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名将王翦:沙场英雄,功劳卓著位极人臣,鸟尽弓藏终得善终

秦国名将王翦:沙场英雄,功劳卓著位极人臣,鸟尽弓藏终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邓都御史 访问量:636 更新时间:2024/1/26 11:29:55

秦国之所以能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众多诸侯国中脱颖而出,除了历代君王的韬光养晦和秦国人特有的精神外,还有一代又一代贤臣的辅导才促成了大秦的统一大业。

而古往今来那些为帝王打下江山的英雄们结局能够做到“飞鸟尽良弓藏”结局的屈指可数,大多数都没有善终的下场。战国的四大名将中,仅仅只有一位名将最终得到了善终,他就是今天的主角——王翦

从军生涯的小高峰

王翦,字维张(违章)。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秦国的最高军事干部之一。王翦的早期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出彩的战绩,做事风格也是十分低调。而一直到嬴政成为新一任的秦王之后,王翦的“职业生涯”才开始崭露锋芒。

王翦之所以能够善终主要的原因还是王翦要比其他三位名将更懂得做人,他曾经主动靠近当时的宰相范雎,帮他干掉了他的仇人,这就让范雎开始逐渐关注这位之前默默无闻的年轻人。

而在范雎的推荐下,王翦也逐渐走进了秦王的视野。在嬴政的弟弟叛变之时,王翦在秦王的示意下,又将秦王的弟弟收拾的服服帖帖,随后王翦又跟随嬴政收拾了吕不韦嫪毐,帮助嬴政顺利登基。

而帮助嬴政登基才仅仅只是王翦人生之中的一个小高峰,他的最大成功用《史记》评论他的话来说就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

双线操控攻占赵国

首先当嬴政制定了统一的策略以后,秦国此时最大的敌人就是赵国。虽然此时的韩赵魏联盟已经不如之前牢不可破,但是赵国的军事实力依然有与秦国分庭抗礼的能力。所以赵国也成为了秦国统一路上的一颗最大的绊脚石。

就在秦国正在思考如何攻占赵国时,老天给秦国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赵国突然遭受到了多年未见的大旱,导致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饥荒。

嬴政便借助这次机会让王翦率兵攻打赵国,赵国得知以后也是十分紧张,当年白起坑杀数十万赵国士兵的教训还记忆犹新,此刻秦国趁机发难让赵国决定派李牧与司马尚出兵迎战。

李牧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此次战斗两大名将相继统兵,自然战斗异常的激烈。王翦老辣的进攻作风和秦军彪悍的战斗力本以为能够大破赵军,可是在赵军在李牧的指挥下竟然没有让王翦取得任何先机。

王翦眼看在正面战场上得不到一点先机以后,决定发展隐形战线,将自己的秘密王牌拿出来,打李牧一个措手不及。而这个秘密王牌就是一个人,而且还是一位女人。

这位女人就是当时赵国的王太后,王太后不仅在国内拥有一定的权利而且还与李牧有仇,最重要的她还是秦国的卧底。于是王太后负责在赵国国内散布李牧卖国的传闻,然后王翦则写了一封称赞李牧的书信托人送给李牧。

李牧收到王翦的书信后也是一头雾水,或许出于英雄惺惺相惜的情感,李牧象征性地回了一封吹捧王翦的信,而正是这封回信让李牧彻底掉进了王翦的圈套之中。

赵王当时已经被“李牧卖国”的谣言影响的开始怀疑李牧,而李牧王翦互通书信的事情传入到赵王的耳朵之后,赵王勃然大怒。他下旨将李牧的兵权和官职全部撤去,押回赵国受审。

李牧收到赵王的信件以后自然知道这是王翦的圈套,他更知道此刻赵国的命运全在自己的选择之中,如果自己真的按照赵王的旨意回国度受审,那么赵国离灭国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李牧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先抗旨然后给赵王写一封书信说明缘由,可惜书信还没送到,派去收缴李牧兵权的使臣就以叛国罪的名义将李牧斩杀。

李牧死后,赵国再无匹敌王翦的将军,尽管赵军誓死抵抗秦军,可惜都是螳臂当车。在李牧死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秦军就攻占了赵国的国都,而错杀名将的赵王也成为了秦军的阶下囚。

继续征讨连灭数国

赵国的覆灭让其他五国也感受到了秦国的野心,正当其他五国正紧张地观察局势生怕自己会是秦军的第二个目标的时候,燕国的一手骚操作让燕国成为了第二个攻击目标。

而这个骚操作就是“荆轲刺秦王”,燕国天真的以为只要杀掉嬴政那么秦朝便可元气大伤,可是秦王以一招“绕柱走”的战法,轻松躲过了荆轲的刺杀。而刺杀失败以后,燕国就要承受秦国的怒火。

嬴政首先给王翦增添人马,让王翦带领四十多万大军,挥师继续进攻燕国。李牧都倒在了王翦的剑下,燕国的将领更是被王翦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全部解决。

仅仅第二年,燕王就被王翦的部队一路退到辽东一带,最后只能忍痛杀死“荆轲刺秦”的始作俑者太子丹才让秦国的怒气稍稍平息。

而燕国也就又续命了五年,在打掉楚国以后,秦军又顺手将只是名义上的“燕国”给收拾了。攻打魏国的时候,王翦并没有亲自出马,而是让自己的儿子王贲轻松就将魏国给灭掉了。

而在攻打楚国的作战会议中,王翦和自己的副将李信参加会议。当秦王问起攻打楚国要用多少兵后,年轻气盛的李信说道:“给我二十万,便可一举荡平楚国”。而当秦王询问王翦时,王翦稍作沉思说道:“至少六十万才可以打下”。

这一对比让秦王开始开起了王翦的玩笑:“王将军看来已经老了,用兵都开始畏畏缩缩了”,秦王说完便准备让李信领兵二十万攻楚。王翦见到自己受到了秦王的轻视,便借此告老还乡。

而李信的大军在燕国的战斗中很快被燕国老将项燕打得丢盔卸甲,秦王见此只好灰头土脸地去找王翦道歉,请求王翦再次出山。

王翦准备出征之时,故作纠结的对秦王说道:“之前给大王打天下,多大的战功都没封侯,还请大王趁着还能用得着老臣,赐给我一些良田产业吧”

秦王哈哈大笑也答应了王翦的请求,在王翦大军刚刚出征没多久,王翦又多次派人请求秦王再赐良田。

老将出马自然手到擒来,王翦首先据守抵抗然后等待楚君消耗殆尽以后再乘胜追击。这一战略让楚军接连后撤,随后秦军轻松攻占楚国首都,楚王也被生擒。

小结:

在为嬴政打下天下以后,王翦立刻卸下所有军权请求嬴政准许他告老还乡的愿望,秦王也欣然允许,而正是王翦这种不贪图权利兵权的做法,才让王翦能够得到善终的结局。后世的萧何和郭子仪也在王翦那里学会了为臣之道,最后也落得善终的结局。

标签: 王翦

更多文章

  • 王翦缘何坚持灭楚出兵六十万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王翦

    秦国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并不是顺风顺水的,也是历经诸多困境才走上巅峰,其中就包括在征伐楚国之时,秦王嬴政陷入两难的境地。当时是公元前224年,秦国已经统一了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准备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楚国,但是在制定消灭楚国计划的同时,要确定谁来带兵出征;当时有两位大将进入秦王嬴政的法眼,一位是战功彪

  •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王翦

    王翦能得善终的关键在于:懂得为人臣之道。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廉颇、李牧都没有能得善终。这与战国时期君臣的权力之争有关,属于君臣之间没有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导致君王对武将产生怀疑,甚至痛下杀手。一、白起之死白起是战国第一名将,他曾经战伊阙,斩杀韩魏联军二十余万;攻打崤函,夺下六十一座城池,他还南

  • 秦朝灭亡时,王翦为什么不出来救国呢?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王翦

    秦朝灭亡时,王翦为什么不出来救国呢?他是一个十分出名的将军,有特别多的人都知道他的事迹,很厉害的、在秦始皇嬴政的时候,他和儿子王贲一起可谓是把六国都给灭掉,最后为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王翦所在的那个年代主要是在秦始皇时代,并且秦始皇在位的时候,王翦年纪已经非常大了,以至于秦始皇

  • 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能功成身退?

    历史人物编辑:唐明爱标签:王翦

    在后世尊称的四大名将中,有且只有王翦是功成身退,得以善终的将军。功高盖主,这词,出自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却在功成名就之后,没有得到善终,所以用功高盖主来形容。功高盖主,运用在四大名将中,除王翦外的其余三将再合适不过了。四大名将中,白起、李牧、廉颇,三人虽然都有军事方面的成就,但都不

  • 王翦有多猛,可与白起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王翦

    秦灭六国时,楚国不是最后一个被攻破,但绝对是最难攻破的一个…而当时,秦国担任攻楚主将的人正是王翦。-1-秦始皇在灭掉三晋、俘虏了燕王并数破楚师后,深感这一切来的要比想象中容易不少,于是也是在此时,他果断地做了一个决定…彻底对楚国收网…而接下来在选将的问题上,秦始皇没有先问久经沙场、已经为秦拔赵定燕的

  • 秦王:20万兵谁能带?王翦说:少60万不带,结果证明王翦英明无比

    历史人物编辑:树人谈史标签:王翦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穷逐鹿中原,都希望可以实现统一中国的霸业,经过不断的更替和吞并最后只剩下了七个国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战国七雄,这几个国家经过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后终于秦朝完成了统一的大业。秦朝之所以能够顺利统一天下,和地形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在当时科技技术还非常落后的年代地形往往会起到制约作用,而秦朝

  • 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唯一善终者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玮聊娱乐标签:王翦

    战国四大名将最后一个,王翦,至此,四大名将终于划上圆满句号。与其他三大名将相比,王翦的结局是最好的,他得以善终。没有被君王坑死,没有被君王抛弃,和儿子王贲在帮助秦王嬴政统一之后,急流勇退,辞官回乡,终老一生。司马迁将他和白起放在一起,说他们两个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们一个是助秦真正崛起的名将,

  • 为何有灭国之功的王翦没白起厉害?王翦是站在白起肩膀上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王翦

    文|飞鱼说史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常言道:山西出将,山东出相。这里的“山“指的是古崤山,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 战国四大名将之秦将王翦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王翦

    秦国名将王翦,是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据说,王翦是东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又是唐朝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年少时很喜欢军事,侍奉过秦始皇。电视剧《寻秦记》剧照公元前236年,王翦带兵不仅攻下了赵国的阏与,还一连攻下了赵国的九座城池,从此,名声大震。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王翦立下了赫赫战功

  • 王翦出征时不断讨要封赏,部将劝他不要过分,王翦:我这是在保命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王翦

    “少李轻兵去不回,荆人胜气鼓如雷。将军料敌元非怯,能使君王促驾来。”说到嬴政手下的著名将领,很多人都会想到蒙恬,不过除了蒙恬以外,大将王翦也是秦朝相当重要的名将。那么这里我们就来讲一个关于王翦的故事,据悉他曾在出征时不断讨要封赏,连其部将都劝他不要太过分了,而王翦却称自己是在保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