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公子扶苏如果做对这三件事,历史或许会有转机
文/夜雨未央
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
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疑,请将线索发送至后台,我们会严肃处理!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嬴政驾崩于邢台沙丘,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发动”沙丘之变“,篡改始皇遗诏,改立公子胡亥为帝。同年,公子扶苏被赐自尽。
公子扶苏的自尽,给了秦二世胡亥登基的机会,更是将秦国的未来推向了深渊。在这场皇位之争中公子扶苏几乎没有多余的反抗,便接受了被赐自尽的命运,甚至可以说胡亥的皇位来的轻而易举,因为他的竞争对手早已放弃反抗。
仔细梳理胡亥登基的幸运和公子扶苏的自尽,我们发现,公子扶苏落到这样的结局,他自身也有很大的问题。如果公子扶苏可以做到这三件事,他或许会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变秦朝的命运。具体是哪三件事,接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在“沙丘之变”中,公子扶苏并不是毫无反抗之力,但他却在胡亥假传遗诏时,愚忠的认为这就是始皇的遗诏,甚至毫无怀疑的就遵从遗诏自尽而亡,这是扶苏在夺位中的第一件错事。
扶苏由于与始皇帝的政见不合,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因劝谏触怒始皇帝,被流放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当时,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长城,始皇派遣公子扶苏前往,何尝不是另一种磨炼长子的方式。希望长子可以拥有军功,并且得到大将蒙恬的支持,为以后的登基做好准备。
可惜扶苏并没有理解到始皇帝的用心,甚至在始皇帝离世时,为他留下了大秦最强大的兵力,他还是没有用这支强大的军队为自己的命运做出反抗,在蒙恬的苦苦劝说中只留下一句“父而赐自死,尚安复请”。以至于连累将军蒙恬,这使得在之后的起义中,秦朝在军中竟无可用之人,更是加剧了秦朝的灭亡。
扶苏师从大儒淳于越,本可以在朝中获得儒家的支持,但他却过于仁善,甚至可以说是愚忠,在遗诏赐死中没有丝毫怀疑,这不是一个君王该有的品行,这是扶苏做错的第二件事。
作为皇位继承人,扶苏既有坐拥三十万大军的蒙恬支持,又有朝中儒家人士拥戴,更有天下民心所向。
但扶苏却因为自己的愚忠,不曾相信始皇帝对他的期望,更不曾理解到始皇帝让他前往上党的真正,以至于拥有一切上位者的机会,却还是被他自己阻绝。
古往今来,所有的皇位继承人都有警觉的政治敏感度,更是对一切有关皇权的事和人有着高度关注。但扶苏却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更不留意朝中动向,这是他做的第三件错事。
秦始皇嬴政对长子扶苏是重视,对幼子胡亥是宠爱,但扶苏对胡亥的宠爱却毫无防备,这让胡亥凭借着始皇的宠爱有了可乘之机。扶苏最为不重视的是朝堂上的变动,不管是秦始皇的突然暴毙,还是李斯与赵高的合谋,他都一无所知。
这对于一个继承人来说,无疑是不合格的,哪怕扶苏的皇位已是所有人都默认的,但他在被始皇派遣到上党,远离政治中心时,他依旧对朝中的一切没有任何关注,在朝中更无心腹之人。
这让扶苏对一切变化都不知真相,只是盲目的跟从内心想法,在最后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以为他的自尽是完成父命。
命运是公平的,对公子扶苏的运气并不是永远的,扶苏拥有三次改变命运,改变历史的机会,却还是被他做出的选择错过,或许他真的不是一名合格的为帝者,不适合那些谋划算计。
扶苏的命运已然在他最后的选择中注定,他也只能是皇位之争的失败者,他失败的命运已然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