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翦功高震主却安然退隐,可谓是智商情商超绝

王翦功高震主却安然退隐,可谓是智商情商超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航说美食 访问量:1816 更新时间:2024/2/4 17:57:02

《过秦论》中写到六王毕,四海一是秦奋六世之余烈取得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谁的功劳最大呢?毫无疑问是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史记中记载他是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将军。王翦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扮演了怎么样的角色呢。

横扫三晋,计杀李牧

公元前236年,除掉了吕不韦和嫪毐后的秦王政开始亲政,一统天下的计划正式开始实施。此时秦朝的大将有王翦蒙武等中年武将以及王贲蒙恬、李信等青壮派武将。

王翦从嬴政幼年时就跟随在他的身边,在蕲年宫之变中帮助嬴政除掉了长信侯嫪毐,慢慢的崭露头角。

此前因为韩国较为弱小,秦始皇并没有派遣王翦率兵攻打,而是派遣内史腾前去。灭掉韩国之后,嬴政将下一个目标放在了赵国,此时的赵国虽然经过长平之战元气大伤,但是经过这些年的休养再加上对于秦国的仇恨,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嬴政决定以王翦为主帅,蒙武为副手率大军出征。王翦率兵从上郡出发,与杨端和军遥相呼应,正当王翦意气风发想要一鼓作气灭掉赵国时,却遇上了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李牧此前多次击败秦国的军队,这次遇上秦国的王翦同样严阵以待,王翦同样如此,双方都没有冒进,两相对峙。

王翦和李牧两位将军在战场上对峙了一年多,在这段时间里,王翦上奏秦王,可以使用反间计,离间李牧和赵王的关系。

秦王派人携重金收买赵王近臣,素有“战神”之称的郭开,郭开之前因为与廉颇有了嫌隙,于是排挤、诬陷廉颇,使得廉颇被罢免,后来因为国内缺乏将领赵王决定重新用廉颇,于是派人去查看情况,可是这个人被郭开收买,于是便有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典故。

收受秦国贿赂的郭开又开始了他的表演,向赵王说李牧与司马尚暗通信息,准备向秦军投降,意图谋反。

灭楚

公元前226年,此时韩国、赵国皆被秦国所灭,燕王出逃辽东,名存实亡。于是秦始皇派遣王翦之子王贲出兵攻打楚国,王贲英勇善战大败楚国,夺取了楚国十几座城池,使得楚国伤筋动骨。随后王贲带兵继续北上,对魏国展开攻势,最后引黄河之水水淹大梁城,魏王假投降,魏国灭。

一年后,秦始皇决定灭掉楚国,于是询问朝中的武将分别需要带领多少士兵出征,青年将领李信站了出来表示自己只需要二十万士兵就可以灭掉楚国。此前李信参与了灭赵之战以及灭燕战役,在灭燕战役中,率领轻骑突击燕太子丹,迫使太子丹败退蓟城坚守。在王翦攻破蓟城后,又率领数千骑兵追击,迫使燕王杀了太子丹并献上首级,这件事使得嬴政特别高兴,对李信也更加信任。此时听到自己的心腹爱将说只需要二十万大军就可以灭掉楚国,心里更是大喜过望。

又询问王翦需要多少士兵才可以灭掉楚国,王翦说自己需要六十万大军才有把握。嬴政听完感慨道:“王将军,你老了”。王翦听到后直接顺水推舟请辞,想要回到故乡养老。

嬴政以李信为帅,蒙恬为副手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兵攻打楚国,结果遇上了更为老辣的项燕,项燕用四十万大军对阵二十万秦军,与昌平君合谋,最终大败秦军,秦军更是阵亡了七个都尉,这在战国末年可以算得上是一件离谱的事情了。

这让嬴政感到极为恼火,于是连忙跑去请王翦出山,并且还极其郑重的道了歉,这大概就是千古一帝的气度了。王翦此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需要六十万大军才可以出征,并且还要房要地。嬴政都一一应允。

就这样,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在行军途中还多次向嬴政请求想要良田住宅。这样的行为就连自己的部下都看不下去了,觉得王翦太过分了。王翦解释说如今我手握六十万大军的兵权,我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大王怎么会放心呢。

由此可见,王翦深谙为臣之道,懂得如何才能让上位者对自己放心,这样自己既能在外打好仗,也能在庙堂上为自己解决身后事。

最终王翦调兵遣将,与楚国僵持一年后抓住时机,灭掉了楚国大将项燕,随后又俘虏了楚王,自此楚国成为了历史。

急流勇退

六国灭亡后,王翦又被派去南征百越之地,取得胜利后就辞官归隐了。可谓是急流勇退,王翦是一个始终头脑清醒的人,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拥有赫赫战功却不居功自傲,或许是白起前车之鉴时刻警醒着他,或许是多年的战场生涯渐渐生出了疲惫之心,厌倦了沙场的刀光剑影,想要远离武将的生活。

所以秦国统一之后他选择退出历史舞台,不入庙堂,不沾染政治。将可能置自己于死地的隐患一一规避,过上自己的悠闲的暮年生活。

标签: 王翦

更多文章

  • 王翦:功高震主,挫败燕国之后选择急流勇退,是嬴政威逼利诱吗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王翦

    文/四季文史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潜在的规律,历史上那些皇帝们与开国功臣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悄悄地发生着质变,是什么呢?依靠着出生入死的功臣们帮忙上位的那些皇帝,当登上宝座的那一刻,就开始怀疑起自己身边的臣子们,并且疑心是与日俱增,所以后来所发生的种种,看似偶然实则是有意为之的事情。无疑,这些

  • 大秦第一战神到底是谁,不是白起,不是王翦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王翦

    若论大秦第一战神,有人说是“杀神”白起,也有人说是灭五国的王翦,然而,却又一人若称第一,其他人必然起身鞠躬,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如果问秦灭六国的最大对手是谁,赵国绝对排在第一位,即使在长平之战后,秦国也没能力去一口吞掉赵国,相反在后来的战争中,两国各有胜负。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两人,那么为何赵国还

  • 王翦打仗有个恶习,这让秦始皇觉得十分心疼

    历史人物编辑:欢欢的奇幻旅行标签:王翦

    历史上,战国四大名将中的王翦,除了战功卓著以外,还有其他三位不具备的政治智慧。在建立不世之功之后懂得急流勇退,最后,得以善终。王翦能够善终的原因,并不是依靠他的功勋,而是因为他的一个“恶习”。这个“恶习”是伴随着他的成长而成长,在灭楚战争中达到顶峰,那这个恶习到底是什么呢?他又是如何染上这个恶习的呢

  • 王翦功高震主,为何最后却可以得到善终?摆脱“兔死狗烹”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王翦

    王翦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秦国的统一天下,付出了很大的贡献,而秦国能这么快的统一,可以说王翦功不可没,与此之前的白起相比,王翦功高震主,为何他最后却得到了善终?摆脱了“兔死狗烹”的命运?提起白起,后人将他视为战神,大多数原因是他在长平一战中坑杀40万赵军,这一战让他褒贬不一,不过白起为秦襄王征战

  • 王翦作为灭六国最大的功臣,为什么能够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小鹏说穿衣搭配标签:王翦

    王翦作为秦国的大将军,在灭六国的战争中立下了许多功勋,尤其是在攻破赵国的邯郸城时,表现出色,被誉为“百战之师”。但是关于他为何能够善终,还有一些传说和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王翦在战争中表现优异,秦始皇非常器重他,曾经几次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王翦的儿子。此外,秦始皇对王翦的家族也比较宽容,没有像对待其他反对

  • 秦国名将王翦:沙场英雄,功劳卓著位极人臣,鸟尽弓藏终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邓都御史标签:王翦

    秦国之所以能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众多诸侯国中脱颖而出,除了历代君王的韬光养晦和秦国人特有的精神外,还有一代又一代贤臣的辅导才促成了大秦的统一大业。而古往今来那些为帝王打下江山的英雄们结局能够做到“飞鸟尽良弓藏”结局的屈指可数,大多数都没有善终的下场。战国的四大名将中,仅仅只有一位名将最终得到了善终,他就

  • 王翦缘何坚持灭楚出兵六十万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王翦

    秦国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并不是顺风顺水的,也是历经诸多困境才走上巅峰,其中就包括在征伐楚国之时,秦王嬴政陷入两难的境地。当时是公元前224年,秦国已经统一了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准备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楚国,但是在制定消灭楚国计划的同时,要确定谁来带兵出征;当时有两位大将进入秦王嬴政的法眼,一位是战功彪

  •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王翦

    王翦能得善终的关键在于:懂得为人臣之道。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廉颇、李牧都没有能得善终。这与战国时期君臣的权力之争有关,属于君臣之间没有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导致君王对武将产生怀疑,甚至痛下杀手。一、白起之死白起是战国第一名将,他曾经战伊阙,斩杀韩魏联军二十余万;攻打崤函,夺下六十一座城池,他还南

  • 秦朝灭亡时,王翦为什么不出来救国呢?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王翦

    秦朝灭亡时,王翦为什么不出来救国呢?他是一个十分出名的将军,有特别多的人都知道他的事迹,很厉害的、在秦始皇嬴政的时候,他和儿子王贲一起可谓是把六国都给灭掉,最后为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王翦所在的那个年代主要是在秦始皇时代,并且秦始皇在位的时候,王翦年纪已经非常大了,以至于秦始皇

  • 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能功成身退?

    历史人物编辑:唐明爱标签:王翦

    在后世尊称的四大名将中,有且只有王翦是功成身退,得以善终的将军。功高盖主,这词,出自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却在功成名就之后,没有得到善终,所以用功高盖主来形容。功高盖主,运用在四大名将中,除王翦外的其余三将再合适不过了。四大名将中,白起、李牧、廉颇,三人虽然都有军事方面的成就,但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