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细柳有名,强汉之始-太尉周亚夫

细柳有名,强汉之始-太尉周亚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聊聊知识 访问量:4269 更新时间:2024/1/21 19:10:35

提起汉朝名将,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那两位传奇,卫青霍去病,再有就是李广等人,但是在开国元勋韩信曹参等人和李广,卫青这些人中间,还有一批将领,他们出生在大汉朝刚刚确立的时候,成长在名将众多而时局纷纭的大汉初年,可以说,年少时就见证了政治斗争的复杂,同时对外战争处于防守状态,而且刘邦的痛下杀手也让他们心怀畏惧,所以在文景二帝时期,叛乱的各方诸侯国如果弱小还好说,一旦势力庞大起来,就让朝廷疲于应对,而且匈奴的频繁南下也让朝廷应接不暇,时势造英雄,汉朝的天下推出来周亚夫周勃的次子,注定在这个时代熠熠生辉。

周亚夫,周勃的次子,按照古代的爵位继承制度,本来是没有希望成为侯爵的,所以从小喜欢游历,当时汉朝盛行占卜看相,有一老妇人以此闻名,周亚夫就慕名前去请教,老妇人看过周亚夫后,说:“您的面相比较尊贵,三年可以封侯,八年之后得以拜相,却是第九年会被活活饿死。”周亚夫不相信,既然面相尊贵,怎么会饿死呢?而且侯爵应该被他的哥哥继承,和他注定不会有什么关系啊,笑了笑,拜别老妇人走了。可以说,这个时候大汉朝得侯爵比较稀少,作为侯爵的次子,周亚夫游历各方也是很方便的,这为他日后建功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熟读兵书,爱好骑射,这就是大汉朝的尊贵子弟早年的样子。结果事情发展和老妇人预料的一样,周亚夫的哥哥因为触犯法律而被诛杀。但是汉文帝又不想断绝周勃的爵位,就让周亚夫继承了周勃的侯爵,从此周亚夫走上了仕途。

该咋说呢?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周亚夫被任命为河内太守的那一年,公元前158年,匈奴来势汹汹,绕过长城南下,已经威胁到长安的安全,汉文帝下令派兵拱卫长安,周亚夫作为其中一支军马,带领部队在细柳驻扎,文帝按照惯例巡视军营,发现其他两地军队战斗力暂且不说,防备总不怎么样,自己肆意进入,主将都没有发觉,但是到细柳营门口,被士兵阻拦不得入内。就算文帝表明身份,也被都尉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名义阻拦,后来周亚夫亲自出门迎接进入军营,看到士兵严肃的训练,军营中杀气腾腾,丝毫没有前两部慌乱的情况,汉文帝大为触动,当众表彰周亚夫,感慨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拱卫京师。随后周亚夫被任命为中尉,负责拱卫长安,直到文帝去世,周亚夫被作为中流砥柱托付给景帝。

景帝刚刚上台,吴王就叛乱了,七国之乱爆发,景帝派出周亚夫平叛,周亚夫提出了自己的战略,决定避敌锋芒,偷袭粮草,景帝也同意了这个方法,可是战争不仅仅是纯粹的战争,还有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在前方抵抗叛军的景帝亲兄弟,梁王,梁王拼命抵抗等待援兵抵达,甚至景帝下令都没有改变周亚夫等待时机的想法,因此惹毛了梁王和太后。最后周亚夫派出轻兵突袭对方粮道,迫使联军进攻周亚夫,料敌于先的周亚夫多次识破敌军计谋,无论是佯攻突袭,还是制造混乱都被周亚夫一一化解,再加上粮道被断绝,叛军实力不足以支持继续战争。之后的周亚夫乘胜追击,大破敌军,俘虏了吴王,一举平定七国之乱,安定了汉室天下,震慑诸侯。

之后,周亚夫被拜为丞相,然后,一个纯粹的将军注定不是一个政客,或者说,注定被政治遗弃,可能周亚夫已经忘记了自己当年得到的预告,或者说,这个纯粹的军人根本不在乎自己的下场,屡次触怒汉景帝的威严,关键的是,参与进国本之争,当时的太子是刘荣,刘荣的母亲粟姬仗着儿子是太子嚣张跋扈,斗不过另一个聪明的女人,王姪,王姪还联合了景帝的公主陶馆公主,和她女儿阿娇定下了金屋藏娇,可以说胜券在握,慢慢的枕头风吹倒了汉景帝,决心更换太子。然后周亚夫反对更换太子,这就等于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当然,皇帝也并非就无人可以阻拦,窦太后还在世,但是在王信封侯事情上,他得罪了太后,太后当年对自己哥哥没有封侯有所遗憾,所以想补偿皇后的哥哥为侯,周亚夫却以白马之盟为阻碍,认为非刘性,非大功不得封侯。这让景帝无话可说,这件事也就没有下文,但是之后的匈奴将军投降彻底把君臣情谊消耗的一干二净。周亚夫不同意封五人为侯,景帝羞辱周亚夫之后,周亚夫直接辞去了相国的职位,回家养老。

但是景帝对他还是有期待的,就想看看他的脾气有没有改善,就召他到宫中赴宴,没有给他放筷子,意思是我给你的你才能要,不给你的,就拿不到。但是周亚夫还和以前一样暴躁,不等景帝多说,就起身走了,因为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景帝叹息的对身边的人说:“这样的人,怎么能辅助少主呢”。后来的周亚夫又被人设计,儿子不懂事,购买了一些兵器想要作为周亚夫死后的陪葬,结果被人告发,周亚夫毫不知情,又被官吏一顿嘲讽,恼羞成怒之下,绝食而死,正应了那个老妇人的判断。

可以说,周亚夫的死,死于他的过于骄傲,古代的君王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骄傲的人又怎么能在那样的环境下存活,何况屡次触怒皇帝,而且周亚夫政治觉悟太低了,或者说只讲对错,不考虑背后的政治因素,最终被多方算计,活活气死。但是周亚夫的出现,有力的促进了汉朝军事力量的发展,更改了汉军作战方式,更有利于对抗匈奴骑兵,严肃的军纪最终为后世汉军的巅峰,禁卫羽林郎奠定了纪律基础,至此之后,强汉无双。

标签: 周亚夫

更多文章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周亚夫走后,汉景帝:这人绝不能留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周亚夫

    西汉朝,绛侯周亚夫是开国功臣周勃之子。然而,相比于他的父亲,周亚夫似乎并没有继承到那份雄才大略,他只是一个河内郡守,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华和抱负。为了找寻人生的出路,周亚夫去拜访了当地极有名望的老太太许负,希望她能够为他解答迷茫。许负精通面相,看了看周亚夫的相貌,惊讶地说出了一番预言:周亚夫的命格尊贵,

  • 司马迁虽遭宫刑,但后裔显赫八百年,帝王将相辈出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司马迁

    天汉二年,大将李陵兵败漠北,被迫投降匈奴,汉武帝震怒之下,将李陵一门族诛。太史令司马迁因“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处以宫刑。此后司马迁发奋写完《史记》,留名青史,但鲜为人知的是,司马迁虽然遭到宫刑,其后裔显赫八百年,名人辈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司马迁遭到宫刑是

  • 司马南自称司马迁是他们家老祖宗,话说你本名不是叫于力吗?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司马迁

    大家好,我是老丁。一位朋友今天发来的有关司马南的节目视频,可是把老丁乐坏了。在这段视频里,司马南说:“根据我们家亲戚,我们家老祖司马迁写的那本书叫《史记》。知道吧?我们家老祖宗司马迁?2150年之前,司马迁,汉朝,汉武帝时代写了本书叫《史记》。”啥玩意儿?司马南竟红口白牙地说司马迁是他们家“老祖宗”

  • 司马迁为什么会受到腐刑?又为什么要坚持写史记?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司马迁

    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他受到过极刑还坚持完成了一份史学巨著。他编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他为什么会遭受到宫刑,他为什么在极刑之后还坚持要完成史记?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司马迁的出身背景。司马迁字子长,今陕西人,父亲是司马琰,他少年时候就表现出聪慧过人的一面

  • 在司马迁来看“禅让制”或许只是个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灵幽侃娱乐标签:司马迁

    关于“禅让制”的定义是指: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解释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这一统治者更迭的方式备受古人津津乐道。一般来说“禅让制”通常是指尧舜禹的故事。传说唐尧去世之前,将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虞舜,推虞舜为帝。这种让位方式,在历史上被称为“禅让”。唐尧传位给虞

  • 都说秦始皇“坑儒”,为何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司马迁

    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皇帝,他建立起了历史之中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但是因为建造奢华宫殿,还有被现在很多人称为是残忍的坑杀儒生,让天下的人都开始纷纷反抗他。不管先不说他过度追求奢华宫殿这件事,其实现在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产生了很大的争议,有的人说距离当时时间发生最近而撰写的一部史书《史记》,其中都

  • 山海经何时成书?又属于哪个时代?以至于司马迁不敢参照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司马迁

    鲁迅先生从小便十分痴迷于《山海经》,其中光怪陆离、波橘云诡的世界,为他打开了新的一扇大门。但是古往今来,对于《山海经》的各种说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说鲁迅先生对《山海经》之小便有研究,但是将《山海经》所定义的远古神话的体裁,却与其他学者不同。其他学者认为,《山海经》与商朝之时的占卜技术有所联系

  • 司马迁重复多次嫉妒之恶,嫉贤妒能毁坏了魏国国运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司马迁

    “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莎士比亚在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以“嫉妒”贯穿主线。莎翁将嫉妒心喻为”绿眼的妖魔“,不仅面目可憎且极其凶恶。在我国历史上,先贤们比莎翁更早意识到了嫉妒之恶,所以才有警世之言:“美女无恶,入室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女子不论美丑,入宫就被人嫉妒;读书

  • 汉武帝为何要阉割司马迁?这2个原因很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司马迁

    历史上的很多事情,我们经过深入分析研究之后,总会觉得其中是很有意思的,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凡事发生总是会有前因后果的,不可能空穴来风。在历史上发生的众多事件中,我们一直对汉武帝阉割司马迁一事耿耿于怀,很多人搞不清楚汉武帝为何阉割司马迁,难道是因为司马迁写的《

  • 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他老婆还一直守候着他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司马迁

    公元前99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一个很小的事件,但是却是和一个伟人有关,这个伟人就是司马迁。当时的李陵在和匈奴打仗的时候打败了,而且投降了匈奴。当时汉武帝大怒,准备严惩。不过当时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迁却挺身而出为李陵说法。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当时按律当斩,但是有人求情。所以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