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普通小卒到宋朝名将,狄青的成功离不开庞太师,一个被黑的忠臣

从普通小卒到宋朝名将,狄青的成功离不开庞太师,一个被黑的忠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强 访问量:308 更新时间:2023/12/27 11:57:17

《少年包青天》中,与包拯敌对的庞太师名字叫庞吉,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欺上瞒下,敌视包拯,干过不少坏事,很多观众看后都恨得牙痒痒。不过在正史中并没有庞吉,倒是有一个叫庞籍的,不仅不是个奸臣,还是个对宋朝有贡献的大忠臣。在这里仅举庞籍与狄青的例子,来说明当时庞籍的为人。

在这部电视剧中,庞太师用尽各种手段,要陷害宋朝著名的将军狄青。关键时刻,还是包拯查清真相,皇帝保奏,救了狄青。但在正史中,庞籍不仅是狄青的伯乐,还是狄青的救命恩人。宋朝武将很少能有善终的,狄青虽然结局也不太好,但总算离开了权力的漩涡,而狄青从一个小卒成长为赫赫有名的战将,这其中就有庞籍的功劳。

狄青主要是在与西夏的作战中崭露头角的,因为头戴面具,特立独行而又作战勇敢,屡屡杀得西夏兵溃不成军。但是狄青家中并无背景,如果没有人提拔,顶多算是个优秀的士兵,或者成为一个小头领,而不大可能成为大将军。

庞籍当时担任的是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等职务,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也是个正直的忠臣。他在军营时便发现了狄青是个人才,此后便一直看重狄青,后来更是一路提拔。狄青从一名小卒,后来成为枢密副使,担任是大宋帝国权力中心的重要官职,一路走红。

狄青也不负庞籍重托,继续杀敌立功,立下战功无数。不仅在对西夏的作战中不断取胜,在镇压叛乱、解决宋朝皇帝心腹大患方面同样出色。当侬智高叛乱发生时,朝廷束手无策,因为这股叛军实在是过于勇猛,尤其是侬智高,有万夫莫当之勇,直杀得大宋官军丢盔弃甲。对于宋朝皇帝来说,这股叛乱似乎威胁更大更直接。

此时,狄青再次主动请缨杀敌。为了让狄青放心杀敌,庞籍上书宋仁宗,恳请宋仁宗不再派遣臣节制狄青,以防止战争失败。《宋史》记载,庞籍的理由是"若以文臣副之,则号令不专,不如不遣",宋仁宗同意了庞籍的请求。这在大宋朝实属难能可贵,因为宋朝一直重文抑武,对武将很不放心,生怕大将重蹈宋太祖的老路,夺了赵家江山。这一次能够如此信任狄青,庞籍功不可没。

这一次,狄青再次让宋仁宗刮目相看。没有了文臣的掣肘,狄青放开膀子大干一场,依靠自己高超的武艺、过人的智慧和超人的勇猛,很快便平定侬智高叛乱,胜利班师回朝。宋仁宗十分高兴,升任狄青枢密副使为枢密使,还赏赐了一座大宅子,狄青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宋朝的武将干到这步田地,其实已经为自己埋下了隐患。狄青行伍出身,对于政治斗争根本没有经验,处在权力漩涡的中心,不出事是不可能的。而且狄青比较豪放,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自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更兼有嫉妒之心。眼看着流言四起,狄青似乎就要跌入深渊。

危急时刻,庞籍再一次出手相救,恳请宋仁宗把狄青调到地方当官,宋仁宗再次同意了庞籍的请求。离开是非之地的狄青,虽然最终郁郁而终,但总算躲过了朝中奸臣的迫害,结局也还算不错,倘若不然早就惨死却不自知。

从庞籍和狄青的关系来看,庞籍确实是宋朝的一位忠臣,一位良臣,一位伯乐,宋仁宗时期北宋的发展,也离不开庞籍等一批忠臣的功劳。史书评价庞籍:仁宗之世,天下承平,因时制宜,济以宽厚,相臣预有力焉。

资料来源:《宋史》《庞太师:我真的是被黑了》

标签: 狄青

更多文章

  • 狄青曾立下无数战功,为什么总是遭到文官弹劾?只因他常说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狄青

    在古代有很多的将军都是有背景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想做到将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和将军交好,才能够认识更多的达官贵人,往后的仕途才会更加的平坦,如果谁都不认识,要想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士兵爬上去可以说是难上加难,除非你有过硬的本领。像狄青这种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到大将军职位的应该并不多,最初的他是最底层的

  • 相比秦桧陷害岳飞,很少人提欧阳修陷害狄青,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狄青

    欧阳修弹劾狄青,致使狄青失势,狄青最终也因此郁郁而终,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但最早拿欧阳修陷害狄青与秦桧陷害岳飞相提并论的,应该是清人昭梿。昭梿在所著的《啸亭杂录》中说:“欧阳公(欧阳修) 露章劾之(狄青),至恐其有他心,岂人臣为国爱借人才之道? 狄公(狄青) 终以忧愤而卒。其后贼桧(指秦桧) 得以诬陷

  • 狄青:20年精忠报国,50岁客死他乡,北宋第一名将,因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狄青

    在很多人印象里,有宋一朝都与“懦弱”、“屈辱”等贬义词所挂钩,两宋300多年的历史中,人们似乎很难在第一时间说出有所作为的皇帝。反而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却成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嬉笑谩骂的主角。不光皇帝如此,放眼整个宋朝,除了北宋的“杨家将”、南宋的“岳家军”我们似乎很难说出其他的名将。之所以出现如此

  • 从狄青之死可以看出无论如何宋朝都是一个瘸腿的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狄青

    今天如果有人讨论宋朝,肯定有人会说宋朝是天堂,政治仁厚而开明,但是从狄青之死我们却可以看出宋朝并非一个健全的王朝,而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宋朝对外的弱势。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

  • 他是一代名臣,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何三次诋毁北宋名将狄青?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狄青

    这个人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名臣,估计他的《醉翁亭记》好多都读过吧,没错他就是欧阳修,欧阳修是个文人,也是北宋名臣,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而狄青呢,相信大家更了解,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武将,战功赫赫,为人有十分的谨慎,从不骄傲,可这样的一代名臣为何要诋毁这样的一位名将呢,

  • 狄青乃一代名将,为宋朝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遭欧阳修等人诬陷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狄青

    这是北宋“国策”所致,唐以藩镇割据而亡,五代十国不过数十年却换了好几家皇帝,原因便在于武将以兵权篡夺江山。哪怕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如此,他原是后周武将,因为手握重兵,又欺后周恭帝年幼,所以才自导自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这才当了皇帝。所以,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也一直害怕手底下的武将有样学样,

  • 狄青作为宋朝名将,为何会遭到士大夫的排挤?原来他触动了祖制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狄青

    宋代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王朝,在这一时期他出现的非常严重的断层,它军事力量强大的时候,那么肯定会缺少一个合格的政治统帅,而当政治统帅杰出的时候它又缺少能够实现天下的军事才干。这种现象可谓是宋代历史上的一个非常奇他的政治现象很多历史学家不仅为此感慨宋王朝可能是真的中了一个诅咒,即保证它自身皇权安全的同时也

  • 大宋战神-狄青,文人眼中的贼配军,重文抑武至此,宋怎能不亡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狄青

    狄青一、年少入伍公元1008年,狄青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县。当地民风彪悍,习武成风。狄青因此习得了一身的好武艺。狄青在狄青十六岁的时候,他的哥哥失手伤人,依律要被重判。未成年的狄青主动请缨,为哥哥顶罪。宋朝实行募兵制,军队除了主要招募失地农民外,还从罪犯中挑选一部分身强体壮的人入伍。最终,狄青被刺

  • 宋太祖重文轻武,宋朝名将狄青因为这些奇葩理由被贬,抑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狄青

    我们中国历史一向都讲究文武结合,马背上打天下,文章中求太平。这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让他长远的发展下去。这些毕竟都是我们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得出来的结果,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一定会存在试验期,比如我们今天说的宋朝。因为之前在五代十国那个时期都是武将在治天下,所以社会很混乱,百姓生活不安定,所以宋太祖

  • 此将军被誉为当代狄青,疆外血战,马革裹尸,二十万父老含悲跪迎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狄青

    1942年夏,一群衣衫褴褛的中国士兵步履艰难地穿行在缅甸的原始丛林中,他们一个个饱含着热泪,面露坚毅的神色,轮流抬着一具已经腐烂的尸体,在缅甸找不到棺木,将士们就把军装脱下来裹在这具尸体。那些军装什么军衔都有,士兵、尉官、校官,一件裹一件,层层叠叠……无论荆棘丛生,道路怎么难行,他们都不肯放弃这具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