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

为什么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崔阿敏 访问量:1091 更新时间:2023/12/7 14:58:32

嬴政这个叫法在汉之前是没有这种称呼的,因为先秦以前对于姓氏都是分开的称呼的,男子称氏,女子称为姓。嬴姓的由来最早是被舜赐姓赢,到了周缪王时期,赢姓里有一个叫造父的因为有功,被周缪王封在赵城,他就是赵氏的祖先。赵氏再往后有一个叫非子的因为养马养得好,被周孝王以秦地受封,所以就被称为赢秦。为什么会被称为赢秦呢?因为周孝王在封非子的时候说:“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号曰赢秦。”就是嬴姓秦氏,但是秦始皇也不叫秦政,这是由于他是出生在赵国,加上赵秦本来就是一家,所以在《史记》中有记载叫秦始皇为赵政的。

“十六年,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史记·楚世家》“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史记·秦始皇本纪》

姓与氏的区别

在汉代以前,姓与氏都是有严格的区别的。先有姓后有氏,据说姓氏母系氏族时期的产物,那时候只知有其母而不知有其父;而氏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产物。可能这么说不太准确,但确实姓要比“氏”出现要早得多。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男女在姓氏的叫法上有区别,一般是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女子为什么要称姓呢,一般的解释有两种:一是不忘本,不忘记自己的祖先;二是防止同姓婚姻。古人早就发现同一个氏族(部落)之间的婚姻容易对后代繁衍不利,出现低能智障的几率要高,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就禁止同氏族(部落)的婚姻。而且在早期有姓的氏族(部落)非常少,据说流传到现在古老的姓在百家姓中也只有不到30个,像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一般带有女子旁的姓都属于比较原始的姓。而且那时候交通不便,生产力低下,人口流动性少,所以同女子称姓来防止同姓之间通婚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男子称氏,是因为氏是区别于身份。氏的来源有许多种,有以封地为氏的(比如赵姓、屈姓),有以官名为氏的(比如上官、司马),也有以祖先名字为氏的(比如南宫,皇甫)。所以说这个氏是没有氏族血缘纽带功能的,它是可以变得,仅仅是为了区别你和别人的不同而已。举个例子,商鞅变法的策划者商鞅,他在魏国的时候叫公孙鞅,因为他是姬姓公孙氏,所以叫公孙就是他的身份,能和别人区分开来;到了秦国,又因为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所以叫卫鞅,卫也是为了区别别人;后来被秦王封在商地,称为商鞅,都是一个道理。

为何秦始皇和他的儿子扶苏胡亥叫法都不一样

在开始小编就说了汉代之前没有交嬴政的说法,在《史记》里称秦始皇为赵政,但大多数时候一般也不会称为赵政,因为春秋战国有一个国君无氏的传统,就是国君一般都不称氏,而姓都是用在女子身上的,所以国君一般称呼为“国+名”的形式。比如秦始皇一般称为秦王政,比如像周成王,称呼为周成王诵而不叫姬诵晋文公称为晋文公重耳而不叫姬重耳。

对于国王的儿子一般也不以氏称呼,一般称呼前面加公子两字,比如扶苏,可以叫公子扶苏或者扶苏而不能叫秦扶苏或者赵扶苏。这些都不符合当时的叫法。

到了汉以后由于原有的经济、制度的崩溃,姓氏原有的身份及血缘的关系在庶民阶级上升和人口流动增加的冲击下崩溃了,所以说姓氏的这种规则就破坏掉了,渐渐地合流,就成了我们今天统称的姓。至于嬴政的叫法那是今天我们模糊了当时姓氏的关系及使用规则的一种叫法,但并不正确。

标签: 扶苏

更多文章

  • 如果公子扶苏不死,成功当上皇帝,那么秦朝会灭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揭密标签:扶苏

    大家好,这里是古今中外言历史,以后小编会每天为大家讲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右上方关注一下。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是我国两千年来首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然而,秦国强也快,亡也快。始皇死后,二世而亡。由于二世胡亥的所作所为着实让人失望,于是古往今来,总是会有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公子扶苏没有死,成功地继

  • 秦始皇真正中意的继承人,真的是公子扶苏吗?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扶苏

    秦朝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先河,也留下了谜团。比如秦二世而亡,人们多讲的是胡亥继位、赵高专权、李斯谋私,可秦始皇作为一个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君主,不该没有选择继承人的眼光,《陈胜吴广起义》中说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真的吗? 扶苏才是真正的继承人 如果想要弄清楚扶苏继位后的可

  • 古墓出土失传竹简,推翻《史记》记载,秦始皇从未想过传位扶苏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扶苏

    《史记》中记载:“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关于秦始皇传位的记载,几千年以来世人都相信《史记》中记载的“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秦始皇本想传位公子扶苏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了真理,几千年以来几乎无人否质疑认;直

  • 如果公子扶苏继承了皇帝位,秦朝还会这么快灭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扶苏

    公元前210年,东巡途中的秦始皇病逝于邢台沙丘。秦始皇死后,赵高与李斯合谋,假造秦始皇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并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逼迫其自杀。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返回咸阳继位,是为秦二世。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握实权,秦帝国统治基础迅速垮塌,仅三年时间秦朝便灭亡

  • 探秘扶苏墓,一个拔剑自刎,改变了中华2000年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袁恩慈标签:扶苏

    探秘扶苏墓,一个拔剑自刎,改变了中华2000年历史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探秘扶苏墓,一个拔剑自刎,改变了中华2000年历史历史解读阿常谈古墓2022-09-2823:33安徽关注扶苏,秦始皇长子,一个

  • 如果扶苏继承皇位,秦朝会延续吗,历史将如何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今夜又南飞标签:扶苏

    《史记》上记载,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 信人而奋士。可以看出秦始皇有的品质,扶苏有。秦始皇没有的品质,扶苏也有。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正需要扶苏这样的仁君来治理江山。扶苏对内施仁政,又有蒙恬辅佐抵御外敌,可以完美地解决内忧外患。从理想上来讲,扶苏继位,秦朝能像汉朝那样发展下去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假如公子扶苏继位,秦朝能避免二世而亡的厄运吗?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扶苏

    历史书上,将秦朝的灭亡归结于胡亥的暴政,但如果换成仁义的公子扶苏继位,能改变秦朝二世而亡的厄运吗?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有篇传世经典叫做《过秦论》,其中总结秦灭亡的原因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朝的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暴政及不得民心。秦始皇因为历史功绩太大,大多数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都比较正面,认为是

  • 秦始皇泉下有知的怒吼:扶苏!你辜负了朕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扶苏

    北疆,长城,风沙如雪,弯刀如月,山有扶苏,公子世无双!扶苏双目凄然:千秋功名,江山社稷,可笑我没君王命!尊父皇命,我当北面以自决!大将军上前止之:公子监军30万,天下重任也!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在新政之下,六国贵族均贬为平民,丧失了以往的特权和利益。要求恢复分封制的势力一直博弈于

  • 假如扶苏当了皇帝,他能挽救秦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大表哥标签:扶苏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假设,我们说历史不容假设,但我们在回顾历史、探讨历史的过程中,有了这种假设,会非常有意思。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的答案是会灭亡的,但不会像胡亥那样那么地快。回答上面的观点,我们首先要看看作为秦国二世皇帝的胡亥政权是为何被推翻的,从历史留下的资料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皇位来路不

  • 扶苏并非秦始皇继位人选,且看司马迁留下的证据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故事天地标签:扶苏

    “亡秦者胡也”,这则由方士提供的图谶。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受欺骗,派出蒙恬率领三十万精兵北上攻打匈奴。两千多年后,世人仍受图谶的左右,误以为胡亥导致了大秦帝国的灭亡。在《赵高才是秦亡的幕后推手》一文中, 分析过胡亥过于信任赵高,或者说赵高为攫取权力从而导致了大秦帝国的加速灭亡。因此有人认为,如果长子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