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权臣霍光:生前政事一决于光,死后家族尽数被诛

西汉权臣霍光:生前政事一决于光,死后家族尽数被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俊刚 访问量:895 更新时间:2024/2/13 7:40:12

权臣极致,不过霍光

权臣善终,不过霍光

权臣家族,大抵不过霍光

这一段话就概括了霍光生前和生后的事情,权臣做到极致也不过霍光,权臣善终也不过霍光,而权臣死后家族结局也大抵不过霍光。一个权臣能强大到废立皇帝以至于生前政事一决于光,但是霍光死后家族尽数被诛。然而皇帝并没有抹杀霍光的功绩,反而让其陪葬武帝陵,其葬礼规格比照汉初功臣萧何。为什么霍光能位极人臣?为什么霍光能善终?为什么霍光家族不能善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数十年如一日

公元119年,霍去病横扫漠北,封狼居胥。霍去病得胜回朝的时候将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带走了,尽管自幼霍去病就背负着私生子的称号,但霍去病对父亲一家都有着喜感。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尽管你一生碌碌无为,但是你把大人物生出来,那就是大功一件。原本霍去病的父亲以为生出一个霍去病就已经荣耀至极了,但他没想到的是让霍家光大门庭的是霍光。

霍去病是皇后卫子夫的外甥,而卫子夫又属于卫氏家族,所以霍去病和霍光就有了卫氏家族的背书。有这一层关系所以霍光的地位也是蹭蹭蹭的往上窜,霍光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奉车都尉。奉车都尉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汉武帝的贴身保镖,出门奉车,去侍左右。不过当时的霍光才十几岁,自己都管不好更别说管皇帝了,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霍光前途无量。

为什么?因为他能经常跟在皇帝身边,深得皇帝信任而且还能跟着皇帝长本事,历代这一职位都是火箭通道。不过汉武帝是个特例,因为汉武帝身边人基本上都是原地爆炸,很少有一飞冲天的。为什么?因为汉武帝当时搞的一系列政治统治框架是从来没有的,组织全民战争、经济大改革、权利制度更替,新的制度一定会有无数漏洞,而这些漏洞基本上都是用人命去试出来的。这种情况下,霍光一步走错触碰红线,那就基本上前途无望甚至都有可能丢失性命。

原本霍光还有霍去病这一后台,但是霍光根本就没有想到霍去病走的那么早。霍去病走后,霍光就没有了强力依靠。身处于权利中枢,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有一句话是这一说的:有的一些魔鬼通道通关的唯一方法就是慢慢地推着车走。霍光深谙此理,他在当差的时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数十年如一日。“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什么意思?意思就是霍光每次进出宫门的时候,他在哪一层殿阶停留都会有固定的位置,而且每次落步距离尺寸不差。也正是因为霍光无比谨慎,所以入宫二十年未尝有一错,深得汉武帝信任更是肩负着汉武帝的期望。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霍光传》:光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奉车都尉: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置,秩比二千石,掌御乘舆车。

极致的权力也意味着极致的责任,穿越千年放之四海皆准。

有一句是评价霍去病的,那就是:有些人的出现就仿佛是完成特定的历史使命。霍光父亲的使命是生下霍去病和霍光,霍去病的使命是横扫漠北,而霍光的使命就是维持汉朝的统治,让汉朝再创辉煌。汉朝初期刘邦采取了分封制,虽然之后陆续消灭了一些异姓王和刘氏诸侯王,但是地方上仍旧残存大量政治势力。开国功臣势力、刘氏诸王势力、刘氏诸王的姻亲家族势力、武帝前的残存外戚势力、还有一些在地方上有极大影响力但未踏足政坛的家族势力,武帝生前把这些势力折磨得不轻,虽然死前多次下罪己诏,但是不是每一个对不起都能换回没关系的。

武帝生前镇压这些势力的同时大力扶持戾太子,为的就是让权力顺利过渡给戾太子。但是晚年爆发巫蛊之乱,戾太子自杀身亡,原本培养的接班人就这样没了。武帝见幼子刘弗陵有几分自己的模样,所以就决定立幼主。但是武帝生前做了那么多事,死后如果那些势力反扑,刘弗陵能镇住吗?不知道,汉武帝他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所以他就开始给刘弗陵找托孤大臣。一向谨慎的霍光一直出没在汉武帝的身边,汉武帝看着霍光突然间笑了起来,霍光难道不正是刘弗陵需要的吗?

武帝让人绘制了周公辅成王的图画,并且赐给了霍光。意思很明显了,幼主刘弗陵是接班人,霍光行周公之事。霍光前半生一直谨慎,现在依旧谨慎,他颤颤巍巍的问如果陛下不行了,谁来继承大统?武帝就说道,和画一样,幼主继位你辅佐。这其实就是两人最后的试探,霍光希望武帝能亲口说出来让霍光辅政的话,虽然霍光说自己不如金日磾,但是金日磾赶忙说我是外国人不如霍光。武帝也想看看霍光的反应,如果霍光要是有一丝神情不对,武帝拼命也会把霍光带走。但霍光这幅表现也让武帝安心了,汉武帝临走前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立子杀母。为了避免“吕后”再现,汉武帝帮霍光解决掉最大的外戚问题,为的就是让霍光放手收拾烂摊子。

极致的权利也就意味着极致的责任,这句话穿越千年放之四海皆准。武帝肯定了霍光的地位,、给予霍光极致的权利,同时霍光也要极致的负责,因为汉朝危亡就托于霍光了。前面说了,武帝生前穷兵黩武,并且得罪了很多既得利益者,这么大的一个烂摊子可不是谁都能收拾的,但是上天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了霍光,亦或者说是武帝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了霍光。

《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资治通鉴·汉纪·十四》:汉武帝立子杀母,帝曰: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武帝驾崩,行周公之事

武帝驾崩,幼主刘弗陵继位,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为左将军,田千秋为丞相,桑弘羊为御史大夫。为什么丞相排名不是第一?霍光为汉武帝钦点的“周公”,难道霍光不应该是丞相吗?我们先科普一下汉武帝时期的权利中枢,看看他们在的职位都管什么事,你就知道为什么这样了。

首先武帝时期由于丞相不能跟上武帝的脚步,所以丞相的权利被阉割了,丞相的权利也基本上都交给了尚书。大臣有罪,尚书弹劾;州郡官吏入朝禀事,面见尚书;官员的生前,上报尚书;丞相有过,尚书弹劾;御史选拔,尚书品定。也就是把这些事全部集中到尚书哪里,然后尚书禀报皇帝,最后武帝拍板决定。武帝生前是武帝管,但是武帝死后就让霍光领尚书事,也就意味着汉武帝把他的权利交给了霍光。自此霍光位极人臣,政事一决于光。

大司马就是古代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也就是最高军事顾问,这一职务就是方便让霍光名正言顺的管理军事行政事务。大将军最初是刘邦拜韩信的,职务权利就是总理军事。但是之后除了战争时期设置,其他时期都不立。一直到武帝北伐才立卫青为大将军,之后又立霍光为大将军。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三职于一身,就意味着霍光已经牢牢掌握相权和军权。

车骑将军就是掌管京师、宫廷兵卫的重要官职,之所以把这一职务交给金日磾是因为金日磾是一个外国人。外国人在朝廷没有根基,所以只能当一个孤臣。一般孤臣都深得皇帝信任,汉武帝之所以让金日磾当车骑将军,其目的可能就是想要让皇帝牢牢抓住京师和宫廷兵卫,必要的时候扑杀霍光。

上官桀是左将军,桑弘羊是御史大夫,上官桀孙女是皇后,他们几个人也就形成了后党。武帝设置的非常巧妙,让孤臣和后党等人监视着霍光,霍光又统领天下大事。如果霍光没问题,那么天下太平。但是如果霍光有问题,那么后党和孤臣就能迅速扑杀霍光。其实最要紧的棋子就是金日磾,因为金日磾掌管京师的兵卫,他能决定权臣威胁皇帝还是皇帝威胁权臣。但是非常不幸的是金日磾死的非常早,而这一权利又过渡给了霍光。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大臣有罪,由尚书劾奏;选任御史大夫,由尚书品定高下;官吏有功迁升,上报尚书;州郡官吏入朝奏事,则面见尚书。丞相若有过失,反由尚书问状劾奏。《资治通鉴·汉纪·十四》: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又以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

权倾朝野,政事一决于光

武帝死后,霍光和上官桀、金日磾等人铲除了射莽何罗与弟重合侯的叛乱阴谋。但是随后上官桀、盖长公主、燕王刘旦、桑弘羊等人组成了反霍联盟,他们要想一举铲除霍光。原本只是用阴谋想要皇帝下令杀霍光,但是皇帝不吃这一套,反而下令严查诬陷霍光的人。阴谋不行了,上官桀等人就开始用阳谋,想要发动政变铲除霍光。

上官桀刚有权利就把自己的儿子安排到权力中枢,而比他更有权利的霍光都没有把自己的子嗣安排进权利中枢。为什么?因为真正的高手都知道,载没有完全的把握下是不会把自己的人放进权力中枢,因为如果安排不妥当那就会拖累自己。

对此江郎就感觉到有点可笑,霍光何许人也?他是一个跟了汉武帝几十年的人,他是一个能在皇帝身边不出错的人,身处权力中枢却不卷入旋涡,被武帝钦点为周公的人,能统领军权和相权,手上的权利比肩帝权,他怎么可能输给上官桀等人。在霍光的铁腕手段下,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被灭,长公主和燕王自杀,霍光因此成为朝廷实际掌权者。其实金日磾死后这一切都已经能预料到的,当车骑将军的权利到霍光手里的时候就已经能预料到了,上官桀等人再也无法制衡霍光,政事一决于光的局面已经形成。

武帝刚死就发生了叛乱和政变,很明显武帝镇压的势力蠢蠢欲动,暗潮汹涌。但是霍光硬是镇压了所有蠢蠢欲动的势力,驱妖除魔。如果没有霍光这根定海神针,汉朝能不能那么安稳都是一个未知数。汉昭帝继位之后并没有像汉武帝那样英明神武,反而是英年早逝,连一个子嗣都没有留下。在这种情况下还是霍光站了出来,霍光扶持了刘贺。

起初刘贺的名声就不怎么样,而且继位之后就开始和霍光争权,说实在的本身霍光就没看上他,只不过是矬子里拔将军的无奈之举。你要是上位之后老老实实,然后把权利继续交给霍光,那么一切安好。但是你一上位就开始争权,万一汉家江山毁在你手里怎么办?霍光也很理智,在立帝的时候就特意安排了心腹收集刘贺的罪过。为的就是如果刘贺不行,那么果断止损。

刘贺不断提拔心腹彻底激怒了霍光,霍光因此联合皇太后、车骑将军、大司农、丞相,一同组成了一个废帝联盟,这个联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皇帝把权利归还于霍光。没有悬念,刘贺输的一败涂地,最终权利还是回到了霍光的手里。霍光废了刘贺,之后又在大臣们的推荐下立刘病己。

刘病己自己很清楚自己为什么上位,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将军霍光。随后加封霍光一万七千户,车骑将军以下加封者十人,封侯五人,赐关内侯八人。自刘邦开国以来,这次赏赐数量和分量都是前所未有的,之后霍光的地位也是前所未有的。霍光请求把权利归还给皇帝,但是皇帝宁死也不接受,反而坚持把权利给霍光。之后霍光家人毒杀了刘病己的妻子,但是刘病已没有继续追查,反而娶了霍光的女儿,并且尊为皇后。

刘病己一直忍,一直忍到霍光去世。霍光去世的时候,刘病已让其陪葬武帝陵,并且其规格是比肩汉初功臣萧何。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亦惭。……繇是与光争权。”

尘埃落定,满门被灭

真正决定霍家命运的其实就是张安世,也就是车骑将军。张安世几乎是霍光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而且霍光死后张安世仍旧是车骑将军,并且主管尚书事务。霍光的职位基本上被张安世全部接过来了,此时霍家也没什么反对的,只要让右将军霍禹逐步接替张安世的权利,霍家依旧可以权倾朝野。但是关键人物张安世出了问题,要知道张安世的弟弟是太子党,是一路资助刘病己成才的人,张安世的儿子和刘病己还是发小。

现在回想起来汉武帝将刘病己养于掖庭也不无道理,明知霍光会提拔心腹张安世,但又让张安世的弟弟资助刘病己,为的不就是让张安世倒戈吗?张安世家族和刘病己的关系非常复杂,虽然张安世是霍光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张安世的家族却是一手扶持了刘病己。张安世要在刘病己和霍家做出选择,根据后面发生的事情看,张安世选择了刘病己。

车骑将军已经归顺了皇帝,之后刘病己慢慢的替换霍光遗留势力,把羽林军、未央和长乐卫尉等重要位置全部换成自己人。之后明升暗降,虽然让霍家人担任大司马,但是剥夺了霍家的兵权。时至如今霍家就算政变也没有权利了,汉宣帝终于把权利顺利过渡到自己手里,并且把霍家灭族。霍家被灭族之后张安世安然无恙,并且还深得皇帝器重,不知霍光知道这个结局会有何感想。

参考资料:《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标签: 霍光

更多文章

  • 君臣典范:汉昭帝和霍光,为何能终身不负?

    历史人物编辑:青年史观标签:霍光

    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在他的著作《韩非子》里,说过这么一句话:君臣一日百战。也就是说,君臣之间就是一种对立关系,整天勾心斗角,一天要斗上百回。又有一句话叫做:主疑臣而不杀,则臣必反。臣疑主而不反,则主必诛。这也就是说,如果君臣之间一旦出现了猜疑,如果你不先下手为强,那就会被别人干掉。所以,自古以

  • 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权倾朝野,一辈子却很克制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霍光

    霍光这个人的发迹,其实要跟他哥哥霍去病有关。作为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的确平步青云,到最后掌控了西汉王朝的大局,甚至连皇帝的废立都是霍光一句话的事情。这个人先是废掉了刘贺,后来又安排了一个刘病己。还好刘病己足智多谋,不然霍光估计还真的有自立为帝的意思。刘病己就是汉宣帝,此人在汉武帝之后再一次实现

  • 史书记载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用“薨”,原因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霍光

    这两兄弟的葬礼谁更大,一直是关于汉代历史问题的一个大争论,有的人说,《史记》中写到,霍去病的死用的是“卒”,可却与霍去病的功绩不符,而霍光又太高了。但其实先不说《史记》怎么记载,在葬礼规格上,霍去病也是“薨”的规格,也就是“诸侯”的标准。在历史上,汉代的史书有两部,一部叫《汉书》,一部叫《史记》。可

  • 汉宣帝:霍光死后,霍家只剩下猪,待我架锅烧水将其家族一锅端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霍光

    霍光死后,妻子毒杀皇后儿子造反,汉宣帝:来得刚好公元前68年汉朝权臣霍光去世,临死前后,汉宣帝侍候在他病榻前,看着这个既是臣子又是岳丈的人潸然泪下。之后,汉宣帝以最高规格为霍光办理了葬事,尽管此前二人有过猜忌、分歧和嫌隙,但人死为大,相信汉宣帝对他是又爱又恨的。只是,对汉宣帝来说,为公为私,霍家都非

  • 生荣死哀,权臣之算-三朝元老,霍光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霍光

    汉武帝在卫青,霍去病二人去世后,对两人家族的态度截然不同,娶了平阳公主的卫家是不断被打压,最后甚至满门被诛杀,历史上没有卫家后人的踪迹,相比之下,霍家要强很多,南征北战中霍系将领都对这位名将忠心耿耿,而在霍去病死后,刘彻为了朝堂平衡,扶持霍光作为霍系的代言人,养在宫中,以示恩宠,一时间,大汉军方山头

  • 霍光把汉宣帝推上皇位,为何汉宣帝恩将仇报,反将霍氏家族灭门

    历史人物编辑:邱嘉妮标签:霍光

    汉武帝当初为了防止后宫乱政,外戚专权,不惜做了立子杀母的决定,然而西汉的大权还是落到了旁人手里,这个人就是霍光。霍光是如何上位的?汉武帝死后,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坐上了龙椅,因母亲已死,后宫是没有机会参与政事了,但辅政大臣还是要的吧。武帝死前把辅政大权托付给了霍光,此外还有金日磾[dī]、田千秋、上官

  • 霍仲孺:生下霍去病与霍光的小县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霍光

    公元前117年,22岁的霍去病远赴边关,准备率领5万骑兵出塞作战,目标是匈奴单于。路过河东平阳县的时候,他稍作停留。河东太守远远地迎出郊外,并亲自为霍去背起弓弩,把他接到了平阳的传舍里。在这个供往来官吏休息食宿的地方,霍去病下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命令:把一个叫做霍仲孺的小吏请过来。霍仲孺

  • 刘弗陵为何22岁就无子而终?霍光手段很残忍,后宫嫔妃竟都成摆设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霍光

    导读:汉武帝去世前,册立年仅七岁的小儿子刘弗陵为皇太子,同时让亲近的大臣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担任辅政大臣。汉武帝去世后,刘弗陵虽然顺利继承皇位,但霍光很快就铲除其他辅政大臣,成为了独揽朝政的一代权臣。并且,霍光还欺压年幼的刘弗陵,不让刘弗陵临幸妃子们,导致刘弗陵没有后代。而在刘弗陵二十岁的时

  • 为了“旧宝剑”,汉宣帝不惜得罪权臣霍光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霍光

    刘贺被废之后,西汉王朝皇帝的宝座又空着了,这一回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呢?辅政大臣霍光和张安世经过反复商量,也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霍光正在为难的时候,他收到了光禄大夫邴吉的一封来信,信中说,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今年18岁,饱学多才,行止得体,可以继承皇位,请大将军考虑决定。霍光有了刘贺的教训,对再立新

  • 霍去病去世史书记载是“卒”,而霍光去世却用“薨”,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呼延犇史标签:霍光

    同样是去世,为什么霍去病去世记载“卒”,而霍光却用的“薨”?《史记》中,对霍去病的死是这么记载的:“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汉书》中记载他的死:“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一般来讲,天子去世叫做崩,诸侯的死叫做薨,士大夫去世叫做卒,读书人去世叫不禄,只有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