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作为楚汉争霸时期的一个家喻户晓得历史故事,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可是如果你深读历史就会发现,鸿门宴实际上就是刘邦、张良、范增等几个明白人在明争暗斗的同时陪着项羽这个“糊涂虫”吃了一顿饭,最后胜利的天秤倒向了刘邦一方。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当刘邦来到秦朝皇宫后,他就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了,当时头脑一热就有了做“关中王”的想法。
这一消息传到项羽的耳中,顿时让项羽大怒,因为这时的项羽刚刚经过巨鹿之战名气大震,并且自己的军队还是刘邦兵力的几倍,自己都还没有称王,这让一向好面子的项羽十分不爽。
再加上项羽的亚父范增的添油加醋和刘邦队伍中叛徒曹无伤的密报,使得刘邦想称王的事情更加确定了,项羽有了立即出兵征讨刘邦的念头。
这个消息被项伯知道后,为了救自己的好友张良,他便把这件事泄露给了刘邦,在刘邦和张良的一番操作后,项伯被成功说服,并向项羽说了不少的好话,这就引出了鸿门宴上的一系列故事。
第二天,当刘邦带着张良和樊哙等人来参加鸿门宴时,一场明白人暗暗较劲,糊涂人却看的津津有味的好戏上场了。
大家都落座之后,宴会进行了一段时间,范增开始频频暗示项羽要动手做掉刘邦,可这时的项羽却被刘邦一番精心准备的说辞搞的心软了,根本没了当初那样的愤怒。
眼看项羽指不上了,范增只好叫来项庄,让他借舞剑刺杀刘邦,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可这种想法被项伯看穿了,于是项伯就来搅局,最终让刘邦安然逃过一劫。
当时在宴会上的这六人中,刘邦、张良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处处小心谨慎,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范增和项庄明白这次宴会的目的,所以步步紧逼,一心想要刘邦的性命。
项伯是为了自己当初和好友张良的约定,也为自己以后留条出路,所以极力化解刘邦的危险。
只有项羽,在刘邦一番略带奉承的说辞后就忘了这次宴会的初衷,糊里糊涂的错过了一个消灭对手的大好机会。
综上所述,鸿门宴本来就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活动,但最后的结果却并没有实现项羽和范增等人的既定目标,这里面固然有刘邦、张良等人的机智应对,也有项伯的搅局,可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项羽在关键时候犯了糊涂。
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放虎归山,并且随着刘邦的实力越来越强大,项羽最终被刘邦打败。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鸿门宴,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自己的身份,如果你处在弱势,那就像刘邦一样小心谨慎,学会保全自己。
如果你是发起者,就要坚定不移的完成自己的预定目标,千万不要像项羽那样关键时候做了“糊涂虫”。
这就是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如果大家喜欢记得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