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背水结阵大败陈馀,“背水一战”的奥妙你真的看懂了吗?

韩信背水结阵大败陈馀,“背水一战”的奥妙你真的看懂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培 访问量:2411 更新时间:2023/12/18 10:37:58

文|司马

刘邦手下有三大将领帮着他打天下,英布我们以前都说过了,今天来讲一讲韩信。秦汉之际如果非要选出来两个最会打仗的人,那非项羽和韩信莫属了。这两个人的能力是十分强悍的,但他们打仗的方法手段是不一样的。项羽好比是正宗的少林派,常规的套路技巧运用的十分娴熟。而韩信则像是武林怪侠,不按套路出牌,但身负鬼才。韩信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经典战例,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经典战例都不是常规的打法,里面都有奇思妙计。

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是韩信导演的一场经典战斗,很多人熟知这个战例,但大部分人都认识不到其中的精髓。因为很多人关注的点都在背水结阵这个环节上,兵法上讲好的排兵布阵最好是靠山面水。但韩信打破常规,让军队背靠水来安营扎寨,在兵法上违反常规。后来韩信就这样打胜了此仗,他手下的将领们也都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韩信

韩信说:你们都知道看兵法上的靠山面水,却忽略了后面一句话“陷于死地而后生”。人都是这样的,只有在绝境里才会迸发强大的能量。如果留有余地有退路,那在战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万一打不过敌人的话,那将士们想到的肯定是逃跑啊。如果背水而战,你跑到水里也是淹死,还不如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将领们听完韩信的话,都觉得他用兵如神十分厉害,纷纷叹服。

韩信与将领

按照韩信的解释,是不是“背水一战”的精华就明晰了呢?其实远远没有,这一战的精华恰恰不在这,很多精髓的点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研究史学的专家也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下面我们从头来捋一捋。

赤旗骑兵

当时韩信与张耳一同带军队,前去剿灭不肯顺服的陈馀。战场大概就在太行山的东麓,也就是河北地区的西部。韩信带军队到达井陉口,这里是突破太行山脉向东进入河北的重要关塞,乃兵家必争之地,是天下九大要塞之一。在井陉口以西三十里地韩信停了下来,他开始在半夜调兵遣将。首先,韩信选出两千名精锐骑兵,让他们每人手中拿着两面赤红色的旗帜,绕道潜伏在赵军驻扎地边的小山坡上。并且告诉他们,明天我率军像陈馀挑战,引诱他们出战追逐我。等陈馀的军队跑出军营以后,你们赶紧下山什么都别管,跑进陈馀军营拔掉他们的旗子,把我给你们的旗帜插在陈馀的军营。

韩信

安排完这个以后,韩信把将领们召集在一起说:咱们先稍微吃点填填肚子,等天亮以后发动攻击,打败陈馀以后在饱餐一顿。可将领们半信半疑,他们心说你一上午就能打败二十万以逸待劳的陈馀大军吗?虽然将领们心中打鼓,但也不好直接反驳主帅的部署,只好勉强答应了。

安营扎寨

接着韩信做了第二个部署,派一万人作为先遣部队驻扎在井陉关边上的一条河边,这就是背水一战的那一支部队。等他们驻扎完毕,天已经蒙蒙亮了。这时陈馀的军队已经能看到韩信的部队了,他们很疑惑韩信为什么背水扎营,看来韩信是个草包什么都不懂。第三个安排,自古道“擒贼先擒王”,如果能把对方的主帅拿下,那将士必然会不攻自破,陈馀一方也是这样想的。而韩信则反其道而行,大张旗鼓的打出自己的帅旗,让人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就这样招摇的出了井陉关。

陈馀

陈馀部队看到韩信非常激动,打开寨门蜂拥而出,想要生擒韩信。 韩信早有准备,他指挥军队大战,一段时间以后韩信假装不敌,丢弃了自己的帅旗仓皇逃跑,他往哪里跑呢?原来韩信直接逃到了背水扎营的营地里了,陈馀军队一看,呵呵你自己走进绝境里送死了,所以他们更加兴奋全力扑上来。不过这些都是韩信事先设计好的,陈馀军队果然倾巢而出,而韩信事先安排的两千骑兵这时上场了,他们抓住时机快速冲下山坡,轻松地进入陈馀的军营,拔掉他们的旗子换上了代表汉军的赤红旗子。

大战

另一方面,韩信背水而战拼命抵抗陈馀,汉军将士没有退路显得十分勇猛。陈馀部队强攻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要想打赢韩信似乎不那么容易。这时陈馀部队中很多人回头看到了自己营地的旗帜都换成了汉军旗子了,立刻陈馀的将士都心里没底了,心想坏了我们的大本营被敌人占领了。要知道,古代行军打仗很多将士都带着家属,就算不带家属也会有些财物放在营地。再一个这些将士们心里在想,大本营已经插上了汉旗,那是不是说部队里的那些将军比如陈馀等人已经被抓了呢?如果是这样那还打什么打?于是大部分将士的心理已经开始动摇了。韩信看准时机,催动汉军加急反攻,而插完旗子的那一支两千人的骑兵也反过来冲击陈馀的部队,于是形成了前后夹击的局面,打败了陈馀。

背水一战

这就是“背水一战”的全部,如果你全盘分析,韩信之所以能够胜利他的关键在哪里呢?背水结阵的那一支部队的确发挥了作用,发挥了拖延时间的作用。那他们是为谁腾出空间,为谁留出余地呢?其实就是为给那两千骑兵制造机会。这样他们就能顺利的把旗子插到敌人硬盘,让敌人心理崩溃。很多时候我们读到一些历史故事,往往没能理解透彻,就喜欢以史为鉴或者卖弄观点,其实这是危险的、可笑的。好比韩信的这一仗,他能背水结营取得胜利,不是表面上的你看到的样子,如果你读不透韩信的技巧,却盲目的跟着他学,也学他背水结营,弄不好会死无全尸的。

标签: 陈馀

更多文章

  • 楚将丁固:彭城之战时冒死放了刘邦一条生路,为何刘邦却将他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丁固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汉军在彭城之战惨败,主帅刘邦弃城而逃。楚将丁固带人追杀刘邦,却在即将擒获刘邦时而将其放走。为何丁固要放着大功不要而冒着生命危险放走刘邦呢,后来刘邦又为何忘恩负义杀死丁固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投靠项羽丁固

  • 都尉董翳随大将章邯屡败反秦义军,为何没能力挽狂澜拯救秦朝

    历史人物编辑:一颗小土豆标签:董翳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骊山宫阙九天高,六处孱王走衔璧。不信诗书信法家,关东半被鱼书惑。尽卷图籍亦大好,五十年凶都一埽。章邯董翳举如毛,沐猴冠委金陵道。(金·麻九畴)董翳(yi)是秦末时期的枭雄之一,曾随章邯多次击败反秦的六国军队,一度使得秦朝转危为安。然

  • 韩信惨死,谁才是诛杀韩信的幕后黑手?

    历史人物编辑:杨仔爱文史标签:韩信

    公元前196年的一天晚上,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彻夜未眠,他在卧室中走来走去,沉默不语,以至于娇妻同氏多次喊他睡觉,他都没有反应,似乎跟没有听见似的。确实,萧何正在思考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原来,就在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萧何突然接到宫中吕后派信使传来的绝密情报,当他打开书信看到里面内容时,他惊愕不已,

  • 韩信性格弱点:能忍好功名却不能屈,终致灾祸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韩信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作为古代名将的代表,他的结局也是让很多人感到嘘唏。有些人说刘邦是小人,过河拆桥,手段下作。如果站在韩信的性格上分析,韩信的死也有自己的缘故。韩信之死其实与文种,白起等人之死有类似的道理,给职场的朋友也有很多启发。我们从韩信的性格入手,看一看韩信的性格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能忍: 韩信

  • 为何攻无不克的韩信,最后还是死在了刘邦的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韩信

    有件事情有人非常的疑惑,那就是为什么在战场上攻无不克的韩信,最后居然死在了刘邦手里?那是不是说明韩信并没有传言中所说的那么厉害?其实这件事情不能这么看,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人各有志。刘邦这个人最大的长出的就是善于用人,善于驾驭那些事物,也就是刘邦这个人,在政治上,在用人有极高的天赋。而韩信,善于用军,善

  • 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火箭式提拔韩信,为何韩信还要选择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韩信

    韩信和刘邦的关系,确实非常复杂。韩信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但能赏识他的人确不多。他开始的时候在项羽的手下做郎中。多次给项羽出主意,非常可惜的是,作为杰出军事家的项羽却没有发现韩信的绝世之才。这非常不符合常理。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妒忌。韩信一看在项羽的地方不受重视,他就投奔了刘邦。但由于不是名校毕业,

  • 从齐王到楚王到淮阴侯,韩信的封地在哪?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韩信

    韩信从齐王到楚王到淮阴侯,地盘有多大,我们来看下,本文6000字,建议收藏再看。【封齐王】公元前203年一月,刘邦下诏铸成齐王印,遣太傅张良率使团前往齐国,立韩信为齐王,催促其发兵攻楚。三月,汉国太傅张良为韩信主持册封大典。期间临淄城行人如鲫,车马争道,齐国各路豪杰都来祝贺。旌旗蔽空下,韩信在一众将

  • 韩信被吕后诱杀时,韩信的亲信都哪里去了,为何不去营救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韩信

    淮阴侯韩信被吕后、萧何合伙诱杀时,韩信的亲信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营救韩信呢?这里边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 首先,韩信的亲信应当不多了。 韩信虽然也曾为诸侯王,但他与刘邦、彭越、英布等诸侯王不同,刘邦、彭越、英布都是靠着亲信一点点做大的,最终做到了诸侯王,而韩信则是靠着刘邦给的兵、给的粮、给的将,最终做

  • 刘邦到底想不想杀韩信?为什么逮住韩信之后,又封韩信为淮阴侯?

    历史人物编辑:叶叶草说剧标签: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韩信原归属项羽,但不得重用。他结识萧何后,十分受萧何赏识,并被刘邦拜为将军。他作为统帅,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

  • 韩信从未领兵,刘邦为何拜他为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韩信

    鸿门宴后,项羽分封二十个诸侯王,韩信知道战争只是告一段落,之后免不了烽火连天。此时韩信基本看清了项羽用人之道,就是任人唯亲,甚至非项氏不用。韩信感觉永无出头之日,良禽择木而栖,作为项羽亲卫首领之一的执戟郎中,做出艰难抉择,离开项羽,跟随刘邦入汉中。当时刘邦军团少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一半友军跑了,忽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