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四大名将之王翦

战国四大名将之王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辛秋兰 访问量:3297 更新时间:2024/1/27 15:41:43

战国四大名将是指中国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本篇我们讲讲秦国的王翦。

上阵父子兵这个词,似乎格外适合王翦及其儿子王贲,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里,除了最先的灭亡韩国王翦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要么为其子王贲攻克而亡。举几场战役,我们简单地来看看王翦(王贲)的战功。

灭赵之战:公元前229年,王翦从上郡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赵王迁派李牧和司马尚率军抵抗。李牧仍采用筑垒固守,避免仓促决战的方针。秦军屡攻不胜,相持一年多的时间。后王翦利用赵王迁庸碌无知、其宠臣郭开贪财好利和嫉贤妒能的弱点,使用反间计,离间赵王对李牧的信任。赵王迁听信谗言,遂命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为将。李牧拒不受命,被赵王迁杀死。李牧治军有方,爱护部属,在边防与官兵共同生活、战斗多年,颇得士心,被杀后军心涣散,王翦乘势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自立为王。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邯郸郡。公元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国彻底灭亡。

灭魏之战:赵被秦灭亡后,秦即想南下灭楚,但中间尚相隔一个魏国,魏此时虽然已只剩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终属秦进军楚地之障碍,于是决定先灭魏,再伐楚。本来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实力。多年来,在强秦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大河以北领土被吞食殆尽。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秦战地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黄河、鸿沟之水冲灌大梁城,3个月后,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秦在魏东部地区设置砀郡。

灭燕之战:公元前227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荆轲失败后,秦王嬴政盛怒,并利用这个机会,派王翦领军攻燕国。燕王喜和代王赵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已组织了联合部队于易水北岸抗击秦军。王翦以秦军主力,迂回易水上游,包围易水燕代军右翼,双方在易水以西相遇,秦军击破燕军,进而围住了燕都。燕无固守首都决心,向辽东撤退,使秦军轻取蓟城。

王翦攻克燕国首都后,立即派将军李信率军急追东退的燕军,追击到衍水击破燕太子丹率领的残部。此时逃到辽河流域的燕统治者,认为秦军攻燕,是完全由太子丹的谋刺阴谋引起,祸起于太子。赵嘉亦劝燕王杀太子丹,献首于秦以求和。于是燕王杀太子丹,献首求和,但秦军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其军事进攻。公元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灭楚之战: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大军,分兵两路进攻楚国。李信率一军进攻平舆,蒙恬率一军攻打寝,均击败楚军。李信又攻鄢郢,再破之。于是引兵东,会师城父。楚王派将军项燕率军抵抗。项燕挥军尾随秦军,追击三天三夜,乘秦军轻敌无备,发起突然袭击,大败秦军,占其两座营垒,杀死7名都尉。李信带残兵逃回。

秦王嬴政认识到楚虽已衰弱,但毕竟地广人众,仍具有一定实力,非轻易可灭。他亲赴王翦家,敦请其统兵出征,并按其要求调军60万归其指挥。公元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楚国征调全国兵力,命项燕率领在平舆与秦军决战。当时秦已灭三晋,无后顾之忧,有物力的大量支援,能够打持久战。楚则无论军事、政治都远为落后。楚军多次挑战,终不肯出。王翦与士兵共同生活,并关心其饮食、起居,注意其劳逸结合,同时开展投石和跳远运动,以提高士兵的体力及战斗技能。楚军求战不得,日久斗志松懈,项燕只好率军东撤。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俘楚王负刍,楚亡。王翦继续进军长江以南,占领越国土地。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灭齐之战:齐国虽说经过田单复国,但元气大为损耗,以至没有力量参与东方各国与秦国纵横捭阖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秦军并灭赵、韩、燕、魏、楚战争时期,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各国灭亡。几次的合纵联合对秦作战,齐都避免参加,或者参战不力,企图讨好于秦!从地理上看,齐由于与秦没有共同边界,未被攻击,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不备兵革,不修战备,政治上达惊人的麻木程度。当时的齐王建本人昏庸无能,齐相国后胜又是一个贪财无厌之徒,秦多年来用重金贿赂后胜,后胜就为秦远交近攻的策略效劳,终日规劝齐王建臣服于秦,朝野上下已无丝毫斗志!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统帅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则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在齐相后胜的劝说下,齐王建不战而降 ,自此齐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秦国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天下,从此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而在这场一统中华的战役中,王翦和王贲父子立的战功最大!王翦本人也被列为赵国四大名将之一!

标签: 王翦

更多文章

  • 王翦,也太会做人了吧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王翦

    文/子玉职场中最厉害的是什么人?当然是那些专业能力过硬而且还特会经营与领导及同事之间关系的那拨人。翻开史书,这里边有王翦,有萧何——当秦王嬴政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攻楚方案时,王翦提出,“必须得出动六十万秦军才能拿下楚国”。但少年将军李信却表示,“给他二十万,定能搞定楚国”。作为领导,当然想以最小的成

  • 李牧不死赵国不灭,王翦都不是他的对手,可惜赵王却非要作死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王翦

    众所周知,战国四大名将指的是白起、李牧、王翦、廉颇;秦国和赵国各占一半,其中白起更是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但其实论战争指挥艺术,李牧丝毫不在白起之下,李牧差的,也许就是强大的国力支撑吧;但是能凭长平之战后虚弱的赵国国力,北击匈奴,西御强秦,李牧的实力可见一斑。秦国白起击败初出茅庐的赵括,赢得了长平

  • 读《资治通鉴》“王翦伐楚”,品王翦与领导相处的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绮梦说历史标签:王翦

    王翦伐楚是秦国灭掉韩、赵、魏、燕等国之后,最后统一中国的决定性的战役。在最开始伐楚中,秦王任用的是缺乏经验的年轻将领李信为统帅,李信轻敌冒进被楚军打败,在秦军战败的紧急关头,王翦亲自率领60万秦军与楚军抗衡,抵御楚军凌厉的攻势,他命秦军坚守不战,养精蓄锐,进行周密的准备,等

  • 李牧白起王翦廉颇全方位比较,谁是真正的战国第一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王翦

    千年来,秦之白起、王翦,赵之廉颇、李牧被世人尊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的军事水平也代表了那个年代实战的最高水准。《千字文》更是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才是战国第一名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细细分析一番,请各位前辈方家斧正!论战功战绩:1、白起主

  • 王翦和韩信虽都求封地但性质、背景和时机不同导致二人结局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王翦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话非常适合王翦,生前就是老油条的他为大秦统一做出了汗马功劳,事成之后,家族都备受敬仰。说起来,韩信为汉朝建立的功勋一点也不比王翦为大秦的功劳小。而且二人都向自己的君主求田问舍,可是王翦能安享晚年可韩信却是不断改换封地、降爵,最后被吕后处死。刘邦得知后还“且喜且

  • 王翦奉命攻打楚国,李信表示20万人就够,为什么王翦坚持要60万?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王翦

    王翦奉命攻打楚国“孙子曰:‘识众寡之用者胜。’翦谓伐荆当用六十万人。又曰:‘谨养勿劳,并气积力。’翦坚壁休士,投石超距而后用是也。”-----《十七史百将传》战国名将中,你要说谁军事水平最高,笔者不敢说,但是你要问谁更有智慧、功劳,王翦绝对会排在榜首。说到他,人们最熟知的故事就是用60万军队打楚国。

  • 56岁李牧大破王翦后随即被杀,嬴政:他不死,赵国不灭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王翦

    公元前229年,郭开在邯郸大肆宣扬李牧造反的消息。赵迁身为赵王,不能擅自离开宫城。于是,他决定派遣最亲信的将领赵葱、颜聚同往前线,取代李牧、司马尚统兵抗秦。当时,嬴政的吞并六国战略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李牧实力强硬,早就被嬴政视为眼中钉。赵迁这个时候派赵葱接替李牧,看似合乎规矩。实际上,赵迁恰恰中了嬴政

  • 王翦早有急流勇退之意并在伐楚时故意求田问舍故可避免悲惨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王翦

    俗话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在历史上,因功高震主而被君主猜忌甚至处死者大有人在。比如所谓战国四大名将中的白起、李牧、廉颇三人,不是被杀就是流亡,而王翦父子在秦统一六国之战中,取得的巨大功劳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但王翦却能够善终,这是为什么呢?王氏父子在秦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在秦统一六国之战中,最难啃的两

  • 王翦守南中国的历史作用和秦始皇的决策逻辑:格局决定布局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王翦

    公元前403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事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以此事代表着周礼崩坏,群雄逐鹿,因而将这一年定为战国。秦国身为“战国七雄”之一,自然粉墨登场。在战国局势中,秦国地处西方。而由于秦人早期与戎人交错而居,以至于秦人早期都是远离中原的。虽然各强国、各士人都看不起秦人,认为秦人乃“

  • 和王翦齐名的秦末大将,却选择背叛秦国,屡次未遇明主含恨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王翦

    公元前209即秦二世元年九月,刚一统天不下的秦国却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在这个危急时刻,一位秦国名将一直试图力挽狂澜,独自拯救秦国于危难之中,且屡战屡胜,此人就是秦末一代名将:章邯。当时秦国主力无法回援,是章邯率领着由罪犯和奴隶组成的二流部队,一举平叛陈胜吴广起义军,屡战屡胜,用短短6个月时间就消灭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