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原大乱之时,北方的匈奴在大漠中悄然崛起。秦王朝建立的时候,匈奴已经是一只刚刚长大的小狮子,渴望鲜血的味道,渴望堆积如山的战利品。他不断地向秦朝扑来,刚刚统一的边境线在铁蹄面前,还显得很脆弱。千古一帝秦始皇没有选择主动出击,一直所向披靡的秦始皇这是可能也知道,他的虎狼之师现在还不能摧毁来自大漠的铁蹄。于是便把七国的长城连起来,据匈奴于长城之外。
这种相持的状况一直持续,到另一个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即位的时候。也许刘邦想完成比始皇帝更加伟大的事业,驱匈奴于漠北,又或许是楚汉争霸的胜利感还在身体里流淌,他决定亲自带兵,攻击匈奴。公元前201年,刘邦踌躇满志地出发了。结果,他被匈奴包围在了白登城七天七夜。马上天子,久经沙场,军中又猛将如云,他也想不到,他会败得如此狼狈。
也许是从这以后,大汉天子都记住了白登山风雪的凄厉,百余年的与匈奴和亲政策,一直被实行着,一直到汉武帝时期,这个年轻的皇帝,酝酿了一个大胆的夹击匈奴计划。匈奴的失败即将揭幕,一个新世界也即将出现在汉人面前。
长安到咸海,西边的“新世界”。
河西走廊被匈奴右贤王部占领,对汉武帝来说简直是噩梦。汉都长安无时无刻都受着来自河西走廊匈奴的威胁。很快,汉武帝得到了一个结束噩梦的方法。汉军在边境抓到了一个匈奴军官,从他的口中得知,不久前匈奴刚刚打败了河西走廊上的大月氏,并把他们首领的头颅来做酒器。新任的大月氏首领带着剩下的族人,向西迁移。
汉武帝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联合在匈奴西方的大月氏来夹击匈奴。他下旨,向朝中招募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的勇士。很快,27岁的张骞第一个站了出来,接受了汉武帝的招募。汉武帝迫不及待的在甘泉宫接见了他的使者。在甘泉宫,汉武帝亲自为他挑选了勇士。还让一个归顺了汉朝的匈奴堂邑父做他的贴身随从,为他作向导和翻译。公元前139年,张骞使团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一直向西
荣耀,在屈辱中继续完成使命。
使团渡过黄河,从扁渡口进入河西走廊,过了黄河后,绿色的葱林没有了,周围是漫天的大漠尘烟。越来越往前,汉朝就越来越难庇护到他们,河西走廊已经完全被匈奴占领了。使团每走一步都是危险的,果然,在一个平静午后,张骞使团被突如其来的匈奴骑兵包围。经过短暂的抵抗,结果并不意外,张骞和随从被俘虏了。
横行大漠的匈奴骑兵
由于张骞手上代表汉王朝的节杖,匈奴骑兵把他们送到了匈奴王庭(今天的呼和浩特附近)。匈奴王军臣单于亲自审问了他们。当得知张骞要通过河西走廊,前往西边出使大月氏的时候,军臣单于大怒。质问他们:河西走廊是我们的领土,现在你们却要通过我的领土,去西边寻找我们的敌人大月氏。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你们汉朝的领土,去南边寻找越国。
军臣单于此话一出,张骞也许已经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军臣单于并没有杀掉张骞和他的随从。而是把他们严密的监视起来,或许是为了瓦解张骞,军臣单于还为张骞娶了一个匈奴女人作为妻子。就这样,张骞在匈奴的监视下生活了十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张骞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利用在匈奴领地生活的机会,近距离的观察匈奴的生活方式、军事训练等等。他积累了大量有关匈奴的情报,这些为汉军以后对匈奴的作战提供了大量帮助。
十年的生活也消解了匈奴人对他的警惕,公元129年张骞借着打猎为借口,准备了大量的物资,当夜连他的妻子都察觉到,和他生活了十年的丈夫,要离开她了。第二天张骞和堂邑父两个人离开了他们生活了十年的地方。张骞虽然对妻子无情,可他却对汉朝有义,他带着堂邑父,继续向西,朝着与长安相反的方向出发了。
出发,继续向西。
张骞两人,出逃后一路向西,经过车师,折向西南,进入焉者,再沿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翻越葱岭,抵达大宛。张骞知道,仅仅凭着他们两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到达大月氏的。于是他找到了大宛王,许他财宝,对他软硬兼施,大宛王也早就听闻了汉朝的繁华与强大,便同意了张骞的请求,派人送他们到了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张骞又故技重施,说服了康居王。很快张骞就被送到了他苦苦追寻了十年的大月氏。
张骞传递国书
然而十年的光阴足以使人变老,何况是一个国家,张骞不知道,此时的大月氏早已不是十年前的大月氏了,大月氏经过十年的努力,已经打败了大夏,在始水地区(今咸海附近)安居了下来。当听到汉朝要与他们结盟夹击匈奴的消息时,大月氏人对此没有什么兴趣。但尽管如此,大月氏人还是好好的招待了张骞和堂邑父。在这期间,张骞还带着堂邑父去了大夏的蓝氏城(今阿富汗境内)。并对中亚诸国做了详细的记录和调查。
归来?命运的一波三折。
张骞在大月氏居住了一年后,公元前128年,张骞从大月氏返回长安。为了避开匈奴人,张骞决定从青海羌人的地盘返回。他们沿着塔里木盆地,循昆仑山北麓南道,通过羌人地。可惜,他们并不知道,羌人已经臣服于匈奴,羌人的领土上,也横行着匈奴骑兵。他们又一次被匈奴的骑兵俘虏。这次匈奴依然没有杀他,而是把他带回了匈奴王庭,继续监视着他。公元前127年,匈奴因为争夺王位,而发生内乱。张骞抓住了这个机会,再次准备和堂邑父出逃,这次张骞带上了他的匈奴妻子。可惜的是他的妻子,跟随他回到长安的四个月后就死于暴病。公元前126年,汉武帝终于在长安等回来了他的使者。还是在甘泉宫,张骞被封为博望侯、大中大夫,堂邑父被封为奉使君。
汉武帝在甘泉宫召见从西域归来的张骞和堂邑父
然而荣耀还没有结束,张骞与西域注定是难以分离得,几年后。张骞又踏上了西域的土地。
西边的呼唤,永恒的使命。
张骞回国后,给汉武帝带回来了大量关于匈奴的情报。公元前121年,经过大量的准备,汉武帝决定指挥五路大军,进攻河西走廊,围歼河西走廊的匈奴右贤王部。年轻气盛的霍去病被任命为主力大帅。张骞则和名将李广各带一路军队,佯攻匈奴,以切断匈奴中线。经过几个月的苦战,霍去病所带领的主力不部队,直驱河西走廊,一直打到了匈奴腹地,居延泽。然而张骞所带领的部队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张骞刚好出发不久,就遇到了大量匈奴骑兵,几天激战,依然不能突出重围,全身而退。最后惨败而归。
回到长安后,面对霍去病的辉煌回来,张骞是暗淡的。汉武帝在褒奖战功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惩罚。张骞延误战机,被贬为庶民。张骞在长安沉浸了两年,但他并没有离开长安,或许他知道,汉武帝是不会忘记自己,这个为他出使西域的勇士。果然,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得到了汉武帝的召见。张骞又一次来到了熟悉的甘泉宫,20年前,他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西域的。张骞预感到,这次是汉武帝在召唤他,同时也是西域在召唤他。正如张骞所想,汉武帝封张骞为中郎将,让他带领三百多人的使团,重新出使西域,联系乌孙国,结盟对付匈奴,同时在西域宣传大汉国威,扩大汉朝在西域的政治影响。
张骞又出发了,这次使团的规模更大,肩负的任务也越重,此次出使,也成为了张骞最后的荣耀时刻。由于沿途没有了匈奴的袭扰,张骞使团很快就到达了乌孙国。刚刚到乌孙国,张骞又派副使和乌孙使臣一起,出使周边诸国。就在这个过程中,汉朝的国威无声无息的在西域生根发芽着。后来因为乌孙国发生内乱,两国结盟的计划夭折,张骞使团和西域各国的使者一起回到长安。张骞虽然回去了,但是东边的汉朝已经深深的留在了西域人心。
至今不息的丝绸之路
公元前105年,汉使者沿着张骞使团的路线,来到了波斯湾边的安息帝国。汉使者把汉武帝赏赐的丝绸献给了安息国王,平滑的丝绸很受安息国王的喜欢,安息国王派出的使臣带着一个巨大鸵鸟蛋和一个魔术师团,向长安走去。大汉的丝绸,获得了沿途人民贵族的喜爱。一条由西输送丝绸、瓷器等等汉朝商品。向东输送汗血宝马、葡萄等等西域产品的丝绸之路逐渐形成。而为丝绸之路撒下第一把土的人,无疑就是张骞。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张骞的创举为“凿空”,既开通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