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的《过秦论》分析到:“陈胜、吴广并不比六国的君主更有权势,然而秦灭了六国,陈胜、吴广却灭了秦朝。这是因为秦朝不施行仁义,而导致‘攻守之势异也’。”
百姓都是喜欢过安稳日子的,秦朝的统治却让他们苦不堪言,男子费尽全力耕种,地里的收获却不够交赋税。女子费尽全力耕织,却不能保证家人都穿得暖和。连年的战争让无辜的百姓丢掉性命,苛刻的法律让无知的百姓陷入法网。秦朝末年的起义,虽然是一些野心家掀起的,但是其参与者,都是在暴秦的迫害下绝望的百姓,他们与强悍的秦军作战,只为给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如果秦朝施行仁政,是否就不会灭亡了呢?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一向以“仁慈”出名,深受百姓爱戴,如果他能继承皇位,是否能挽回秦朝灭亡的厄运呢?
一、扶苏是否受到拥护?
从蒙毅临死前说出的那句话就能看出,扶苏一直是被秦始皇当成继承人培养的。
《史记·蒙恬列传》: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
扶苏虽然没有被立为太子,但他继承人的地位是得到大臣们的共识的。
秦始皇病重之前,发出遗诏让扶苏回咸阳参加丧会。
大臣们就开始议论一件事:“如果扶苏回到咸阳即位,定会让蒙恬当丞相。”
于是贪恋权位的丞相李斯,就与赵高、胡亥俩人走到了一起,用帮助胡亥铲除扶苏,换来自己能长久待在丞相的位置上。
可见扶苏也是有敌人的,但是他与蒙恬共事两年,在赵高、李斯、胡亥等人眼里,蒙恬和扶苏是铁杆盟友,他俩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若是扶苏愿意,他煽动蒙恬发动军队帮自己即位,又有何难?
而蒙恬手下拥有30万大军,这是秦朝最精锐的军队。扶苏只要能得到蒙恬的支持,还有谁敢反抗他呢?
扶苏也是得到百姓支持的。
陈胜、吴广有自知之明,他们知道自己既没有名声,有没有权势,更没有血统。所以一个假称自己是扶苏,另一个假称自己是项燕,才拉起了那支队伍。
扶苏这个人以仁慈出名,深得百姓爱戴。他被胡亥害死后,民间就出现了一些传说:有说扶苏实际上没有死的,有说该当皇帝的是扶苏而不是胡亥。
百姓对胡亥皇位的合法性产生了质疑,又都同情扶苏,所以才加入陈胜、吴广的队伍,要推翻胡亥的统治。
如果扶苏能当上皇帝,就算世上出现了一百个像陈胜、吴广这样的野心家,他们又能煽动多少人呢?就算他们敢有所动作,最多也是躲进山里当盗贼,他们不可能拉得起那么庞大的队伍,因为百姓更本就不买他俩的帐。
可见如果扶苏能当皇帝,他的统治必定是很稳固的。
扶苏是否能应对威胁?
六国虽然被秦朝一一灭掉,但它们的残余势力还是很强大的,而且那些六国“遗民”没有一天不想着复国,韩国的张良刺杀秦始皇多达十几次,楚国和齐国的大贵族世家,依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这些大贵族虽然被秦朝剥夺了权势,有些突出者还遭到朝廷的通缉,但它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仍是不容忽视的。
他们不仅与各地名流交情甚好,他们在百姓心中也是合法的统治者。
这些六国遗留贵族的势力,可谓是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斩草除根的。
例如楚国的项梁、项羽两叔侄,被朝廷通缉,就藏匿在会稽郡吴县,在那里结交各地豪强,他们虽然权势不如当年,但仍是每天都不忘自己灭秦的使命。
这些人,才是扶苏最该重视的威胁。
但事实上,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这些威胁都是小问题。
陈胜、项梁这两派义军,虽然声势浩大,有着“早晚就要攻入咸阳”的势头。
但在秦将章邯的打击下,这两人接连死去,各地反秦事业差点破产。
后来在巨鹿之战中,章邯被项羽击败,秦朝元气大伤,但在几个月之后,被朝廷排挤、怀疑的章邯投降项羽之后,秦朝才断了最后一口气。
如果说项羽是楚汉时期最强的军队指挥者,这是没有争议的事,但那是因为比他更强的蒙恬被胡亥赐死,所以项羽才能一路高歌猛进,一路斩草披靡,俨然有不可抵挡之势。
如果扶苏不死,蒙恬定不会被铲除,他也会有与项羽一战雌雄的机会,蒙恬和项羽交战的场面,定是一场两虎相斗不分雌雄的场面。
况且指挥军队十几年的蒙恬,军事经验定不比项羽少。在边境锻炼了几十年的秦朝精锐,定不比临时组织起来的楚军弱,秦朝和楚国的胜负也很容易判断了。
所以说,如果蒙恬是秦军的最高统帅,项羽有很大的几率会战败。
结语
百足之虫尚且死而不僵,以秦朝之强,怎么至于在三年之内就丧失了它统治的一切了呢?而且连它发家的陕西关中都失去了——这确实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怪就怪在胡亥这个昏君当了皇帝,在那种制度下,一个皇帝的能力,确实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强弱。以秦朝之强,不至于15年就灭亡,就算是换个像阿斗那样的皇帝,只要他能像信任诸葛亮那样信任李斯,也不至于遭此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