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汉朝的重臣名将,一系列名字跃然纸上。霍去病、李广等等。但是很少有人也能够记得周亚夫。周亚夫对于整个汉朝的作用是无限大的,但是谁又能想到一顿饭竟然无意中决定了他的命运。
甚至汉景帝一次设宴不给周亚夫筷子,而后以一种莫须有的罪名定罪了这名朝廷重将,寒了这名为国效力,鞠躬尽瘁老将的心。多年以后,周亚夫的是非功过到最后还是得交由后世来评说。
其实周亚夫最后不得善终的原因也是可以猜测的,因为周亚夫虽然为官忠诚不二,战绩更是无可争议,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不能够顺从皇帝们的意志。而为官最重要的并不是功绩,而是对于皇帝的忠诚。但是周亚夫却达不到皇帝的标准。其实纵观周亚夫的一生,他的结局其实早已初现端倪。
一、骁勇忠诚
周亚夫最为人熟知的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是驻军细柳营。第二件平定七国叛乱。而周亚夫这两件事主要是在两位皇帝在位时期所出现的。这两件事令周亚夫的人生出现了两个巅峰。
要说到这两个巅峰其实还要从周亚夫的整个人生经历说起。周亚夫是汉朝的开国将军周勃之子,所以笼罩在他身上的名将光环从不曾退却。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在周勃去世后,长子继承了他的侯位,而周亚夫作为次子本身就没有承袭官位的可能。
其实周亚夫还没有承袭父亲的侯位前的生活也可以说得上是无忧无虑的,有本领傍身,有家庭名望。如果按照他这样的人生轨迹来发展的话,他的人生戏剧色彩可能就没有那么浓烈。但是也许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样的生活并不适合他,或者说周亚夫的命运注定不凡。
根据历史记载,周亚夫曾经找过巫师卜卦,而巫师告诉他,他的未来要承袭父亲的侯位,也会官至丞相。但是却不得善终。可能是无意间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以后,周亚夫对自己的命运开始有了一个懵懵懂懂的认识。
从以后的历史来看,周亚夫的命运出门的确是都无一例外的践行者巫师的预言。如果站在历史这个巨人的肩膀上的话,就可以看到周亚夫的人生轨迹的确是这样走了下来。
二、驻军细柳
驻军细柳营其实是周亚夫人生的第一个巅峰,因为从这里开始,他逐渐受到皇帝的赏识,人生走在了上升期,一时间风光无限,人人羡慕。如果跳脱于历史限制的话,可能周亚夫会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状态。但这样的可能却并不存在。
将军外出征战时,有这样的一句话一直流传至今,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军队的力量要一直被中央掌管的重要原因之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忽视当权统治者的命令才是真正令统治者不满意的。
周亚夫的话绝对没有表示反对或者表示自己要去叛变的意思,可是为人朝臣最害怕的就是皇帝听出话外之意,不管你有没有。据《史记》记载,周亚夫在驻军细柳时,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据人民教材称将周亚夫驻军细柳这篇文章替换之前的陈涉世家,其实也不无道理。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塑造了一系列能官巧匠的名字。至于周亚夫驻军细柳这体现了周亚夫作为将帅的深刻个人魅力,在面对汉文帝时能做到不卑不亢。
汉文帝作为皇上不仅没有怪罪周亚夫要求自己的军队在军营中不能听从皇帝的命令,而是只能听从将军。这也从另一方面呈现出了一个赏识人才的好皇帝这样的形象。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够像汉文帝一样开明。
汉文帝考察过周亚夫的军队之后,将周亚夫提拔为督位,足以体现汉文帝内心对他的赏识。其实后来周亚夫也证明了自己在军营时对于汉文帝的所谓的“不尊重”的结果,因为周亚夫驻军细柳之后,匈奴很久之后就不敢再犯大汉。
细柳营是周亚夫的第一个巅峰,正是因为他这一个巅峰,汉文帝临逝时,他对汉景帝交代,周亚夫是一个可以值得信赖的人,而景帝其实也做到了真正的重用周亚夫。
可是景帝的度量并不能够比得上汉文帝,这也是周亚夫的结局最终无比凄凉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这些也都是后人们的猜测而已,到底是周亚夫后期狂妄自大,还是汉景帝自己的度量太小。
三、平定叛乱
周亚夫的名望之最应该是当七国叛军打出口号“请诛晁错以清君侧”这样的借口发起了七国叛乱之时。汉景帝在刚开始建立权利时期,并没有在战争方面的经验。
但是由于汉文帝之前交代过如果国家发生战乱的话,周亚夫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所以在紧急时刻汉景帝也想到了周亚夫,于是任命他去平定七国叛乱。周亚夫作为一个有着严格军纪且有着丰富经验的行军打仗经历的武将,周亚夫后来轻松平定了叛乱。
而事实也证明平定七国叛乱后,周亚夫也走向了自己人生最后的辉煌。平定七国叛乱后,周亚夫的威名开始名声大噪。两年后,周亚夫开始担任当朝宰相一职。担任宰相其实也是他自己最后的辉煌时刻。
因为周亚夫各个方面都不去顺从皇帝的要求。长期的影响下,汉景帝对周亚夫只能是日渐生出嫌隙,无论是主张不要废立太子(这一举措得罪了景帝),又或是主张不要赏封匈奴降将,以及到最后周亚夫与汉景帝的最后一餐。
周亚夫向皇上劝谏无果后,最终对官场心灰意冷,开始不再涉足于官场。可能是景帝觉得自己也有所不是,又或者是周亚夫意识到了自己过于高傲的姿态,于是后来皇帝宴请周亚夫去赴宴,宴席丰富。
可是宴席上,其余众大臣的面前都放着吃饭用的筷子,唯独周亚夫的面前空荡荡的只有酒菜。周亚夫于是就问景帝要筷子,可是景帝最后并没有给他筷子,还羞辱了他一番。被羞辱的周亚夫也是愤然离席。周亚夫走后,景帝对周围的人说,这并不是为人臣的样子。
离宴后的周亚夫的确也不知不觉中走向了自己的没路,其实也起因于周亚夫的儿子给他买了500甲胄,以此来置办父亲的生日,因为古代并不允许百姓置办军队用的装置。
后来周亚夫被人举报,景帝听闻后觉得周亚夫有反动之心,便将其逮捕,可是尽管听完周亚夫的解释后,他并不相信,并称他就算现在不反,那他在日后一定会反,就这样以一种莫须有的罪名定了这样有功之臣的罪。被定罪后的周亚夫5天不吃不喝以此抗议,最终吐血而死。
四、总结
其实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像周亚夫这样的忠臣良将,下场都是令人唏嘘。为整个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要么被奸臣所害,要么被自己衷心信仰的皇帝所抛弃。
但是,那些忠臣们还是用自己的一片忠心去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国家的富强以及民生安定才是他们心之所往,也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努力的方向,所以忠臣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