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中写到六王毕,四海一是秦奋六世之余烈取得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谁的功劳最大呢?毫无疑问是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史记中记载他是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将军。王翦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扮演了怎么样的角色呢。
横扫三晋,计杀李牧
公元前236年,除掉了吕不韦和嫪毐后的秦王政开始亲政,一统天下的计划正式开始实施。此时秦朝的大将有王翦蒙武等中年武将以及王贲蒙恬、李信等青壮派武将。
王翦从嬴政幼年时就跟随在他的身边,在蕲年宫之变中帮助嬴政除掉了长信侯嫪毐,慢慢的崭露头角。
此前因为韩国较为弱小,秦始皇并没有派遣王翦率兵攻打,而是派遣内史腾前去。灭掉韩国之后,嬴政将下一个目标放在了赵国,此时的赵国虽然经过长平之战元气大伤,但是经过这些年的休养再加上对于秦国的仇恨,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嬴政决定以王翦为主帅,蒙武为副手率大军出征。王翦率兵从上郡出发,与杨端和军遥相呼应,正当王翦意气风发想要一鼓作气灭掉赵国时,却遇上了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李牧此前多次击败秦国的军队,这次遇上秦国的王翦同样严阵以待,王翦同样如此,双方都没有冒进,两相对峙。
王翦和李牧两位将军在战场上对峙了一年多,在这段时间里,王翦上奏秦王,可以使用反间计,离间李牧和赵王的关系。
秦王派人携重金收买赵王近臣,素有“战神”之称的郭开,郭开之前因为与廉颇有了嫌隙,于是排挤、诬陷廉颇,使得廉颇被罢免,后来因为国内缺乏将领赵王决定重新启用廉颇,于是派人去查看情况,可是这个人被郭开收买,于是便有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典故。
收受秦国贿赂的郭开又开始了他的表演,向赵王说李牧与司马尚暗通信息,准备向秦军投降,意图谋反。
灭楚
公元前226年,此时韩国、赵国皆被秦国所灭,燕王出逃辽东,名存实亡。于是秦始皇派遣王翦之子王贲出兵攻打楚国,王贲英勇善战大败楚国,夺取了楚国十几座城池,使得楚国伤筋动骨。随后王贲带兵继续北上,对魏国展开攻势,最后引黄河之水水淹大梁城,魏王假投降,魏国灭。
一年后,秦始皇决定灭掉楚国,于是询问朝中的武将分别需要带领多少士兵出征,青年将领李信站了出来表示自己只需要二十万士兵就可以灭掉楚国。此前李信参与了灭赵之战以及灭燕战役,在灭燕战役中,率领轻骑突击燕太子丹,迫使太子丹败退蓟城坚守。在王翦攻破蓟城后,又率领数千骑兵追击,迫使燕王杀了太子丹并献上首级,这件事使得嬴政特别高兴,对李信也更加信任。此时听到自己的心腹爱将说只需要二十万大军就可以灭掉楚国,心里更是大喜过望。
又询问王翦需要多少士兵才可以灭掉楚国,王翦说自己需要六十万大军才有把握。嬴政听完感慨道:“王将军,你老了”。王翦听到后直接顺水推舟请辞,想要回到故乡养老。
嬴政以李信为帅,蒙恬为副手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兵攻打楚国,结果遇上了更为老辣的项燕,项燕用四十万大军对阵二十万秦军,与昌平君合谋,最终大败秦军,秦军更是阵亡了七个都尉,这在战国末年可以算得上是一件离谱的事情了。
这让嬴政感到极为恼火,于是连忙跑去请王翦出山,并且还极其郑重的道了歉,这大概就是千古一帝的气度了。王翦此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需要六十万大军才可以出征,并且还要房要地。嬴政都一一应允。
就这样,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在行军途中还多次向嬴政请求想要良田住宅。这样的行为就连自己的部下都看不下去了,觉得王翦太过分了。王翦解释说如今我手握六十万大军的兵权,我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大王怎么会放心呢。
由此可见,王翦深谙为臣之道,懂得如何才能让上位者对自己放心,这样自己既能在外打好仗,也能在庙堂上为自己解决身后事。
最终王翦调兵遣将,与楚国僵持一年后抓住时机,灭掉了楚国大将项燕,随后又俘虏了楚王,自此楚国成为了历史。
急流勇退
六国灭亡后,王翦又被派去南征百越之地,取得胜利后就辞官归隐了。可谓是急流勇退,王翦是一个始终头脑清醒的人,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拥有赫赫战功却不居功自傲,或许是白起前车之鉴时刻警醒着他,或许是多年的战场生涯渐渐生出了疲惫之心,厌倦了沙场的刀光剑影,想要远离武将的生活。
所以秦国统一之后他选择退出历史舞台,不入庙堂,不沾染政治。将可能置自己于死地的隐患一一规避,过上自己的悠闲的暮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