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公子扶苏继承了皇帝位,秦朝还会这么快灭亡吗?

如果公子扶苏继承了皇帝位,秦朝还会这么快灭亡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培 访问量:4640 更新时间:2023/12/7 15:07:25

公元前210年,东巡途中的秦始皇病逝于邢台沙丘。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合谋,假造秦始皇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并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逼迫其自杀。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返回咸阳继位,是为秦二世。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握实权,秦帝国统治基础迅速垮塌,仅三年时间秦朝便灭亡了。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多把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于秦二世荒淫残暴、赵高擅权专政、李斯狡黠自负。诚然,这些评价并没有委屈他们,秦的灭亡他们要负主要责任。然而,如果历史可以回头,假如性情温和且具有政治远见的扶苏继承了皇帝位,秦朝还会这么快灭亡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回到秦始皇时期。看看秦始皇在位时,国家是一个什么状态以及他留下了哪些政治遗产。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承父祖遗业,历时十年,终于扫平六国,完成了天下一统。秦国统一天下后,采取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郡县制,并发布法令,统一文字、度量衡。然而,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拥有的如此广袤的领土,如此庞大的民众,秦始皇依然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但即便是这样,各种大小事件依然层出不穷。

首先是六国贵族。统一天下后的秦始皇完全不是那种残暴的历史形象,这一点从他对待昔日的敌人——六国贵族就可以看出来。《史记》记载:秦统一天下后“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也就是说,秦始皇并没有屠杀六国贵族,而是把他们迁移到了秦都城咸阳,不仅在关中给他们建造了宫殿,还给他们一定的补贴以代替这些贵族原来的收入。但是,六国贵族并不领情,他们失去了以前的故土、自由和特权,所以一直以恢复故国为己任,对秦始皇以及秦国耿耿于怀。这一点从韩国贵族张良的博浪沙刺杀以及秦末起兵反叛的楚国贵族项梁项羽叔侄;魏国王室的公子纠,魏豹;齐国的田儋田荣田横兄弟三人等都可以看得出来。

其次是六国的文人儒士。以重军功强大起来的秦军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必备利器。但是,拥有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的秦国却始终入不了以文化圣地稷下学宫为代表的六国士人的法眼。这一点从秦始皇泰山封禅可见一斑。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但是这项国家大典进行的却并不顺利。《史记·封禅书》详细地记载了文人儒士们对秦始皇封禅泰山的态度:“始皇之上泰山,中途遇暴风雨,休于大树下。诸儒生既绌,不得用于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从士人们的嘲讽讥笑可以看出这些士人根本不承认秦始皇这位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在他们眼里秦国仍然是那个西北边陲的野蛮部落。

最后是最重要也是数量最多的普通百姓。普通百姓是帝国统治的基石,统一之初,秦国直接让许多精通秦法的军人转为郡县官吏,事无巨细的指导百姓生产,然而这些官吏的军事化管理并不适应新兴的帝国百姓,造成了天下“苦秦已久”的局面,甚至多次爆发叛乱。后来,秦始皇又颁布了稳定民心的土地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引起了粮食价格的暴涨。无计可施的秦始皇决定对外发动战争(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来转移国家内部的矛盾。然而,战争虽然使帝国增加了大量领土,但是战争本身以及配套工程(修建长城、直道、运送粮草等)却令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大幅度增加。加之始皇帝陵、阿房宫这些大型工程的建设使全国15%的人口都用在了非生产上,帝国的农业以及工商业随之全面崩溃,百姓民不聊生。

公元前210年,一心想要开创一个伟大时代的秦始皇死在了东巡途中。他天下一同的理想并没有实现,甚至他的丰功伟绩也仅仅停留在了十年前。他留下的却只是一个人心分崩、纷乱不止、满目疮痍、摇摇欲坠的国家。所以,在此情形下,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即便是性情温和且具有政治远见的公子扶苏继承皇位,也不可能挽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最多也就是让它多苟延残喘些时日!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扶苏

更多文章

  • 探秘扶苏墓,一个拔剑自刎,改变了中华2000年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袁恩慈标签:扶苏

    探秘扶苏墓,一个拔剑自刎,改变了中华2000年历史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探秘扶苏墓,一个拔剑自刎,改变了中华2000年历史历史解读阿常谈古墓2022-09-2823:33安徽关注扶苏,秦始皇长子,一个

  • 如果扶苏继承皇位,秦朝会延续吗,历史将如何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今夜又南飞标签:扶苏

    《史记》上记载,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 信人而奋士。可以看出秦始皇有的品质,扶苏有。秦始皇没有的品质,扶苏也有。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正需要扶苏这样的仁君来治理江山。扶苏对内施仁政,又有蒙恬辅佐抵御外敌,可以完美地解决内忧外患。从理想上来讲,扶苏继位,秦朝能像汉朝那样发展下去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假如公子扶苏继位,秦朝能避免二世而亡的厄运吗?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扶苏

    历史书上,将秦朝的灭亡归结于胡亥的暴政,但如果换成仁义的公子扶苏继位,能改变秦朝二世而亡的厄运吗?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有篇传世经典叫做《过秦论》,其中总结秦灭亡的原因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朝的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暴政及不得民心。秦始皇因为历史功绩太大,大多数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都比较正面,认为是

  • 秦始皇泉下有知的怒吼:扶苏!你辜负了朕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扶苏

    北疆,长城,风沙如雪,弯刀如月,山有扶苏,公子世无双!扶苏双目凄然:千秋功名,江山社稷,可笑我没君王命!尊父皇命,我当北面以自决!大将军上前止之:公子监军30万,天下重任也!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在新政之下,六国贵族均贬为平民,丧失了以往的特权和利益。要求恢复分封制的势力一直博弈于

  • 假如扶苏当了皇帝,他能挽救秦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大表哥标签:扶苏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假设,我们说历史不容假设,但我们在回顾历史、探讨历史的过程中,有了这种假设,会非常有意思。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的答案是会灭亡的,但不会像胡亥那样那么地快。回答上面的观点,我们首先要看看作为秦国二世皇帝的胡亥政权是为何被推翻的,从历史留下的资料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皇位来路不

  • 扶苏并非秦始皇继位人选,且看司马迁留下的证据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故事天地标签:扶苏

    “亡秦者胡也”,这则由方士提供的图谶。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受欺骗,派出蒙恬率领三十万精兵北上攻打匈奴。两千多年后,世人仍受图谶的左右,误以为胡亥导致了大秦帝国的灭亡。在《赵高才是秦亡的幕后推手》一文中, 分析过胡亥过于信任赵高,或者说赵高为攫取权力从而导致了大秦帝国的加速灭亡。因此有人认为,如果长子扶

  • 假如扶苏登基为帝,他会创造“大秦盛世”吗?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扶苏

    秦始皇时期,为奴役人民修建了阿房宫、长城等大型建筑,引起了人们的愤慨。后来,胡亥也跟着去了。同样的行为扶苏没有做,甚至反对秦始皇的做法,所以如果是扶苏登基,那么他将改变这个时代,让秦国的命运长久存在。他还将实行仁政,利国利民,以免让秦朝二世而亡。公元前221年,安抚六国的秦始皇嬴政对人们说:“朕为始

  • 扶苏为什么接到假诏书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扶苏

    背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进行第五次巡游,车队行走到平原津时,始皇开始病重。但由于始皇一心求长生,他不开口安排后事,这帮大臣们谁也不敢为他张罗后事。直到始皇自己感觉快要不行的时候,才匆忙安排后事,这一匆忙就为后续的变故埋下了隐患的种子。始皇遗诏“召扶苏回咸阳主持葬礼”,这明显就是安排扶苏接班的节奏。

  • 扶苏简史:他才是秦二世的最佳人选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扶苏

    他认识到秦初治国过于严苛,主张安抚百姓;他劝止秦始皇坑儒,却被派去上郡做30万大军的监军;他本应成为二世皇帝,却因为一封伪造的诏书自杀身亡;他本可以救秦朝,却在死后成为反秦的旗帜;他,就是公子扶苏!公子扶苏扶苏(?-前210年),是秦始皇的长子,又称为“公子扶苏”。出生年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我们假设秦

  • 公子扶苏,真能挑起大秦帝国的未来吗?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且见狂且。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树,池塘里有美丽的荷花呀,没有见到高富帅啊,偏偏看到个矮穷矬。这个是春秋时代,诗经里头收录的一首闺怨诗,这首诗大概就是求而不得,事与愿违的意思。几百年后秦始皇嬴政给自己的大儿子起名字的时候,偏偏就看上扶苏树的美好寓意。以至于公子扶苏这一辈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