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瞎折腾,司马迁借孔子来嘲讽殷商频繁迁都

瞎折腾,司马迁借孔子来嘲讽殷商频繁迁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奶思时尚潮流 访问量:3026 更新时间:2024/1/21 18:55:32

老师给人的印象大概是板着脸孔,不苟言笑,一本正经了。

然而,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却并非如此。

孔子曰,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史记·殷本纪》

《殷本纪》中,太史公最后总评,先是介绍了契事迹来源,其次介绍成汤之后内容选取于《书》、《诗》,然后对契后代姓氏分封做了介绍。最后,很突兀的引用了孔子的这句话。

这句话大体意思是:“殷国路上流淌着白色的车子,质量都很好呵,那个时代崇尚白色。”直白翻译很难体会出孔子的态度。

其实,这本该是一句很幽默风趣的话,如今读来仍感觉其中不乏揶揄,用彼时的词汇来说——“讽”。

当然,今人对此堂而皇之地解释为殷商时代生产力发达,不仅修路水平超高,造车技术也是一流水准。这是误认为孔子赞赏殷商了。

然而,窃以为大家误解了司马迁,曲解了孔子。如果把它理解为孔子嘲笑殷商来回迁都劳民伤财,这样子岂不是更好?

“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成汤),从开创殷商到成汤传承了十三代,而国都搬迁竟达到八次之多,可想而知迁都搬家的频繁程度。

俗语说“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穷”,俗语是人类智慧的经验总结。旺盛的火移动次数多了就会熄灭;而来回折腾搬家,没有长久的规划,就会越搬越穷。

大概殷商就是如此。

汤之后,殷商仍然很频繁地搬迁国都,司马迁在殷本纪中记载,中丁迁都于隞、河亶甲迁都于相、祖乙迁都于邢、盘庚迁都于亳、武乙复去亳迁河北……而历史教材中殷商国都在跨黄河两岸五个地方来回迁换。

盘庚迁殷,这是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居。”

盘庚执政期间,殷商国都已经确立在黄河北岸。盘庚带领浩浩荡荡的队伍从黄河以北重新渡河到了南岸,重新定都亳,已经迁都五次了,还没有最终确定选择地点。而屡次迁都已经导致了老百姓怨声载道,“殷民咨胥皆怨,不欲迁。”

盘庚告谕诸侯强行迁都,最终确定黄河之南的亳(今河南偃师)。殷商再次复兴,司马迁记叙为“殷道复兴,诸侯来朝”。然而,盘庚复兴并非搬迁,而是因为“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贯彻了成汤的政策才能渐渐恢复往日的安宁。

盘庚死后,其弟小辛上台,殷商再次衰落。小辛死后,其弟小乙上台。小乙死后,其子武丁继位。“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殷商社会发展在兴衰更迭中波浪式推进,根本与国都搬迁无关。俗话说“安居乐业”,如果连起码的住所都不能确定,怎么能够安心耕种,发展经济呢?老百姓都不愿意再折腾来回搬迁了,所以孔子对此嗤之以鼻,既然不能谩骂,所以只好嘲讽一下。

且不管迁都出于是什么原因,或者刺激经济发展,或者躲避洪涝灾害,或者防备外族入侵,毫无疑问殷商屡次迁都给“国人”(在国都居住的人)造成极大的麻烦,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由此判断孔子“殷路车为善”是讽刺殷商迁都折腾。如果没有质量上乘的车辆,怎么能可能浩浩荡荡的迁都呢?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三番五次不停歇。

“而色尚白”大概是说灭亡是必然的。一长溜跟随迁都的人马,着白色衣服,一律白色车马,白色旗帜……白色队伍,浩浩荡荡岂不是像送葬的。

既无外族入侵,又无水旱天灾,殷商王朝就是在自己的折腾中葬送了前程。

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史记·孔子世家》

众所周知,孔子曾对周代的文化有高度的赞誉:一方面强调了三代之间的文化连续性;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周代的文化是基于前两代的奠基之上,才得以发展成为更加优越的文化传统。

孔子一生极力吹捧周代文化,所以才会刻意贬低殷商文化?

孔子生鲁昌平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史记·孔子世家》

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明确,孔子先祖为商汤——“殷破,周封其后于宋”,宋人也就是殷商的后代子孙。

孔子会做出数典忘祖的事情,以嘲讽自己祖先来提高周代文化?其实,这句话并非孔子所说,而是司马迁借孔子的嘴来嘲讽而已。

司马贞在《史记索隐》明确,“乘殷之辂”转自《论语》,而“殷人尚白”摘自《礼记》。这也明确“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纯属司马迁杜撰。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

颜渊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小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佞人太危险了。”

“夏之时”是指夏代的历法,便于农业生产。“冕”指礼帽,周代的礼帽比以前的华美。“韶”是指舜时的乐曲,“舞”则是指周武王时的乐曲。

以此来看,孔子教导颜渊治国需要有选择性地继承优秀的文化。“辂”解释为天子所乘用之车。殷代的车由木制成,比较朴实。如果按照这个解释,所谓的孔子“殷路车为善”并非讽刺。

“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尚赤。”——《礼记》

历代受五行相克思想的影响,所崇尚的颜色有所不同。但五行学说形成于战国时代邹衍,而《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这再次明确“殷人尚白”又并非孔子原话。

如果五行学说为后起,那么上古三代所崇尚的颜色可能与部落色彩心理有关,又有可能与五帝有关。

按照邹衍说法,“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成汤应该是以金德取代了夏代木德,金克木,而白色在五行中为金。 所以,“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殷商创始人成汤先生,改正了历法,变换了颜色,崇尚白色。

按照五行相克相生的观念,赤色取代白色,应该是正常延续。所以,周朝尚火德,其色赤。再后来,秦始皇自封是秦为水德,而水属黑色,所以秦人尚黑。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司马迁为孔子编撰“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是否如司马贞所说“太史公为赞,不取成文,遂作此语”?如果不是赞美,而理解为以孔子的口吻嘲笑殷商先祖岂不是更妙?估计司马迁写完《殷本纪》,为自己的幽默也狡黠地笑了。

标签: 司马迁

更多文章

  • 历史杂谈-西汉可以没有汉武帝,但是不能没有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司马迁

    汉武帝是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君主,西汉刚刚建立之时国内百废俱兴,民众苦不堪言。汉武帝登基之后,对外派遣霍去病等大将出击匈奴,扫除匈奴的威胁,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与西域各国的交流,并征服了西南部的少数民族。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尊崇儒术等政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司

  • 司马迁列举了五条原因,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丑丑鱼游戏标签:司马迁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损失太多士兵又伤亡惨重,又被匈奴生擒俘虏“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汉景帝在位十六年,死于公元前141年。李广从公元前166年成年入伍,到公元前141年已经从军二十五年,大概四十多岁。“左右以为广名将也”,汉武帝身边的人认为李广为名将,“于是广以上郡

  • 此人和司马迁一样,都力谏汉武帝,为何他没事司马却挨了极刑?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司马迁

    司马迁,被处过“腐刑”,原因则是替李陵求情。李陵,飞将军李广利的长孙。公元前99年,他奉汉武帝之命讨伐匈奴,而后又奉主帅李广利之命,只率领五千余人吸引匈奴主力,结果被八万匈奴团团围住。他浴血奋战八天后,救兵还没赶到,被逼无奈后,投降匈奴。李陵兵败投降,该归咎于李广利指挥不当,不能怪他。汉武帝得知消息

  • “笃厚君子”,司马迁如此赞誉周緤,他配吗?

    历史人物编辑:杨峰品车标签:司马迁

    “笃厚君子”,用来形容忠诚厚道有道德的人。司马迁用这四个字形容蒯成侯周緤,《史记》中是如此评价的,“操心坚正,身不见疑,上欲有所之,未尝不垂泣,比有伤心者然,可谓笃厚君子矣”。翻译大致意思如此:心地纯正,意志坚定,从来没有被怀疑。汉高祖刘邦每次出征,他都流泪哭泣,像是心中十分痛苦的样子,可以说是个忠

  • 司马迁说孔子是“野合而生”,靠谱吗?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司马迁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hé),姓孔,纥为名,叔梁为字。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又娶妾,得一子,名孟皮,有足疾;依当时礼仪不宜继嗣。于是与颜徵(zhēng)在野合生孔子,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徵在15岁。 颜徵在生孔子时,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

  • 司马迁和李白,谁更像是穿越者?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教EXCEL标签:司马迁

    在现代社会,穿越到古代成为许多人的梦想,穿越剧也成为了当今热门题材之一。但在古代,也有人被认为是穿越者,他们的思想、文化与时代背景产生了冲突,使得他们成为了历史上的异类。今天,我要讨论的就是两位古代人物——司马迁和李白,谁更像是穿越者?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曾任汉朝的史官,其代表作品《史记》至

  • 一个被金钱打败的史学家-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使汝说娱标签:司马迁

    金钱被多少文人人士官所不耻,他们可能视金钱为粪土,他们甚至认为文人风骨高于一切。司马迁却在那一瞬间改变了对金钱的态度,他觉得金钱很重要。你能想象得到堂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会因为没钱而受到了宫刑之辱时的无奈吗?汉武帝派他的爱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去征战匈奴,并让李广的孙子李陵作为他后勤保障部队的领导,

  • 史圣故里忆司马,既然来到韩城,怎么能错过司马迁祠呢?

    历史人物编辑:路过的车标签:司马迁

    作为地地道道的韩城人,小冰一直为自己是司马迁的老乡而感到自豪的。还记得大学刚开学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小冰上一句说自己是韩城人,同学们一脸迷茫,但是当小冰说这里是司马迁的故乡的时候,大家就反映过来啦!谈起韩城,小冰就不得不提到到司马迁。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曾遭受了宫刑,在这里,小冰就不为大家讲解了。小冰想

  • 司马迁视为“理想的君主”、五帝之一——尧帝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司马迁

    尧,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子,名放勋。他十三岁辅佐帝挚,十五岁被封于唐,故称为唐尧。后来他代帝挚为首领。尧是被司马迁视为“理想的君主”。尧团结亲族,联络友邦,征讨四夷,而统一华夏。他勤政爱民。富而不骄、怒而不烦,在位期间制定历法。在位七十年时,访遍天下贤士得到舜。最后把首领的位子就传给了舜。尧禅位于舜,

  • 名人八卦:司马南认司马迁做祖宗了,于力怎么办?

    历史人物编辑:罗炜标签:司马迁

    在美国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司马南正式认祖归宗:司马迁是我老祖,我老祖写了本书叫史记……问题是,世人皆知司马南本名于力,他姓于,他祖宗当然也就姓于。司马南只是他的笔名而已,司马迁怎么可能是姓于的祖宗呢?难道祖宗可以乱认吗?还是,于力已经过继给司马家的人,正式成为司马家族的一员了呢?或许吧,毕竟也有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