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是秦朝的一代名将,为秦国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却落得身死的下场。他的死,与秦二世及奸臣赵高有直接的关系。
北伐匈奴,修筑长城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大举发兵三十万,北伐匈奴。秦军总司令蒙恬有显赫的家族背景,蒙家三代都出名将,从蒙骜到蒙武到蒙恬,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
蒙恬北伐,势如破竹,一口气把匈奴人赶出河南地。次年,蒙恬又夺取河套以北的阴山地区,设四十四县,置九原郡,在黄河沿岸修筑城池要塞。之后,蒙恬又渡过黄河,攻取高阙、阳山、北假等地。
秦长城
由于匈奴人居无定所,飘忽不定。为防匈奴南下,秦始皇征发大批人力,由蒙恬主持修筑长城防线。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蜿蜒万里,故而称为万里长城。这个万里长城,与现在的万里长城其实不是一回事,秦长城早在历史的风沙中损毁殆尽了。蒙恬主持修筑的长城,是在战国时代秦、燕、赵三国长城的基础上,缀连而成,也并非完全新建。
蒙恬北伐匈奴,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力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秦帝国强大的写照。蒙恬驻守北疆十余年,威震匈奴。由于功劳赫赫,秦始皇对蒙氏家族尊宠有加,蒙恬的弟弟蒙毅也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兄弟两人风光无限,蒙恬统兵于外,蒙毅则在朝中为皇帝出谋划策,两人位高权重,都是忠信之臣,其他将领,谁也不敢与蒙氏兄弟争风头。
秦始皇暴崩导致一场政变阴谋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病崩于东巡途中。秦始皇暴崩,导致一场政变阴谋。
当时跟随秦始皇出巡的重要人物,包括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以及权倾一时的蒙毅。如果秦始皇死时,蒙毅在场,估计也没有赵高的政变。偏偏当时蒙毅不在,他去哪了呢?
原来在秦始皇病重时,什么药都没用,只得寄希望于超自然的神灵,于是他派自己的最信任的蒙毅去向山川之神祷告。秦始皇没有料想到,他的这一决定,葬送了大秦帝国。历史有时就是如此诡异。
秦始皇驾崩前,写了一封信给长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在此之前,长子扶苏曾反对秦始皇坑杀儒生,始皇一怒之下,把他打发到北疆,让他去监督蒙恬。“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秦始皇写完信后,交给中车府令赵高。
赵高
然而,谁都没想到,赵高居然把这封信给扣留不发。“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为什么呢?只要扶苏回到咸阳,肯定是继位当皇帝,只要扶苏当皇帝,赵高的政治生涯就算完了。扶苏与蒙恬、蒙毅兄弟的关系密切,而且都很讨厌赵高。特别是蒙毅,跟赵高有过节。
有一回赵高犯了事,皇帝让蒙毅去审理,蒙毅刚正不阿,判他死罪。但是后来秦始皇特赦了赵高,赵高比较会拍马屁,又官复原职。“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不过,这么一来,他与蒙氏兄弟的仇算是结下了。
鉴于蒙氏兄弟与扶苏的关系,只要扶苏上台,赵高必然无立足之地,甚至可能清算当年的死罪。大家想想,赵高能不害怕吗?所以他一定要阻止扶苏上台,还要干掉蒙氏兄弟。于是,一桩惊天大阴谋出笼了。
赵高决定把公子胡亥推上皇帝宝座,他曾经是胡亥的老师,关系非同寻常。赵高就怂恿丞相李斯说:“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拉李斯上了他的贼船一起支持胡亥篡位。赵高说服了李斯,因为李斯也担心蒙氏兄弟会取代自己的丞相地位,于是同意入伙。于是三人密不发丧,伪称得到皇帝遗诏,立胡亥为太子。“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祕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接下来,就是对扶苏与蒙氏兄弟下毒手。
蒙氏兄弟含冤而死
李斯与赵高伪造一封皇帝诏书,加盖玺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
赵高派使者把诏书送到上郡,扶苏泪流满面,他本为孝子,父叫子死,子不可不死。他默默走向内室,打算引剑自裁。蒙恬觉得事出蹊跷,阻止说:“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後死,未暮也。”
然而,扶苏这个人愚忠愚孝,他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遂自刭而死。蒙恬不肯自杀,使者大怒,当即将他逮捕,投入监狱。
秦二世胡亥还有点良心未泯,认为蒙恬没什么罪过,打算把他释放了。赵高当然拼命反对,还编了些瞎话,攻击蒙恬的弟弟蒙毅。他对胡亥说:“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胡亥
胡亥向来没什么主见,赵高说什么,他就听什么。
蒙毅被捕,关在代郡。胡亥派人对蒙毅说:“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先帝几时想立胡亥为太子?他又几时阻挠过?蒙毅想要申辩:“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则臣少宦,顺幸没世。可谓知意矣。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则太子独从,周旋天下,去诸公子绝远,臣无所疑矣。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谏,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也,为羞累先主之名,愿大夫为虑焉,使臣得死情实。且夫顺成全者,道之所贵也;刑杀者,道之所卒也。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故曰‘用道治者不杀无罪,而罚不加于无辜’。唯大夫留心!”“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
轮到蒙恬了。“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以悲凉的语气说:“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褓,周公旦负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公旦自揃其爪以沈于河,曰:‘王未有识,是旦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书而藏之记府,可谓信矣。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于楚。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旦沈书,乃流涕曰:‘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杀言之者而反周公旦。故周书曰‘必参而伍之’。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夫成王失而复振则卒昌;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则国亡。臣故曰过可振而谏可觉也。察于参伍,上圣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于是吞药而死。
蒙恬、蒙毅两个蒙氏兄弟虽然对秦朝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但是,新皇登基势必要进行一场清洗。而蒙氏兄弟是新权贵(赵高、李斯)等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蒙恬、蒙毅兄弟的死与自身无关,完全是赵高等人的迫害下无辜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