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班超为啥能凭一己之力,降服偌大的西域?

班超为啥能凭一己之力,降服偌大的西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丽萌 访问量:841 更新时间:2024/1/16 9:11:44

在东汉时期,出现了两个非常出色的人,一个是班超,另外一个是班固。这两个人都是非常出色的。

他们一个凭借出色的能力降服西域。另外一个则是《汉书》的作者。可是有一个问题:班超为啥能凭一己之力,降服偌大的西域的?

张骞通西域

其实,班超并不是凭借一己之力降服偌大的西域的。提到汉朝和西域的渊源,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他就是张骞。

汉朝之所以能够知道西域,还要拜他们的老对手匈奴所赐,当时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连续不断,匈奴为了能够击败汉朝,也开始搞起外交,当时汉朝并不知道在广袤的西域土地上还有这么多的小国家,这些小国家经常和匈奴联合,一起攻击汉朝。在这样的背景下,汉武帝决定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最终,张骞出使西域大获成功,还开辟了丝绸之路从此以后汉朝的影响力开始辐射到了西域地区。

不得不说张骞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如果没有他,汉朝甚至都不知道西域的存在。

可是到了西汉末年国家逐渐开始陷入动乱。在这种情况下,汉朝对于西域的掌控力开始被大幅度地削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划到了东汉时期,东汉刚刚建立汉光武帝刘秀也没有时间去管西域的事情。后来汉光武帝的儿子继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班超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出色的班超

班超并不是武将世家出身,相反,他们一家都是史学家。《汉书》的作者,班固就是班超的哥哥,可是班超却有着和家人们不一样的理想。

他觉得天天在自己的屋子里面研究历史,实在是太无聊了,于是他就这样成了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者。

那么班超是怎样降伏西域各国的呢?首先班超向他们说明东汉统一中原之后,已经国力大增,如果臣服于汉朝、会对他们国家的发展有好处,可西域诸国的国王也不是傻子,不会因为班超的几句话就直接臣服于汉朝。于是,班超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班超到达鄯善国的时候恰好匈奴的使者也到了,这个国家的国王就决定看哪边的实力强就臣服于那边。最终班超运用计谋杀死了匈奴的使团,就这样。鄯善国臣服于汉朝。

班超又来到了于阗国,这个国家有一个威望很高的巫师。这个巫师觉得班超是外来人,应该给他一个下马威才行,他要班超的一匹好马。班超要他自己来取,后来这位巫师到达班超跟前之后,被他直接给处置了。

这一手震慑了这个国家的所有人,于是于阗国正式臣服于汉朝。

到了疏勒国,大概是因为这个王国以前和汉朝的关系不怎么好。班超更是直接采取了强硬手段,绑架了这个国家的国王。并且另立新君。看到班超这么强硬,疏勒国的国王自然不敢有二话,立刻就臣服了汉朝。

除了这三个国家以外,西域还有很多其他的国家。班超也没有一个一个地打过去,而是利用已经臣服于汉朝的国家去攻打那些不愿意臣服于汉朝的国家,这一手非常管用,最终班超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成功征服了偌大的西域。

班超的功绩

班超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角色,如果按照他立下的功勋来算,他绝对不至于如此籍籍无名,甚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可是班超征服西域也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功劳,首先为汉朝开拓西域的张骞,就是不能够被忘怀的。

班固之所以能够征服西域,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用雷霆手段征服了西域各国当中的很多国家,同时又利用这些国家的武力去征伐那些不愿意臣服于汉朝的国家。

这种手段其实一度和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的时候采取的手段,有一些类似。即所谓的以华治华,通过那些汉奸卖国贼来统治中国的广大地区。好在最后中国人民成功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班固采用的也是类似的策略,可不可否认的是班固之所以能够在西域地区大展宏图,还是因为背后有汉朝的支持。

在经过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的20年时间之后,东汉王朝已经在中原立住了脚跟,并且国泰民安,土地富饶。有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作为后盾的班超,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需要有顾忌。

除此以外,班超超绝的武力也是成功的不可或缺要素,如果没有超绝的武力,怎么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绑架一个国家的国王,所以班超就是一个天生的将军。和他的那些家人不同,他在武力方面有着非常出色的天赋。

班超顺利处理好西域地区的事情之后,他和他的36人使团就直接留在了西域地区。为汉朝守护这片地区。后来班超回到很汉朝时候,已经71岁,可以说班超把它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都留在了西域地区。

后来班超回到了汉朝,可是汉朝已经完全不是他离开时候的样子了。班超凭借自己的勇敢和谋略帮助汉朝征服了西域地区。从此以后东汉王朝的威望蒸蒸日上。

也逐渐有了西汉王朝鼎盛时期的样子。汉光武帝刘秀不愧是一代雄主,他重现了西汉时期的辉煌。

班超之所以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收复西域,彻底打败匈奴联合西域各国共同针对汉朝的阴谋。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东汉王朝发展到了班固出生的时候已经有了相当强大的综合国力。汉朝的威名也开始渐渐传到海外。

对于西域的这些国家来说,道义并不能够约束他们,但是强大的国力可以。只要自己能够在战争当中获得胜利,那么这些国家就会自动倒向胜利方。

第二,班超所运用的计谋。使团到了不同的国家,他们会先了解这个国家目前所处的状况,然后根据这个国家目前所处的状况,采取最合适的方式,最终这些合适的方式都被证明是成功的。

第三就是班超超绝的个人能力。能够在异乡一待就是几十年,班超的意志力一直是非常强大的。同时,班超的武力也非常强的。这样才让他有了收复西域诸国的底气。

无论班超是靠着什么最终降伏了西域,他在中国历史上做出的贡献都是不能够磨灭,在两汉时期有很多非常出色的使者。

这些人都为大汉王朝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苏武牧羊中的苏武到通西域的张骞,再到班超。这些人都对这个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班超的历史功绩,毫无疑问被低估了。按照他的功劳,他应该和卫青霍去病他们一样,拥有勒石燕然的荣誉。班超曾经说过,大丈夫应当到沙场建功立业,不能被困于方寸之地,天天修史书。不得不说班超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理想,而他们的父母兄弟也以他为傲。

有意思的是班超的哥哥班固最终完成了一部史学巨著,这也证明不同的人他们的天赋不同,不可以强求。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当班超回到故土,他熟悉的人都已经去世了,不知道他在故乡是不是感觉到了一丝孤寂。

标签: 班超

更多文章

  • 班超是谁呢? 班超的功纪有哪些? 继承父志的少子班勇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班超

    班超(32~102),扶风平陵(今咸阳市东北)人。班彪之少子、班固之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居家孝谨、执勤劳苦,有辩才而涉猎群书。31岁时仍家贫为官佣书以供养,尝投笔叹曰:“大丈夫……犹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此后由汉明帝派遣到西域,效力沙场,常以少击众,征战31年。他曾“不入虎

  • 李广故事汗血宝马破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李广

    西汉年间,匈奴频频骚扰边关。这年匈奴大军压境,兵锋直指飞狐关(保定境内,今称飞狐道)。汉景帝,即刻调李广为将,驻扎飞狐关,抗击匈奴。单于得到消息后,即刻跟手下商议。一位手下禀报,探听到汉军一条重要消息,汉天子命一将领,将30匹大宛的汗血宝马,送往飞狐关李广处。单于一听,顿时眼就亮了,叫:“汉军不是我

  •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李广

    在汉代汉武帝手下,有很多开疆拓土,为汉王朝赢得江山和天下的战功赫赫的武将,他们为汉代全盛时代的强盛奠定了强大的基础,正是在四方安定的情况下,中国汉代才进入了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其中,李广是汉武帝手下最为悲情的臣子之一。古代中国有李广难封这一说法,就是后世的人感叹李广虽然功勋卓著

  • 李广战绩不如卫、霍,为何很多唐诗称赞李广,却鲜少提及卫霍

    历史人物编辑:箫吹明月标签:李广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贵。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不封缘数奇。唐朝的边塞诗,很多都在称赞李广,令人不解的是,李广的战绩远远不及霍去病和卫青两人,为何

  • 李广心声:厄运如风,伴吾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李广

    -壹-李广难封。早在文帝当政时,就曾这样评价过刚参军不久的李广:“可惜你生不逢时,如果在汉高祖时期,万户侯岂在话下!”就这无心之语,却似一个魔咒伴随了李广一生。其实文帝所言也并非完全正确。因为此后景帝、武帝之时,虽然国内整体升平,但局部战乱却时有发生,作为军人的李广,本是可以有用武之地的。但坏就坏在

  • 声誉下的李广,与自己过意不去,才是莫大的不幸

    历史人物编辑:澜阅史记V标签:李广

    自古文人墨客抑郁不得志,常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作为流传千年的名句未必句句符合客观的历史事实,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此话虽然不中听,可用来形容一生不得封侯的李广,却有着七分恰当之处,李广的点背有着必然的原因。政治敏感度低李广的悲剧最早源自年轻气盛。汉景帝时期,爆发西汉历史

  • 幸亏霍去病死得早,不然也要步卫青和李广的后尘了,霍家得以保存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李广

    霍去病天生军事奇才,在虚岁24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从17岁被汉武帝封为骠姚校尉出道,因功封冠军侯;19岁就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北出匈奴,降服匈奴浑邪王;22岁封狼居胥达到人生巅峰,因功加官为大司马,与舅舅卫青平起平坐,舅甥俩掌管大汉天下所有军队,显赫一时!但是两年后,霍去病就因病去世,陪葬茂陵。谥封“景

  • 李广真的没打过一场胜仗吗?为何还被文人吹上天?

    历史人物编辑:等闲读史标签:李广

    胡说!谁说李广没打过胜仗的?李广的“飞将军”外号,根本是匈奴人起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西汉武帝时期,国家最大的安全威胁就是匈奴,李广一生也主要是跟匈奴作战。如果真的“没打过一场胜仗”,匈奴会给对方的“百败之将”送上“飞将军”的美称,还“避之数岁

  • 霍去病一箭射死李广的儿子后,不到一年就死了,纯属巧合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李广

    霍去病一箭射死李广的儿子李敢后,不到一年就死了,死得不明不白,不少人都认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我们掀开历史的日历,打开时空的导航,回到2140年前的集野生动物园、疗养院、陪都行在的皇家园林甘泉宫。此甘泉宫非彼甘泉宫,彼甘泉宫原来是秦太后的寝宫,宣太后芈月在此诱杀义渠王,秦始皇在此原谅并迎入老妈赵姬,

  • 李广总是迷路,为啥霍去病能精确定位匈奴,闪电战胜!装了GPS?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李广

    匈奴之战,霍去病此次打胜仗,无一战败。立下了汗马功劳,匈奴兵节节败退,大汉的国力蒸蒸日上。大家都知道李广是赫赫有名的“飞将军”司马迁称他是“国士无双”,然而在这次战役中总是迷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霍去病能如此精确的定位匈奴,实行闪电战术?古代可没有GPS,没有导航!霍去病作战总是迅捷劲疾,士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