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所向披靡的项羽,为何在范增离开后连连战败?刘邦一语道出原因!

所向披靡的项羽,为何在范增离开后连连战败?刘邦一语道出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帅说历史 访问量:607 更新时间:2024/1/6 23:38:57

所向披靡的项羽,为何在范增离开后连连战败?刘邦一语道出原因!(文:浅色夏末)

秦末年间,战乱纷起,有不少的军事人才逐渐脱颖而出,而项羽就是其中难得的一位。项羽不同于其他人,他好像天生就是属于战场的,只要有战争,他就十分兴奋,而且总是冲在最前面,身先士卒,所以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也都是卯足了劲,越挫越勇。与此同时,被称为虎狼之师的秦军在巨鹿之战时也败在项羽手下,而此时的项羽威望达到了鼎盛。

项羽是一个有血性的猛人,打仗时并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所以他的战术相当简单,只需要往死里冲,靠着一股神力从正面打击敌人,而往往他的这种猛是真的吓倒对方了。他不屑于任何不正当的手段却赢得胜利,如果用了,就是瞧不起他,因此即便是军师还是最在意的朋友,都无法劝动他。他这种霸道的打仗方式,不由得让人深思,若楚汉战争真的让项羽取得胜利,那么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付同样勇猛的匈奴呢?

项羽的这种性格,可以说缺点多多,很容易让他没有朋友,即便有,也很容易失去。虽然他骁勇善战,却缺乏一定的谋略,所以他只适合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而无法做帝王。就像鸿门宴上放走刘邦,他真正的失误其实就是无法克服自身的性格,从而败给了自己。

拥有这样自负的性格能做到如此地步,也应该庆幸有范增这样的谋士在身边,项羽称之为“亚父”,可见其地位非比寻常。范增虽然70岁才投身于反秦斗争,但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只是在年龄上没有优势而已。鸿门宴的斗争其实就是张良和范增的斗智,范增早已看到了刘邦就是项羽夺天下的最大对手,多次进言不能留,但是项羽重义气,不愿意做这种毁自己名声的事情,所以最后才功亏一篑。由此也可以看出范增很有远见,而这种能力并非一般人可以拥有的。

只可惜项羽并不懂得珍惜,他中了刘邦的离间计,范增不得不辞别项羽,最后死在了回彭城的路上,一介忠臣就这样陨落了。范增死后,项羽才意识到他的一片苦心和对他的误解,只可惜一切都太迟了。刘邦在彭城之战大败后,重整旗鼓,与项羽相持,军事上渐渐处于优势。最后与项羽达成了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的盟约。

项羽也真是老实,不仅放了俘虏来的刘太公和吕雉等人,更是撤兵东还。可是刘邦哪有那么实在,他怎么可能放弃这个机会呢?于是刘邦背信弃义,带兵追击,最后项羽孤军陷于重围,败至垓下。不久,项羽逃到乌江,却怎么也不肯渡江,最终选择自刎而死。如果范增在的话,也许项羽不会这么早逝。因为他了解刘邦,不是一个甘愿俯首称臣的人。

可以说范增的死对于项羽来说是一项重大损失,所以在范增离开后,一向所向披靡的项羽却连连战败。刘邦称帝后就说过,项羽手下有范增这个人才,但是他却不好好的任用,这就是项羽失败的原因。但是话又说回来,天下形势并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所以项羽的失败,刘邦的成功,不能归于这一件事,肯定是很多因素累计而形成的。

标签: 范增

更多文章

  • 范增和曹无伤出于忠心劝项羽杀刘邦,为何最后落得悲惨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范增

    谁才是多助的得道者?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秦末战争和楚汉争霸,项羽绝对是多助的得道者。龙且、英布、季布、钟离昧、虞子期、陈平、范增、韩信等,韩信在项梁军刚渡过淮河时就持剑前来投奔,可惜一直没有名声,当项梁战败身死,韩信到项羽麾下担任一个不大不小的郎中。韩信在项羽面前表现过很多次,屡次向项羽

  • 范增的谋略水平,到底怎么样?他算不算那时的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范增

    “用兵之道,其疾如风,其猛如火。”——范增《鸿门宴》很多人在提到楚汉争霸的时候,就会想到二人在鸿门宴中的交锋。而在鸿门宴中,范增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其在鸿门宴中的表现,人们也将之称为当时的第一谋士,只是不少人还是有这样的疑惑,范增的谋略水平究竟如何呢?他当真算得上是当时的第一谋士吗?范增首

  • 考古发掘范增墓,一盗洞令专家啼笑皆非,直呼:这盗墓贼太另类了

    历史人物编辑:史张文长标签:范增

    历史上有谋有勇、名留史册的人不少,西楚王朝的范增算其中一个,他助项羽推翻秦王朝,深得士卒的爱戴,但后来当楚汉相争正激烈之时,范增却因受到项羽的怀疑,请求去职回乡,不料未到彭城竟然病死,遂葬于当地。《魏书·地形志》有记载“彭城有亚父冢”(范增别称),《徐州府志》、《铜山县志》中也有相应记载。据说范增死

  • 轻视刘邦、怀疑范增、信任叛徒,项羽为何输给平平无奇的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范增

    你能想象吗?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遭受血与火的洗礼。楚汉之争,就是其中一个战争,一场长达3年多的战争,一场让布衣天子刘邦赢得天下的战争,一场让西楚霸王项羽失去生命,失去胜利的战争。公元前202年,项羽战败,自刎于乌江。项羽死了,刘邦赢了,这是楚汉之争的结果,也是刘邦和项羽间最后的结

  • 欺骗了我们千年的两大形象:樊哙之智与范增之愚

    历史人物编辑:斋看书画标签:范增

    看到小编的标题,读者朋友们肯定会问,樊哙不是鸿门宴上那个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莽夫吗?范增不是被西楚霸王项羽尊为“亚父”的一流谋士吗?为什么还要学樊哙不要做范增呢?听小编一一道来!樊哙有“五智”樊哙第一智:眼光独到在职场中,跟对领导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领导能让你少走不少弯路,甚至能成为你的“政治资源”。虽

  • 鸿门宴,范增为啥不埋伏刀斧手砍了刘邦?苏东坡一语道出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范增

    “寰海沸兮争战苦,风云愁兮会龙虎。四百年汉欲开基,项庄一剑何虚舞。”——王毂《鸿门宴》秦朝两而亡,这之后没多久我国又进入楚汉争霸时期。在刘邦与项羽的交锋中,鸿门宴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博弈。不过很多人在查阅这一段历史时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鸿门宴上范增为什么不埋伏刀斧手砍了刘邦呢?鸿门宴公元前20

  • 范增一招陷项羽不义,此招是好谋略还是馊主意?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范增

    范增身为楚汉时期都重要谋士,先随项梁,后辅佐项羽,其谋虽不及张良韩信,但也可圈可点。相氏集团因范增而兴,又因范增而败,更有人质疑范增城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清代学者王鸣盛直言“增计最拙,得误相氏”。关于范增微词,在于他献计立熊心为楚怀王。笔者认为范增之计,如双刃剑,项梁以此剑砍敌人,项羽却砍向自己。范

  • 范增:老板不听取自己的建议时,是该走还是该留?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范增

    范增(生卒年不详)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之前也没什么名声,只是作为一个宅男经常在家学习兵法谋略。陈涉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楚将项燕的儿子项梁也响应起义,范增就投靠了项梁,时年七十。后来陈涉被杀,章邯带领的秦军异常强大,而且诸侯们又各自为政,反秦斗争陷入低潮。范

  • 作为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范增

    范增最大的毛病,是能识尽天下英雄,却识别不了自己的主人。比如说,表面上看对项羽恭敬诚服、唯命是从的刘邦,范增一眼就识出此人必成大患,力劝项羽于鸿门宴上杀之。但是他却始终识辩不出,项羽实非可辅明主,任范增有百般奇谋,也是最终成空。刘邦灭项羽后,曾叹息曰:“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三国名

  • 陈平的一个离间计,就让项羽和范增分道扬镳,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范增

    自古以来,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需要掌握很多东西,并且可以克服自身欲望之人,一个人的能力在很多时候,与性格有很大关系,要是性格缺陷太严重,即使能力再强,也可能最终一事无成。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十分多,比如项羽就是因为性格原因,最终导致失败,而陈平则是因为性格以及谋略,能够得以明哲保身,最终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