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重用周亚夫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这是公元前154年由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七个诸侯王联合发动的对抗中央朝廷的叛乱。
(七国之乱)
周亚夫作为平定了七国之乱的大功臣,为什么最终会不得善终呢?这听起来好像又是一幕兔死狗烹、过河拆桥的悲剧啊!事实也确实是一起悲剧,但是这起悲剧的主要原因却要归到周亚夫自己以及他那个坑爹的儿子身上。
话说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正好丞相陶青因病请辞,所以汉景帝就任命周亚夫为丞相。但是周亚夫这个人吧,脾气倔,不懂看人脸色。他当将军的时候这个性格可能是一件好事儿,可是从政就比较危险了。
有一次,汉景帝打算废掉太子刘荣,但是周亚夫却不同意。
后来匈奴有五位将军归顺汉朝,汉景帝非常高兴,还打算封他们为侯。要知道,在汉朝异姓非军功是不得封侯的。但是汉景帝之所以想这么做,是有他的打算的,汉景帝认为如果能够封他们为侯,那么就会鼓励更多的匈奴人前来归顺汉朝,这样就能削弱匈奴的力量。
周亚夫却反对说:“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为侯,那么以后朝廷还怎么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汉景帝听了这话是非常的不高兴,然后说:“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之后汉景帝就不顾周亚夫的反对毅然将那五个匈奴将军封了侯。
这件事情,两人其实也无所谓对错,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但是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周亚夫为了表示对汉景帝的不满,居然上书请辞以威胁汉景帝。早就对周亚夫不满的汉景帝也干脆不惯他的毛病,当即批准了周亚夫的请求。
后来,汉景帝又邀请周亚夫去宫中吃饭。为了试探一下周亚夫的脾气改了没有,汉景帝故意没有让人在周亚夫的座位前放筷子。周亚夫一看自己的面前没有筷子,当即就不高兴了,于是就找管事的索要筷子。汉景帝就笑着对他说:“这难道还不能让你高兴吗?”周亚夫一听,当即羞愤不已,不乐意的跪下向汉景帝谢罪。
可是汉景帝刚说了一个“起”字,周亚夫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汉景帝再说话,周亚夫就自己走了!没错,周亚夫就这么撂下汉景帝自己走了,汉景帝当时估计应该是一脸的懵。回过神来的汉景帝无奈地摇摇头,叹气道:“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够辅佐少主呢?”原来汉景帝这次请他吃饭别有用意,他是打算让周亚夫辅佐太子的,可是周亚夫的脾气没有通过考核,汉景帝也就只能放弃这个打算了。
但是这其实倒还不会造成周亚夫的悲剧,最多也就是丢官免职罢了。这个时候周亚夫的
坑爹儿子周阳就上线了,他觉得他的老爹死的还不够快,他得再添一把火。
那他是怎么做的呢?周阳眼见着父亲周亚夫老了,所以就偷偷买了500副甲盾,准备等周亚夫去世的时候发丧用。但是甲盾是什么东西啊,这在当时可是违禁品。这个周放买卖违禁品就算了吧,他还压缩佣工的工期,又拖欠别人的工资,最后搞得心有怨气的佣工一怒之下就告发了他私自买卖违禁品,要谋反。
汉景帝一听这事儿,就派人来调查。对于调查人员的问话,周亚夫并没有回答。调查的人还以为周亚夫是在赌气,于是就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汉景帝,汉景帝就将周亚夫交给了最高司法机关的廷尉审理。
廷尉就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周亚夫回答道:“儿子买的是丧葬品,怎么能说是谋反呢?”廷尉于是就讽刺周亚夫说:“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哪里受得了这等侮辱,于是就绝食抗议,经过五天的斗争后,一代名将周亚夫吐血而亡!
周亚夫的悲剧,是多项因素叠加的结果,但最主要的还是他个人的性格问题。如果他性格能不那么直,稍微懂一点变通,或许他的人生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