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声誉下的李广,与自己过意不去,才是莫大的不幸

声誉下的李广,与自己过意不去,才是莫大的不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澜阅史记V 访问量:111 更新时间:2024/1/15 18:21:54

自古文人墨客抑郁不得志,常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作为流传千年的名句未必句句符合客观的历史事实,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此话虽然不中听,可用来形容一生不得封侯的李广,却有着七分恰当之处,李广的点背有着必然的原因。

政治敏感度低

李广的悲剧最早源自年轻气盛。汉景帝时期,爆发西汉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一直记恨汉景帝刘的杀子之仇,如今又要听信小人晁错的削藩建议,所幸一不做二不休扯起“清君侧”的大旗。

七国之乱浩浩荡荡,号称二十万大军直奔长安而来。吓的汉景帝赶紧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丞相袁盎暗地里建议汉景帝以杀掉晁错,安抚七个诸侯王的情绪。病急乱投医的汉景帝居然不顾往日的君臣情分,将晁错满门抄斩。

晁错死后,吴王刘濞丝毫没有退兵之意,继续攻打吴国通往长安的要道梁国。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同母胞弟,自然会给老哥出力,倾尽梁国全部的力量与吴楚叛军相持对峙,眼看支撑不住,幸好统帅周亚夫和将军李广两面驰援,才解除梁王刘武的危机。

应该说,李广在保卫梁国的战役中功劳很大,周亚夫也积极上表请求朝廷封赏李广。哪成想,梁王刘武见到李广与自己年纪相仿甚是喜爱,干脆把自己梁国的将军印绶给李广。

李广面对刘武的犒赏没有多想,明目张胆地收下。此事传到朝廷以后,众臣十分不满,李广身为朝廷官员居然接受诸侯国的犒赏,有悖汉家法令,众臣集体上书要求撤销对李广的封赏,汉景帝迫于压力,只好准奏。所以,平定七国之乱、解救梁王刘武的过程中,李广虽然有功,但不行封赏。

由这一点可以看出,李广的政治敏感度十分低下,身为朝廷的官吏接受诸侯国的封赏是汉朝的大忌,因为整个汉朝一直没有解决朝廷与地方的关系,两者之间处于矛盾的对立面。

喜欢追求冒险

都说艺高人胆大。李广虽是百战名将,同样有这个毛病,非常喜欢冒险。拥有冒险的精神是英雄好汉的品格,可在皇帝眼里完全不同。毕竟,用兵是国之大事,需要谨慎小心。

汉文帝十四年,朝廷派宦官去前线看望李广。大漠安营扎寨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李广安排手下带着宦官出去打猎散心,结果遇上3个匈奴猎人,宦官一看对方才3个人,一声令下数十个汉军上去准备猎杀匈奴人,结果一队人马被3个匈奴人一顿胖揍,宦官大腿中箭有幸逃回。

李广听闻此事,说想必是匈奴的射雕手(狙击手),赶紧随我前去捕杀。果然,李广出马后,3个射雕手捕杀掉2个,活捉1个。正要收兵往回走,只见匈奴有一股大军徐徐赶来,仅仅相隔十多里地。部下们纷纷吓得瑟瑟发抖,劝李广赶紧撤逃。

李广说,千万别跑,全部镇定自若朝着匈奴迎面而去。与匈奴仅有数里地的距离,李广命手下全部下马就地睡觉休息。

匈奴大军一看,这股汉军怎么如此大胆,莫不是后面有大军埋伏接应,因此一直按兵不动。直到夜晚时候,匈奴趁着夜色悄悄退去。

李广恰恰是因为太过勇敢,导致与匈奴的对战中,受伤是家常便饭。因为李广射箭要求自己箭无虚发,往往与匈奴搞近距离对射,导致自己常被匈奴箭伤。

李广冒险的带兵风格,汉武帝早有耳闻。李广最后一次出战抗击匈奴,汉武帝一再嘱咐卫青不要让李广带主力,此人太点背,总是冒冒失失地出现一些小插曲。

汉武帝的言外之意,实际上是对李广冲动爱冒险的不放心。所以,李广很少有机会带领主力与匈奴搏击,自然也没有太大的功勋建立。

为人跋扈强势

太史公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或多或少有些赞誉过剩。李广为人非常强势,坚决不容别人忤逆自己。

有一年,李广赋闲在家,与自己的好友孙屏相约狩猎,玩的一时兴起,路途跑得太远,往回走到城门的时候,夜色已黑。汉朝是有禁夜的规定,李广站在城下喊“我是前将军李广,请开一下城门”。

值班的霸陵守尉由于晚饭喝点小酒,大声回复到“即便是现任将军都不能违背规定,何况前任将军,坚决不放行”。

风水轮流转,李广上任以后,朝廷安排做右北平太守,正好管辖霸陵。李广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以无罪处死当时的霸陵守尉。

平白无故擅杀朝廷大臣,已经构成死罪。汉武帝觉得李广是个人才,便没有深入追究。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李广的气量没有史书上记载的宽广,霸陵守尉只是尽职守则,所言所做的完全是依照法度,李广却因为自己的不痛快将其斩杀,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李广临终之际曾经感言自己一生太过点背,汉文帝喜欢文臣,自己偏偏是武将出身;汉景帝时期,喜欢稳重的老臣,结果自己那时年轻;人过半百熬到喜欢穷兵黩武的汉武帝登基,朝廷又喜欢干劲十足的年轻人。

综合来看,李广的悲剧人生完全是七分内因,三分外由。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李广应该是最为经典的案例之一。

读史心语:王维有诗《老将行》评价飞将军李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标签: 李广

更多文章

  • 幸亏霍去病死得早,不然也要步卫青和李广的后尘了,霍家得以保存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李广

    霍去病天生军事奇才,在虚岁24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从17岁被汉武帝封为骠姚校尉出道,因功封冠军侯;19岁就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北出匈奴,降服匈奴浑邪王;22岁封狼居胥达到人生巅峰,因功加官为大司马,与舅舅卫青平起平坐,舅甥俩掌管大汉天下所有军队,显赫一时!但是两年后,霍去病就因病去世,陪葬茂陵。谥封“景

  • 李广真的没打过一场胜仗吗?为何还被文人吹上天?

    历史人物编辑:等闲读史标签:李广

    胡说!谁说李广没打过胜仗的?李广的“飞将军”外号,根本是匈奴人起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西汉武帝时期,国家最大的安全威胁就是匈奴,李广一生也主要是跟匈奴作战。如果真的“没打过一场胜仗”,匈奴会给对方的“百败之将”送上“飞将军”的美称,还“避之数岁

  • 霍去病一箭射死李广的儿子后,不到一年就死了,纯属巧合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李广

    霍去病一箭射死李广的儿子李敢后,不到一年就死了,死得不明不白,不少人都认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我们掀开历史的日历,打开时空的导航,回到2140年前的集野生动物园、疗养院、陪都行在的皇家园林甘泉宫。此甘泉宫非彼甘泉宫,彼甘泉宫原来是秦太后的寝宫,宣太后芈月在此诱杀义渠王,秦始皇在此原谅并迎入老妈赵姬,

  • 李广总是迷路,为啥霍去病能精确定位匈奴,闪电战胜!装了GPS?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李广

    匈奴之战,霍去病此次打胜仗,无一战败。立下了汗马功劳,匈奴兵节节败退,大汉的国力蒸蒸日上。大家都知道李广是赫赫有名的“飞将军”司马迁称他是“国士无双”,然而在这次战役中总是迷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霍去病能如此精确的定位匈奴,实行闪电战术?古代可没有GPS,没有导航!霍去病作战总是迅捷劲疾,士马强

  • 飞将军李广,三朝抗匈名将,为何落得含愤自杀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李广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衰败,老百姓食不果腹,将相连马车都坐不起,汉朝统治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采取“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通俗的讲就是不要打扰老百姓的生活,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所以面对北方匈奴的入侵,汉朝采取的是“和亲”的屈辱政策,当然和亲的公主基本上都是山寨版,和亲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汉匈之间的矛盾,匈奴人并

  • 飞将军李广威震匈奴四十年,为何连个侯爷也混不上?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李广

    提起汉代的名将“飞将军”李广,人们往往会想起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的一句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是,据史料记载,汉武帝这个人出手很大方,只要有足够的军功,汉武帝从不吝惜自己手里的帽子,仅公元前127年-前123年,就封了121个侯爵,甚至一日之内封24人为侯。那名声在外的李广为什么没有封侯呢?在说这

  • 卫青急责李广对簿,李广选择自杀,李广之死卫青是否有责任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李广

    汉武帝当朝的时候,李广是汉军中资历非常老的一个将领。早在汉文帝当朝的时候,李广就因为参加对匈奴的作战,斩首颇多而获得封赏。李广一辈子先后担任了七个地方的太守,只要他镇守哪里,匈奴人就不敢骚扰哪里,他因此得到了“飞将军”的美名。李广防守方面做得非常好,但是在进攻匈奴的时候,表现就差强人意了。李广第一次

  • 为何说汉武帝欠李广一个侯爵?李广满门忠烈,汉武帝却辜负了李广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李广

    汉武帝是有愧于李广家族的,这么说吧,他不仅欠李广一个侯爵,还欠李广一条人命,更欠李广家族一个说法,毕竟他最后把人家全族都给灭了。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李广难封,冯唐易老”,其实李广难封吗?一点都不难封,只要汉武帝愿意,按照李广的苦劳,也确实该给他封侯。虽然李广的运气确实很背,用王勃的话来说,李广真

  • “飞将军”李广一生的悲剧,究竟是能力不济还是缺乏运气?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李广

    大诗人王昌龄的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可谓经典,但其中提到的“飞将”李广却可谓悲催。他的故事,即便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提起,依然让人惋惜不已。李广作为西汉时期的名将,他的能力与出身当真是无可置疑和无可挑剔的,可惜却止步于九卿,并未封侯。九卿虽然官衔不低,但却只是职位而已,只能领取相应的俸

  • 读《资治通鉴》“飞将李广”:英勇善战,立功无数,却拔剑自刎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李广

    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匈奴不时地骚扰边界,为了抵御敌人,汉朝涌现出许多抗击匈奴的名将,飞将军李广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抗击匈奴的事业,终身大小70多次战役,英勇善战,成为匈奴心中可怕的劲敌,号称“汉朝飞将军”。 但他的一生都不太走运,功劳虽多,却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