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第一权臣:霍光的权臣之路

中国第一权臣:霍光的权臣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真相史料馆 访问量:4721 更新时间:2024/2/5 1:19:47

我是伍自豪,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我的自媒体创作】干货。

他是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天命”概念下,第一个在皇权政治中做到了极致的文官。

他也为后世的所有文官后辈们做了一个模板。

权臣极致,不过他。

权臣善终,不过他。

他的人生之路,也无意间给了后面出场的那位感动中国道德模范巨大的思考与发。

极致的权力也意味着极致的责任,这句话穿越千年放之四海皆准。

“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姓霍氏”

霍光本人是大大的善终的,和张居正死后仍被清算不同,霍光哪怕死后本人也没有被清算,一直受汉代后世帝王供奉,被清算的是霍家人。甘露三年汉宣帝绘图麒麟阁时仍然认可霍光是第一功臣,这里面肯定有汉宣帝感念霍光扶立的因素,但也充分说明了汉宣帝认可霍光自武帝后的政治成就。

霍氏兄弟真算得上是华夏文明史中的一对异数,兄弟都能青史留名的少之又少。

兄长是不世出的战神,封狼居胥,可谓华夏武将最高荣誉。

弟弟是一手遮天的权臣,后世权臣的“楷模”,“伊霍之事,臣能为之”。

纵观古今,无论一个人在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前有多自控,满足目标之后的放纵就有多可怖,压抑久了心里需要释放。霍光这人的自控和王莽有的一比,但是比不上王莽,王大爷几十年正能量始终如一,直到当皇帝,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啊,万中无一啊,每次想到这,又想都戏称他是穿越者,觉得不靠谱!

南印度有信仰的狂信者能几十年举着手,那王莽靠什么,对权力的极度追求吗?

刘贺一上来,确实干了不少蠢事,唯一最蠢的就是想安排自己的人顶替各种要职,这不就是和霍光还有霍光背后团体利益翻脸吗?不换了你换谁?

但是这造成的结果就是,霍光和霍光背后的官员武将团体权利过大,皇帝都敢换,无论霍光是奸臣还是忠臣,天然的就和后来不管谁接任的皇帝都会有冲突,不可能有信任感。

导致后来霍光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想还政与汉宣帝刘洵,汉宣帝都会有疑心。

我想说的是,霍光力挽狂澜汉武帝留下的烂摊子,让老百姓能有稍微好点的日子过,他就不失为千古名臣。

霍光这个人可以说很谨慎,谨慎地过头导致他没有大魄力,他所有的政治路线都是沿用武帝,比如一个巫蛊之祸他就没能力搞定,或者他不想去改变,巫蛊之祸不止上层还波及到了民间,诬陷之事多及之,霍光不但不管还任用酷吏大肆镇压,只有有人诬陷你用巫蛊,那就肯定蹲大牢,搞不好会死人。

所以汉宣帝一掌权就亲自审理巫蛊之事,不止为他的祖辈,也为了百姓,告诉大家这个事过去了,还有汉宣帝时期大赦天下有3种犯罪的人不会赦免,杀人伤人和诬陷(像贪污造反那都直接杀了,根本不会有赦免的机会)

我总体来说霍光使国家度过了最危难的时期,功是大于过的,不过要说他治理下的百姓生活好吗,那就见仁见智了,比武帝好,比宣元差,甚至不如文景。

霍光传不可不读依旧是一个对霍光的一个不错的评价,…从王莽到董太师,还是孔明桓温,或者是一些其他的一些人物,都坐在了霍光这个位置上,个人与国家,家族与天下都在这个位置上产生了无数次演绎…无论他们是高尚还是卑劣,但他们都不是霍光,干的比霍光差的比比皆是,但另一些也就不再是霍光…

武帝估计也没料到后面霍光会大权独揽,能达到伊伊这种程度,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本来就是用来制衡的,其中三个会死的那么早或给弄了,一个去世太早,还有两个因为一些原因也给弄了,霍光由此大权独揽,甚至到了废皇帝的地步。

功臣权臣与皇帝之间的矛盾是天然难解的,和各人品德无关,权臣想要做事,必然要把持朝政,越把持朝政,皇帝必然越猜忌你,到最后形成不可解的死结,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功臣大多没好下场的原因。

霍光败就败在没管理好自己的家人,尤其是他媳妇,嚣张跋扈,为了自己女儿能当皇后,把刘病已的发妻给毒杀了,把人家患难与共的妻子给杀了,结果皇帝还对你笑嘻嘻,要不是霍光能力出众,又手握大全,早就诛九族了,也许那时候霍光就知道一旦自己死了整个霍家都不复存在了吧,结局也是那样霍光一死,霍家荡然无存。

自我介绍

伍自豪,90后自媒体创作人,专注自媒体写作以及[个人精进]干货分享,坚信越努力越幸运。

#头条创作挑战赛#

标签: 霍光

更多文章

  • 西汉权臣霍光:生前政事一决于光,死后家族尽数被诛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霍光

    权臣极致,不过霍光权臣善终,不过霍光权臣家族,大抵不过霍光这一段话就概括了霍光生前和生后的事情,权臣做到极致也不过霍光,权臣善终也不过霍光,而权臣死后家族结局也大抵不过霍光。一个权臣能强大到废立皇帝以至于生前政事一决于光,但是霍光死后家族尽数被诛。然而皇帝并没有抹杀霍光的功绩,反而让其陪葬武帝陵,其

  • 君臣典范:汉昭帝和霍光,为何能终身不负?

    历史人物编辑:青年史观标签:霍光

    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在他的著作《韩非子》里,说过这么一句话:君臣一日百战。也就是说,君臣之间就是一种对立关系,整天勾心斗角,一天要斗上百回。又有一句话叫做:主疑臣而不杀,则臣必反。臣疑主而不反,则主必诛。这也就是说,如果君臣之间一旦出现了猜疑,如果你不先下手为强,那就会被别人干掉。所以,自古以

  • 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权倾朝野,一辈子却很克制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霍光

    霍光这个人的发迹,其实要跟他哥哥霍去病有关。作为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的确平步青云,到最后掌控了西汉王朝的大局,甚至连皇帝的废立都是霍光一句话的事情。这个人先是废掉了刘贺,后来又安排了一个刘病己。还好刘病己足智多谋,不然霍光估计还真的有自立为帝的意思。刘病己就是汉宣帝,此人在汉武帝之后再一次实现

  • 史书记载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用“薨”,原因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霍光

    这两兄弟的葬礼谁更大,一直是关于汉代历史问题的一个大争论,有的人说,《史记》中写到,霍去病的死用的是“卒”,可却与霍去病的功绩不符,而霍光又太高了。但其实先不说《史记》怎么记载,在葬礼规格上,霍去病也是“薨”的规格,也就是“诸侯”的标准。在历史上,汉代的史书有两部,一部叫《汉书》,一部叫《史记》。可

  • 汉宣帝:霍光死后,霍家只剩下猪,待我架锅烧水将其家族一锅端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霍光

    霍光死后,妻子毒杀皇后儿子造反,汉宣帝:来得刚好公元前68年汉朝权臣霍光去世,临死前后,汉宣帝侍候在他病榻前,看着这个既是臣子又是岳丈的人潸然泪下。之后,汉宣帝以最高规格为霍光办理了葬事,尽管此前二人有过猜忌、分歧和嫌隙,但人死为大,相信汉宣帝对他是又爱又恨的。只是,对汉宣帝来说,为公为私,霍家都非

  • 生荣死哀,权臣之算-三朝元老,霍光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霍光

    汉武帝在卫青,霍去病二人去世后,对两人家族的态度截然不同,娶了平阳公主的卫家是不断被打压,最后甚至满门被诛杀,历史上没有卫家后人的踪迹,相比之下,霍家要强很多,南征北战中霍系将领都对这位名将忠心耿耿,而在霍去病死后,刘彻为了朝堂平衡,扶持霍光作为霍系的代言人,养在宫中,以示恩宠,一时间,大汉军方山头

  • 霍光把汉宣帝推上皇位,为何汉宣帝恩将仇报,反将霍氏家族灭门

    历史人物编辑:邱嘉妮标签:霍光

    汉武帝当初为了防止后宫乱政,外戚专权,不惜做了立子杀母的决定,然而西汉的大权还是落到了旁人手里,这个人就是霍光。霍光是如何上位的?汉武帝死后,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坐上了龙椅,因母亲已死,后宫是没有机会参与政事了,但辅政大臣还是要的吧。武帝死前把辅政大权托付给了霍光,此外还有金日磾[dī]、田千秋、上官

  • 霍仲孺:生下霍去病与霍光的小县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霍光

    公元前117年,22岁的霍去病远赴边关,准备率领5万骑兵出塞作战,目标是匈奴单于。路过河东平阳县的时候,他稍作停留。河东太守远远地迎出郊外,并亲自为霍去背起弓弩,把他接到了平阳的传舍里。在这个供往来官吏休息食宿的地方,霍去病下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命令:把一个叫做霍仲孺的小吏请过来。霍仲孺

  • 刘弗陵为何22岁就无子而终?霍光手段很残忍,后宫嫔妃竟都成摆设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霍光

    导读:汉武帝去世前,册立年仅七岁的小儿子刘弗陵为皇太子,同时让亲近的大臣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担任辅政大臣。汉武帝去世后,刘弗陵虽然顺利继承皇位,但霍光很快就铲除其他辅政大臣,成为了独揽朝政的一代权臣。并且,霍光还欺压年幼的刘弗陵,不让刘弗陵临幸妃子们,导致刘弗陵没有后代。而在刘弗陵二十岁的时

  • 为了“旧宝剑”,汉宣帝不惜得罪权臣霍光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霍光

    刘贺被废之后,西汉王朝皇帝的宝座又空着了,这一回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呢?辅政大臣霍光和张安世经过反复商量,也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霍光正在为难的时候,他收到了光禄大夫邴吉的一封来信,信中说,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今年18岁,饱学多才,行止得体,可以继承皇位,请大将军考虑决定。霍光有了刘贺的教训,对再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