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肆屠杀兄弟姐妹的秦二世,为什么会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杀?

大肆屠杀兄弟姐妹的秦二世,为什么会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耿金涛 访问量:3438 更新时间:2023/12/8 12:49:26

子婴,不在秦二世杀戮名单里。

相反,他是秦二世要拉拢的对象。

大肆屠杀兄弟姐妹的秦二世

秦始皇死于沙丘,秦二世担心诸公子、大臣不服,遂采纳赵高之计,“不师文而决于武力”,开始了对贵臣、公子的屠杀。

胡亥回到咸阳前,除了处死扶苏外,他还使“六公子戮死于杜”、“十公主戮死于杜”。其后,他又逼闾昆弟三人自杀。

回到咸阳后,他又“将十二公子戮死于咸阳”。

这么算下来,秦二世一共杀了32个公子公主,算是把自家人杀得差不多了。

虽然有关专家“秦始皇33个子女”的考证有待商榷,但是,秦二世死后,子婴即位,说明至少秦始皇的亲儿子悉数被杀了。

高调活着的子婴

不过,子婴还活着,而且还活得很高调。

秦二世要杀蒙恬时,子婴怒斥秦二世:蒙家是有功于国家的大臣谋士。你杀了他,就跟赵王杀李牧,齐王建杀忠臣一样!

你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这会使群臣、将士离心离德!

子婴的话是非常劝谏是非常嚣张的。

秦二世要搞蒙恬,是政治原因,是极为敏感的话题。

而蒙恬被杀时,正是秦二世登基不久,正在对大臣、公子大开杀戒之时。

当时,“劝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可以说,子婴这是在最敏感的时刻,对最敏感的问题,对秦二世提出最强烈的反对意见!

这是非常非常高调的!

可是,秦二世虽然未采纳,但也未处罚子婴。

同时,他说秦二世“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这显然是在骂赵高。

可是,即使赵高后来混到可以“指鹿为马”了,也不曾为难子婴,相反,在弄死秦二世后,他还拥立子婴!

这一切都表明,子婴很不一般!

子婴身世:秦二世的拉拢对象

子婴的身世,连史记都自相矛盾。

《史记.李斯列传》说他是“始皇弟”,《史记.始皇本纪》说他是“二世之兄子”。

因为“二世之兄子”,后世有一种说法说他是扶苏的儿子。

不过,从逻辑上来说,子婴不可能是扶苏(或其他秦始皇亲儿子)的儿子。

前207年,子婴与他的两个儿子一起谋划,除掉赵高。

能一起参与政变谋划,子婴的两个儿子至少也是15岁了。假定子婴15岁生了这两个儿子,也已经30岁了。

也就是说,子婴最迟最迟也是前237年出生的。

那一年,秦始皇刚好22岁····怎么会有亲孙子呢?

所以,子婴不可能是秦始皇的亲孙子。

同时,他也不可能是秦始皇的亲弟弟。

秦始皇没有同父同母的兄弟,同父兄弟就只有一个成蟜,另外同母兄弟就只有两个嫪毐的儿子。

显然,子婴不可能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人。

所以,子婴并非秦始皇的直系亲属,可能只是与秦始皇血缘关系相对较远的一个宗室子弟而已。

因为血缘比较远,因此,子婴对皇位造成不了任何威胁,不在秦二世的杀戮名单里!

从子婴劝谏秦二世的言辞,以及后来诛杀赵高的策划,子婴的才具是非常了得的。

赵高诛杀秦二世后,把大臣公子悉数叫来,想自己为帝,但“群臣弗许”,只好让于子婴。

子婴杀了赵高后,顺利即位秦王(不敢称帝),说明:子婴在诸公子、大臣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顺便说句:从短暂的表演来看,子婴的才能是很不错的,如果不是摊子实在太烂,他本不该成为亡国之君。

秦二世要诛杀的,是能够威胁其皇位继承的兄弟。子婴不是秦始皇直系血脉,没有威胁,不在其杀戮名单上。

同时,子婴有一定的才能、影响力,是秦二世要团结的宗室成员。

因此,秦二世杀尽兄弟姐妹,未杀子婴。

标签: 秦二世

更多文章

  • 扶苏会比秦二世更好么?会让大秦有更长久的国运么?

    历史人物编辑:胡月芳标签:秦二世

    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可惜仅仅历经两代,没有做到他想象中的万世,到了二世就灭亡了。而当时更加优秀的扶苏却没有登基,如果是他成为二世之君,那秦朝是不是就会存在更久呢?秦是为什么灭亡的要讨论扶苏能不能让秦朝更长久,首先要明白历史上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在秦朝之前,周朝的灭亡主

  • 帮秦始皇一统天下的10大名将,为何不帮秦二世剿灭刘邦项羽呢?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秦二世

    秦国历经十数代君主励精图治,其政治地位、军事实力大幅提高,终于在秦始皇嬴政上位后得以扫清六合,一统天下。当然,秦国的成果除了君王们的功劳,更离不开那些殚精竭虑臣子们。尤其嬴政手底下,那10大能征善战的名将们。秦始皇这里头有件怪事儿,秦始皇建立秦朝后15年就走向灭亡,先被项羽击杀几乎全部的秦朝贵族,后

  • 秦二世若不是胡亥,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司马迁早已给出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秦二世

    秦国一扫六国而建天下,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一个历史事实,可惜的是才建立起大一统的嬴政,还没有来得及安定六国,就在巡视的道路上离世了。秦始皇从20多岁开始就追求长生之术,结果50岁的离世却是因为"风餐露宿"没有顾忌到身体,而寒气入身引得病发,不知道秦始皇死的时候,会不会懊恼不已。不过这断然不会是他最懊悔的

  • 楚人李斯是如何当上秦国丞相的?得罪秦二世被腰斩,是赵高陷害吗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秦二世

    李斯原来是楚国上蔡人,入秦后才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他向秦王献策“灭诸侯,成就帝业”后任丞相,是大秦帝国的二号人物。按理说,一个人做到如此,应该心满意了吧!可李斯并不知足,为了权力,让自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代名相,就此身败名裂!我们先看看李斯是如何发迹的,李斯首先在楚国做小史,过着朴实的生活。一天李

  • 历史 李斯 四 焚书坑儒助 纣为虐 误听赵高妖言让秦二世为帝大开杀戒

    历史人物编辑:亚群历史标签:秦二世

    楚国人李斯虽然是布衣平民,但是他有一个远大的抱负,于是就开始为之付出行动。先跟随荀子学习了三年治国之术,学成之后,分析天下的局势,觉得秦国最为强盛,他可以在秦国有一番作为,开创一片新天地。于是就来到了秦国,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成功的赢得了秦始皇的信任,当上了官。秦始皇也采用了他的计谋,经过了二十几年奋

  • 秦始皇和秦二世,谁该为秦朝的覆灭“背锅”,很多人想错了

    历史人物编辑:文化纵横说标签:秦二世

    一件事情搞砸了,总得有人出来背锅,总得有一个人吸引骂声、承担责任。人们都有自己的是非观,都有自己的憎恶观,分析问题的时候未必能保持中立,所以有时不该背锅的人,被活生生地扣上了黑锅。魅力强的人自然占优势,秦始皇名声赫赫,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很多人都是他的粉丝,秦二世与之相比就显得渺小许多了。所

  • 为啥秦二世杀光了所有的直系亲属却留下了子婴,因子婴身世特别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秦二世

    秦始皇是个拥有着雄才伟略的君王,这是毋庸置疑的。他在世的时候最大的宏愿就是希望秦朝的疆土更大些,朝代的统治更长久些,因此他在选择继承人上面花费了很大的心思。公子扶苏是他的嫡长子,也是他精心培养的皇位继承人,只可惜后期的秦始皇听奸人蛊惑而撤掉了扶苏的太子之位,使得在他死后秦朝落入了残暴无能的胡亥手中。

  • 如果秦始皇还在,昏庸的秦二世没有继位,项羽、刘邦能灭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秦二世

    秦朝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秦统一六国后,为人民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客观地说,秦朝的统一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虽然秦朝制定了很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规定。但与此同时,秦朝的暴政也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被某种苦役所压抑,苦不堪言。所以,秦朝灭亡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民间不和。所以在秦始

  • 刘邦项羽灭秦时,秦始皇重用的名将在哪?为何没出手帮助秦二世?

    历史人物编辑:重华读历史标签:秦二世

    秦朝结束从夏朝以来的乱世分裂局面这是名传万年的功业,消灭东方六国和其他小国,使得华夏大地重新归于统一的旗号之下,这是从炎帝黄帝中土大战的时候都不敢相信的事情。因为有当年大一统时代时代的丰功伟绩,所以我们现在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会想着促使中国统一,我们无论陷落到什么境界,中国的百姓都会为了和平和民族崛起而

  • 秦二世对百姓造反气愤,叔孙通一句话解开其心结,结果葬送了秦朝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秦二世

    不可否认,秦始皇是一位难得的英武帝王。他年幼继位,几经隐忍,利用嫪毐事件,一举铲除吕不韦、赵太后、嫪毐三人的势力,最终将秦国的大权牢牢攥在了自己手里。此后,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将山东六国挨个平定,过程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最终一统六合,登基称帝,自称始皇帝。放眼天下,秦始皇深觉孤单,毕竟天下已经握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