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史旺旺
东汉班固《汉书》的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已成为中国军魂和血性的象征。中国人面对外敌敢于亮剑,保家卫国的典型案例不得不提东汉时期的“十三将士归玉门”。
2019年2月13日,一部名叫《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的电影演绎了这段故事,相信有不少朋友可能已经看过这部电影,通过电影画面,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西域景观,也带我们带回那个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大汉王朝时期。
带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英雄就是东汉战神耿恭,他曾率数300将士抗击匈奴两万大军。他的英勇事迹还影响到了千年后的南宋著名将领岳飞,岳飞一生心系家国,驱虏平寇,即便最后壮志未酬,也丝毫未能阻挡他“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赤胆忠心。今天笔者就与各位重新回望英雄耿恭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一、历史背景
《后汉书·耿恭列传》中,记载了东汉军队一次跨越数千里、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军的行动,虽然篇幅短小、后人所知甚少,但惊心动魄,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打通了大汉王朝通往西方各国的商路,西域也成为大汉王朝的核心利益区域,屡屡打退来犯的匈奴,维护了西域的安全和稳定。西汉末年政局不稳,朝廷对西域管控出现了问题,匈奴又趁机骚扰,势力不断扩大。东汉国力恢复后,重新经营西域,并于公元74年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府,并任命耿恭和关宠作为当时的驻守官员。
耿恭在西域仅仅用了一年,就立下了很多战功,在第2年春天的时候,他率领数数百人驻扎在车师后国的金蒲城,这一座城池是天山通往北匈奴的要道,如果大汉军队能够驻扎在此的话,那就能够牢牢锁住匈奴侵入西域的北道。耿恭驻守在车师前国柳城中的关宠牢牢锁住了匈奴通往西域的道路。
公元75年(永平十八年)3月,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率领两万骑兵攻打车师。耿恭派司马领兵三百人前往援救车师,但终究寡不敌众,只好退守金蒲城。北匈奴在打败车师后,继而攻打金蒲城。由于城中兵力薄弱,形势异常危急,为振奋军心,迷惑敌人,耿恭登城后把毒药涂在箭头上,并传话给北匈奴人说:“这是汉朝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
耿恭是东汉的神射手,站在前面的北匈奴人必定会中箭,中箭者果然伤口奇特,血流不止而全身肿胀,北匈奴士兵大为惊慌。正好当时突现狂风暴雨,于是耿恭率军趁势出击,犹如神兵天将,冲进敌营。匈奴闻风丧胆,以为汉军果然有神力,引兵离去。不过耿恭自己知道,匈奴士兵肯定还会再来的,所以金蒲城是万万不能久待的,就商议撤退到易守难攻的疏勒城。
二、疏勒城攻防战
公元75年5月,耿恭率领众将士退守疏勒城。北匈奴仗着人多势众,肯定不会轻易撤退,于是先派几千先锋队直扑疏勒城,耿恭率军英勇抵抗,依靠强弩打击围困汉军的数万匈奴军队,其弩机射程远,杀伤力强,箭头淬有毒药,震慑匈奴兵,有效地滞缓了匈奴的突击力。匈奴兵一看打不过耿恭,有人献计切断通往城中的溪流,这下子城里的百姓受不了了,恐惧情绪越来越大。
耿恭一边派士兵在城中掘井,一边安抚百姓,但是掘井十五丈深后,仍不见泉水。官兵口渴难耐,耿恭身先士卒,带领将士们挤榨马粪汁来饮用。耿恭亲自带领士兵挖井运土,就在绝望之际,耿恭仰头叹息说:“听说从前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从山中喷出,如今汉室恩德神圣,怎么可能走投无路呢?”
于是整理衣服向井口拜了两拜,替将士祈祷。之后他将长剑向井中用力一插,顿时井中泉水喷出,众人齐呼万岁。耿恭为了威慑敌军,便命官兵在城上泼水给北匈奴士兵看。北匈奴首领深感意外,以为有神明在帮助汉军,于是领兵暂时撤退。
三、东汉朝廷派兵支援
可能不少朋友可能会问,耿恭率领少数将士在西域抵御匈奴,为什么朝廷不抓紧派兵前去支援呢?其实耿恭的确在发生危机时已经向朝廷看出了求救信息,但是以当时的交通工具和路程,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很长,中间再研究如何救援肯定耽搁不少时间。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汉明帝在同年8月份驾崩,朝廷正是大丧之际,没有抽出时间救援。
此时,苦苦等待救援的耿恭,再度受到来自匈奴的攻击。耿恭虽然激励士兵奋力抵抗,但是城内给养粮草越来越少,形势非常危急。《后汉书·耿弇列传》中记载“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这里说的是车师后国王后是汉人的后代,经常派人将敌军情报告诉耿恭,而且还趁匈奴不备供给他粮食军饷。
尽管如此粮食仍然不能满足将士们的需求,几个月后,汉军将士粮食耗尽,耿恭便用水煮铠甲弓弩吃皮革果腹。由于粮食不足,将士长期抵抗敌军已人困马乏,士兵营养不良,英勇的将士牺牲者日渐增多,最后只剩下了数十人。
北匈奴单于知道耿恭已身陷绝境,定要让他投降,便派使者去招降耿恭说:“你如果投降,单于就封你做白屋王,给你女子为妻。”耿恭引诱使者登城,亲手将他杀死,在城头用火炙烤,并在匈奴军面前与士兵谈笑分食虏肉。北匈奴单于大为愤怒,又增派援兵围困耿恭,但仍不能攻破城池。耿恭这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决心,对千年后的南宋名将岳飞影响甚大,岳飞一生心系家国,驱虏平寇,即便最后壮志未酬,也丝毫未能阻挡他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
汉章帝即位后,朝廷又收到关宠从柳中城发来的求救信,这才召集公卿廷议是否应派兵救援之事。关于救不救,朝廷引发了大讨论,最后还是救援派占了上风。汉章帝采纳司徒鲍昱的建议,派征西将军耿秉屯守酒泉,派酒泉太守秦彭、谒者王蒙、皇甫援征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部队,共七千多人,前往救援。建初元年(76年)正月,秦彭等人率军在柳中集结,进击车师,攻打交河城,斩杀敌军3800人,俘虏3000余人。北匈奴惊慌而逃,车师再度投降东汉。
这时,关宠不幸离世,大军距离疏勒城仍有千里之遥,长途跋涉已经人困马乏,王蒙等人认为疏勒城可能被攻陷了,毕竟敌我力量太悬殊了,他们准备引兵东归。不过,耿恭的一位军吏范羌正在王蒙军中,他坚持一定要去援救耿恭,于是王蒙分给他出两千救兵前往疏勒城。范羌经由北路前去接应耿恭,经过数日翻山越岭,迎风踏雪,援军精疲力尽,费尽千辛万苦才勉强到达疏勒城。
耿恭等人夜里听到兵马之声,以为北匈奴来了援军到来,大为惊骇,马上动员几十名将士决一死战。忽然听见范羌从远处喊道:“我是范羌。朝廷派部队迎接校尉了!”城中的人齐呼万岁。于是打开城门,众人互相拥抱,痛哭流涕。次日,他们便同救兵一道返回。
北匈奴派兵追击,汉军边战边走,官兵饥饿已久,从疏勒城出发时,还有26人,沿途死伤不断,3月抵达玉门时,衣衫褴褛,鞋履洞穿,形容枯槁,大汉将士只剩下了13人。耿恭及其部下在这里洗浴休息后更换衣帽,并休整了一段时间。
耿恭到达洛阳后,鲍昱上奏汉章帝称耿恭的节操超过苏武,应当封爵受赏。于是任命耿恭为骑都尉,任命耿恭的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县丞,剩下九人都授予羽林之职。耿恭大敌当前,毫不畏惧,其英雄精神,丝毫不亚于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说明在汉代,中国人已经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正因为如此,为国效力、保家卫国成为当时人们愿为之赴汤蹈火的生命价值取向。英雄耿恭是事迹值得我们中国人永远纪念,代代流传。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