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这样一个情节并不陌生:二战期间的美国伞兵瑞恩被敌人围困,他的兄弟们在战争中全部阵亡,一旦他也走了,家中的老母亲便完全失去了依靠。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战部又派出了八名士兵去营救尚不知死活的瑞恩,一路上危险重重,他们甚至怀疑担着八条生命的危险去就一个具体的生命是否值得。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体现了人性的光辉,然而这不仅仅是电影情节,我国历史上也有如此感人的事情,真真实实的故事,大汉派来七千人马只为营救被困的十三名将士。
两千年前的这场营救令人动容,此次营救的对象是耿恭。大汉素来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宣言,耿恭在征战匈奴后想要回营,然而在折返的过程中,却迎来的匈奴的大规模反扑,匈奴两万大军将耿恭围在了金蒲城。耿恭且战且退,一只退守到疏勒城后,匈奴人再次仗着人多势众,将剩余不多的耿恭众人围了起来。
漫长的围城后,匈奴派使者前来劝降耿恭,耿恭不接受他们的美意,杀掉使臣烤了吃。这也是岳飞金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由来。耿恭的这一举动激怒了匈奴人,在他们的疯狂进攻下,城内的人越来越少,十几人的命运寄托在了去搬救兵的范羌那里。
汉章帝得知消息,与群臣展开了一次讨论:救这些人到底值不值得。这是胡大臣司徒鲍昱说出来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若是不救,不仅会助长匈奴人的气焰,还会让自己的士兵寒心。就这样,汉章帝召集敦煌酒泉等地的士兵共七千人,开展了浩浩荡荡的救援活动。
三千公里的路程,七千人马踏上了救援的征程,在过了年之后,人们才来到了天险疏勒城,本来活着的还有二十六个人,但是只有十三人坚持了下来走到了玉门关。十三名将士与玉门关守将相见后,相拥在了一起,玉门关中将郑众为他们请功,上书汉章帝:恭以单兵守孤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不为大汉耻。
十三勇士的故事广为传唱,令人遗憾的是:这样动容的历史事件却始终没有挂在现代荧屏上,可是这种题材的电影不正是现代社会需要的吗?