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鸿门宴上,刘邦和范增等明白人在明争暗斗,只有糊涂虫项羽在看戏

鸿门宴上,刘邦和范增等明白人在明争暗斗,只有糊涂虫项羽在看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牛姐姐爱生活 访问量:335 更新时间:2024/1/7 2:23:57

鸿门宴作为楚汉争霸时期的一个家喻户晓得历史故事,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可是如果你深读历史就会发现,鸿门宴实际上就是刘邦张良范增等几个明白人在明争暗斗的同时陪着项羽这个“糊涂虫”吃了一顿饭,最后胜利的天秤倒向了刘邦一方。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当刘邦来到秦朝皇宫后,他就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了,当时头脑一热就有了做“关中王”的想法。

这一消息传到项羽的耳中,顿时让项羽大怒,因为这时的项羽刚刚经过巨鹿之战名气大震,并且自己的军队还是刘邦兵力的几倍,自己都还没有称王,这让一向好面子的项羽十分不爽。

再加上项羽的亚父范增的添油加醋和刘邦队伍中叛徒曹无伤的密报,使得刘邦想称王的事情更加确定了,项羽有了立即出兵征讨刘邦的念头。

这个消息被项伯知道后,为了救自己的好友张良,他便把这件事泄露给了刘邦,在刘邦和张良的一番操作后,项伯被成功说服,并向项羽说了不少的好话,这就引出了鸿门宴上的一系列故事。

第二天,当刘邦带着张良和樊哙等人来参加鸿门宴时,一场明白人暗暗较劲,糊涂人却看的津津有味的好戏上场了。

大家都落座之后,宴会进行了一段时间,范增开始频频暗示项羽要动手做掉刘邦,可这时的项羽却被刘邦一番精心准备的说辞搞的心软了,根本没了当初那样的愤怒。

眼看项羽指不上了,范增只好叫来项庄,让他借舞剑刺杀刘邦,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可这种想法被项伯看穿了,于是项伯就来搅局,最终让刘邦安然逃过一劫。

当时在宴会上的这六人中,刘邦、张良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处处小心谨慎,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范增和项庄明白这次宴会的目的,所以步步紧逼,一心想要刘邦的性命。

项伯是为了自己当初和好友张良的约定,也为自己以后留条出路,所以极力化解刘邦的危险。

只有项羽,在刘邦一番略带奉承的说辞后就忘了这次宴会的初衷,糊里糊涂的错过了一个消灭对手的大好机会。

综上所述,鸿门宴本来就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活动,但最后的结果却并没有实现项羽和范增等人的既定目标,这里面固然有刘邦、张良等人的机智应对,也有项伯的搅局,可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项羽在关键时候犯了糊涂。

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放虎归山,并且随着刘邦的实力越来越强大,项羽最终被刘邦打败。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鸿门宴,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自己的身份,如果你处在弱势,那就像刘邦一样小心谨慎,学会保全自己。

如果你是发起者,就要坚定不移的完成自己的预定目标,千万不要像项羽那样关键时候做了“糊涂虫”。

这就是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如果大家喜欢记得关注和转发。

标签: 范增

更多文章

  • 所向披靡的项羽,为何在范增离开后连连战败?刘邦一语道出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范增

    所向披靡的项羽,为何在范增离开后连连战败?刘邦一语道出原因!(文:浅色夏末)秦末年间,战乱纷起,有不少的军事人才逐渐脱颖而出,而项羽就是其中难得的一位。项羽不同于其他人,他好像天生就是属于战场的,只要有战争,他就十分兴奋,而且总是冲在最前面,身先士卒,所以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也都是卯足了劲,越挫越勇

  • 范增和曹无伤出于忠心劝项羽杀刘邦,为何最后落得悲惨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范增

    谁才是多助的得道者?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秦末战争和楚汉争霸,项羽绝对是多助的得道者。龙且、英布、季布、钟离昧、虞子期、陈平、范增、韩信等,韩信在项梁军刚渡过淮河时就持剑前来投奔,可惜一直没有名声,当项梁战败身死,韩信到项羽麾下担任一个不大不小的郎中。韩信在项羽面前表现过很多次,屡次向项羽

  • 范增的谋略水平,到底怎么样?他算不算那时的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范增

    “用兵之道,其疾如风,其猛如火。”——范增《鸿门宴》很多人在提到楚汉争霸的时候,就会想到二人在鸿门宴中的交锋。而在鸿门宴中,范增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其在鸿门宴中的表现,人们也将之称为当时的第一谋士,只是不少人还是有这样的疑惑,范增的谋略水平究竟如何呢?他当真算得上是当时的第一谋士吗?范增首

  • 考古发掘范增墓,一盗洞令专家啼笑皆非,直呼:这盗墓贼太另类了

    历史人物编辑:史张文长标签:范增

    历史上有谋有勇、名留史册的人不少,西楚王朝的范增算其中一个,他助项羽推翻秦王朝,深得士卒的爱戴,但后来当楚汉相争正激烈之时,范增却因受到项羽的怀疑,请求去职回乡,不料未到彭城竟然病死,遂葬于当地。《魏书·地形志》有记载“彭城有亚父冢”(范增别称),《徐州府志》、《铜山县志》中也有相应记载。据说范增死

  • 轻视刘邦、怀疑范增、信任叛徒,项羽为何输给平平无奇的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范增

    你能想象吗?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遭受血与火的洗礼。楚汉之争,就是其中一个战争,一场长达3年多的战争,一场让布衣天子刘邦赢得天下的战争,一场让西楚霸王项羽失去生命,失去胜利的战争。公元前202年,项羽战败,自刎于乌江。项羽死了,刘邦赢了,这是楚汉之争的结果,也是刘邦和项羽间最后的结

  • 欺骗了我们千年的两大形象:樊哙之智与范增之愚

    历史人物编辑:斋看书画标签:范增

    看到小编的标题,读者朋友们肯定会问,樊哙不是鸿门宴上那个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莽夫吗?范增不是被西楚霸王项羽尊为“亚父”的一流谋士吗?为什么还要学樊哙不要做范增呢?听小编一一道来!樊哙有“五智”樊哙第一智:眼光独到在职场中,跟对领导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领导能让你少走不少弯路,甚至能成为你的“政治资源”。虽

  • 鸿门宴,范增为啥不埋伏刀斧手砍了刘邦?苏东坡一语道出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范增

    “寰海沸兮争战苦,风云愁兮会龙虎。四百年汉欲开基,项庄一剑何虚舞。”——王毂《鸿门宴》秦朝两而亡,这之后没多久我国又进入楚汉争霸时期。在刘邦与项羽的交锋中,鸿门宴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博弈。不过很多人在查阅这一段历史时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鸿门宴上范增为什么不埋伏刀斧手砍了刘邦呢?鸿门宴公元前20

  • 范增一招陷项羽不义,此招是好谋略还是馊主意?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范增

    范增身为楚汉时期都重要谋士,先随项梁,后辅佐项羽,其谋虽不及张良韩信,但也可圈可点。相氏集团因范增而兴,又因范增而败,更有人质疑范增城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清代学者王鸣盛直言“增计最拙,得误相氏”。关于范增微词,在于他献计立熊心为楚怀王。笔者认为范增之计,如双刃剑,项梁以此剑砍敌人,项羽却砍向自己。范

  • 范增:老板不听取自己的建议时,是该走还是该留?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范增

    范增(生卒年不详)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之前也没什么名声,只是作为一个宅男经常在家学习兵法谋略。陈涉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楚将项燕的儿子项梁也响应起义,范增就投靠了项梁,时年七十。后来陈涉被杀,章邯带领的秦军异常强大,而且诸侯们又各自为政,反秦斗争陷入低潮。范

  • 作为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范增

    范增最大的毛病,是能识尽天下英雄,却识别不了自己的主人。比如说,表面上看对项羽恭敬诚服、唯命是从的刘邦,范增一眼就识出此人必成大患,力劝项羽于鸿门宴上杀之。但是他却始终识辩不出,项羽实非可辅明主,任范增有百般奇谋,也是最终成空。刘邦灭项羽后,曾叹息曰:“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三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