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名将周亚夫:汉景帝请吃饭,却不给筷子,这是什么意思

西汉名将周亚夫:汉景帝请吃饭,却不给筷子,这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动鉴历史 访问量:3692 更新时间:2024/1/14 10:56:55

周亚夫乃是西汉名将,此人治军有方,领兵打仗更是了得。所以汉文帝刘恒临终前,就把汉景帝刘叫到身边,叮嘱汉景帝:如果遇到什么紧急情况,你大可重用周亚夫,让他领兵打仗。而周亚夫也果然没有辜负汉文帝的厚望,后来帮助了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也稳定了大汉江山。

于是乎,汉景帝也学汉文帝,想让周亚夫辅佐自己的儿子。只是,后来周亚夫某些不妥当的做法,却渐渐改变了汉景帝的想法。

例如,在周亚夫担任丞相一职时,汉景帝曾打算废掉太子刘荣(刘荣乃栗姬所生,所以刘荣也叫栗太子),但周亚夫对此却强烈反对。历来干涉皇室内务的大臣都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所以周亚夫的反对,也让汉景帝开始疏远周亚夫。如果光是这件事,汉景帝或许心中不喜,但还是会重用周亚夫。

只是,周亚夫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惹汉景帝生气,这就注定了周亚夫的悲剧结局。除了反对汉景帝废掉栗太子刘荣外,后来还有几件事也间接导致了周亚夫的悲剧。

比如窦太后劝说汉景帝,想让汉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汉景帝犹豫不决,就找朝中大臣商量,岂料,又遭到周亚夫的强烈反对,所以汉景帝就放弃了封王信为侯。

还有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汉景帝高兴之下,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他匈奴人也归顺汉朝。可周亚夫却再一次表示反对,而且反对的理由也比较奇葩,说:

周亚夫反对的理由完全出于军人的逻辑,他认为军人的气节比什么都重要,投降则是军人最不齿之事,从军人的角度看,周亚夫的态度存在一定合理性。然而,汉景帝可不是军人,也理解不了周亚夫的军人式思维。

汉景帝只知道,自己封匈奴的降将为侯,主要是想让其他匈奴人也归顺汉朝,可周亚夫却认为自己在鼓励他国的人臣变节。所以汉景帝对周亚夫的态度十分不满,直接一句话顶了回去:“丞相议不可用。”即便如此,周亚夫依旧坚持反对。

汉景帝一怒之下,就宣布退朝。第二天,周亚夫就上书托病辞职,汉景帝批准了周亚夫的要求,于是乎,周亚夫就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过上了安静闲适的退休生活。这一待,就是四年时间。

四年之后,汉景帝想看看周亚夫的脾气有没有改,能不能让自己的儿子放心使用。所以汉景帝就在宫中设宴召见周亚夫,而在周亚夫的桌子上,却只有一整块大肉,并没有切碎的小块肉食,更没有筷子之类的餐具。汉景帝想借此看看周亚夫的反应,看看这四年时间,有没有让周亚夫的脾气收敛。

也就是说,这是汉景帝对周亚夫的试探。但周亚夫并不开窍,当他看到桌上没有筷子等餐具,竟露出不满之色,还让管理宴席的官员给他拿双筷子。一直注意周亚夫的汉景帝,看到这一幕连连摇头,对周亚夫说:

“此非不足君所乎?”

这难道还不能满足你吗?

周亚夫听完,也慢慢琢磨过来。于是就连忙跪地谢罪,汉景帝觉得周亚夫总算没有让自己失望,可当汉景帝让周亚夫起来时,周亚夫却借着这句话快步走出了宫殿。后来,周亚夫就因私藏盔甲盾牌,被汉景帝打入牢狱,最终绝食五天而死。

标签: 周亚夫

更多文章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周亚夫走后,汉景帝长叹一口气

    历史人物编辑:树人谈史标签:周亚夫

    关于汉朝有这样一句如雷贯耳的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为什么汉朝有这样的底气呢?因为汉朝有着一位又一位出色的将军。霍去病,卫青等为汉朝立下铁马功劳。除他们之外,还有一位汉朝将军也是声名远扬,这个人就是周亚夫。 细柳将军周亚夫 卫青和霍去病他们的身世并不好,他们都是奴婢之子

  • 汉景帝设宴,不给周亚夫筷子,结果却对周亚夫起了杀心

    历史人物编辑:小柏聊历史标签:周亚夫

    历朝历代,皇帝对武将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皇帝需要靠他们维护治安,保家卫国,又担心他们掌握兵权,密谋造反。所以皇帝表面重用武将的同时,又得想法子来压制武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就是出自汉朝的周亚夫,汉文帝时期,被派驻守细柳,维护边疆安全。周亚夫的细柳军就只听将军号令,见到皇帝,因身穿甲胄,可

  • 相士告诉周亚夫“9年后你会饿死”周亚夫不信,9年后果然如此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周亚夫

    我们在中学的课本上都曾学过这样一篇文章,《周亚夫军细柳》,从这里我们完全能够看到,周亚夫治军严谨,赏罚分明,而在周亚夫前半生,曾有一个相士告诉周亚夫“9年后你会饿死”周亚夫不信,没想到的是,9年后周亚夫果然饿死。许负是秦末汉初著名的一位相士,汉文帝曾拜她为义母,因为许负的名声太大,周亚夫也曾被许负算

  • 为什么汉景帝因为一双筷子选择放弃了周亚夫?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周亚夫

    后世人总以为汉景帝很仁慈,但实际上,他比汉武帝要狠得太多。周亚夫,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周勃官至太尉,而周亚夫也争气,自己在汉景帝一朝也当上了太尉,而且还因为平定吴楚七王之乱立下不世大功,在整个西汉的地位中,丝毫不逊色于父亲周勃。可就是这么一个功臣,最终却无奈地“绝食而死”。事实上,周勃的晚年也过

  • 细柳有名,强汉之始-太尉周亚夫

    历史人物编辑:聊聊知识标签:周亚夫

    提起汉朝名将,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那两位传奇,卫青和霍去病,再有就是李广等人,但是在开国元勋韩信,曹参等人和李广,卫青这些人中间,还有一批将领,他们出生在大汉朝刚刚确立的时候,成长在名将众多而时局纷纭的大汉初年,可以说,年少时就见证了政治斗争的复杂,同时对外战争处于防守状态,而且刘邦的痛下杀手也让他们心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周亚夫走后,汉景帝:这人绝不能留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周亚夫

    西汉朝,绛侯周亚夫是开国功臣周勃之子。然而,相比于他的父亲,周亚夫似乎并没有继承到那份雄才大略,他只是一个河内郡守,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华和抱负。为了找寻人生的出路,周亚夫去拜访了当地极有名望的老太太许负,希望她能够为他解答迷茫。许负精通面相,看了看周亚夫的相貌,惊讶地说出了一番预言:周亚夫的命格尊贵,

  • 司马迁虽遭宫刑,但后裔显赫八百年,帝王将相辈出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司马迁

    天汉二年,大将李陵兵败漠北,被迫投降匈奴,汉武帝震怒之下,将李陵一门族诛。太史令司马迁因“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处以宫刑。此后司马迁发奋写完《史记》,留名青史,但鲜为人知的是,司马迁虽然遭到宫刑,其后裔显赫八百年,名人辈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司马迁遭到宫刑是

  • 司马南自称司马迁是他们家老祖宗,话说你本名不是叫于力吗?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司马迁

    大家好,我是老丁。一位朋友今天发来的有关司马南的节目视频,可是把老丁乐坏了。在这段视频里,司马南说:“根据我们家亲戚,我们家老祖司马迁写的那本书叫《史记》。知道吧?我们家老祖宗司马迁?2150年之前,司马迁,汉朝,汉武帝时代写了本书叫《史记》。”啥玩意儿?司马南竟红口白牙地说司马迁是他们家“老祖宗”

  • 司马迁为什么会受到腐刑?又为什么要坚持写史记?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司马迁

    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他受到过极刑还坚持完成了一份史学巨著。他编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他为什么会遭受到宫刑,他为什么在极刑之后还坚持要完成史记?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司马迁的出身背景。司马迁字子长,今陕西人,父亲是司马琰,他少年时候就表现出聪慧过人的一面

  • 在司马迁来看“禅让制”或许只是个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灵幽侃娱乐标签:司马迁

    关于“禅让制”的定义是指: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解释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这一统治者更迭的方式备受古人津津乐道。一般来说“禅让制”通常是指尧舜禹的故事。传说唐尧去世之前,将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虞舜,推虞舜为帝。这种让位方式,在历史上被称为“禅让”。唐尧传位给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