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秦国的统一天下,付出了很大的贡献,而秦国能这么快的统一,可以说王翦功不可没,与此之前的白起相比,王翦功高震主,为何他最后却得到了善终?摆脱了“兔死狗烹”的命运?
提起白起,后人将他视为战神,大多数原因是他在长平一战中坑杀40万赵军,这一战让他褒贬不一,不过白起为秦襄王征战四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大大削弱六国军事力量,确实为之后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最后白起受秦襄王忌惮,无奈自刎而死,也成为了一个悲剧,而原因就在于他功高震主,被人离间,而之后的王翦同样功高,为何就没有被秦始皇杀掉呢?
秦襄王死后,秦始皇继位,他将统一六国提上日程,而当时年轻的将星王翦自然是走进了秦始皇的视线,第一次灭亡赵国时,王翦使用反间计,杀害李牧成功灭亡赵国,可以说,这正是他做人圆滑的一面,不过两个敌对的国家,王翦的做法无可厚非,打仗肯定是要拼计谋的,之后的灭燕国,魏国,楚国,这其中都有王翦与儿子王贲的影子,可以说最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最大的功臣便是王翦父子。
王翦最后没能被秦始皇杀掉,他做人的道理,在灭楚一战中就足以显现出来,灭楚时,王翦要求60万军队,年轻的李信说20万军队就以足够,王翦听后立马辞官告老还乡,作为一个有计谋的人,王翦觉得,如果李信20万人打赢战争,自己肯定要让位,还不如直接先让位,如果李信输了,秦始皇还会来找他,到时候再上位也不晚。
结果果然如此,李信大败,秦始皇亲自向王翦道歉,并且交给他60万军队让他灭楚,而在行军过程中,王翦每到一城便开始向秦始皇要赏赐,“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当时他的手下觉得王翦太过分,于是劝告他,王翦这时候才说,因为他深知秦始皇生性多疑,要这么多赏赐的原因其目的就在于消除秦始皇的疑惑之心,一年后,王翦大破楚军,攻灭楚国,可以说,秦始皇的眼光是没有错的,王翦也是非常有能力的。
在攻下燕国首都后,王翦选择告老还乡,也是他的智慧所在,他知道,天下统一已经是势在必行,而最终他选择急流勇退的原因就是为了保命,王翦为何没被杀?他是一个聪明人,会揣摩人心,从灭赵,灭楚之战中我们都能看出来,都说人心难测,但是似乎到了王翦这里并非如此,别人的心理对他手到擒来,而这也是他最后能够善终的原因,也因此摆脱了“兔死狗烹”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