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权臣霍光辉煌一生,辅朝政,扶幼主,立新帝,权倾朝野,忠心耿耿

权臣霍光辉煌一生,辅朝政,扶幼主,立新帝,权倾朝野,忠心耿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近灵说历史 访问量:4404 更新时间:2024/3/5 12:13:12

说起霍光,我们就不得不说说汉武帝,整个大汉王朝,正是在这位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帝王手中,才一改往昔几十年和匈奴和亲求和平的劣势,主动向匈奴发起攻击一雪前耻,让大汉王朝彻底站起来,摆脱了匈奴自大汉开国几十年来压在头顶上的屈辱感。让大汉的影响力遍布世界,汉人的名号千古传唱。

汉武帝(网图)

只是这一切,虽然听起来豪迈激荡,可是付出的代价也是难以想象的,汉武帝执政五十多年,也就代表着大汉王朝征战了五十多年,国内人口彻底打空了一半儿,举目望去,整个大汉王朝上下全是寡妇幼子以及残疾老者,劳力青壮十不存一,国家储备消耗一空,百姓在饥饿的边缘疯狂挣扎,此时的大汉虽然看似军力鼎盛,可实际上已经风雨飘摇。

再加上汉武帝晚年昏庸,迷恋修仙炼丹追求长生不老,以至于炼丹术士猖獗,内外勾结祸乱朝政,最大的巫蛊案便是由这些人主导,冤杀了太子刘据,逼死了皇后卫子夫,导致国内根基不稳,后来查清之后汉武帝因为悔恨更是诛杀了近四十多万人口,对大汉的国力更是学上加霜,以至于到后来,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汉武帝

汉昭帝刘弗陵(剧照)

面对在灭亡边缘疯狂挣扎的江山社稷,和几乎举国麻木呆滞的孤儿寡母,以及无尽荒芜杂草丛生无人耕种的田地,也只能下罪己诏,向全国子民忏悔自己的罪过,尽管对匈奴的战争打空了大汉一半的人口让他并不后悔,因为这是过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事实也确实如此,正是这个时候的汉武帝打出了炎黄子孙的脊梁,打出了汉家的煌煌天威,但是也不能否认,他刘彻发动的战争机器给当代子民带来了无数无法言说的苦难 ,所以,这份罪己诏他心甘情愿。

不久后,汉武帝病逝,传位于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因为新帝年幼,所以,汉武帝临终前委任了四位辅政大臣辅佐皇帝,不得不说,这种做法,其实是汉武帝下的一步臭棋,因为人都有私心,辅政大臣,还一下子四位免不了争权夺利,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不是好事。

汉昭帝刘弗陵(剧照)

这四位大臣都有谁呢?分别是第一位是夏日磾,这个人是个匈奴人,属于南匈奴,后来归顺汉武帝,因为为人谨慎本份,办事得体有能力,还忠心耿耿,深得汉武帝赏识,任命为辅政大臣,可是夏日磾死的太早,在刘弗陵登基后的第二年,夏日磾就病死了,所以,这位辅政大臣没起到什么作用。

第二位辅政大臣是上官,这个人其实没什么大的本事,但关键在于人家会做人呀,能够精准地揣摩汉武帝的心思还不被其反感,这就是人家的本事,每次拍马屁都能拍到关键上,刚开始是汉武帝的贴身侍卫,孔武有力,有一次汉武帝坐马车外出,因为太热就把马车顶揭了下来让上官桀抱着跟在后面行走,马车在前面跑,走了很远,一个来回下来,上官桀脸不红气不喘的抱着沉重的马车盖闷声跟着,汉武帝很欣赏,夸他说:“你很不错”。

霍光(剧照)

时间一长自然得到了器重,慢慢地又让他去养马,可是把马养得很瘦,汉武帝看见很不高兴,就问他,你怎么把马养成这么骨瘦如柴的样子,上官桀却哭丧着脸说:“之前一段时间我听闻陛下龙体欠安心急如焚,那还有心思养马呀”!汉武帝大感其忠诚。

这就是上官桀的本事,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样的上官桀像个只会钻营的小人,可问题是能在汉武帝这样的皇帝面前钻营,足见这个人的本事不一般,而且这个人把汉武帝安排的事情夜办的很周到,就这样时间一长,因为汉武帝觉得对方忠心,办事可靠,自然是一路升迁,成为心腹,后来成为辅政大臣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第三位辅政大臣就是桑弘羊,这位是类似于秦朝卫鞅李斯一类的人物,典型的法家,而这样的人一切必然依法而行,肯定会得罪很多人,也是皇帝最为放心的一类人,忠诚直谏,也经常钻牛角尖,但是办事能力出众,忠心耿耿,自然是辅政大臣的不二人选。

第四位,就是霍光,而霍光也不是别人,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是谁大家都知道,汉武帝时期的大汉双壁之一,功劳齐天封狼居胥,历代名将楷模般的人物,这样人小的时候,却只是一个家奴的儿子,霍去病的父亲和霍去病的母亲本来都是公主府的家奴,两人在一起后有了霍去病,结果霍去病的父亲抛弃了他们母子离开了,在其他地方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了,还通过各种关系当了一个小官,后来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霍光。

霍光(剧照)

后来,身为冠军侯的霍去病找到了他父亲,他父亲看着当了侯爷的大汉皇亲权贵的儿子,心里怕得要死,卑躬屈膝地喊侯爷,毕竟是他当初抛弃了人家母子,但是霍去病没怪他,以人子之礼跪拜了他父亲后说明来意,想要把弟弟霍光带去培养,他父亲自然是满心欢喜的同意。

从那时起,霍光就开始接受霍去病的悉心培养,多年的培养让霍光文武双全,是一位出将入相不可多得的人物,后来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沉痛之余,自然把对外甥霍去病的器重转移到了他弟弟霍光身上,霍光也没有让汉武帝失望,才能卓越,领兵打仗战功卓著,治国理政又是政绩斐然,事汉武帝不可多得的左膀右臂,又因为霍去病的关系,后来自然也就是汉武帝最为信任的辅政大臣,也是唯一一位拥有兵权的辅政大臣,霍光,位列大司马,掌全国军事。

上官皇后(剧照)

而这四位辅政大臣中,因为夏日磾死得最早,上官桀和霍光又是亲家,霍光的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所以,辅政大臣实际上就成了桑弘羊和霍光的对角戏,本来桑弘羊救不太喜欢霍光这个人,或者说和霍光不太对服,但也算是相安无事,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让这两位辅政大臣彻底对立起来:

因为汉昭帝刘弗陵年幼,所以让愕邑长公主进宫照顾小皇帝,可是这个愕邑公主有个情人,名字叫丁外人,和愕邑公主两人经常在宫里偷情,甚至住在宫里,这件事被霍光知道后,霍光也没有做出任何处罚,只要他们不做出什么对皇帝对宫里不利的事情就好,从这一点上来看,霍光为人还是很宽容的。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却是以愕邑长公主和丁外人为导火索发生的:

上官皇后(剧照)

桑弘羊为官是典型的法家做派,后来,为了增强国力,在一次重臣们召开的国事会议上,桑弘羊提议把盐铁酒这些东西的生产收归国有,直接收税,可以有效迅速的充实国库,这一政策得以通过实施,也确实让国库迅速充实起来,国家变得富裕起来了。

伴随而来的也有一些问题,那就是盐铁酒这些东西收归国有之后,虽然及时有效充实了国库,但是百姓没有了生产积极性,时间一长,总的产量不升反降的厉害,霍光一直在考虑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法,后来为此事还专门开了历史著名的盐铁会议,桑弘羊主张收归国有,霍光主张还于民增加产量,两人政见相反,相持不下,后来还是霍光胜出,以霍光意见为主,毕竟霍光作为大司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辅臣,但是自此以后,桑弘羊就视霍光为朝政死敌。

汉昭帝刘弗陵(剧照)

而上官桀这个人,没啥本事,但是呢,他很喜欢巴结权贵,喜欢往上爬,他有一个小孙女,名字叫上官小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桀找到霍光,希望通过霍光,把上官小妹嫁进宫当皇后,让自己的权势更上一层,但是霍光拒绝了,因为他觉得上官小妹太小了,才6岁啊,刘弗陵也才12岁,完全没必要结这个亲。

可是上官桀不甘心,他转头就找上了愕邑长公主进行巴结讨好,然后说亲,还真就把这门亲事说成了,就这样,上官小妹就成了历史上最年龄最小的当皇后的女子,而霍光眼看外孙女成了皇后,也没说啥,成了也就成了,并不反对,之前之所以反对,也只是因为外孙女年龄太小,没别的意思。

从此以后,上官桀人就飘了,三天两头跑到宫里找孙女婿刘弗陵攀交情,喝酒聊天,醉迷糊回家就感叹孙女婿那里啥都好,房子大自己的房子小啥的,甚至有一次嫌自己的房子太小,竟然乘着醉酒一把火把房子点了,可见这个人狂到什么地步了。

汉宣帝刘病已(网图)

后来,丁外人有意当官,上官桀找到霍光疏通打点,但是霍光死活不同意,霍光认为,丁外人既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功劳,还和长公主不清不楚的,这样的人,自己不杀了他都不错了,当官绝对不行,上官桀好说歹说,心想着不管怎么说,自己和霍光都是亲家,再加上自己又是太国丈,霍光怎么也应该答应才对,可是没想到霍光拒绝了,因此,上官桀仇恨上了霍光,想要除掉霍光,于是联合了长公主以及霍光的政敌桑弘羊陷害霍光,在皇帝面前诬陷他,但是刘弗陵知晓霍光的为人,怎么也不愿意相信,更不愿意处置霍光。

眼看皇帝面前整不了霍光,这帮人竟然想出了刺杀霍光的路数,说实话,这一招太低级了,霍光文武兼备,战功无数,又岂是他们能刺杀的了的?不出意外,果然刺杀失败东窗事发,最后,桑弘羊上官桀等人被满门抄斩,长公主也被杀,自此以后,霍光成了唯一的辅政大臣,权倾朝野,开始了自己大刀阔斧的改革发展,让大汉稳步向前快速成长。只是可怜的上官小妹当了皇后还没多久,自己的娘家就没人了,几岁的孩子不免有些可怜。

而这几年汉昭帝也成长起来了,渐渐有了一代雄主的势头,和霍光搭配的也很好,君臣可谓相得益彰,内有汉昭帝渐渐开始治国理政,外有霍光防范匈奴,逐渐的将汉武帝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国力得以恢复,一片中兴之像。

可惜,天妒英才,一代明主圣君之像的汉昭帝刘弗陵突然病逝,年仅21岁,又没有留下子嗣,只能从诸侯王这些先帝子嗣当中选一个,霍光选了昌邑王刘贺,结果刘贺是个典型的昏君,在位二十七天就做了一千多件荒唐的事情,所以不到一个月就被霍光给废了,后来经过多方了解查询,又立了在民间长大的先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为帝,也就是让汉朝达到巅峰的汉昭帝。

通过自行废立皇帝就可以看出,此时的霍光的权利已经达到了巅峰,也开了权臣废立皇帝的先例,此时的他如果想自立为帝的话应该无人能挡,但是霍光没有,不管他是感念汉武帝和汉昭帝的恩遇也好,还是自己无心帝位也罢,总之他没有自立,反而在汉朝皇室动荡不安局势不稳的时候,是霍光一手稳住了动乱的天下,让大汉的江山得以延续,一辈子为老刘家兢兢业业,霍光对大汉的江山是有大功的,说他是权臣合适,是奸臣就冤枉他了。

哪怕后来汉宣帝刘询时期,霍光仍然把持朝政多年,但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没有私心,只是不放心刘询突然执政,担心江山不稳而已,实际上在汉宣帝当政期间,霍光其实一直在根据他的能力表现,一点一点的还政于他,不然的话,汉宣帝就不会在霍光病逝后以,能够迅速全面的接手各方面军政事物而没有一点儿反弹了。

汉宣帝刘病已(网图)

汉宣帝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尽管对曾经把持朝政的霍光恨得牙痒痒,简直就是又恨又怕,但也知道这不是私心,所以也没有在霍光死后对霍家报复,反而是礼遇有加,霍光对于西汉在汉武帝后期开始的各种动乱之后还能平稳延续国祚,这一过程中,霍光居功至伟,不愧为历史有名让后人敬佩东吴一代权臣。

后来的霍家虽然被汉宣帝满门抄斩了,但那不是因为霍光的原因,而是因为霍光的夫人和女儿,是她们母女两人联手设计为了当皇后,害死了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毒害一代皇后本就是诛九族的大罪,更何况许平君那还是刘询自小同甘共苦青梅竹马的发妻,情深义重,那种后果自然可想而知。只能说 霍氏母女人心不足蛇吞象,自作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标签: 霍光

更多文章

  • 霍光:首位废黜皇帝的权臣,告诉你权臣是怎么炼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霍光

    霍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能够废黜皇帝的权臣,从这个人的身上我们能够找到不少权力的密码。人贵自知这个霍光是大名鼎鼎的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兄弟,霍去病的父亲卫仲孺跟他的母亲卫少儿发生了关系之后就怀上了霍去病,秦汉时期民风开放,这种事情倒也是司空见惯,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卫先生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位

  • 霍光,作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光辉行为

    历史人物编辑:旧日历史标签:霍光

    西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的霍光对汉朝的功劳可以说是非常高。从辅政大臣的角度来看,有人称他和商朝的伊尹为伊霍。可见,他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长颈鹿角是韩先帝遗照为了纪念对韩室的中兴,有很大功劳的11名名臣在长颈鹿角画出11名功臣形象来表示纪念,中国古代道写功臣的画像制度也是从这时开始的。能登上长颈鹿角第

  • 霍光忠心耿耿辅佐帝王,刘病已为何在他死后,对其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霍光

    霍光忠心耿耿辅佐帝王,刘病已为何在他死后,对其满门抄斩?想必大家都知道,霍光可谓是三朝元老,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是西汉著名的权臣。同时,他还是霍去病的弟弟,当年大将军霍去病深得汉武帝喜爱,而汉武帝爱屋及乌,也非常信任霍光,后来霍去病去世了,霍光便更加受到汉武帝的照顾。当年汉武帝临终前就是

  • 平民出身的汉宣帝,如何扳倒专权数年、权倾朝野的霍光?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霍光

    元平元年,昭帝刘弗陵死后,霍光又废昌邑王刘贺,此时邴吉、张安世这些与刘询关系密切的人都主张迎立刘询。霍光对这个建议没有拒绝的理由,因为刘询才18岁,在可能的皇位继承人选中年纪最小,而且生长在民间毫无政治势力,立他为皇帝,霍光依旧可以掌握大权。于是,刘询登基了,在霍光集团的威权之下,刘询最终凭借皇帝的

  • 霍光废帝,做戏要全套——《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二十三)【上】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霍光

    网络图片霍光在汉昭帝驾崩后,拥立昌邑王刘贺继承了帝位。但这个刘贺有点缺乏头脑。登基之后,没有首先封赏重用霍光,而是把之前封国的许多旧臣带到京城,提拔充任重要的官位,大有迫不及待想要清除霍光势力的意思。霍光在汉昭帝时期就已经权倾朝野,政事基本都是他说了算。现在拥立一场,不仅没有加官进爵、取得更大的辉煌

  • 霍光权倾一世却不想被一个女人连累竟然被刘病已将霍氏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霍光

    大汉两朝名将霍光,在汉武帝时期深受重用更是受到了托孤的重责,在在当时应该是极大的信任和荣宠。霍光可谓是汉朝掌权最大的人,风光无限,可惜死后却被妻子坑了一把。汉昭帝在位期间,霍氏家族权倾朝野,在破获谋权一案后,朝中凡是霍家人都身居要职,当时的霍家可真是风光无限,百姓都知道霍光大将军的权力很大,很受皇帝

  • 功勋卓著却惨遭灭门,霍光一族的下场是历史不公,还是罪有应得?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霍光

    西汉王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璀璨和辉煌的一个朝代,而能成为这个朝代之中的肱骨之臣更不是泛泛之辈。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西汉权臣——霍光的一生,看他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权力中心,是如何在功成,又是如何在自己身死后两年满门惨遭抄斩?这其中到底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霍光虽然看似出身不高,但是他的关系

  • 霍光与王莽,说说权臣篡位和宦官势力崛起的必然性

    历史人物编辑:老蔡搞笑集标签:霍光

    王莽上台以后,搞了许多七荤八素的事情,频频带着祖宗的高帽子大搞舆论活动,不过最要命的一条就是土地改革,在那个落后的封建的时代,上台不稳,就大搞土地革命,实行封建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王莽这个想法虽然具有历史高度的前瞻性,不过太前卫了,小百姓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到那么高。又改革经济体制,搞大钱,思想先进性过

  • 霍光被族灭,这是封建政治的必然,根本无解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霍光

    霍光死后被族灭是必然,霍光提早死亡是他的最大幸运,霍家根本不可能避免死后全族被诛杀的命运,从他废除昌邑王刘贺那一天就注定的,作为朝臣擅自废立皇帝,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容忍的,即便汉宣帝是既得利益者,但霍光权力大到能够随意废立皇帝的程度,稍有不慎,下一个被废的很可能就是自己。如芒在背四个字,是汉宣帝

  • 汉宣帝能坐稳皇位,主要是利用霍光的影响,稳定了天下大局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霍光

    霍光可以随意废立皇帝,由此说霍光权倾朝野一点也不过分。霍光由于汉武帝的信任,在朝廷之内经营二十多年,形成了庞大的网络。霍光家族十分庞大,其权势遍布各个角落。 他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是统率宫卫郎官的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车都尉侍中,统率禁卫部队胡越骑兵;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掌管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