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周亚夫走后,汉景帝:这人绝不能留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周亚夫走后,汉景帝:这人绝不能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梦墨晞 访问量:3211 更新时间:2024/1/22 6:01:12

西汉朝,绛侯周亚夫是开国功臣周勃之子。然而,相比于他的父亲,周亚夫似乎并没有继承到那份雄才大略,他只是一个河内郡守,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华和抱负。

为了找寻人生的出路,周亚夫去拜访了当地极有名望的老太太许负,希望她能够为他解答迷茫。许负精通面相,看了看周亚夫的相貌,惊讶地说出了一番预言:周亚夫的命格尊贵,三年之后就可以封侯。而八年之后,他甚至可以拜相,成为朝廷中的高官显宦。然而,预言的结局却让周亚夫感到不寒而栗,因为老太太说:拜相之后没几年就会饿死。

周亚夫并不相信这个看相之人,认为她在说胡话。但三年后,他却真的因功绩卓著被封为绛侯,享受封侯爵位。

而且在八年后,周亚夫也如预言一般,成为了朝中的重臣。但不幸的是,周亚夫的噩梦还未结束。拜相之后的短短几年,周亚夫因为病而饿死,如同许负的预言一般。

战场上的人才

汉文帝二十二年,匈奴入侵北部边境,战火再起。文帝火速调派兵驻守,周亚夫作为河内太守,也被命令前往细柳驻守。

当时,文帝亲自前往前线慰问士兵,途经周亚夫的营寨,却发现这里的军纪非常严格。即便是文帝这个皇帝,也必须先通报才能进入营寨。

文帝并未因此生气,反而因为周亚夫所率军队纪律严明而在群臣面前大加称赞,称其为“真将军”。不久之后,或许是由于周亚夫的威势所摄,匈奴军退兵而去,文帝大喜之下直接封他为中尉,并将京城兵权交到了他的手中。

周亚夫在细柳驻守期间,不仅完美执行了文帝的命令,还以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威势震慑了匈奴,保卫了边境的安全。

文帝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真正将军。此后,周亚夫担任京城兵权,严格执行军纪,使得京城的治安大为改善。周亚夫的威名和声望也随之扩大,成为朝廷和百姓的楷模。

在汉朝时期,匈奴威胁着北方边境的安全,朝廷为了保卫国土,派遣了大批士兵前往边境。其中,河内太守周亚夫的部队备受文帝的信任。

一天,文帝亲自前往前线视察,却惊讶地发现周亚夫的部队执行的军令非常严格。每个士兵都戒骄戒躁,井然有序地完成着任务,仿佛随时都能迎战敌人。

文帝心中大为欣喜,认为这就是真正的将军应有的作风。他并未责怪周亚夫,反而当场表扬了他的军事才华。文帝大力夸奖周亚夫的严格纪律和过硬的作战能力,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将领,汉朝才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

文帝非常满意周亚夫的表现,决定将他晋升为中尉,并将京城兵权交给了他。周亚夫也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心中充满了对汉朝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

后来,文帝病重之际向景帝推荐了周亚夫,并称他是一个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景帝遵照父亲的意愿,任命周亚夫为骠骑将军。

在一次平叛行动中,周亚夫带领着手下的士兵奋勇作战,成功地平定了局势,使得汉朝的疆土得以保全。这一次战争让文帝深刻地认识到了周亚夫的才干和实力,他决定将其提拔为丞相。

周亚夫成为丞相后,对待百姓十分恭敬,不断地提倡节俭、勤劳和忠诚,深得百姓的喜爱和支持。他也不断地整顿军纪,加强军队的纪律,让汉朝的军队更加强大。

同时周亚夫的文治武功也备受景帝赞赏,他在任期间推动各项改革,使得国家治理更加得心应手。由于周亚夫的出色表现,他被誉为汉代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汉朝的丞相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职务,是能够左右天下大局的高位。在汉景帝五年,因为丞相陶青病情加重而辞职,景帝随即决定将这个关键位置交给了周亚夫。

起初,周亚夫备受景帝的青睐,但是时间久了,周亚夫那一贯的耿直性子变得越发明显,他常常顶撞景帝,甚至于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景帝对周亚夫的改变感到异常失望,他开始冷落周亚夫,使得周亚夫的政治前途受到了重大影响。尽管周亚夫以他的才华和勇气平定了许多叛乱,但景帝对他的不满依然如影随形,使得周亚夫的斗志和士气逐渐低落。

性格决定一生

周亚夫是个性格耿直的人,他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就算是面对当朝皇帝,他也不愿意低头屈服。这种固执的性格常常让他与景帝产生摩擦。

有一次,景帝打算废黜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但周亚夫坚决反对,这让景帝很不满意。尽管周亚夫没有改变皇帝的决定,但是他的态度已经让景帝对他产生了疑虑。

后来,景帝决定封匈奴徐卢等五人为侯,可周亚夫又是一反对,认为这些人曾经背叛过汉朝,应该受到惩罚而不是封赏。景帝听到这里更是火冒三丈,认为周亚夫太过顽固。最终,徐卢等人得到封赏,而周亚夫则因病请辞离开了朝廷。

景帝一直对周亚夫心存疑虑,担心他的执着和坚持会给朝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试探周亚夫是否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景帝设宴邀请他前来。然而,景帝却故意不在周亚夫的面前放置筷子,想看看他会怎么做。

周亚夫心中不满,直接向管事要筷子,此举让景帝对他更加失望。景帝试图安抚他,问道:“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周亚夫不明所以,仍然不满地跪地谢罪。

但是,当景帝刚开口说“起”字,周亚夫却已经站起身来,径自转身离开了宴会。景帝深深地叹了口气,心中有了决定。他明白,周亚夫这样固执的性格,绝不能让他留在朝廷,更不能辅佐未来的皇帝。

周亚夫原本以为他的祸事已经结束了,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他的儿子竟然在他即将去世之际购买了五百套甲盾,想要在他死后一同殉葬。这件事被检举到了景帝那里,周亚夫因此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尽管周亚夫完全不知情,但审问的人却不相信他的话,还带着讽刺的语气嘲笑他。周亚夫感到非常委屈,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坚定地反驳了这种指控,认为自己绝不是谋反者。然而,审问的人却指责他不仅在生前是一个叛徒,而且在死后也会成为一个叛徒。这番话对周亚夫来说太过刺耳,他难以忍受,决定绝食抗议。

周亚夫开始了长达五天的绝食,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但他依然坚持不吃不喝。他认为,只要他坚定不移,就一定能够证明自己的清白。他的妻子和家人都极力劝说他停止绝食,但周亚夫毫不动摇,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信念。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尽管他的清白之辞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但却没有得到公正的裁决。在狱中,周亚夫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最终不幸去世。

可以说周亚夫因绝食而吐血而亡,他的死亡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的家人和朋友们都非常震惊,无法接受这个悲惨的结局。周亚夫是一个忠诚的臣子,他为国家和皇帝做出了很多贡献。然而,最终他的一生却以这样的悲剧收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周亚夫

更多文章

  • 司马迁虽遭宫刑,但后裔显赫八百年,帝王将相辈出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司马迁

    天汉二年,大将李陵兵败漠北,被迫投降匈奴,汉武帝震怒之下,将李陵一门族诛。太史令司马迁因“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处以宫刑。此后司马迁发奋写完《史记》,留名青史,但鲜为人知的是,司马迁虽然遭到宫刑,其后裔显赫八百年,名人辈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司马迁遭到宫刑是

  • 司马南自称司马迁是他们家老祖宗,话说你本名不是叫于力吗?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司马迁

    大家好,我是老丁。一位朋友今天发来的有关司马南的节目视频,可是把老丁乐坏了。在这段视频里,司马南说:“根据我们家亲戚,我们家老祖司马迁写的那本书叫《史记》。知道吧?我们家老祖宗司马迁?2150年之前,司马迁,汉朝,汉武帝时代写了本书叫《史记》。”啥玩意儿?司马南竟红口白牙地说司马迁是他们家“老祖宗”

  • 司马迁为什么会受到腐刑?又为什么要坚持写史记?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司马迁

    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他受到过极刑还坚持完成了一份史学巨著。他编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他为什么会遭受到宫刑,他为什么在极刑之后还坚持要完成史记?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司马迁的出身背景。司马迁字子长,今陕西人,父亲是司马琰,他少年时候就表现出聪慧过人的一面

  • 在司马迁来看“禅让制”或许只是个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灵幽侃娱乐标签:司马迁

    关于“禅让制”的定义是指: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解释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这一统治者更迭的方式备受古人津津乐道。一般来说“禅让制”通常是指尧舜禹的故事。传说唐尧去世之前,将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虞舜,推虞舜为帝。这种让位方式,在历史上被称为“禅让”。唐尧传位给虞

  • 都说秦始皇“坑儒”,为何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司马迁

    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皇帝,他建立起了历史之中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但是因为建造奢华宫殿,还有被现在很多人称为是残忍的坑杀儒生,让天下的人都开始纷纷反抗他。不管先不说他过度追求奢华宫殿这件事,其实现在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产生了很大的争议,有的人说距离当时时间发生最近而撰写的一部史书《史记》,其中都

  • 山海经何时成书?又属于哪个时代?以至于司马迁不敢参照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司马迁

    鲁迅先生从小便十分痴迷于《山海经》,其中光怪陆离、波橘云诡的世界,为他打开了新的一扇大门。但是古往今来,对于《山海经》的各种说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说鲁迅先生对《山海经》之小便有研究,但是将《山海经》所定义的远古神话的体裁,却与其他学者不同。其他学者认为,《山海经》与商朝之时的占卜技术有所联系

  • 司马迁重复多次嫉妒之恶,嫉贤妒能毁坏了魏国国运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司马迁

    “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莎士比亚在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以“嫉妒”贯穿主线。莎翁将嫉妒心喻为”绿眼的妖魔“,不仅面目可憎且极其凶恶。在我国历史上,先贤们比莎翁更早意识到了嫉妒之恶,所以才有警世之言:“美女无恶,入室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女子不论美丑,入宫就被人嫉妒;读书

  • 汉武帝为何要阉割司马迁?这2个原因很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司马迁

    历史上的很多事情,我们经过深入分析研究之后,总会觉得其中是很有意思的,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凡事发生总是会有前因后果的,不可能空穴来风。在历史上发生的众多事件中,我们一直对汉武帝阉割司马迁一事耿耿于怀,很多人搞不清楚汉武帝为何阉割司马迁,难道是因为司马迁写的《

  • 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他老婆还一直守候着他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司马迁

    公元前99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一个很小的事件,但是却是和一个伟人有关,这个伟人就是司马迁。当时的李陵在和匈奴打仗的时候打败了,而且投降了匈奴。当时汉武帝大怒,准备严惩。不过当时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迁却挺身而出为李陵说法。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当时按律当斩,但是有人求情。所以改为

  • 《史记》闻名于世,作者司马迁的去向却成谜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后世对《史记》的高度评价,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广传于世,从侧面也证明了它的价值。司马迁撰写了《史记》,《史记》也成就了司马迁,使他成为闻名于世的人物。然而,司马迁在完成《史记》后,仿佛消失在历史的天空中,去向成谜。《史记.太史公自序》,自然不会有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