦说他“国士无双”。国士是什么?《此刻列传》当中说过一句话“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他对韩信的了解甚至要远远多过于韩信对自己的了解,也是萧何说韩信只能为知音效忠,为知己者战死。这才是真正的好友,不是花前月下,不是欢场酒肉,而是他知你要的是什么。

在萧何的劝说下,刘邦重用韩信,韩信果然成当世名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后定三秦,背水一战诛陈余,大败赵军,瓦罐渡西河,擒获魏王。这些还不足以证明韩星的盖世神功。

韩信人生的辉煌在于垓下,西楚霸王人生的最后一战。韩信杀龙且,以二十万精兵大破楚军,四面楚歌一战闻天下。项羽的自刎成就了大汉四百年的基业,也成就了韩信的不世神功。蒯彻赞韩信:“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韩信一生和萧何并肩作战的机会并不多,但他积累下的功绩证明了萧何没有看走眼,他的确是萧何值得生死相托的兄弟。但是韩信却看错了萧何。

汉十年,陈豨叛乱,刘邦出征平反。在此期间萧何与吕后以祝贺为名,将韩信骗到长乐宫钟室杀死,韩信被诛三族。萧何之所以会这样做,排除了客观原因,根本在于多年沙场征战中,国士精神早已经泯灭殆尽。

位高权重者,其心已死。所以萧何再也容忍不了功名赫赫的韩信。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萧何:定丹书铁券律例,护西汉王朝根基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萧何

    #历史#(本文大约1700字,阅读需要5分钟)萧何,原为秦王朝下沛县的行政吏。陈胜起义后,沛县县长打算响应,萧何、曹参试图说服县长联合刘邦一起,县长起疑,决定不跟随,准备杀萧何这二人,认为他们是内鬼。萧何曹参害怕,立即逃跑,投奔刚起义不久的刘邦等人。【攻占秦王朝宫殿,搜户籍档案和地理图册】公元前20

  • 韩信把萧何当成自己的知己,为何在关键时刻,萧何却选择下死手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萧何

    韩信把萧何当成自己的知己,为何在关键时刻,萧何却选择下死手文/大国鉴史 图/来源网络韩信、张良、萧何,这三人都是刘邦打天下必不可少的功臣,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汉初三杰”!韩信视萧何为知己,但是萧何未必视韩信为知己,同时萧何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啊。韩信视萧何为知己,但萧何未必视韩信为知己。早期的韩信其实挺惨

  • 萧何诛杀韩信后,刘邦赏他500卫兵,萧何却惊恐道:我家要灭族了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八个字便足以概括韩信的一生,当年萧何一眼便看中了韩信的才能,眼见韩信心灰意冷出逃竟如此张皇失措,以致于上演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好戏。萧何是否在月夜之下追赶韩信,我们很难从斑斑驳驳的史册中窥探其真实性,但毫无疑问的是,萧何是韩信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知己。然而,萧何这个伯乐又充当

  • 韩信想当齐王,刘邦不想答应,萧何说了8个字,刘邦吓得赶紧答应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萧何

    韩信很多人都知道,会用兵,被称为兵圣,是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带兵能做到攻必克战必胜这6个字,把汉军的战斗力提升了不少。众所周知,刘邦得了天下后,韩信被吕后设计杀害了,死的很惨。刘邦对韩信这样有能力的人,肯定是要防备的,那么刘邦第一次对韩信不满是什么时候呢,是在韩信封齐王的时候,下面听我慢慢道来。当年彭

  • 萧何的谋略不如刘邦的谋主张良,张良的地位不如萧何,有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萧何

    公元前201年,刘邦在击败了最大的对手项羽之后,建立汉王朝当起了皇帝,这个时候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给手下的猛将谋士论功行赏,在一众功臣里,刘邦上来就直接册封萧何为酂候,食邑万余。一看这样其他功臣就不服了,有人说自己有赫赫战功,为大汉建立抛头颅散热血,有人说萧何不过是个文官,没有什么战功,甚至在决策

  • 萧何为保命贪污,光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萧何

    萧何为保命贪污,光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成语,比喻事情的好坏或成败都是由同一个人造成的,而这句话也是来自于韩信一生的总结。韩信最初为刘邦效力是通过萧何介绍的,后来韩信之死也是萧何出谋划策,因此有了这个成语典故,其实有这样的结果,不是萧

  • 他是云台28将之首,刘秀把他当萧何,二人曾同床共寝,却一夜未眠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萧何

    东汉开国之间光武帝刘秀能从王莽篡汉的乱世中脱颖而出,除了刘秀的个人能力外,其麾下一干将领也是功不可没。为了表彰也为了安抚,汉明帝将跟着父亲刘秀打天下的将领,选出28位杰出代表依次排序,分别画以肖像,史称云台28将。这28人个个功勋卓著,而且没有一个是皇亲国戚,他们代表是军功,是东汉的荣耀。不过这28

  • 萧何为保命贪污,赤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萧何

    常言道,权力是把双刃剑,它不仅能够带给人们无尽的享受,同时也会因为权力的排他性让自己处在风尖浪口。在历史上所有追求权力的人,难免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当他们身居高位的时候,野心也会随之滋生,面对皇位之上的存在,到底是选择永远臣服还是选择取而代之,这都是一个很让人揪心的问题。以汉刘邦为例,就多次经历这样的

  • 刘邦曾经三次怀疑萧何有不轨之心,萧何是如何化险为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萧何

    刘邦我们都知道,是大汉的开创者。同时,我们也知道若是没有萧何,肯定也没有刘邦的大汉江山。那么,刘邦和萧何的关系到底好不好呢?在说这一件事之前,我想说一个关于萧何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当了皇帝,萧何是丞相。按道理说萧何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了吧。可是,人们发现萧何有一个怪癖,这个怪癖就

  • 刘邦杀了那么多功臣为何没有杀萧何?因为萧何连自己家人都卖了!

    历史人物编辑:大马猴历史标签:萧何

    刘邦能打败项羽,建立大汉帝国,主要的原因在于刘邦能善于用人也善于拉拢人。许许多多的谋臣武将舍生忘死地为刘邦卖命。大汉帝国建立初期,刘邦手底下的能人有很多,但之后,这些人都被刘邦以各种理由清除掉了,比如韩信,比如英布,还有彭越等等。然而有个人在刘邦还是亭长时候就追随刘邦,而且功劳很大,直到刘邦死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