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狄青曾立下无数战功,为什么总是遭到文官弹劾?只因他常说这句话

狄青曾立下无数战功,为什么总是遭到文官弹劾?只因他常说这句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花漫晨 访问量:2921 更新时间:2023/12/14 0:02:59

在古代有很多的将军都是有背景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想做到将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和将军交好,才能够认识更多的达官贵人,往后的仕途才会更加的平坦,如果谁都不认识,要想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士兵爬上去可以说是难上加难,除非你有过硬的本领。

狄青这种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到大将军职位的应该并不多,最初的他是最底层的人,由于犯错脸上还被人刻字,在那个时候被刻字可以说是一种侮辱,可能会一辈子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但狄青不甘于自己的命运止步于此,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走的更远,后来他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最高职位是枢密使,可以算武将中数一数二的人物。

但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早年虽然历经磨难,但不至于丢了性命,后来官居高位却因为一句话被官弹劾,引来皇帝的猜忌,最终因此丢了自己的性命。

狄青作为大将军,立下了无数战功,理应得到大家的尊敬才对的,为什么总是遭到文官弹劾?这其实跟狄青本人的为人处事有点关系,狄青在世的时候,颇会拉拢人心。一个将军想要打胜仗少不了士兵们的配合,如果不能拉拢军心,很难退敌,狄青退敌的时候总是会上一副青铜面具,不让人使得其真面目,可能是怕自己的面容吓坏自己的军士亦或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营造一种气氛,提高自己军队的士气,增大赢得把握。

狄青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打仗胜利的时候喜欢奖励自己的军士,只有让自己的军士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将士们才愿意为国家建功立业,军士们得到福利了,第一时间就会送到自己的家里面,安抚家里面的妻儿,才能让没有任挂念的上战场,哪怕最终战死,也能够死得其所,但其每次分发福利的时候,总会说:“这是狄青爷爷赏赐给你的。"哪怕这只是一种鼓舞的手段,却被有心人刻意而为之。

只是因为狄青说这一句话:“这是狄青爷爷赏你的。”所以才会引来文官的弹劾,帝本就多猜疑,更何况狄青的手中有大部分的兵权,帝王都是不允许自己的臣子的声望高过自己,在军队里面狄青通过此种方式笼络军心实属不妥,引来帝王的猜忌也是很正常的。帝王的心思又有谁能够猜透呢?狄青曾立下无数战功,为什么总是遭到文官弹劾?只因他常说这句话。

标签: 狄青

更多文章

  • 相比秦桧陷害岳飞,很少人提欧阳修陷害狄青,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狄青

    欧阳修弹劾狄青,致使狄青失势,狄青最终也因此郁郁而终,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但最早拿欧阳修陷害狄青与秦桧陷害岳飞相提并论的,应该是清人昭梿。昭梿在所著的《啸亭杂录》中说:“欧阳公(欧阳修) 露章劾之(狄青),至恐其有他心,岂人臣为国爱借人才之道? 狄公(狄青) 终以忧愤而卒。其后贼桧(指秦桧) 得以诬陷

  • 狄青:20年精忠报国,50岁客死他乡,北宋第一名将,因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狄青

    在很多人印象里,有宋一朝都与“懦弱”、“屈辱”等贬义词所挂钩,两宋300多年的历史中,人们似乎很难在第一时间说出有所作为的皇帝。反而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却成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嬉笑谩骂的主角。不光皇帝如此,放眼整个宋朝,除了北宋的“杨家将”、南宋的“岳家军”我们似乎很难说出其他的名将。之所以出现如此

  • 从狄青之死可以看出无论如何宋朝都是一个瘸腿的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狄青

    今天如果有人讨论宋朝,肯定有人会说宋朝是天堂,政治仁厚而开明,但是从狄青之死我们却可以看出宋朝并非一个健全的王朝,而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宋朝对外的弱势。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

  • 他是一代名臣,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何三次诋毁北宋名将狄青?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狄青

    这个人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名臣,估计他的《醉翁亭记》好多都读过吧,没错他就是欧阳修,欧阳修是个文人,也是北宋名臣,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而狄青呢,相信大家更了解,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武将,战功赫赫,为人有十分的谨慎,从不骄傲,可这样的一代名臣为何要诋毁这样的一位名将呢,

  • 狄青乃一代名将,为宋朝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遭欧阳修等人诬陷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狄青

    这是北宋“国策”所致,唐以藩镇割据而亡,五代十国不过数十年却换了好几家皇帝,原因便在于武将以兵权篡夺江山。哪怕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如此,他原是后周武将,因为手握重兵,又欺后周恭帝年幼,所以才自导自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这才当了皇帝。所以,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也一直害怕手底下的武将有样学样,

  • 狄青作为宋朝名将,为何会遭到士大夫的排挤?原来他触动了祖制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狄青

    宋代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王朝,在这一时期他出现的非常严重的断层,它军事力量强大的时候,那么肯定会缺少一个合格的政治统帅,而当政治统帅杰出的时候它又缺少能够实现天下的军事才干。这种现象可谓是宋代历史上的一个非常奇他的政治现象很多历史学家不仅为此感慨宋王朝可能是真的中了一个诅咒,即保证它自身皇权安全的同时也

  • 大宋战神-狄青,文人眼中的贼配军,重文抑武至此,宋怎能不亡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狄青

    狄青一、年少入伍公元1008年,狄青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县。当地民风彪悍,习武成风。狄青因此习得了一身的好武艺。狄青在狄青十六岁的时候,他的哥哥失手伤人,依律要被重判。未成年的狄青主动请缨,为哥哥顶罪。宋朝实行募兵制,军队除了主要招募失地农民外,还从罪犯中挑选一部分身强体壮的人入伍。最终,狄青被刺

  • 宋太祖重文轻武,宋朝名将狄青因为这些奇葩理由被贬,抑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狄青

    我们中国历史一向都讲究文武结合,马背上打天下,文章中求太平。这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让他长远的发展下去。这些毕竟都是我们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得出来的结果,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一定会存在试验期,比如我们今天说的宋朝。因为之前在五代十国那个时期都是武将在治天下,所以社会很混乱,百姓生活不安定,所以宋太祖

  • 此将军被誉为当代狄青,疆外血战,马革裹尸,二十万父老含悲跪迎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狄青

    1942年夏,一群衣衫褴褛的中国士兵步履艰难地穿行在缅甸的原始丛林中,他们一个个饱含着热泪,面露坚毅的神色,轮流抬着一具已经腐烂的尸体,在缅甸找不到棺木,将士们就把军装脱下来裹在这具尸体。那些军装什么军衔都有,士兵、尉官、校官,一件裹一件,层层叠叠……无论荆棘丛生,道路怎么难行,他们都不肯放弃这具尸

  • 大臣:狄青要谋反!皇帝:何出此言?大臣:他家狗头上长龙角?

    历史人物编辑:老蔡搞笑集标签:狄青

    大臣:狄青要谋反!皇帝:何出此言?大臣:他家狗头上长龙角?自我国秦汉之际开始,华夏这片土地上无论王朝怎样的更迭,汉人由来已久的那种尚武传统却是不曾改变或是减弱,尤其是汉朝之际,可以说是达到了尚武风气的巅峰,然而在到了宋朝之际,因为出于对统治地位的担心,有着极为严重的“重文抑武”的思想,使得朝堂之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