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董卓为何废少帝而立刘协?并非是因刘协比刘辩聪明,却是这个原因

董卓为何废少帝而立刘协?并非是因刘协比刘辩聪明,却是这个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南风一史 访问量:4942 更新时间:2023/12/18 6:49:31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是因黄巾之乱而起,却从董卓进京开始。何进立少帝刘辩后,以皇帝舅舅的身份位居大将军,欲除“十常侍”而出了一个昏招,既得罪了天下英豪,却让董卓这条狼趁机进了京。

董卓在京城外与少帝等人相遇,便行礼之后问及情况,少帝刘辩则哭哭啼啼的,一直不说话,倒是身旁的陈留王刘协面无惧色,口齿伶俐地给董卓述说了详情。董卓听后倒是有点喜欢刘协了,遂抱起刘协,率军与少帝及众臣等回京城。后来,董卓在站稳脚跟后,便有了废少帝而立陈留王刘协的打算。

说到此处,大家可能的所不解。董卓此次进京是要专权的,既然陈留王刘协比少帝刘辩有胆识,他为又要立陈留王刘协呢?有个胆小的皇帝总比有个有胆量的皇帝要容易控制的多吧?原因没有那么简单。

至于为何董卓不怕刘协比刘辩聪明,他倒是有理由的。首先,当时刘协年纪还小,如果他立了刘协为帝,刘协自然会在长大后感念他拥立之功的,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一样,是为开国之功臣吗。其次,他在稳定局势之后,已经在京城是重兵在握,那个年代是靠武力来说话的,谁有兵,谁说话就管用。

当然,还不至这些原因,既然要废立,总得有个理由吧?少帝刚刚即位,况且年纪尚轻,要找一个什么为帝方面的原因还真的是不好找。但董卓却很荒唐地给找了个什么无德、无能之类的罪名,当然是能不过的。这个也其实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的,他当权,他要废立,也没有人能挡得住。但是,还有令董卓更为担心的事情。

其实,董卓真不是看着刘协比刘辩聪明才要废立的,虽然何进已死,但何太后还在,他是惧怕何太后才有此想法的。大家不免又要问了,董卓本来就是何进召到京城为队太监势力的,他为何要害怕何太后呢?这个大家却是不知道了,在“十常侍之乱”中,平叛的过程却有董卓的弟弟董旻功劳。董旻与何进的部下王匡在平叛的过程中,煽动士兵杀死一一同平定叛乱的何进的弟弟何苗,董卓怕有朝一日何太后跟好算的笔账。

还有一个原因,据说董卓与已故的董太后有亲戚,因为刘协是董太后一手带大的,自然董太后也是站在了刘协这一边的。因为何太后曾害死了董太后,所以董卓要废少帝而立刘协。关于这一点却似不大可信,有历史学家考证,董太后确系陇西一带人,但确与董卓没有半毛钱关系,要说沾亲带故,也只能是旁亲,而且也是很久远的事情了。所以,这个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

但要说真正的原因,其实也就在何太后身上。何进经营朝局也是有一段日子的,何进虽死,但何氏势力犹存,董卓当然是有点担心了。而刘协的母亲王美人很早就死了,刘协是董太后带大的,此时董太后也是不在人间,毕竟没有什么根基。所以,比较起来,当然要比刘辩好控制些,而且相对也安全的多了。

标签: 刘辩

更多文章

  • 同是心怀旧主,为何关羽封神,沮授被杀?可能是这几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沮授

    《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种情况,同是被曹操俘虏,又同是心怀旧主,关羽却可以安然身退,而沮授则被曹操处死,这是为什么呢,小编觉得可能有这几个原因。第一,关羽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武艺与忠义,这两个优点不管是在哪里打工都会得到重用,但是呢由于他的花花肠子不多,所以呢,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能够驾驭这样的人才,即使投

  • 曹操没有犯的错误,孙权袁绍却犯了,沮授十八个字直接点明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蒲昱冲标签:沮授

    纵观各朝各代,立储之事乃是国本,可以随时影响到一国根基。正如汉武帝晚年,因一场巫蛊之祸,戾太子刘据一党尽数被诛,从而导致朝堂急剧动荡。即便雄才如汉武帝,也花费了很大力气才将此事压下,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汉王朝的盛衰,一度受到此案影响。而在三国时代,关于立储之争引发的悲剧,可谓数不胜数。甚至在有些时候,

  • 沮授:刘备之弟关羽杀吾大将!袁绍:大耳贼焉敢如此!推出斩之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沮授

    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上)袁本初败兵折将,与正史无关。作为三国时期的三大主公之一,刘备不仅极具人格魅力,其“洗脑”水平也是一流,他前半生虽一直寄人篱下,却不仅能与主人相谈甚欢,还能顺便拐走他们的得力干将。来到河北也是如此。小沛一战,刘备全军溃败,他单人匹马投靠袁绍,受到了隆

  • 沮授为什么可以降袁绍,却不降有爱才之名的曹操?原因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沮授

    三国时期的谋士是当时历史的活跃阶层,也是历史靓丽的底色,他们的存在才构成了“尔虞我诈”、“斗智斗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三国世界,这也是当时诸侯们都求贤若渴的重要原因。而在当时的背景下,“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谋士们投靠那个诸侯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为什么智比荀彧、孔明的沮授能够投降袁

  • 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是沮授,也不是毛玠,而是管仲!

    历史人物编辑:笑读古今书标签:沮授

    诸葛亮在《隆中对》分析天下大势时候,对刘备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是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和刘备的对话,而曹操是在公元196年迎汉献帝,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是谁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呢?有人会说是毛玠,也有人说是沮授,还有人说是贾

  • 沮授这四个计谋,本来能把曹操逼入绝境,袁绍却全没采用!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沮授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人才在出仕之前,必然会先挑选一个靠谱的君主,这样才能更容易达成自己的志向。东汉末年,袁绍是十八路诸侯中实力最强、名誉最好的诸侯,袁绍凭借他的身份地位,自然能吸引到最优等的人才来投奔。袁绍帐下人才济济,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这是他能迅速称霸北方的原因所在。袁绍帐下也有很多

  •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沮授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沮授和田丰都是三国时期非常优秀的谋士和内政型人才,也曾经在袁绍麾下大放光彩。但是以史为鉴认为他们二人都不算是三国顶级的谋士。如此评价理由也就是二人的最终身死的悲哀之处在于下面三点:一、沮授田丰没有识人之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提前准备。比如戏志才、荀彧、荀攸、

  • 从历史的蛛丝马迹,探寻沮授悲剧根源,袁绍为何突然对他不再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沮授

    #三国风云录#袁绍是三国时期的割据势力君主,他曾经统一了河北地区,拥有冀、并、青、幽四州,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君主。但是,由于官渡之战一战的失败,使得袁绍的势力从此一蹶不振。袁绍在和曹操交锋失败后,也因忧病交集而去世。在他死后,由于他废长立幼,又让儿子们各种掌管一州。这使得他的儿子们互相争斗,让曹操坐拥

  • 三国顶级谋士沮授——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沮授

    今天小编来和大家了解一下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三国顶级谋士——沮(ju)授。沮授是袁绍手下的谋士,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曾经评价说“沮授、荀彧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而为《资治通鉴》作注的宋元之际的大学问家胡三省评价说“使绍能用授言,曹其殆乎!”如果袁绍能够采纳沮授的建议,天下争夺就没有

  • 三国袁绍有个谋士比诸葛亮还强?被世人遗忘的超级智囊沮授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沮授

    沮授,是三国时代袁绍阵营的一位谋士。据史料记载,他曾经为袁绍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并为整个袁绍集团制定了战略发展大计。也正是在他的战略计划实施之下,袁绍才能以冀州为基础起家,逐步夺取青州、并州、幽州等地,进而攻占和统一,整个河北的地盘…… 然而在整个集团的事业达到巅峰以后,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