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楚将丁固:彭城之战时冒死放了刘邦一条生路,为何刘邦却将他杀死

楚将丁固:彭城之战时冒死放了刘邦一条生路,为何刘邦却将他杀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观心铭史 访问量:3040 更新时间:2023/12/10 22:11:40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汉军在彭城之战惨败,主帅刘邦弃城而逃。楚将丁固带人追杀刘邦,却在即将擒获刘邦时而将其放走。为何丁固要放着大功不要而冒着生命危险放走刘邦呢,后来刘邦又为何忘恩负义杀死丁固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投靠项羽

丁固是秦朝薛郡薛县人,与楚汉之际的名将季布(成语一诺千金的主人公)是亲戚。由于《史记》与《汉书》都对丁固记载甚少,只说他是季布的“母弟”,所以后人对二人的关系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丁固是季布母亲的弟弟,即舅舅;有人认为丁固是季布同母异父的弟弟。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丁固便和季布参加了反秦义军,成为项羽的部下。随后丁固屡立战功,成为项羽手下的大将,被人尊称为“丁公”。

二,放走刘邦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汉王刘邦在彭城之战惨败于楚王项羽,只得仓皇而逃。项羽对刘邦袭取自己的都城彭城十分气愤,便派丁固追杀刘邦。丁固于是率军拼命追赶,很快就赶上了刘邦。

上败彭城,薛人丁固追上,上被发而顾曰:“丁公,何相逼之甚?”乃回马而去。(楚汉春秋)

刘邦见丁固近在眼前,为了能够脱身,于是对他说:“丁公,你我都是贤能之人,追我追得如此急迫,何必这样互相残害呢!”丁固听了,便冒险放了刘邦。然后刘邦逃回汉营,彻底摆脱了威险。

丁固捉了刘邦是大功,私放刘邦是死罪,为何他要防走刘邦,船长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沛县与薛县相邻,刘邦与丁固极有可能认识,关系要好。然后刘邦与丁固都曾在项家手下效力,一同反秦,情谊更加深厚。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其次项羽吝于封赏,即使丁固捉了刘邦,项羽也不会封他为王。韩信陈平就都曾说项羽对人谦恭慈爱,要是有人生病,会流着泪把食物分给那人;但项羽对封官加爵却十分吝啬,即使有人立了大功,他都不舍得给那人升官晋爵。

平曰:“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史记·陈丞相世家)

最后陈平曾说项羽任人唯亲,只信任项氏族人与妻族子弟,即使外姓将领有奇才,他也不能任用。可见项羽对丁固也不是完全信任,如果丁固捉了刘邦,必然会引起项氏亲族的嫉妒,导致他们在项羽面前进谗来诋毁他。那丁固就有可能因此盖世奇功而性命不保,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放了刘邦。

三,投汉被杀

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髙祖。髙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後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史记·季布传)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灭项羽而一统天下,即位为帝。丁固自以为彭城之战时放过刘邦,对他有救命之恩,那他必然会重赏自己,便前去拜访刘邦,恳请他封自己个一官半职。

刘邦见了丁固,立即把他逮捕,绑在军营示众,还告诫众人说:“丁固作为项羽的臣子却不忠心,使项羽失去天下的就是他。”然后刘邦就处死了丁固,说自己是为了警示以后做臣子的,叫他们不要效仿丁固而心存贰心。

刘邦处死丁固,表面上是为了告诫臣下,叫他们不要卖主求荣,否则不会有好下场。可项伯不仅出卖了项羽,而多次暗助刘邦,比丁固更不如,但刘邦却封他为侯,可见丁固之死并不是心存贰心这么简单。

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史记·夏侯婴传)

刘邦处死丁固其实更可能是为了掩盖自己彭城兵败的耻辱,免得世人讥笑他抛子弃女。彭城之战时刘邦损兵数十万,只得狼狈逃窜,途中因为追兵将近,多次要把儿子刘盈与女儿刘氏踢下车。幸好夏侯婴拼死救护两个孩子,才使他们逃过一劫。因此彭城之战是刘邦心中的黑历史,不愿意提及。可丁固的到来无疑是揭开了刘邦心理的疮疤,所以刘邦要将其杀死。

标签: 丁固

更多文章

  • 都尉董翳随大将章邯屡败反秦义军,为何没能力挽狂澜拯救秦朝

    历史人物编辑:一颗小土豆标签:董翳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骊山宫阙九天高,六处孱王走衔璧。不信诗书信法家,关东半被鱼书惑。尽卷图籍亦大好,五十年凶都一埽。章邯董翳举如毛,沐猴冠委金陵道。(金·麻九畴)董翳(yi)是秦末时期的枭雄之一,曾随章邯多次击败反秦的六国军队,一度使得秦朝转危为安。然

  • 韩信惨死,谁才是诛杀韩信的幕后黑手?

    历史人物编辑:杨仔爱文史标签:韩信

    公元前196年的一天晚上,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彻夜未眠,他在卧室中走来走去,沉默不语,以至于娇妻同氏多次喊他睡觉,他都没有反应,似乎跟没有听见似的。确实,萧何正在思考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原来,就在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萧何突然接到宫中吕后派信使传来的绝密情报,当他打开书信看到里面内容时,他惊愕不已,

  • 韩信性格弱点:能忍好功名却不能屈,终致灾祸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韩信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作为古代名将的代表,他的结局也是让很多人感到嘘唏。有些人说刘邦是小人,过河拆桥,手段下作。如果站在韩信的性格上分析,韩信的死也有自己的缘故。韩信之死其实与文种,白起等人之死有类似的道理,给职场的朋友也有很多启发。我们从韩信的性格入手,看一看韩信的性格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能忍: 韩信

  • 为何攻无不克的韩信,最后还是死在了刘邦的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韩信

    有件事情有人非常的疑惑,那就是为什么在战场上攻无不克的韩信,最后居然死在了刘邦手里?那是不是说明韩信并没有传言中所说的那么厉害?其实这件事情不能这么看,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人各有志。刘邦这个人最大的长出的就是善于用人,善于驾驭那些事物,也就是刘邦这个人,在政治上,在用人有极高的天赋。而韩信,善于用军,善

  • 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火箭式提拔韩信,为何韩信还要选择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韩信

    韩信和刘邦的关系,确实非常复杂。韩信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但能赏识他的人确不多。他开始的时候在项羽的手下做郎中。多次给项羽出主意,非常可惜的是,作为杰出军事家的项羽却没有发现韩信的绝世之才。这非常不符合常理。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妒忌。韩信一看在项羽的地方不受重视,他就投奔了刘邦。但由于不是名校毕业,

  • 从齐王到楚王到淮阴侯,韩信的封地在哪?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韩信

    韩信从齐王到楚王到淮阴侯,地盘有多大,我们来看下,本文6000字,建议收藏再看。【封齐王】公元前203年一月,刘邦下诏铸成齐王印,遣太傅张良率使团前往齐国,立韩信为齐王,催促其发兵攻楚。三月,汉国太傅张良为韩信主持册封大典。期间临淄城行人如鲫,车马争道,齐国各路豪杰都来祝贺。旌旗蔽空下,韩信在一众将

  • 韩信被吕后诱杀时,韩信的亲信都哪里去了,为何不去营救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韩信

    淮阴侯韩信被吕后、萧何合伙诱杀时,韩信的亲信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营救韩信呢?这里边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 首先,韩信的亲信应当不多了。 韩信虽然也曾为诸侯王,但他与刘邦、彭越、英布等诸侯王不同,刘邦、彭越、英布都是靠着亲信一点点做大的,最终做到了诸侯王,而韩信则是靠着刘邦给的兵、给的粮、给的将,最终做

  • 刘邦到底想不想杀韩信?为什么逮住韩信之后,又封韩信为淮阴侯?

    历史人物编辑:叶叶草说剧标签: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韩信原归属项羽,但不得重用。他结识萧何后,十分受萧何赏识,并被刘邦拜为将军。他作为统帅,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

  • 韩信从未领兵,刘邦为何拜他为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韩信

    鸿门宴后,项羽分封二十个诸侯王,韩信知道战争只是告一段落,之后免不了烽火连天。此时韩信基本看清了项羽用人之道,就是任人唯亲,甚至非项氏不用。韩信感觉永无出头之日,良禽择木而栖,作为项羽亲卫首领之一的执戟郎中,做出艰难抉择,离开项羽,跟随刘邦入汉中。当时刘邦军团少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一半友军跑了,忽然来

  • 刘邦说自己不杀韩信,不用铁器杀韩信,为何最终还是杀了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韩信

    韩信,太史公将其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是刘邦的第一开国功臣。楚汉相争的几次关键战役,都是韩信帮助刘邦打下来的。比方说大家耳熟能详的暗度陈仓,井径之战等。最为经典的是,在垓下之战中,韩信逼迫史上第一武将项羽自刎而死。刘邦都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